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happy new year7.探索宇宙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宇宙》回顧“宇宙”單元的學習:——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和主要成就——太陽系的組成(有哪些天體)——八顆行星的基本數據,建立行星模型——模擬日食現象,了解日食的成因——認識一些星座,嘗試夜間觀星。建立北斗七星模型——認識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了解宇宙之浩瀚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和主要成就——“宇宙”學完了嗎?哈哈,我們對宇宙的探索,才剛剛開始→→月食月球上的環形山月相變化黑洞超新星外星生命和不明飛行物星際旅行……有哪些方法與途徑可以收集到“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閱讀科學書閱讀科普雜志觀看科普視頻上網查詢資料請教老師長輩……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科學書:第54-55-56面(1)方法:個人閱讀——小組交流——全班分享(2)要求:劃出或圈出重要信息,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作業本:第52面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1)太空探索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飛船繞地飛行一圈1963年6月16日東方6號飛船太空飛行近3天1965年3月18日上升2號飛船首次太空行走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船成功登陸月球2001年4月28日自費搭乘俄羅斯聯盟TM-32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飛行21小時23分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借助望遠鏡觀察太空時間 人名 望遠鏡名稱 主要成就1609年 伽利略 伽利略望遠鏡 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土星光環、太陽黑子,觀察到月面的粗糙情況。1611年 開普勒 開普勒望遠鏡 視野更寬、放大倍數更高。1672年 牛頓 牛頓反射望遠鏡 使用曲面鏡,可以捕捉更多光線,避免光線穿過透鏡時發生的扭曲棱鏡效應。1789年 赫歇爾 赫歇爾望遠鏡 發現天王星,繪制了星云圖。1917年 黑爾 胡克望遠鏡 極大地推動了對星系和星云的研究。1990年 哈勃 哈勃太空望遠鏡 在大氣層上方的地球軌道上運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宇宙深處的天體細節。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借助望遠鏡觀察太空時間 人名 望遠鏡名稱 主要成就2016年 南仁東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接收來自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對研究宇宙起源、星系演化、脈沖星等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 —— 詹姆斯 韋布空間望遠鏡 先進的太空反射望遠鏡,以極高的靈敏度觀測遙遠的星系、系外行星和其他天文現象,幫助人類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伽利略望遠鏡反射望遠鏡折射望遠鏡科學書:第55面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2)望遠鏡射電望遠鏡主要接收天體射電波段輻射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望遠鏡避免地球因為大氣層干擾而使得圖像模糊不清的困擾。科學書:第54面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空間站1971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開啟了人類在太空長期駐留的歷史。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空間站,由多個模塊組成,在太空中運行了15年,接待了眾多國家的航天員。1998年,國際空間站開始建造,它是由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建設的大型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2021年,中國空間站開始建設,先后發射了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等,逐步搭建起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階段。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俄羅斯的第3代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長久性空間站,站上長期有人工作。(2001年1月27日受控墜毀)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2)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國際空間站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3)“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科學書:第56面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后不久發生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當時,19歲的太空迷杰弗里-奧爾特用家用錄像機拍攝下可怕的空難瞬間。旅行者2號探測器,攜帶有一張特制唱片,這是一件捎給外星人的禮物,用它去尋覓外星人的蹤跡。唱片的一面錄制了90分鐘的"地球之音",另一面錄制了115張反映地球人類文明的照片。1.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4)無人星際太空船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1)載人航天工程(2)探月工程(3)深空探測(4)運載火箭技術(5)空間科學與應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成立中國航天起步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1)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成功發射: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首飛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此后,神舟系列飛船多次成功發射,實現了多人多天、出艙活動、交會對接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空間站建設:2022年12月31日,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從2021年4 月29日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到后續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的發射以及多艘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的對接,中國實現了空間站的獨立自主建造和長期穩定運行,具備了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能力。楊利偉“神州五號”載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發射成功對接示意圖“天宮”號空間站2021年6月17日完成對接作業本:第53面C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2)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環繞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玉兔號月球車完成月球表面巡視探測。2020年,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這也是人類時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從月球采樣返回的壯舉。2024年,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獲取了1935.3克的月背土壤樣品。“玉兔”號傳回月球照片“玉兔”號月球車2013年12月15日4時35分著陸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3)深空探測火星探測: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啟航,2021年5月15日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成功著陸,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實現了中國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邁出了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太陽探測:2021年10月14日,“羲和號”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正式邁入空間探日時代,實現了太陽空間探測零的突破。著陸火星科學影像圖“祝融號”火星車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著陸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4)運載火箭技術火箭型譜完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不斷發展,研制成功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標志著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同時,長征十一號成功實施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長征八號首飛成功,長征七號甲成功發射,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進一步完善。發射能力提升:中國航天發射能力顯著提升,僅用33個月就實現第四個100次發射周期,打破中國航天紀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發射成功率、入軌精度等方面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了解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5)空間科學與應用科學衛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等,在黑洞觀測、暗物質探測、地球物理場監測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應用衛星: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眾多,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在多領域廣泛運用。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高分家族”形成天基對地觀測能力,通信衛星、風云衛星等也在各自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2.在太空探索中,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3.結合實際,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天文類的實踐活動?1.人造衛星發射:1970年,“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成功自主研發并發射衛星的國家,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紀元。2.一箭多星技術突破:1981年,中國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同時將三顆衛星送入軌道,成為世界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提高了火箭發射效率和經濟性。3.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1984年,“東方紅二號” 試驗通信衛星由長征三號火箭送入赤道上空靜止軌道運行,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實現了中國通信衛星從無到有的突破。4.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1988年,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風云一號A氣象衛星,中國是世界第四個掌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技術的國家和第三個擁有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為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了重要支持。5.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1990年,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美國制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國家。6.載人航天工程突破: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此后,神舟系列飛船不斷取得突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空間出艙技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7.探月工程進展: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探月國家。后續 “嫦娥”系列實現了月球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以及采樣返回等目標, 2024 年,嫦娥六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返回。8.深空探測成就:2020年,“天問一號” 成功發射,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2021年,“羲和號”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正式邁入空間探日時代,實現了太陽空間探測零的突破。9.衛星導航系統建成:2020 年,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正式開通,為全球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長征系列月球車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嫦娥系列運載火箭天宮系列探月衛星天舟系列空間實驗室(中國空間站)玉兔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貨運飛船連線:我國在太空探索的成就1.我國首位出艙的女宇航員是( )。A.翟志剛 B.王亞平 C.劉洋 D.楊利偉2.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開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他們是乘坐( )進入太空的。A.神舟十三號 B.天問一號 C.嫦娥五號 D.祝融號3.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已經開啟了行星探測任務“天問系列”,我國首顆探測的行星是( )。A.月球 B.火星 C.金星 D.太陽BAB4.中國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位于我國的( )。A.浙江省 B.四川省 C.貴州省 D.云南省5.與嫦娥三號相比,天問一號能通過降落傘來減速著陸,說明火星表面( )。A.無重力 B.有大氣 C.無生命 D.有海洋C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