資源簡介 第6課 觀察土壤(教材P54~55)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 觀察土壤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 2.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2.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土壤由哪些物質組成,了解土壤的組成。 難點:通過沉積實驗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顆粒的沉積順序。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土壤、白紙、鑷子、牙簽、放大鏡、刻度尺、玻璃杯、攪拌棒、水、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觀察土壤的教學視頻。流程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聚焦 1.引入:土壤覆蓋在地球巖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與巖石的風化作用密切相關。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在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2.提問:那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土壤中有什么呢?(預設:土壤中有蟲子、植物根系、小石子……) 3.揭題:大家對土壤還是比較熟悉的,在土壤中我們很容易找到巖石變化留下的痕跡以及動植物的殘體,今天我們就來觀察土壤。(板書:觀察土壤) 【設計意圖】通過對土壤的組成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觀察土壤的興趣。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采集并觀察新鮮土壤 1.過渡:觀察土壤之前,我們需要采集土壤。請大家到校園的花壇里挖一塊土壤,用塑料袋裝好,帶回教室。(教學提示:提醒學生觸摸過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凈。) 2.活動:播放觀察活動的教學視頻,指導學生根據視頻展示的流程,開始觀察新鮮土壤。 探索二:觀察干燥的土壤 1.過渡:剛剛我們觀察了新鮮的土壤,你們覺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預設:小石子、沙、黏土。)原來土壤中有這么多的顆粒物,我們再來觀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這些顆粒物具體有什么不同。 2.活動: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活動,完成活動幫助卡。 探索三:做土壤沉積實驗 1.過渡:通過觀察土壤的活動,我們大概了解了土壤的組成顆粒,除此之外,土壤中還有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成分,接下來我們通過沉積實驗做進一步的觀察。 2.活動: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觀察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3.講解:土壤中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新鮮、干燥的土壤和進行土壤沉積實驗,幫助學生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認識到土壤對生命的意義。 研討匯報拓展與小結 1.小結:土壤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觀察土壤,我們能發現它的成分十分復雜,包括巖石風化而成的不同大小的顆粒、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空氣和水。 2.拓展:指導學生課后觀察植物生長茂盛的地方,思考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點。 通過課后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為下一課研究土壤的類別做準備。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土壤里有什么?”是學生著手研究土壤時最先想要知道的事情,本課基于前面學習的基礎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設計,從土壤的組成、顆粒的形態、土壤的成分三個方面對土壤進行觀察。在土壤沉積實驗中,土壤的量要適當,裝到容器的三分之一處比較合適,容器要無色透明的,可用剪去上部的飲料瓶代替。因為靜置時間比較長,所以教師可穿插其他教學活動,也可保留一個靜置后的樣本供學生觀察,從而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在觀察活動中,要注意提醒學生觸摸過土壤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凈。課后作業 三、選擇題。 1.觀察土壤,會發現土壤有氣味,這種氣味主要來自土壤中的( )。 A.礦物質 B.腐殖質 C.沙礫 2.土壤摸起來濕濕的,說明土壤中有( )。 A.空氣 B.水分 C.礦物質 3.蚯蚓在土壤里松土體現了( )。 A.動物依賴土壤 B.動物改造土壤 C.動物和土壤沒有關系 參考答案 三、1.B 2.B 3.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