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 變量之間的關系 第一節 現實中的變量 教學設計一、內容和內容解析內容:本節課選自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現實中的變量”,主要內容包括變量、常量、自變量、因變量的概念,以及在實際情境(如汽車制動、海水壓強、溫度變化等)中識別變量關系,分析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規律。內容解析:通過生活實例(如剎車距離與車速、海水壓強與水深、溫度隨時間變化)引導學生理解“變化”是現實世界的普遍現象,明確變量間的依賴關系。重點在于區分自變量與因變量,并識別變化過程中的常量,為后續學習函數概念奠定基礎。二、目標和目標解析目標:識別變量: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出變化的量(變量)和不變的量(常量)。區分變量類型:準確判斷自變量與因變量,并描述因變量如何隨自變量變化。應用分析:根據表格或公式分析變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用藥劑量)。目標解析:通過實例探究,學生能建立“變化過程”的數學模型,理解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如車速影響剎車距離),提升從具體情境抽象數學關系的能力。同時,為八年級學習函數概念(如一次函數)積累經驗,培養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素養。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概念混淆:學生易混淆“自變量”與“因變量”,例如誤將時間視為因變量。忽略常量:在變化過程中忽略恒定不變的量(如海水密度)。抽象理解困難:從表格或文字描述中提取變量關系存在障礙,尤其涉及多步驟計算時(如體表面積公式)。四、教學過程設計(一) 情景引入問題1:汽車剎車時,制動初速度從20 km/h增加到140 km/h,制動距離如何變化?根據課本表格(如下),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制動初速度 (km/h) 20 30 40 ... 140制動距離 (m) 1.40 3.60 6.42 ... 78.36問題2:在海水壓強公式 中,若水深 從10 m增加到100 m,壓強 如何變化? 的值會變嗎?問題3:觀察蔬菜大棚溫度變化圖(描述:橫軸為時間,縱軸為溫度;棚內溫度從18:00到次日6:00緩慢下降,棚外溫度波動更大),棚內溫度在何時達到最低?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變化過程”,初步感知變量與常量,并為后續定義做鋪墊(對應目標1)。(二) 合作探究1探究1:分析汽車制動數據表問:制動初速度 和制動距離 中,哪個量主動變化?哪個量隨之變化?答: 主動變化(自變量), 隨之變化(因變量)。追問:當 從20 km/h增至140 km/h, 的變化趨勢是什么?(逐漸增大)猜想: 與 可能是什么關系?(如 ,后續函數學習驗證)(三) 鞏固練習1例題:地表巖層溫度公式 ( 為深度/km, 為溫度/℃)。問:自變量是 ,因變量是 ;當 時, 。答案:自變量 ,因變量 ;。知識點:識別變量類型,代入求值。練習:根據人口普查表(1982–2020年),人口數量隨 變化而變化。答案:時間(年份)。(四) 合作探究2探究2:海水壓強公式問:若 , 從5 m增至10 m, 如何變?答: 增大為原來的2倍(計算:,)。追問: 是常量嗎?為什么?答:是,海水密度在特定海域不變。研究3:常量在公式中的作用結論:常量是固定系數(如 ),決定因變量隨自變量變化的“速率”。設計意圖:強化自變量、因變量、常量的區分,理解公式中系數的意義(對應目標2)。(五) 典例分析例1:兒童用藥劑量計算公式:體表面積 體重,用藥劑量 成人劑量。成人劑量為1 g,體重15 kg的兒童用藥劑量是多少?解析:變量:體重(自變量)、體表面積 (因變量)、用藥劑量 (因變量);常量:0.035、0.1、1.73;計算:設計意圖:綜合應用變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多步驟推理能力(對應目標3)。(六) 鞏固練習港口水深問題:某港口13:00水深5 m,之后每小時增加0.5 m,16:00水深為 m。答案:。巖層溫度:深度 時,溫度 ℃。答案:125。人口變化:1990年人口11.60億,2000年比1990年增加 億。答案:。設計意圖:強化變量關系識別與計算(對應目標1、2)。(七) 歸納總結概念 定義 實例變量 變化過程中數值可變的量 車速 、制動距離常量 變化過程中數值不變的量 海水密度自變量 主動變化的量 水深 、時間因變量 隨自變量變化而變化的量 壓強 、溫度(八) 感受中考(2023·北京) 水箱水位 (cm)與注水時間 (min)滿足 。注水5 min后水位為 cm。答案:。(2022·上海) 某商品銷量 (件)與售價 (元)的關系如下表:10 20 3050 40 30銷量隨售價的增加而 。答案:減少。(2023·廣州) 電池剩余電量 與使用時間 (小時)滿足 。使用6小時后電量剩 %。答案:。(2024·成都) 梯形面積公式 ,其中 ,, 為變量,則常量是 。答案:、。設計意圖:通過中考真題熟悉考點,檢驗學習成果,提升應考能力。(九) 小結梳理核心關系 說明自變量 → 因變量 主動變化引起被動變化(如 )常量決定變化規律 公式中的固定系數(如 )表格分析步驟 1. 找變量;2. 判主從;3. 析趨勢(十) 布置作業必做題:教材P15 隨堂練習1(巖層溫度、人口表分析)。教材P16 習題6.1 第1題(港口水深變化描述)。選做題:設計一個包含變量、常量、自變量、因變量的生活實例,并寫出關系式。探究剎車距離 與車速 是否成比例(提示:計算 的值)。五、教學反思(課后手寫補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