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生活在法治社會綜合測試(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生活在法治社會綜合測試(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綜合測試
單選題
1.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修改代表法、監督法、監察法、國防教育……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能源法等。這表明( )
①法律應實際需要而制定和頒布
②全面依法治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③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永無止境
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觀點與下圖漫畫最吻合的是( )
A.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B.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D.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3.“法律是什么?”這是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與同學們進行課堂互動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下列同學的回答中正確的是( )
①法律是人類社會唯一的行為規范
②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③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體現
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關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法律和道德都是生活中的行為規范
B.法律和道德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活
C.法律和道德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強制力
D.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經過歲月的沉淀,閃爍著時代的光芒,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迪。從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啟示,正確的是( )
序號 名言警句 啟示
① “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 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我們要學法守法
②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在生活中要孝親敬長
③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沒有朋友的陪伴是十分孤獨的
④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 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4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這體現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
C.法律對部分社會成員具有約束力
D.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7.先秦時期,為了保護貴族統治階級的私有財產和統治地位,李悝制定了《法經》,無論是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需要遵守其規定;到了現代,以憲法為例,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普通公民,都必須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體現了( )
①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②從古至今我國都是人民當家作主
③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的標尺
④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1月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打擊農村家族宗族黑惡勢力犯罪典型案例,包括依法嚴懲危害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產業發展、農民生活秩序等方面的犯罪行為。由此可見( )
①法律可以維護社會秩序
②法律杜絕違法犯罪發生
③農村違法犯罪率比較高
④法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10.一些家長想帶孩子去KTV唱歌,讓孩子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然而這些家長和孩子卻不知,這是被法律所禁止的。我國法律規定:KTV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同學們對此展開討論,其中你認為正確的有( )
①國家小題大做,多此一舉 ②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需要給予特殊保護
③法治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④制定法律就能保護未成年人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3年3月16日,國務院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撐起了“保護傘”,國家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是因為未成年人( )
①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
②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
③所處社會環境復雜,無自我保護意識
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屬于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是( )
A.民法典 B.刑法 C.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
13.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強調,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該意見的出臺( )
①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②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③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 ④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的表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充電寶是旅行中的常用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將植入木馬程序的充電寶免費給路人掃碼使用,以盜取個人信息。面對“免費充電寶”,我們應該( )
A.不問來歷,直接掃碼使用
B.立即報警,向公安機關提起訴訟
C.盲目從眾,跟隨他人選擇
D.保持警惕,謹防個人隱私被侵犯
15.下面漫畫“破解”反映的是( )
A.網絡保護 B.學校保護 C.自我保護 D.家庭保護
16.下列屬于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是( )
A.未成年人的父母為孩子購買人身意外保險
B.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消防安全演練
C.未成年人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D.國家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
17.某中學放學后出現了這樣一幕:教師在校門口值勤,守護學生安全;交警在校門口附近值勤,維護交通秩序;小華的爸爸在校門口接她放學并護送回家,以上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依次是( )
A.學校保護——司法保護——社會保護 B.學校保護——政府保護——家庭保護
C.學校保護——政府保護——社會保護 D.政府保護——社會保護——家庭保護
18.某市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辦公室,它主要負責統籌未成年人審判指導、案件審判管理和協調開展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審判等工作。這屬于對未成年人的( )
A.學校保護 B.家庭保護 C.司法保護 D.網絡保護
19.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關于“法治”認識錯誤的是( )
A.法治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B.法治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C.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是現代國家最文明、最合理的治理模式
D.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
20.溫馨家庭,其樂融融,家庭成員各負其責;優美校園,書聲瑯瑯,教學秩序井然;紅燈停,綠燈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這是因為( )
①法律只為人們當前的生活服務 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糾紛需要法律加以調整
③法律賦予每個人相伴一生的權利和義務 ④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分析說明題
21.【觀社會熱點 評法治現象】
關于“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進入KTV(營業性娛樂場所)”的話題登上互聯網熱搜。對此,班級召開主題班會,以下是同學們的交流分享片段:
春節期間,我的鄰居林阿姨打算帶14歲的女兒到KTV唱歌放松,到了KTV卻被工作人員以“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為由婉拒。林阿姨認為該KTV的行為不合理,有家長陪同為什么也不能進。大家認為呢
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有記者走訪了當地的KTV,發現一些KTV還是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現象。
看來要讓“禁止未成年人進入KTV”真正得到落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結合小清分享的案例,運用法律知識分別對KTV工作人員和林阿姨的言行進行評析。
22.材料一 小李和小謝從小就自由散漫,喜歡打架、罵人,現在已是某中學16歲的在校生。一天下午,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吵,并約定地點“較量較量”。隨后不久,雙方各自糾結了10余人,在約定地點發生了持械毆斗,造成多人受傷。接到群眾報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動。小李、小謝兩人因涉嫌聚眾斗毆罪被依法逮捕。
材料二 漫畫《落腳點》。
閱讀材料后,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一中小李、小謝二人前后的表現說說為什么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2)結合材料一,談談材料二給你的啟示。
23.完善法律,依法治國
材料一 2022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正式實施,該法是我國首部專門、系統、完備、規范、反有組織犯罪工作的法律,對于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確保實現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材料二 2022年4月19日據媒體報道,上海疫情防控期間,高某非法租用他人食品經營營業執照在網絡平臺開店,大量囤積青菜、雞蛋、雞、鴨等食品,并大幅抬高價格對外銷售,累計銷售175余萬元,非法獲利150余萬元。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已被上海靜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1)材料一體現了法律的本質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談談材料二體現了法律的哪個特征。
(3)以上兩則材料充分說明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性,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法治的意義。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守護之路,雙向奔赴。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呵護,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1)在漫畫一 處填入最恰當的內容。
(2)運用所學知識,從青少年自身角度談談我們應如何回應兩幅漫畫中的護航行動。
25.你所在的學校要開展“以法之名護你成長”主題探究活動,請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法治建設隨著我國社會轉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啟“依法帶娃”時代,完善了這方面的法律空缺。
(1)材料說明實行法治的前提是什么?法治對中國夢的實現有何意義?
(2)除了以上法律,還有哪些專門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
法治擔當法律一直伴我們成長,讓我們學會擔當,讓我們健康成長。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達到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目的,讓我們以法為友,與法同行,做守法、護法的好少年。
(3)材料告訴我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為在校園內開展宣傳普法活動,請你策劃一種活動形式并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綜合測試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D A B C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A C B C B B
1.D
【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
①③④:題文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和修改多部相關的各項法律,表明了法律應實際需要而制定和頒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永無止境,故①③④符合題意;
②:“全面依法治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與題文材料的主旨不相符,故②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2.A
【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
A:我國通過學前教育法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說明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A說法正確;
BCD:說法正確但題干體現的是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
3.B
【詳解】本題考查對法律的認識。
②④:根據所學可知,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故②④說法正確;
①:唯一,說法絕對化,法律是人類社會行為規范之一,故①說法錯誤;
③: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故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
4.C
【詳解】本題考查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ABD:依據教材知識,道德和法律都是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故ABD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法律具有強制力,道德不具有強制力,故C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5.D
【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孝親敬長、學習、集體的力量。
①:“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意思是木柴經過比對墨線加工才能取直,人學了法律行為才能變謹慎。這啟示我們應學法守法,規范自身行為,故①符合題意;
②:“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意思是孝順父母、尊敬順從兄長是仁愛的根本。這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孝親敬長。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故②符合題意;
③:“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這強調合作學習、共同探討的重要性,并未體現沒有朋友的陪伴會十分孤獨,故③錯誤;
④:“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意思是千人一心,就能發揮千人的力量。這強調了團結的力量,啟示我們集體的力量來源于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故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6.A
【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特征。
A: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A符合題意;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故B說法錯誤;
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故C說法錯誤;
D: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法律的本質,故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
7.B
【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本質。
①②:《法經》的制定是為了保護貴族統治階級的私有財產和統治地位,而憲法則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說明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故①說法正確,②說法錯誤;
④:無論是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需要遵守《法經》的規定,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普通公民,都必須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體現了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故④說法正確;
③:在材料中未體現,故③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8.C
【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
①:材料中法院通過打擊黑惡勢力維護農民生活秩序,說明法律可以維護社會秩序,故①符合題意;
②:法律能懲治違法犯罪,但“杜絕”表述過于絕對,故②說法錯誤;
③:材料僅展示典型案例,不能直接推出農村犯罪率高的結論,故③說法錯誤;
④:嚴懲危害農村發展的犯罪行為體現了法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故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9.B
【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特征。
B:依據教材知識可知,道德靠內心信念、社會輿論等維系,法律與道德等行為規范不同,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B說法符合題意;
AC:是法律特征,但不是最主要特征,AC說法與題不符;
D:體現的是法律的作用不是法律特征,D說法與題不符;
故本題選B。
10.A
【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
②③:我國法律規定:KTV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是因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需要給予特殊保護,說明國家法治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③正確;
①:國家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不是多此一舉,①錯誤;
④:“就能”一詞太絕對,④錯誤;
故本題選A。
11.B
【詳解】本題考查未成年人保護的原因。
①②④:結合教材知識可知,國家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是因為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①②④符合題意;
③: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③錯誤;
故本題選B。
12.C
【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
ABCD:依據教材知識可知,屬于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故C正確;ABD排除;
故本題選C。
13.D
【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②④:題干表述了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該意見的出臺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的表現。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①:該意見的出臺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①錯誤;
③:家庭保護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出臺該意見并沒有體現家庭保護, ③錯誤;
故本題選D。
14.D
【詳解】本題考查對依法自律的認識和理解。
D: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我們在面對免費充電寶這類看似誘人的東西時,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依法自律,努力做到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謹防個人隱私被侵犯,故D說法正確;
A:不問來歷,直接掃碼使用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導致個人信息被盜取,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故A說法錯誤;
B:訴訟應該到人民法院,不是公安機關,故B說法錯誤;
C:盲目從眾,跟隨他人選擇是一種缺乏獨立思考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他人的選擇不一定是正確和安全的,故C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D。
15.A
【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
A:網絡保護是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漫畫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破解未成年人網絡欺凌、網絡沉迷,強調的是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故A符合題意;
BCD:學校保護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家庭保護是指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題干漫畫沒有體現學校保護、家庭保護、自我保護等內容,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
16.C
【詳解】本題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
A:未成年人的父母為孩子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體現了家庭保護,故A不符合題意;
B: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消防安全演練,體現了學校保護,故B不符合題意;
C:未成年人自覺抵制不利誘惑,體現了自我保護,故C符合題意;
D:國家專門制定法律保護未成年人,體現了社會保護,故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17.B
【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防線。
B:教師在校門口值勤,守護學生安全,體現了學校保護;交警在校門口附近值勤,維護交通秩序,體現了政府保護;小華的爸爸在校門口接她放學并護送回家,體現了家庭保護,故B說法正確;
ABC:題文中未體現司法保護、社會保護,故ABC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
18.C
【詳解】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六大保護知識的認識和把握。
ABCD:題文中某市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舉措,體現了人民法院作為司法機關在司法方面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屬于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C說法正確,AB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19.B
【詳解】本題考查法治的作用。
ACD:依據教材知識,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法治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是現代國家最文明、最合理的治理模式,AC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錯誤,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20.B
【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
②③: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是因為生活中的矛盾和糾紛需要法律加以調整,法律賦予每個人相伴一生的權利和義務,②③正確;
①:法律不只為人們當前的生活服務,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①錯誤;
④:說法正確但不是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的原因,④錯誤;
故本題選B。
21.①KTV工作人員的行為是正確的。他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夠依法辦事。②林阿姨觀點是錯誤的。她缺乏法律意識,違反了法律規定,沒有盡到父母對子女的保護、教育職責,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
【分析】考點考查:樹立法治意識、法律的作用。
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法治觀念。
【詳解】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
觀點①:KTV工作人員不讓林阿姨14歲的女兒進入KTV。
觀點②:林阿姨認為有家長陪同可以進入KTV。
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
正誤判斷:觀點①正確;觀點②錯誤。
論據①:KTV的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夠依法辦事。
論據②:林阿姨缺乏法律意識,違反了法律規定,沒有盡到父母對子女的保護、教育職責,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2.(1)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 
(2)小李、小謝二人小時候打架、罵人的行為屬于一般的不良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對他人和社會有一定危害,但不夠刑事處罰。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遵紀守法,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法律所提倡的努力去做,并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法律伴隨我們健康成長。 
【詳解】(1)此問旨在考查學生對法律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結合材料和所學,從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相伴一生等方面回答即可。(2)此問旨在考查學生對怎樣預防違法犯罪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結合題文中小李與小謝從打架罵人等不良行為到違法犯罪的過程,從我們要遵紀守法,法律禁止的堅決不做,依法律己,依法維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3.(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空間。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分析】考點考查: 法律本質、法律特征、法治的意義
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 法治觀念
【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主體是國家,需要運用法律本質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我國首部專門、系統、完備、規范、反有組織犯罪工作的法律,對于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確保實現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主體是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特征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犯罪嫌疑人高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已被上海靜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3)本題考查法治的重要性,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
24.(1)學校保護、家庭保護。
(2)①掌握調節矛盾心理的方法。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析】考點考查:保護未成年人、調節矛盾心理、守護生命。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
核心素養:健全人格。
【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共筑學生心理健康“防線”→可鏈接學校保護、家庭保護。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 需要運用調節矛盾心理、守護生命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共筑學生心理健康“防線”→可鏈接掌握調節矛盾心理的方法。
關鍵詞②: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鍛煉→可鏈接愛護身體。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5.(1)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法治的前提。
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
(4)活動形式:制作黑板報、召開主題班會、舉行主題升旗儀式等;宣傳語:遵紀守法,從我做起等。
【分析】考點考查:法治的重要性、依法辦事的要求、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樹立法治觀念
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法制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意義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小題1:
關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啟“依法帶娃”時代→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
小題2:本問考查法治的作用,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本問考查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稱,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
(3)本問考查正確認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
(4)本問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雷州市| 防城港市| 噶尔县| 绥芬河市| 玉溪市| 扎兰屯市| 芒康县| 马边| 阿荣旗| 阿图什市| 龙陵县| 德惠市| 建始县| 昆明市| 宝应县| 越西县| 武城县| 贞丰县| 贡山| 永清县| 寿阳县| 桂东县| 秭归县| 彩票| 颍上县| 商丘市| 淮北市| 白朗县| 茂名市| 辽中县| 苏尼特右旗| 江川县| 古蔺县| 嘉定区| 泸定县| 延寿县| 青田县| 南平市| 墨玉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