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圓柱的體積 課型 新授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圓柱體積的推導公式,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2.運用圓柱體的公式進一步解決和圓柱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柱體積的推導公式。教學難點 運用圓柱體的公式進一步解決和圓柱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觀察、轉化法。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學準備 圓柱體學具、課件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核心素養體現 評價任務 二次復備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是如何探究圓柱的體積的?運用了什么數學思想? 探究新知 (一)已知底面周長和高,求圓柱的體積。 出示教材第9頁例題: 1.金箍棒底面周長是12.56cm,長是200cm。這根金箍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思考:(1)從題目中找到什么有用信息? (2)圓柱體積=底面積×高,金箍棒的高是多少?底面積怎么求?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解決。 分析:(1)金箍棒是圓柱形的,它的長就是圓柱的高。 (2)已知金箍棒底面周長,要求底面積,需要先求出底面半徑。 (二)計算圓柱的質量 1.如果這根金箍棒是鐵制的,每立方厘米的鐵重7.9g,這根金箍棒重多少千克? 思考:(1)要求的金箍棒的質量關系式是什么? (2)如何計算金箍棒的重量? 分析:金箍棒的質量=每立方厘米鐵的質量×金箍棒的體積 2.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的公式你能總結出來嗎? 已知圓的周長和高,V =π(C÷π÷2) h 3.圓柱體積公式的靈活運用 根據所學內容,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 (1)r圓柱=3dm (2)d圓柱=6dm (3)C底=18.84dm (4)h圓柱=8dm 選擇信息 , 提出問題 三、練習鞏固 出示教材第10頁第6題。 方法一:分別計算兩個立體圖形的體積 方法二:它們的高相等,只需要比較底面積的大小就可以了。 方法三:圓柱的直徑是 4.m,長方體底面邊長也是為 4dm,圓柱剛好可以“裝”到長方體里面,進行比較。 2.想一想如何測量并計算出 1枚 1元硬幣的體積?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用圓的體積公式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還有什么收獲及困惑? 設計意圖:將未知的問題推理轉化為已知的問題,層層剖剖析問題后,學生可知解決問題的核心關鍵點在于求金箍棒的體積,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及應用意識。 練習中,學生勇于探索開放性的、非常規的實際問題。以上練習,均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圓柱體積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發展應用意識。 教師根據學生對上節課圓柱體積公式推導方法的總結及時給予補充及評價。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分享解題思路,派代表上臺講解,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學生分享不同的比較圓柱、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方法,同桌相互補充評價。課后作業 補全課本第9.10兩頁練習題。板書 圓柱的體積 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圓柱的體積。 V =π(C÷π÷2) 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