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八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促進青少年健康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高度重視青少年工作,親切關懷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寫好我們青春之書,需要我們( )A.穿上奇裝異服,展現青春風采 B.閉鎖自己內心,保護青春秘密C.放任青春沖動,享受青春激情 D.接受花蕾綻放,追求內在之美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青春的飛翔、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強等良好的品質。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自信的人能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創造可能②自信讓我們充滿激情,自信的人必定能夠成功③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④自信讓人充滿希望,定能讓我們實現自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小麗很擅長短跑,然而在今年的學校運動會女子短跑200米比賽中,成績遠遠落后于她人,小麗非常傷心,便向最好的朋友小華哭訴自己的委屈。此時,小華安慰小麗方法可取的是( )①耐心聽小麗傾訴,對她表示真誠理解②斷然制止小麗哭訴,指責她不盡全力③和小麗一起散步,幫助她轉移注意力④嘲笑小麗不夠堅強,心理素質太差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蘇軾總結自己一生時,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被貶謫流放的三個地方)”,他的一生顛沛流離、仕途不振,可他的文詞氣勢磅礴,展現了他豪邁曠達的情懷,是豪放派詞人的典型代表。這告訴我們( )A.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讓人身心愉悅B.負面情感有可能轉變為成長的動力C.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相關D.只要身處逆境就能寫出優秀的作品5.“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江西某學校堅持“五育并舉,立德樹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多維度內容融入課后服務,為校園生活添彩。從集體生活的角度,這啟示我們( )①要主動參與集體生活,互學共進②要在集體中涵養品格、發展個性③要壓制個性,與人為善,融入集體④集體生活必能提高我們文化課的成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單音與和聲”的議題學習中,老師出示了下面漫畫組織學生探究。學生針對“解決沖突”建言獻策,你認為最為合適的是( )A.個人意愿服從集體的共同要求B.集體規則服從個人個性化要求C.想方設法,逃避集體規則約束D.各退一步尋找解決沖突平衡點7.下列名言警句與“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這一觀點相一致的是( )①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②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③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某校七年級(3)班學習氛圍不濃,新上任的班長李莘為此成立了學習合作小組。不久,班級面貌煥然一新,大家你追我趕,班級成績提升很快,學習氛圍也變得濃厚起來。這表明( )①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 ②競爭是集體發展的唯一動力③美好集體是充滿活力的 ④競爭是以承認為前提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下列圖示說明法律( )A.是治理國家的重器 B.相伴我們一生 C.是現代文明的標志 D.提升道德水平10.下列能體現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某校開展“與法同行”知識競賽活動B.劉某因散布網絡謠言被行政拘留C.保守國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D.《節約用水條例》對節水規劃、用水定額等作出規定11.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以下能體現法律規范作用的是( )A.小志上學遲到受批評后,每天都按時到校 B.小玉因闖紅燈被處罰,之后嚴格遵章守法C.公交車上,小林主動給剛上車的老人讓座 D.在銀行里,小樂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排隊12.九歲女童玩游戲,充值及打賞主播,將家長銀行卡中十幾萬元的存款揮霍一空,更麻煩的是,家長發現時已經是事發后的一個多月,許多關鍵信息都被刪除。該案例體現了未成年人( )①生存發展事關人類未來 ②自我保護能力較弱③必然受到網絡信息的侵害 ④辨別是非和自控能力不強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3.麗麗所在的學習小組將以“特殊關愛、筑夢未來”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報,麗麗負責“社會保護”板塊內容的編寫。以下是她搜集的相關資料,你認為適合入選的有( )①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②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舞廳③某中學建立并實行教師陪餐制度④6歲的小萍要學鋼琴,媽媽陪她一起上試聽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遇到問題應通過法治方式解決。以下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一定要通過打官司這一方式解決糾紛②通過法律服務機構就能維護合法權益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④要主動以法治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簡答題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青春,帶著一份特殊的邀約,款款而來。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的內心會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觀點也會發生改變,產生矛盾。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成長的機遇。材料二 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方面,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各自的特點。(1)進入青春期,我們的矛盾心理是怎樣產生的?(2)根據材料二,談談男生女生應如何進行優勢互補?16.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又來了!春華秋實,感動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動,更是感召。(1)談談你對“榜樣的力量”的理解。(2)向榜樣人物學習,傳遞情感正能量。為此,我們應如何做 三、情境探究題17.請結合以下情境回答相關問題。情境一 安安在數學測試中考了滿分,正要歡呼時,看到同桌因為考砸了正在傷心。(1)安安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 。情境二 寧寧在與同學探討法律知識時說:“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也是僅有的渠道。”(2)寧寧的說法是: 的。理由: 。四、分析說明題18.集體生活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內容。在集體中,我們拼搏過,我們奮斗過 閱讀下面片段,運用有關集體的知識回答問題。片段一 在成立班委會時,小明被同學們推選為勞動委員,但他認為做勞動委員太辛苦了,會浪費大量的休息時間。于是他找到班長,極力推辭……(1)如果你是班長,你會跟小明講清哪些道理 片段二 作為學校朗誦比賽隊的隊長,小紅每天早上帶領同學們朗讀比賽課文,時間一長,聲音都有些嘶啞了,可她還是每天堅持領讀;作為紀律委員,小紅總是以身作則,協助老師管理好紀律;作為學生,小紅為人正直,善于幫助同學。小組討論中經常存在分歧,甚至會有激烈的爭辯,但小紅都能做到取人之長、諒人之短。(2)小紅的做法對于我們在集體生活中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有哪些啟示 五、綜合探究題19.2024年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為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營造文明、安全的法治校園環境,青海某中學開展“預防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活動,請你參與——在“觀點交鋒”環節,有人認為:“在學校被欺凌了,告訴老師也不一定有用,就得打回去。”(1)請你回應該問題。在“獻計獻策”環節,學校打算在校園里選一地方用于宣傳“預防校園欺凌”的知識。(2)你會選擇哪里 請對比其他地方,說明該選擇的優勢。在“共治共建”環節,學校邀請你撰寫宣誓詞,供活動后組織同學們進行宣誓儀式使用。(3)請你把下面宣誓詞補充完整。宣誓詞 我宣誓:堅決不做殘忍的施暴者,不施惡于人; ① 。 ② 。 尊重他人,團結同學,友善待人,堅決抵制欺凌行為。《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八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1.D2.C3.B4.B5.A6.D7.B8.C9.C10.B11.B12.B13.A14.D15.(1)①伴隨著生理發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②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到新奇,也使我們產生矛盾和困惑。(2)①男生女生擁有各自的性別優勢。欣賞對方的優勢,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因此,我們不僅要認識自己的優勢,而且要發現對方的優勢,相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②我們不應因自己某一方面的優勢而自傲,也不應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③男生女生應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16.(1)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2)①我們可以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②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而多一份美好。17.(1) 控制自己的情緒 表達情緒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周圍的環境(2) 錯誤 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還有道德、紀律、親情、友情等渠道18.(1)我們要在集體共建中盡責,在擔當中成長;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集體中,我們應積極承擔責任,發揮自己所長;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承擔責任有助于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事,提高能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2)①集體建設有于每個成員的自覺愿望和自主行動,需要我們的自治精神。②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發揮所長。③集體的事務,無論大小,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努力做好;職責不管大小,事情無論巨細,我們都要主動作為,使集體活動得以有序開展。④學會參與,學會擔當,勇于擔責,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里。⑤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相互幫助。19.(1)①在學校被欺凌時,我們應該告訴老師,老師對欺凌者的批評教育也是一種震懾。②受欺凌時進行反擊是一種權利,屬于正當防衛,可以展示自己的勇氣,震懾對方,保護自己,但不能“以暴制暴”,這樣不僅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自己也會受到傷害和相應的懲罰。③在生活中,我們要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自護的技能;遇到問題時及時告訴父母、老師,或向學校尋求幫助,學會依法辦事,保護自己健康成長。(2)①選D活動廣場。②優勢:這是學生的專門活動場所,能更好地保障學生安全;人流量大,宣傳范圍更廣,有利于擴大影響力;不影響學校的其他工作,不擾亂正常的學校秩序;等等。(3) 不做冷酷的旁觀者,勇于維護正義。 不做沉默的受害者,敢于捍衛自身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