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春六年級學業水平監測《道德與法治》模擬試卷(一)考試時間:45 分鐘 總分:100分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1.尊重他人不僅表現在話語上,更應該落實在( )中。2.反思能夠幫助我們( )、( )和總結過去。3.( )讓人們彼此寬待、和睦相處,它是我們和諧、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4.( )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5.( )是保衛祖國的 “鋼鐵長城”,是我們和平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6.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 )是我們的母親。7.中國始終堅持走( )道路,堅定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當我們與他人發生沖突時,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體會其情緒與感受,就有可能防止不良情緒產生或惡化。這種控制情緒的方法是( )A. 轉移注意力 B. 合理宣泄情緒C. 心理換位 D. 升華轉化2.以下哪種行為是尊重自己的表現( )A. 抄襲別人的作業 B. 考試作弊C. 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D. 對別人的批評滿不在乎3.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英語 B. 漢語 C. 法語 D. 西班牙語4.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炭 B. 石油 C. 太陽能 D. 天然氣5.以下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的是( )A. 北京故宮 B. 桂林山水 C. 黃山 D. 長江三峽6.國際和平日是每年的( )A. 9月21日 B. 10月1日 C. 6月5日 D. 3月12日7.以下哪種自然災害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 )A. 地震 B. 火山爆發 C. 泥石流 D. 臺風8.中國的四大發明不包括( )A. 造紙術 B. 印刷術 C. 地動儀 D. 火藥9.以下哪個組織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而成立的( )A. 世界貿易組織 B. 聯合國C.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D. 世界衛生組織10.當我們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躲在大樹下避雨 B. 撐著金屬傘柄的雨傘行走C. 雙腳并攏,蹲下身子 D. 快速奔跑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尊重他人是一項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體現。( )2.反思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沒有什么好處。( )3.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 )4.人類可以隨意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無需保護。( )5.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對人類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6.戰爭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7.我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8.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習慣。( )9.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無法預防。( )10.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圖片分析題(16分)1.請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反映了什么現象?(4分)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實行垃圾分類有什么重要意義?(12分)五、材料分析題(24分)材料: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信息獲取更加迅速。然而,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網絡詐騙、信息泄露、電子垃圾污染等。1.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8分)2.針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16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春六年級學業水平監測《道德與法治》模擬試卷(一)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題1.答案:行動解析:尊重他人不能僅停留在言語表達,更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去關心、理解和幫助他人,如耐心傾聽他人講話、不隨意打斷他人等。2.答案:回顧過去、認識自己解析:反思是對自身經歷的思考過程,通過回顧發生過的事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想法和情感,從而總結經驗教訓,實現自我成長 。3.答案:寬容解析:寬容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隔閡,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他人的不同和過錯,能營造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是構建美好生活的基石。4.答案:《漢謨拉比法典》解析:《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巖柱上,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對后世法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5.答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析:中國人民解放軍承擔著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使命,無論是抵御外敵入侵,還是在國內搶險救災等行動中,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是維護國家和平穩定的堅實力量。6.答案:大自然解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空氣、水、食物、土地等各種資源,就像母親一樣孕育和滋養著人類,所以說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 。7.答案:和平發展、獨立自主解析: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通過自身的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不依靠對外侵略和掠奪;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事務中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二、選擇題1.答案:C解析:心理換位即換位思考,是指在人際交往中,當與他人發生沖突時,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其情緒和感受,從而理解對方行為,避免不良情緒惡化,符合題意。A 選項轉移注意力是通過做其他事情轉移對引發情緒事件的關注;B 選項合理宣泄情緒是通過適當方式釋放不良情緒;D 選項升華轉化是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的行為動力,均與題意不符。2.答案:C解析: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對自己負責,不斷提升自己,是尊重自己的表現。A 選項抄襲作業、B 選項考試作弊都是不誠信的行為,違背了學習的基本準則,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D 選項對別人的批評滿不在乎,不能正視自身不足,不利于自身成長,也不是尊重自己的體現。3.答案:B解析:漢語是中國的主要語言,中國人口眾多,加之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使得漢語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法語、西班牙語的使用人數均不及漢語。4.答案:C解析: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屬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經過漫長地質年代形成的化石能源,儲量有限,用一點少一點,屬于不可再生能源。5.答案:A解析: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桂林山水、黃山、長江三峽主要是自然景觀,雖然也具有重要價值,但不屬于世界文化遺產范疇 。6.答案:A解析:1981 年,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 9 月的第三個星期二(后來調整為 9 月 21 日)定為國際和平日,旨在呼吁全世界在這一天停止戰爭,維護和平。10 月 1 日是中國國慶節,6 月 5 日是世界環境日,3 月 12 日是中國植樹節。7.答案:C解析: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如亂砍濫伐、過度開墾等,破壞了山體植被,導致山體穩定性下降,增加了泥石流發生的風險。地震、火山爆發、臺風主要是由地球內部運動、大氣環流等自然因素引起的 。8.答案:C解析: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地動儀是東漢張衡發明的用于監測地震的儀器,不屬于四大發明。9.答案:B解析: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世界貿易組織主要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要致力于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世界衛生組織主要負責全球衛生事務,均與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核心職能不符。10.答案:C解析: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氣時,躲在大樹下避雨,大樹較高易被雷電擊中,存在危險;撐著金屬傘柄的雨傘行走,金屬是導體,容易導電;快速奔跑會增大跨步電壓,都不安全。雙腳并攏,蹲下身子,可以降低身體高度,減少被雷電擊中的概率。三、判斷題1.答案:√解析: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道德品質,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2.答案:×解析:反思能幫助我們回顧過去的經歷,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自我成長和進步,并非浪費時間。3.答案:√解析: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不存在高低優劣之分,應相互尊重和欣賞。4.答案:×解析: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很多資源是有限的,且過度開發利用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必須合理開發和保護自然資源。5.答案:√解析: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諸多便利,如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活質量等,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如網絡安全、環境污染等,具有兩面性。6.答案:×解析:雖然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但在某些特定歷史時期,正義的戰爭對推動社會變革、民族解放等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這種積極意義不能掩蓋戰爭的危害本質。7.答案:×解析: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我國陸地面積約 960 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8.答案:√解析: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促進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9.答案:×解析:雖然自然災害無法完全避免,但通過科學監測、提前預防措施(如修建防洪工程、植樹造林等)和制定應急預案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10.答案:√解析:國際組織在協調國家間關系、解決國際爭端、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四、圖片分析題1.答案:圖片中反映了人們將不同類型的垃圾分別投入對應的垃圾桶,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現象。解析:通過觀察圖片中垃圾桶的標識(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等)以及人們投放垃圾的行為,可判斷出是垃圾分類的場景。2.答案:①有利于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保護土壤、水源和空氣等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②能夠實現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節約自然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③有助于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④可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提高垃圾處理效率,減輕垃圾處理設施的壓力。解析:從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意識培養和社會經濟等多個角度分析垃圾分類的意義。結合教材中關于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闡述垃圾分類在這些方面的具體作用。五、材料分析題1.答案:①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技術使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人們隨時隨地與他人聯系;②信息獲取更加迅速,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獲取各種知識、新聞、資訊等,拓寬了知識面和視野;③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④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如智能家居、醫療科技進步等讓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和健康。解析:根據材料中 “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信息獲取更加迅速”,結合生活實際,從溝通、信息獲取、經濟發展、生活質量等方面展開闡述科技進步的積極影響。2.答案:①政府層面: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加強對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等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加大對電子垃圾處理技術研發的支持,規范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②社會層面: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科技發展帶來問題的認識和防范意識,如開展網絡安全知識講座、宣傳電子垃圾危害等;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問題,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③個人層面: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減少電子垃圾產生;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為處理電子垃圾等問題貢獻力量;增強辨別能力,警惕網絡詐騙等行為。解析:從政府、社會、個人三個主體出發,結合教材中關于國家治理、社會責任、個人行為等知識,針對科技發展帶來的網絡詐騙、信息泄露、電子垃圾污染等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春六年級學業水平監測《道德與法治》模擬試卷(一).doc 2025年春六年級學業水平監測《道德與法治》模擬試卷(一)答案及解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