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安市浐灞第一小學 精心 精細教學內容 4.電磁鐵 課時 1課時 預計上課時間教學理念 學生在總體認識能量的基礎上,具體體驗機械能、熱能、電能、聲能、光能、化學能、磁能等各種各樣的能量在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象,并認識到這些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電磁鐵就是把電能轉換成磁能的裝置。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認識電磁鐵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突出了制作與探究技能的訓練,體現了在“做”中體驗、理解科學概念的思想。教材分析 《電磁鐵》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1單元《神奇的能量》的第4課。在前一課《能量的轉換》中,學生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認識到能量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本課以具體電磁鐵為例,深入學習了電能是如何轉換成磁能的。并通過實驗探究在電能轉換為磁能的過程中,哪些因素會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是一節典型的實驗課。 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學會制作電磁鐵,比較電磁鐵與磁鐵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了解電磁鐵的特點:通電后有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 電磁鐵磁力有大小,磁極方向可以改變。第二部分,做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系的實驗,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程序和要求,知道如何來改變磁力的大小。第三部分,通過閱讀資料,認識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學習了電和磁,認識了電和磁的一些基本特征,同時在前一課《能量的轉化》一課中也了解到不同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知識的基礎。電磁鐵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但六年級學生對此的了解確很不夠,他們不知道什么是電磁鐵,因此課的起始就直接安排了制作電磁鐵的活動,認識到利用電流產生磁性的裝置就叫作電磁鐵。同時,通過前五年的學習,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注意以舊知引新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1.理解電磁鐵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知道通電導線繞在鐵芯上可以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 2.認識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電鈴、電磁起重機等,體會電磁鐵對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科學思維: 1.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記錄,分析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電流大小之間的關系,培養歸納與推理能力。 2.能夠提出與電磁鐵相關的科學問題,并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發展科學探究的思維能力。 探究實踐: 1.能夠利用電池、鐵釘、導線等材料制作簡易電磁鐵,并通過實驗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因素。 2.學會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合理結論,并與同伴交流實驗發現,提升實驗操作與總結能力。 態度責任: 1.培養對電磁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樂于動手實踐,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認識到電磁鐵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樹立利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點 認識電磁鐵的特點。教學難點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學方法 與策略 探究發現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教學評價 觀察提問、小組匯報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師材料:教學課件、學生活動手冊、視頻資料。 學生材料:鐵釘、漆包線、電池、電池盒、若干連接導線;回形針或大頭針、條形磁鐵、小磁針等。教學過程教 學 步 驟 學 生 活 動 教 師 活 動 設 計 意 圖任務(一): 認識并制作電磁鐵 回答:不能 學生猜測 觀察實驗 回答:電能轉換為了磁能 學生實驗,填寫記錄單 實驗人員吸引回形針數量學生匯報:制作的電磁鐵能夠吸引多少回形針。 1.出示一塊磁鐵、一盒回形針,演示磁鐵吸起回形針。 出示鐵釘,它能吸起回形針嗎? 2.出示漆包線(兩頭已經用沙皮紙磨掉外面的油漆),如果把漆包線纏繞在鐵釘上,能吸起回形針嗎?再給它通上電呢?斷電呢?3.演示實驗 4.在這個過程中,能量是怎么轉化的呢? 5.小結:是的,電能可以轉換為磁能,利用電流產生磁性的裝置叫作電磁鐵。 6..大家想不想做一個這樣的電磁鐵? 出示制作方法,學生制作,并試著用這電磁鐵去吸引回形針,并記錄你制作的這個電磁鐵能夠吸引出多少回形針。 (1)把導線按照同一個方向纏繞在鐵釘上。預留10厘米左右導線,確保可以連通電源。 (2)將導線的兩端連接到電池上。 (3)接通電路,把鐵釘移到回形針上方。 (4)記錄電磁鐵能吸多少回形針。 注意:通電時間不能太長! 由學生已有知識磁鐵引入,通過制作電磁鐵,知道電磁也是一種能量,并了解電能轉換成磁能的過程,同時在此活動中滲透了磁鐵與電磁鐵的相同與不同,為下面比較它們的異同埋下伏筆。任務(二): 比較電磁鐵與磁鐵的異同點 回答:有磁性;能隔物吸鐵;有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能指南北 全班交流并確認方法,學生仿照磁鐵的研究方法進行觀察研究。 交流:相同點:都有磁性;能隔物吸鐵;有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能指南北。 不同點:電磁鐵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極的方向可以改變,而磁鐵不可以。 1.我們制作的電磁鐵都能或多或少的吸引回形針,那它和普通的磁鐵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呢?還記得磁鐵有哪些特征嗎? 2.那電磁鐵是否也具備這些特征呢?我們該怎么來進行研究呢? 3.出示實驗記錄單和要求:(1)先獨立研究,尋找磁鐵與電磁鐵的異同; (2)選擇一種記錄方式進行記錄 4.說一說電磁鐵和磁鐵之間的異同? (3) 第一個活動制作電磁鐵,學生看到鐵釘繞上線圈后,通上電也具備了磁鐵吸鐵的特征,那么這一被命名為電磁鐵的裝置是否也具備磁鐵的其他性質呢?它跟普通的磁鐵存在哪些差異呢?這樣的研究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認識電磁鐵。同時,借助已有的磁鐵的概念,使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結,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電磁鐵。任務(三):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 學生提出假設:可能與電磁鐵電流大小、線圈匝數、鐵釘大小等有關。 每個小組挑選一個進行設計研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并在班級內討論、交流,并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學生匯報實驗現象與結果,得出結論。 1.在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發現,不同的電磁鐵吸引的回形針的數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電磁鐵的磁力是有大有小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請學生仔細觀察各小組制作的電磁鐵的差異,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因素會影響到電磁鐵的磁力的大小呢? 2.指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你們認為與什么因素有關?該怎么實驗?需要注意什么? 3.教師總結: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了解到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這些因數有關(指著黑板)鐵釘越大,磁力越大;導線繞的圈數越多,磁力越大;電量越大,磁力越大;導線越粗,磁力也越大。 六年級學生對對比實驗的要求及具體步驟已經有了認識,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只需激發出學生探究的欲望,并對探究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應該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任務(四):應用與拓展 回答:電鈴、電風扇、電磁起重機、磁懸浮列車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能找到電磁鐵嗎?其實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電磁鐵的存在。 2.請你設想一下,你還能把電磁鐵應用到哪些地方? 將所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自己設想的運用場景,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作業設計 作業內容 設計思路基礎作業 1.發現了磁感應生電的原理的科學家是( )。 A.張衡 B.瓦特 C.法拉第 D.達爾文 2.線圈纏繞圈數相同時,使用幾個電池串聯的電磁鐵磁力最大。( ) A.1 B.2 C.3 D.4 3.可以作為電磁鐵的內芯。( ) A.塑料棒 B.鋁棒 C.銅棒 D.鐵棒 4.小電動機通電后轉子能轉動的秘密是( )。 A.磁鐵的作用 B.電磁鐵的作用 C.磁鐵和電磁鐵的相互作用 D.電磁鐵和電磁鐵的相互作用 5.改變電磁鐵南北極的方向,下列方法不正確的是( )。 A.改變線圈的纏繞方向 B.改變鐵芯的方向 C.改變電池的正負極方向 D.以上方法都不對 二、拓展作業 請查閱資料,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電鈴、磁懸浮列車等),并選擇一種應用,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簡要說明其工作原理,制作成一張A4大小的科普小報。 三、實踐作業 利用電池、鐵釘、絕緣導線等材料,自制一個簡易電磁鐵。嘗試改變線圈匝數或電池數量,觀察電磁鐵吸力變化,并記錄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通過活動記錄單,認真記錄實驗現象。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例,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