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預測】浙江省2025年浙教版中考科學核心考點-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實驗探究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預測】浙江省2025年浙教版中考科學核心考點-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實驗探究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科學核心考點-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實驗探究題
一、實驗探究題
1.將標有“6V,9W”燈L和電阻R按如圖所示電路連接.已知電源電壓為6V,當閉合開關S時,電流表示數是2.25A.
(1)求R的阻值;
(2)若將燈L和電阻R串聯在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求燈L的實際功率是多少?
2.小明在科學課上進行了有關“流速與壓強”的一系列實驗。
(1)如圖1,小明打開水龍頭閥門,水流入ABC管道,當水穩定后,   管中液體流速最大,    管液面高度最低。
(2)小明發現圖2實驗中,電扇轉動后,托盤測力計的示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小明想,能否用壓強計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呢?他設計了如圖3-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氣,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如圖3-乙所示,此時玻璃管內D點的氣體壓強為p1,速度為v1;小明再次吹氣后,U形管液面高度差如圖丙所示,此時玻璃管內D點的氣體壓強為p2,速度為v2。則p1   p2,v1   v2。(均選填“<”“=”或“>”)
(4)下列四種情形中,哪幾種情形能夠運用上述的實驗規律進行解釋____。
A.當房間前后兩面窗戶都打開時,“過堂風”會把室內側面擺放的衣柜門吹開
B.將氫氣球放手后,它會飄向空中
C.直升飛機能夠停在空中一定高度處
D.船舶航行時應避免兩艘靠近的船并排前進
3.小茗跟同學們一起探究“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氣體壓強跟氣體體積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用力F向內推注射器的活塞(密封性好)壓縮氣體,同時利用氣壓傳感器來測量針筒內氣體的氣壓,并畫出氣壓隨體積變化的圖像(如圖乙)。
(1)從圖乙中你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2)請結合生活實例(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車容易爆胎)再提出一個猜想: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氣體壓強還可能與   有關。
4.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不慎將燈泡L2的玻璃外殼碰碎。他們驚奇地發現燈泡L2幾乎不發光,與其串聯的燈泡L1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更亮。開關斷開后的電路如圖甲所示,燈泡L1和L2都標有“2.5V0.3A”字樣。針對上述現象,探究下列問題:玻璃外殼破碎后,燈泡L2的燈絲電阻發生了什么變化 玻璃外殼究竟起什么作用
(1)玻璃外殼破碎前,燈泡L2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分別為1.20V和0.20A;玻璃外殼破碎后,燈泡L2兩端的電壓變為0.40V,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圖乙所示,則電流為   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外殼破碎后,燈泡L2的電阻變小。
(2)實驗中,對著玻璃外殼破碎的燈泡L2吹氣,發現燈泡L2兩端電壓突然變小、通過燈泡L2的電流突然變大,說明吹氣加快燈泡L2燈絲表面空氣流速,加快其散熱速度,從而使燈絲電阻變小。由此推斷,燈絲的電阻大小與   有關,玻璃外殼可能起到   的作用;
5.如圖,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提供的實驗器材有:木板(長為120.0cm,底端有金屬擋板)、小車(長15.0cm)、秒表、木塊.
(1)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較小,這是為了減小測量   (填“路程”或“時間”)時造成的誤差.
(2)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的路程越長,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車由靜止釋放,通過相同路程,斜面的傾角越大,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實驗中,小華測得小車從靜止開始運動到兩個車長的距離所用時間為1.2s,則小車的平均速度為      m/s.
(4)若保持斜面傾角不變,利用本實驗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測出     組小車由靜止釋放到撞擊金屬擋板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6.藍天麗日,白云悠悠,鮮花遍布草地,大自然用各種各樣的顏色陶冶著我們的情操。這些都與我們看到的物體發出的光或者反射出的光有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音樂噴泉就是這樣一種將光和音樂巧妙結合的藝術作品。一方面通過電腦采集音樂的聲音頻率特征,并將其轉化為控制信號,控制水泵噴出水柱,形成噴泉;另一方面,讓紅、綠、藍三種色燈照射到水柱上,通過電腦控制三種色燈亮暗讓水柱變換顏色,呈現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
【材料2】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鏡上,在三棱鏡的另一側的白質屏上可以看到一條彩色的光帶,從上到下分別為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其實與光的波長有關。在這些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最長,在玻璃、空氣中的穿透力最強,但是在水蒸氣中分散性強,穿透力較差。紫光波長最短,在玻璃、空氣中的穿透力比較差。黃光比較獨特,刺激性很強,在水蒸氣里穿透力強。
(1)圖甲為光的三原色示意圖,某段時間噴泉一組色燈的紅、綠、藍色燈亮暗變化規律如圖乙,圖中第10~15秒噴泉的顏色是   。
(2)許多警示用燈都會用到紅燈。例如交通信號燈停止信號用的就是紅燈。請結合上述材料說說可能的原因是   。
(3)遇到大雨大霧等能見度比較差的天氣時,行駛在路汽車會打開“雙閃”燈,以警示前后車輛。結合材料,“雙閃燈”應選用什么顏色的光較好?
   
7.為了測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采用如圖所示電路,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不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要使電燈功率最小,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于   (選填“左”或“右“)端。
(2)實驗中使用的電流表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若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估計為2W左右,連接電流表時應選   量程。
(3)實驗時,如發現電壓表示數是2.1V,則就把滑片P向   端移動。
(4)如圖所示的電路還可以用來研究   的實驗。
8.咸祥蘆浦村,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遮天蔽日的林蔭和淙淙溪澗,還有清涼的石門水庫。小寧發現水庫的大壩是上窄下寬的構造,如圖1所示,猜想是否與液體壓強的特點有關呢?帶著疑問的他回校后,又在一次“科學創新實驗”社團活動中,看見如圖2所示的雙探頭壓強計,該裝置一次測量可采集多個數據,激起了他探究液體壓強的濃厚興趣。
(1)U形管A、B中裝入同種液體,小寧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2)小寧先在圖2的裝水的容器中進行實驗:然后換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
序號 液體種類 探頭C深度 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頭D深度 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銅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銅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號)兩次數據可知: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數據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   越大,壓強越大。
9.某實驗小組用自制電磁鐵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他們用相同的漆包線和鐵釘繞制成兩個電磁鐵A和B,B鐵釘上繞有更多匝數的線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如圖甲,閉合開關,電磁鐵A的釘尖是   極;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能吸引   的大頭針。
(2)如圖乙,把電磁鐵A和B串聯,閉合開關,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現電磁鐵B總能吸引更多的大頭針,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是   。
10. 小科為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進行了以下活動:
(1)小科設計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
①實驗裝置中玻璃瓶的外形和體積相同,光照前水柱應位于玻璃管的   處;
②把裝置置于陽光下,如果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則一段時間后水柱將向   (填“左邊”或“右邊”)移動。
(2)如果要用圖甲裝置驗證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小科應如何設計    。
(3)小科查閱資料,獲得地球表面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圖中可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證據的是   。
11.“探究平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用蠟燭、玻璃板、直尺等器材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確定像的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    的關系
(3)只點燃蠟燭A,移動蠟燭B與A的像完全重合,在B蠟燭的燭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選填“能”或“不能”)被點燃.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如果A蠟燭以5cm/s的速度勻速遠離玻璃板2s時,B蠟燭應遠離玻璃板    cm,有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
12.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設計了這樣的實驗:把一個彈性較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用細線掛鉤碼,通過鋼片受力而發生形變來研究問題。如圖所示是小華設計的實驗的主要步驟。(小華使用的鉤碼規格相同)
(1)通過比較甲和乙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2)通過比較甲和丙中鋼片的彎曲方向,可以發現:   。
(3)通過比較    和   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4)在本實驗中,小華采用的方法叫做   法。
13.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發聲時振動的頻率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選擇了四根鋼絲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具體數據如下表。
編號 材料 長度 粗細 松緊
甲 鋼絲 10cm 0.2mm2 緊
乙 鋼絲 10cm 0.1mm2 緊
丙 鋼絲 5cm 0.1mm2 緊
丁 鋼絲 5cm 0.1mm2 松
(1)用同樣的力撥動鋼絲甲和乙,發現撥動乙鋼絲時的音調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弦的松緊程度、長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   有關。
(2)探究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他應用同樣大小的力先后撥動編號為   鋼絲。
(3)先后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絲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14.小明等同學利用身邊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他們先在鐵釘上套上薄塑料吸管,然后在薄塑料吸管上纏繞鐵絲做成螺線管,并將這個裝置固定在支架上,如圖所示。
(1)在下列現象中,可以利用圖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的是____ 。
A.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
B.電磁感應
C.電生磁
(2)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插有鐵芯的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與   的關系。
(3)實驗中當小明將開關閉合后,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a端滑向b端的過程中,吸引大頭針的數量   。
15.如圖是劉明和李強做“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的實驗時未連好的電路,現要求燈L1和燈L2并聯,且電流表測燈L2中的電流。
(1)請你用筆畫線表示導線,幫他們完成電路連接,以符合要求。
(2)按要求正確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電流表的示數如圖2甲所示,則燈L2中電流為   A。
(3)在這個電路中,用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2乙所示,則燈L1中的電流為   A。
16.課本中關于“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有這樣一個活動:如圖1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注入約1/3的水,觀察皮膜的形狀變化后再注入1/3的水,再次觀察橡皮膜的形狀變化,兩次變化比較后得出相應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孫直觀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   (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說明液體深度是影響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大小的因素。這也與課本結論相吻合。
(2)小端則提出了質疑,在上述操作過程中,水的質量也在增加,那為什么不說是質量對液體壓強產生影響呢 課本活動還是不能精準地說明深度就是影響因素。
(3)老師肯定了小端的想法,并指導小端設計了如圖2所示實驗,實驗中玻璃管底面積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開口形狀各不相同。小端通過此實驗最終排除了原先認為的影響因素,精準到了深度這個因素。小端在三個容器中加入了質量不同的水,但三個底面到液面水的深度   ,當他觀察到   的實驗現象時,說明了液體對底部壓強是與深度有關,而與質量無直接關系,從而排除了質疑。
17.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實驗中,某小組實驗步驟如下:
A.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對折線ON
垂直于鏡面,如圖甲所示。
B.如甲圖,讓一束紅光貼著硬紙板沿著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著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EO和反射光線OF的徑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重做兩次,換用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
C.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測量NO兩側的角i和角r。
D.紙板ENF由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反射光線(如乙圖)。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的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2)由實驗步驟C可以得到的規律是:在光的反射中,   ;
(3)該實驗中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為了探究光的反射中   ;
(4)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你還會發現的規律是   。
18.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設計并開展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表是他們實驗中記錄的具體數據,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5 6  
電流/A 0.8 1.2 1.5 0.8 1.2 1.5  
最多能吸引小鐵釘的數目/枚 5 8 10 7 11    
(1)首次通過實驗發現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的科學家是   
(2)根據同學們的實驗,可知他們猜想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   。
(3)實驗中,同學們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
(4)比較他們的第1、2、3(或4、5、6)次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
19.如圖甲,將玩具電動機、電池、小電燈、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
(1)閉合開關,電動機轉動,這是利用   的原理工作的;如果想改變電動機的轉動方向,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剛閉合開關時,小電燈發出明亮的光,但隨著電動機轉得越來越快,小電燈的亮度逐漸減弱;當轉速正常時,小電燈的亮度穩定不變,此時用手指輕輕捏住電動機的轉軸,使電動機的轉速減慢,你猜想這時小電燈的亮度將   (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理由是   。
(3)如果將小電燈換成靈敏電流計,電路連接如圖乙,當用手快速轉動電動機轉軸時,發現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這是   現象,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有   (舉出一例即可)。
20.如圖所示,是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設計的實驗裝置。長滑板放在緊靠豎直墻壁的水平實驗桌上,彈簧測力計左端通過細繩連接金屬物塊P,右端固定在墻上。
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將長滑板從物塊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
方案一:保持物塊P對長滑板的壓力不變,更換不同材料的長滑板,重復多次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1;
方案二:保持長滑板的材料不變,在物塊P的上表面增減砝碼,重復多次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2。
表1
長滑板、P材料 木塊﹣金屬 金屬﹣金屬 皮革﹣金屬 橡膠﹣金屬 …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N) 2.6 3.2 3.6 3.9 …
表2
材料 橡膠﹣﹣金屬
物塊P對長滑板的壓力大小(N) 13 15 17 19 …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N)   4.5 5.1 5.7 …
根據以上數據回答以下問題:
(1)彈簧測力計對物塊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塊P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理由是   ;
(2)表2中當使用木塊與金屬做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物塊P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N;
(3)分析表1中的實驗數據,你能得到的結論是   。
21.小明做“估測大氣壓值”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小明不能采用   (填“甲”、“乙”)圖的裝置來估測大氣壓強,其原因是   。
(2)實驗步驟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繩的另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沿正確的方向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的活塞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數F
C讀出注射器的容積V;
D.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長度L。
思考并回答:
①指出以上實驗步驟中的錯誤:   。
②改正錯誤步驟后,用測得的正確的物理量表示大氣壓強的表達式P=   。
(3)同學們在做此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值誤差較大,對此小明與同學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②活塞與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讀準;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的是   
(4)實驗室有甲、乙兩個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分別為0.8cm2和2cm2,若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N,實驗應選用   (填甲或乙)注射器
22.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甲實驗中加入酚酞試液的目的是     ;
(2)乙實驗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了對比,排除了水對實驗的干擾,若觀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 低”),則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3)實驗丙中,在試管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23.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彈簧測力計、物塊、溢水杯、小桶、鐵架臺等器材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如圖所示。(細線的質量和體積均忽略不計)
(1)同學們發現溢水杯中未裝滿水,如圖甲所示,這樣實驗會使測得的溢出水的重力   (填“偏大”或“偏小”)。
(2)溢水杯裝滿水后,將物塊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牛,物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大小   。
(3)繼續實驗,將物塊浸沒在裝滿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圖丙所示,發現F5>F3,說明物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換用酒精再次實驗的目的是   (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律”)。
24.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象(v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   c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小再變大”、“先變大再變小”)。
25.逆風騎自行車時,彎著身體,會省力些;雨天,撐傘逆風行走時,風速越大,行走越困難。這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迎風面積和風速有關。為驗證以上猜想,小明選用了如下器材:可調速電風扇(高、中、低三檔)、彈簧測力計、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三塊、光滑玻璃板、小車。
(1)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用電風扇向小車及擋板吹風,模擬小車運動時受到的空氣阻力。根據   的知識,通過彈簧測力計即可測出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
(2)小明在探究風速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時,保持迎風面積一定,測得數據如右表,通過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   。
風速 低 中 高
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N 0.8 2.2 3.8
(3)小明還想探究迎風面積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請你幫他設計出主要的實驗步驟:   。
(4)你認為影響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還有   (只寫出一個)。
26.在同一粗糙水平面固定兩個不同斜面,小華同學研究相同的兩個小球A、B分別沿不同的斜面運動,用頻閃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了小球滾動時的不同位置,圖上數字為閃光時刻編號,位置間距如圖所示。
(1)甲圖中A球的機械能   (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2)乙圖中B球沿斜面運動過程中的動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兩個小球從斜面上運動到斜面底部時與相同的木塊碰撞,碰撞之后圖   (選填“甲”或“乙”)中木塊運動距離較大。
27.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
(1)如圖甲所示,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蠟燭的像,這個像是圖乙中的   ,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填“照相機”、“幻燈片”或“放大鏡”)
(2)小明把蠟燭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標紙上記錄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圖丙所示(A'、B'分別表示蠟燭在A、B處所成的像)。跟同學們交流后發現:
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條件是   ;
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   ;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小明又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
聰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則小明拿起的眼鏡是   。(填“近視鏡”或“遠視鏡”)
28.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楚老師給不同小組提供了相同規格及標度相同的透明坐標紙(如圖甲所示),隨機提供綠豆、紅豆或黃豆一包(每組只有一種豆類),利用彈簧測力計和天平測得多組重力與質量的實驗數據.
(1)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描繪成G-m的圖像;發現圖像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由此可知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   。
(2)有小組提出可以將綠豆和黃豆兩組數據的透明坐標紙進行重疊后,觀察繪制的圖像,圖線可能是圖乙中   ,以此判斷重力與物質種類的關系.(已知ρ綠豆﹥ρ黃豆)
(3)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老師提出把彈簧測力計改裝成測量液體的密度秤,具體操作如下:用同一小桶分別盛滿不同的液體,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的重力為1N,裝滿水后總重力為3N,再裝滿另一液體時示數為4N,則液體密度為   kg/m3
(4)小唐做“彈簧的伸長量跟受到拉力的關系”的實驗時,他先把彈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為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然后用豎直向下的力F拉彈簧下端,測出彈簧的長度為l,把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x。這樣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作出的F-x圖像是    (其他操作都正確)。
29.小科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
(1)實驗時應選   (選填“較厚”或“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前”或“后”)側觀察,直至B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確定棋子A經平面鏡所成像的位置,還能由此可得結論:   。進行以上操作時,若遇到無論怎樣在桌面上移動棋子B,都無法使它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的情況,原因可能是   。
(3)用木板緊貼玻璃板背面,擋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選填“能”或“不能”)看見棋子A的像。
30.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燒杯、適量的水和煤油,對浸在液體中的金屬塊所受浮力進行了探究。
(1)在圖A、B中,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為   N;
(2)分析圖B、C,說明浮力大小跟   有關;
(3)如圖2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所繪制圖象能夠表示金屬塊所受浮力與金屬塊的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關系的圖象為   (選填“a”或“b”)。
31.如圖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掛著同一金屬塊的示數.
(1)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圖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分析   兩圖可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戊圖中鹽水的密度是    kg/m3.
32.如下圖所示是研究浮力問題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的問題:
(1)a、b兩圖中,b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小,說明了   .
(2)b、c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說明浸在同一種液體中物所受浮力大小跟   有關.
(3)c、d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說明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跟   無關.
(4)c、e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說明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所受浮力大小跟   有關.
33.如圖是我國海上最大浮式風電裝置示意圖。可在水中漂浮并利用風能發電。為海上油氣田供電。該裝置由浮力設備、支撐柱和風機設各組成。
(1)發電原理探析。風機設備裝置利用風力發電。其工作原理與下列   實驗相同。
(2)浮力設備立柱承重效率研究。
查閱資料:柱子承重效率可以用承重比(柱子能承受的最大質量與柱子質量的比值)表示,承重比越大,承重效率越高。
為研究柱子承重的效率與橫截面的形狀、周長關系,研習小組展開如下探究:
①用相同材料紙板制成高度相同的各種實驗所需的空心模型(如圖)。
②測出模型的橫截面周長、質量。
③測量模型的最大承重質量。
④多次重復實驗,整理相關數據如表。
組別 橫截面形狀 周長/厘米 承重比
1 18 3509
2 24 3307
3 30 3116
4 30 3319
5 30 3514
6 30 3766
Ⅰ.根據1、2、3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Ⅱ.根據實驗結果推測柱子高度和橫截面周長一定時,圓柱承重率最大。
推測過程為:柱子的橫截面周長一定時,隨棱數量增加,柱子的承重效率增大,橫截面為圓形的柱子,其棱數量可視為   ,因此承重效率大。
(3)浮力設備的立柱抗壓性研究。為了讓中空的邊立柱在海水中有更好的抗壓性,有人對立柱壁進行了設計,下列四種邊立柱的縱切面形狀設計,與液體內部壓強規律契合的是   。
34.小金同學想要比較X型和Y型兩款登山鞋的防滑能力。鞋子防滑能力是指鞋子在沒有滑動前,阻止鞋子向任何方向移動的最大力,即最大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會隨著鞋子對地面的壓力和鞋子與地面接觸的粗糙程度增大而增大。小金設計的方案如下:
步驟一:采購每款的登山鞋各三雙,且都是嶄新的;
步驟二:每款各選一只鞋子,進行如圖實驗:分別將兩只鞋如圖甲、乙疊加后,持續拉動鞋子底下的木
板,待鞋子穩定靜止,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并進行對比;
步驟三:每款都換一只鞋子,重復上述實驗。
(1)按如圖甲所示裝置,向右拉動鞋子下面的木板。在此過程中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否發生改變    (填:是或否)并說明理由   。
(2)步驟二中小溫將兩只鞋按如圖所示疊加目的是   。
(3)設置步驟三的目的是   。
35.1901 年挪威人伯克蘭造出世界上第一臺電磁發射器, 首開電磁炮先河。為了認識電磁炮的一些特性, 小科制作了一個電磁炮模型, 螺線管通電后, 撞針迅速前移, 推動炮彈射出炮管。
(1) 小科要增強電磁炮中螺線管磁場, 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
A.增加螺線管的線圈匝數
B.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
C.增大通過螺線管的電流
(2) 圖中撞針最可能選用的材質是____
A.塑料 B.鐵 C.銅 D.鋁
(3) 小科測得的一項實驗數據(取多次實驗的平均值)如表。
實驗次數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撞針質量 克) 0.1 0.2 0.3 0.4 0.5
射程 (米) 0.48 0.54 0.81 0.46 0.41
小科得出了 “當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撞針質量為 0.3 克時電磁炮的射程最遠” 的結論。小明覺得這個結論還不可靠, 建議再取不同質量的撞針進行實驗。你認為選擇撞針質量范圍在   克之間進行進一步實驗比較合理。
36.如圖是在空中釋放時能旋轉下落的紙蜻蜓。小明和小紅為探究影響紙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長度不相同的紙蜻蜓,并改變回形針的數量,從2.5米高的平臺靜止釋放,并記錄落地的時間,實驗結果如下表。
組別 翅身長度(厘米) 翅尾長度(厘米) 翅身負重 下落時間
1 4 4 無
2 4 5 無
3 5 4 無
4 4 5 一枚回形針
5 4 5 兩枚回形針
(1)為保證紙蜻蜓的下落軌跡呈直線型,選擇在   的環境中進行實驗;(選填“有風”或“無風”)
(2)實驗中需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3)小明在紙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針進行實驗,針對的問題是   ?
(4)比較   組別(填序號)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紙蜻蜓下落的快慢與翅尾長度的關系;
(5)為了減少在測量紙蜻蜓下落時間時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
37.某小組同學按照如圖步驟驗證阿基米德原理,觀察并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
空桶 重力(N) 物體 重力(N) 將物體浸沒在水中稱重(N) 空桶和溢出水總重力(N)
1.0 2.5 1.5  
(1)該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N。
(2)表格中空桶和溢出水總重力為   N。
(3)該物體的密度為   千克/米3。
(4)下列操作中,一定會導致無法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是____。
A.③步驟中,溢水杯中沒有裝滿水
B.③步驟中,用食用油代替水進行實驗
C.④步驟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
38. 如圖所示,矩形線框表示一“黑盒”,盒內有兩個相同的電阻組成的簡單電路。A、B、C表示從盒內電路引出的三個接線柱,已查明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都有一定的電阻。
(1)在圖10-58中畫出盒內可能存在的三種電路。
(2)為進一步探究盒內的電路結構和電阻值,某同學將電壓為 4.0 V的電源和量程滿足要求的電流表串聯組成試探電路(如圖10-59所示),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將“黑盒”的A、B兩接線柱接入試探電路,電流表示數為0.2A;
②將“黑盒”的A、C兩接線柱接入試探電路,電流表示數為0.1 A.通過推斷,盒內電路應是你所畫的第   種,每個電阻的阻值是   Ω。
(3)若給你一根導線,要求進一步驗證你的推斷,你還可以利用試探電路進行哪些測量?寫出可能的測量結果。
39.如圖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裝置:將彈簧和標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細線將一個金屬塊懸掛在彈簧下端,彈簧靜止時指針正對標尺上的A位置(本裝置使用時,彈簧未超過彈性限度)。
(1)向杯中緩慢注水,在從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到金屬塊剛好浸沒水中的過程中,指針由標尺上的A位置緩慢上移至C位置,說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關,此過程中支架上O點所受拉力的最大變化量為
(2)繼續向杯中注水,指針   (填“上移”“不動”或“下移”)。
40.如圖甲所示,均勻柱狀石料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沒入水中。圖乙是鋼繩拉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料受到的重力為
B.石料的密度為
C.如果將該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則它對地面的壓強為
D.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對石料的支持力為
41.如圖甲所示是我們常見的按壓式圓珠筆。小明利用圓珠筆開展了以下實驗研究。
實驗一:研究彈簧彈力與壓縮量的關系,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序號 鉤碼質量m(g) 彈簧壓縮量X(mm) 彈簧彈力F(N) 彈簧的勁度系數k(  )
1 50 2 0.5 0.25
2 100 4 1 0.25
實驗二:先將筆倒立向下按壓然后放手,筆將向上彈起一定的高度。彈跳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①把筆豎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壓外殼使其下端接觸桌面(見位置a);
②由靜止釋放,外殼豎直上升,彈簧恢復到原長(見位置b);
③筆繼續上升到離桌面2cm的最高處(見位置c)開始下落。
(1)實驗一表中的“彈簧的勁度系數k”中應填入的單位是:   ;
(2)筆在上升過程中,筆的外殼的最大速度處于位置   之間;(選填“ab”或“bc”)
(3)若不計一切摩擦,請說明從a到b到c位置筆的內芯的機械能變化情況?   。
42.小明和小華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他們探究活動的過程如下:
(1)探究蠟塊上浮的條件
①測量蠟塊的重力
小明設計的方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蠟塊的重力。
小華設計的方案:用天平測出蠟塊的質量,求出重力。
你支持    (填“小明”或“小華”)的方案,理由是
   。
②測量蠟塊受到的浮力
小明在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當把蠟塊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時,測出蠟塊排開水的體積,
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認為上述操作存在的問題是
   。
③通過比較蠟塊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體上浮的條件。
(2)探究石塊下沉的條件
①測量石塊的重力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的重力。
②測量石塊受到的浮力
小明利用量筒測出石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小華依據另一種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也測出了石塊受到的浮力,其方法是    。
③通過比較石塊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體下沉的條件。
43.小丁在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先將彈簧測力計豎直放置,反復幾次輕拉掛鉤后,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
(1)小丁將某物體懸掛好后,指針指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該物體的重力為   牛;
(2)在老師的指導下,小丁調整好了彈簧測力計,繼續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
①除了需要如圖丙所示的實驗儀器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   ;
②實驗后,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拉力/牛 0 0.5 1.0 1.5 2.0 2.5 3.0 4.0
彈簧伸長量△L/厘米 0 0.4 0.8 1.2 1.6 2.0 2.4 2.4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和彈簧受到的拉力成   (選填“正比”或“反比”);
(3)選取完全相同的兩根輕質彈簧A、B,進行如圖丁所示實驗;
①將A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A的力水平拉A的右端,A伸長的長度為L;
②在B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均為FB的水平拉力,B伸長的長度也為L,則FA   (選填“>”、“=”或“<”)FB。
44.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了自制潛水器的活動。圖甲為小組自制的潛水器,其材質為硬質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
(1)圖乙中,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對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
(2)已知該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65千克,體積800立方厘米,現有100毫升和200毫升兩種規格的注射器,為了使他們小組的潛水器實現在水中的懸浮,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潛水器裝置在沉浮過程中整個裝置都保持完整,不可以拆裝)
45.善于奇思妙想的小強及其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溫度為20℃)進行綜合實驗。
(1)該小組想研究“密度計的工作原理”。圖甲所示是密度計的簡化模型,在一根粗細均勻的玻璃管內放一些小鉛粒使其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設玻璃管浸入液體的深度為h液,該液體密度為ρ液,密度計漂浮在水中時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水,水的密度為ρ水,則浸入液體的深度h液=   (用給出的物理量表示)。
(2)該小組想繼續探究“某液體的密度和溫度的關系”,設計了如圖乙所示裝置,長為0.6m的絕緣輕質杠桿ab懸掛在高處,可繞O點轉動。杠桿a端的輕質細線懸掛一體積為1×10﹣3m3的實心合金塊,浸沒在燒杯內的液體中。b端輕質細線懸掛的銅柱在上下移動時能帶動滑片P移動。滑片P重力和摩擦不計。
①若電源電壓為3V,滑動變阻器標有“100Ω 1A”字樣。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量程為0~15mA的電流表,為保證電路安全,定值電阻R的最小阻值是    Ω。
②小強在給該液體加熱過程中發現,電流表示數減小,則可得出該液體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除燒杯內的液體外,裝置中其他物體的熱脹冷縮忽略不計,合金塊始終浸沒)。
(3)該小組還想利用此裝置繼續測量該合金塊的密度。已知該燒杯中液體在溫度為20℃時計的密度為1.1×103kg/m3。杠桿水平平衡時,銅柱質量為2kg,點O距杠桿b端0.2m。則合金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46.覆杯實驗是科學中的經典實驗,科學小組利用現代高速攝影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當取一個高為 18 厘米的杯子中裝入部分水(如圖乙),倒置的瞬間,水與輕質蓋片會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圖丙),在杯口和蓋片之間形成一段液橋。
(1)實驗時按圖甲的方式順時針旋轉360°的目的是證明   。
(2)改變杯子內空氣柱高度,蓋上輕質蓋片并倒置,測出相應液橋高度,得到的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可得出的結論是   。
空氣柱高度( cm) 2.25 4.50 9.00 13.50 15.75
液橋高度( 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
(3)相關實驗表明:空氣會從液橋進入,液橋越高空氣越容易進入,覆杯實驗成功率越低。則下列四個留有部分空氣的覆杯實驗,最不可能成功的是____。
A. B. C. D.
47.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為4.5V,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30Ω1A”。
(1)小麗用該電路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其中部分操作步驟如下:
①將阻值為10Ω的定值電阻R1接入電路,   ,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當電壓表示數為2.0V時,讀出電流表示數并記錄;
②斷開開關,拆下R1,接上阻值為20Ω的定值電阻R2,……,使電壓表示數為2.0V,讀出電流表示數并記錄;
③斷開開關,拆下R2,接上阻值為30Ω的定值電阻R3,重復②的操作。
(2)在操作③時,小麗發現無論如何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都無法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到達2.0V,經檢查電路完好。為順利完成實驗,可行的措施有   。(寫一種即可)
(3)測得相應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表格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    。
實驗次數 電阻/Ω 電流/A
1 10 0.2
2 20 0.1
3 30 0.07
48.小芳在一端封閉的均勻圓玻璃管中裝入適量的小鉛丸,制成一支密度計。密度計能在液體中豎直漂浮,如圖所示,根據它在液體中浸入的深度可得知這種液體的密度。小芳的設計和制作過程如下:
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及物體漂浮條件,推導出密度計浸在純水中的深度h的表達式。
b.根據h的表達式,測量這支密度計自身的某些物理量,算出密度計在純水中的深度,在管上畫上純水的密度值線A。
請你根據上述的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設純水密度為ρ,裝了鉛丸的玻璃管總質量為m,玻璃管底面直徑為d。請用本題的物理量符號表示步驟a中的表達式h=   ,根據表達式發現這種密度計的刻度是   (選填“均勻”或“不均勻”)。
(2)若把密度計放在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A刻度線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理由是   。
49.小明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
(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放入水中,吸管豎直漂浮在水面上,吸管所受浮力為F浮1。小明感覺吸管浸入水中的長度偏大,在不改變吸管的前提下,他應   (填具體操作),再次將吸管放入水中,吸管仍豎直漂浮在水面上,此時吸管浸入水中的長度為H,吸管所受浮力為F浮2。則F浮1   F浮2(選填“=”、“>”或“<”)。
(2)再將此吸管放入另一液體中,測得此時吸管浸入液體中的長度為h,此時吸管所受浮力為F浮3。則F浮3   F浮2(選填“=”、“>”或“<”),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ρ液=   。用“ρ水”、“H”和“h”來表達)
(3)小明在吸管上標出1.0刻度線(單位g/cm3,下同),緊接著標出了其他刻度線。結果發現,0.9刻線是在1.0刻線的   (上/下)方。
50.小科在完成“動手動腦學科學”活動時,認識了密度計。
(1)如圖甲、乙所示,讓同一支密度計依次靜止在酒精和水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小科將一支鉛筆的下端纏繞了適量銅絲(纏繞的銅絲體積忽略不計),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計(如圖丙),然后他利用水和密度為0.9g/mL的植物油,標出了1.0和0.9的位置,再根據制作溫度計的經驗,將密度計上其余的長度進行了等分,均勻標出了其余的刻度。
①如丙圖所示,小科制作的密度計,刻度0.9應該在   點(選填“M”或“N”)。
②小科這樣均勻標示刻度是否正確?   (填“是”或“否”)。
③若被測液體的密度為ρ液,密度計浸入被測液體的深度為h(如圖丁)、自制密度計的質量為m,鉛筆的橫截面積為s,請推導出h與ρ液的關系式h=   (用給定的字母表示結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電源電壓U=6V,燈正常發光,所以燈L中的電流IL= =1.5A,
電流表的測干路上的電流,電流表示數I=2.25A,則R中的電流IR=I﹣IL=2.25A﹣1.5A=0.75A,由I= 可得,電阻R= =8Ω;
(2)由P= 可得,燈泡的電阻 =4Ω,
燈L和電阻R串聯,電路中的電流I= =0.5A,
燈的實際功率P實=I2RL=(0.5A)2×4Ω=1W.
【解析】【解答】(1)電源電壓U=6V,燈正常發光,所以燈L中的電流IL= =1.5A,
電流表的測干路上的電流,電流表示數I=2.25A,則R中的電流IR=I﹣IL=2.25A﹣1.5A=0.75A,
由I= 可得,電阻R= =8Ω;(2)由P= 可得,燈泡的電阻 =4Ω,
燈L和電阻R串聯,電路中的電流I= =0.5A,
燈的實際功率P實=I2RL=(0.5A)2×4Ω=1W.
【分析】(1)由電路圖可知,電阻R與燈泡L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上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通過燈泡的電流,然后可知流經R的電流,再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R的阻值;(2)首先根據P= 可求得燈泡的電阻,若將燈L和電阻R串聯在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根據(1)求得的R的電阻,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電路中的電流,然后利用=I2R可求得L的實際功率.
2.【答案】(1)B;B
(2)變小
(3)<;>
(4)A;D
【解析】【分析】 在同一個流體系統中,如氣流、水流等等,流體流動的越快,即流速越快,那么流體產生的壓強就越小;反之,若是流速越慢,那流體產生的壓強就會越大。這個規律被稱為“伯努利定律”。
【解答】(1)水流流動速度越快,壓強越小,所以如圖1,小明打開水龍頭閥門,水流入ABC管道,A的橫截面積最大, B的橫截面積最小,所以當水穩定后,B管中液體流速最大,壓強最小,所以B 管液面高度最低。
(2) 小明發現圖2實驗中,電扇轉動后,上面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所以受到一個升力的作用,使得托盤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小;
(3)從乙圖和丙的液面比較來看,右邊的壓強都是相等的,乙圖中右邊的壓強p1<丙圖中右邊的壓強p2;空氣流速越快,壓強越小,所以 v1>v2;
(4)AD都是利用了流體的流動速度越大,壓強越小的原理來解釋,和這個實驗規律一樣;B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C是利用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故答案為:(1)B;B(2)變小(3)<、>(4) A D
3.【答案】(1)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大,氣體壓強越小
(2)溫度
【解析】【分析】氣壓泛指氣體對某一點施加的流體靜力壓強,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產生的。根據理想氣體定律pv=nRT:氣體壓強的大小與氣體的量(n)、氣體的溫度(T)成正比,與氣體的體積(v)成反比 R為通用氣體常量。
【解答】(1)由乙圖可知,隨著體積的增大,氣體的壓強越來越小;故答案為:當氣體質量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大,氣體壓強越小;
(2)夏天烈日下的自行車容易爆胎,車胎的氣體質量沒有發生改變,但夏天的溫度較高,氣體受熱會膨脹,所以氣體壓強還跟溫度有關;故答案為:溫度;
故答案為:(1)當氣體質量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大,氣體壓強越小;(2)溫度。
4.【答案】(1)0.22
(2)溫度;保溫
【解析】【分析】(1)讀數時要先觀察連接的路程,分析分度值后再讀數。
(2)根據實驗現象和題中信息可知,燈泡可以保溫,使電阻處于較高溫度,電阻阻值較大,燈泡兩端的電壓大,燈泡的亮度大。
【解答】(1)電流表連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22A。
(2)由“吹氣加快燈泡L2燈絲表面空氣流速,加快其散熱速度,從而使燈絲電阻變小”可知,溫度會影響燈絲的電阻,且溫度越低,燈泡的電阻越小,則燈泡的作用的保溫。
5.【答案】(1)時間
(2)大;大
(3)0.25
(4)7
【解析】【解答】(1)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小些,這樣可以減小測量時間時造成的誤差.
(2)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的路程越長,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車由靜止釋放,通過相同路程,斜面的傾角越大,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車長15.00cm,所以兩個車長的距離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車的平均速度v===0.25m/s;
(4)已知木板長為120.0cm,小車長15.0cm,所以利用本實驗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測由靜止釋放到撞擊金屬擋板過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車數量是﹣1=7個.
故答案為:
(1)時間;(2)大;大;(3)0.25;(4)7.
【分析】(1)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所用的時間長些.
(2)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的路程越長,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車由靜止釋放,通過相同路程,斜面的傾角越大,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據公式v=計算小車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個小車的長度和木板的長度,用除法計算出小車的數量,但要注意數量是整數時要減1.
6.【答案】(1)黃色
(2)紅光的穿透能力強、醒目
(3)選用黃顏色的光
【解析】【分析】(1)根據圖乙判斷哪幾種顏色的燈在亮,再根據圖甲判斷顏色。
(2)根據材料2的提示解題。
(3)根據材料2的提示解題。
【解答】(1)由圖乙可知,在10-15秒,紅燈和綠燈亮,藍燈暗,由圖甲可知,此時的光為黃光。
(2)由材料2可知,紅光最醒目,且穿透力強,很遠就能看見。
(3)由材料2可知,黃光在水蒸氣中穿透力強,所以在遇到大雨大霧等能見度比較差的天氣時,使用的“雙閃燈”應選擇黃顏色的光。
7.【答案】(1)右
(2)0~3A
(3)左
(4)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
【解析】【分析】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即用電器上標明的電壓值就是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時的功率,即用電器上標明的功率就是額定功率。
【解答】(1)根據電路的連接要求,為保護電路,變阻器連入電路時,要使其阻值達到最大,所以圖中的變阻器滑至右端時即最大。
(2)根據電功率的公式,可估算電流,故應選電流表的0-3A量程;
(3)要使燈泡電壓達到額定電壓2.5V,必增大燈泡中的電流,因此滑片必須向左滑動,才能實現;
(4)如圖所示的電路還可以用來研究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的實驗。
故答案為:(1)右(2)0~3A(3)左(4)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
8.【答案】不漏氣;1、2或3、4;密度
【解析】【分析】(1)能形成穩定的高度差,說明壓強差不變,可知裝置氣密性良好。
(2)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每次探究只存在一個變量。【解答】(1)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的氣密性良好,不漏氣。
(2)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探頭所處的深度,因此選用1、2或3、4可知得出結論為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3]表中1、3(或2、4)數據中探頭所處的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且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壓強越大。
9.【答案】(1)S(或南);更多
(2)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的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解析】【分析】(1)由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性,大拇指指示的是N極。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磁性越強。
(2)實驗采用了轉換法,吸引大頭針數目越多,說明磁性越強。
【解答】(1)由安培定則可知,電磁鐵A的上端是N(或北)極,下端釘尖是S(或南)極;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變強,能吸引更多的大頭針。
(2)圖乙中通過兩電磁鐵的電流大小相同,鐵芯相同,線圈的匝數越多,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越多,所以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的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10.【答案】(1)中間;左
(2)其他裝置不變,改變右瓶空氣與CO2比例
(3)地球表面溫度基本隨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面上升
【解析】【分析】(1)實驗通過水柱移動來判斷壓強大小,所以實驗前應讓水柱處于中間位置。
(2)根據控制變量法,探究某一因素的影響時,該因素為唯一變量。
(3)根據圖乙進行判斷,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大,地球表面的溫度逐漸升高,可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
【解答】(1)①實驗前兩側的壓強相等,水柱位于玻璃管中間位置。
②二氧化碳若是溫室氣體,在光照下溫度升高得多,壓強增大得多,壓強將大于空氣一側的壓強,將水柱向左推。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應控制除二氧化碳濃度以外的條件相同,即只改變裝置內二氧化碳與空氣的比例,其它條件不變。
(3)由圖可知,地球表面的溫度變化規律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律幾乎一致,說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
11.【答案】(1)位置
(2)大小;到鏡面距離
(3)不能;虛;10
【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蠟燭A與B大小相同,B又與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與物大小相同,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的;要比較像與物的位置關系,需借助直尺;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在光屏上;虛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解答】(1)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后比較二者關系;
(3)將火柴放在B蠟燭的“燭焰”上,火柴不能被點燃,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蠟燭遠離玻璃板2s時,離玻璃板的距離為s=5cm/s×2s=10cm;
由于虛像到鏡面的距離與蠟燭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B蠟燭應遠離玻璃板10cm,才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為:(1)位置;(2)大小;到鏡面距離;(3)不能;虛;10.
12.【答案】(1)大小
(2)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3)甲;丁
(4)控制變量
【解析】【分析】(1)比較甲乙兩圖,分析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2)比較甲丙兩圖,分析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4)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必須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解答】(1)甲乙兩圖中,只有力的大小不同,則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2)甲圖中,拉力的方向向下;丙圖中,拉力的方向向上,即二者方向不同,則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作用點有關時,必須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改變力的作用點,故選甲和丁。
(4)在本實驗中,小華采用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13.【答案】(1)粗細
(2)乙和丙
(3)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松緊程度有關
【解析】【分析】(1)乙和甲不同的是鋼絲的粗細,聲音的音調不同,可知弦的材料、松緊程度、長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粗細有關。
(2)要探究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除長度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組別進行實驗。
(3)丙和丁的區別是弦的松緊程度,可知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松緊程度有關。
【解答】(1)乙的音調和甲不同,由表中數據可知,甲和乙鋼絲粗細不同,可知在弦的材料、松緊程度、長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粗細有關。
(2)由表中數據可知,乙組和丙組除長度為其他條件都相同,可用于探究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
(3)由表中數據可知,丙和丁除了松緊程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聲音的音調不同,可得:發聲體振動頻率高低與弦的松緊程度有關。
14.【答案】(1)C
(2)電流
(3)增多
【解析】【分析】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線圈的匝數、線圈中電流的大小、線圈中鐵芯的形狀;線圈的匝數越多,線圈中的電流越大,鐵芯越粗越長電磁鐵的磁性就越強;電磁鐵通電時,線圈中產生磁場;斷開電源則電磁鐵的磁性消失;改變電流的方向,則線圈的極性會發生改變
【解答】(1) 在下列現象中,可以利用圖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的是電生磁,通電螺線管周圍產生磁場;
(2) 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插有鐵芯的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因為電路中串聯了滑動變阻器。
(3) 實驗中當小明將開關閉合后,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a端滑向b端的過程中,電阻變小,電流增大,所以吸引大頭針的數量增多;
故答案為:(1)C(2)電流(3)增多
15.【答案】(1)電路圖如圖所示
(2)0.36
(3)0.44
【解析】【解答】(1)題中要求燈L1和燈L2并聯,且電流表測燈L2中的電流,所以電流圖如圖所示:
燈L2中電流由圖可知量程為0.6A,所以讀數為0.36A;(3)干路電流如圖可知量程為3A,所以讀數為0.44A。
【分析】本題考查并聯電路電流規律:干路電流等于個之路電流之和,即I=I1+I2。
16.【答案】(1)增加
(2)略
(3)相同;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相同
【解析】【分析】 (1)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壓強越大,橡皮膜受到水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當給粗管中不斷加水時,水的深度變深,水的質量也再增加;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保持水的深度不變,改變水的重力進行實驗,若橡皮膜向下的凹陷程度相同,則小敏的想法是錯誤的。
【解答】 (1)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壓強越大,橡皮膜受到水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其向下的凹陷程度越明顯,所以當水深度在增加時,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增加;
(2)當給粗管中不斷加水時,水的深度變深的同時,水的重力也再增加;
(3)圖2中,3個容器加入水的深度相同,由于3個容器的結構不同,則其加入水的質量不同,若3個容器中的橡皮膜向下的凹陷程度相同,則說明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質量無關,從而排除了質疑 。
17.【答案】(1)較黑暗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
(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4)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分析】(1)成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物體發出光線的強弱,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對比;
(2)根據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解答;
(3)根據光的反射“三線共面”的規律分析;
(4)根據光路的可逆性解答。
【解答】(1)實驗中,周圍的環境越暗,則物體顯得越明亮,此時成像更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2)步驟C中,每次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4) 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 那反射光線沿OE射出,那么得到:光路是可逆的。
(1)實驗中為了使光路更加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2)步驟C中,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間大小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4)由于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光線由OE射出。
18.【答案】(1)奧斯特
(2)電流
(3)吸引鐵釘的數量
(4)當電磁鐵的線圈匝數相同時,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解析】【分析】(1)根據相關科學發展史解答;
(2)根據表格數據,找到其中的變量,確定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電磁鐵會吸引小鐵釘,吸引小鐵釘的數量越多,則電磁鐵的磁場越強;
(4)分析表格數據,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
【解答】(1)首次通過實驗發現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的科學家是奧斯特;
(2)根據表格可知,變量是通過電磁鐵的電流,因此它們猜想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電流。
(3)實驗中,同學們是通過比較吸引鐵釘的數量來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
(4)根據實驗1、2、3得到:當電磁鐵的線圈匝數相同時,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19.【答案】(1)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改變電流方向
(2)變亮;電流變大
(3)電磁感應;發電機
【解析】【解答】 (1)閉合開關,電動機轉動,這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工作的;如果想改變電動機的轉動方向, 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改變電流的方向或改變磁場的方向;
(2)捏住電動機的轉軸,會將電動機消耗的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源輸出的所有功率都變為線圈電阻消耗的熱功率了,而加在其上的電壓不變,所以電流急劇上升,電動機線圈大量發熱,此時電流變大,燈泡變亮;
(3)電路連接如圖乙,當用手快速轉動電動機轉軸時,發現靈敏電流表指針偏轉,這是電磁感應現象,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有發電機等。
【分析】 (1)根據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解答。根據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的知識解答;
(2)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3)根據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轉化解答。
20.【答案】(1)二力平衡
(2)3.9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解析】【分析】(1)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它處于平衡狀態,受到平衡力;
(2)首先根據指針位置讀出測力計的示數,然后根據二力平衡知識計算物塊P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解答】(1)彈簧測力計對物塊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塊P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理由是二力平衡;
(2)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那么測力計的示數為:4.0N-0.1N=3.9N;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這時物體P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拉力是平衡力,即f=F=3.9N;
(3)分析表1數據可知:在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1.【答案】(1)乙;活塞的重力會影響大氣壓力的測定
(2)D步驟應量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長度;FL/V
(3)①④
(4)甲
【解析】【分析】(1)對活塞進行受力分析,判斷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進而推斷活塞重力對測量的影響;
(2)①注射器的有效長度應從有刻度的位置測算,而不是全部長度;
②首先根據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計算出受力面積S,然后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大氣壓強;
(3)根據壓強公式可知,凡是造成測力計的示數偏小的,都是正確選項;
(4)根據公式F=pS分別計算出標準大氣壓所需要的拉力,然后與測力計的量程進行比較即可。【解答】(1)乙圖裝置中,向下拉活塞時,由于活塞受到自身的重力,那么測力計的示數F=F大氣+G活塞,因此會增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那么小明不宜采用乙圖裝置來估測大氣壓強;
(2)①注射器的容積是活塞的面積和注射器有效長度的乘積,有效長度是指注射器帶刻度的部分;
②注射器活塞的面積為;
那么大氣壓強為:。
(3)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那么會使測出的大氣壓力偏小,故①符合題意;
②活塞與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會使測出的大氣壓力偏大,故②不合題意;
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讀準,可能使測出的大氣壓力偏大或偏小,故③不合題意;
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會進入空氣,使測出的大氣壓力偏小,故④符合題意。
故選①④。
(4)當活塞的面積為2cm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pS=105Pa×2×10-4m2=20N;
當當活塞的面積為0.8cm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pS=105Pa×0.8×10-4m2=8N;
已知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N,
所以實驗時應選用甲注射器。
22.【答案】(1)指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2)升高
(3)固體逐漸溶解,溶液變為黃色
【解析】【分析】(1)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開始時,滴入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紅色,隨著稀鹽酸的滴入,氫氧化鈉與它反應而被中和。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會變成無色。
(2)左邊使二氧化碳體積減少的原因有兩個:①二氧化碳溶于水;②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而右邊的只有一個。如果二氧化碳能夠和氫氧化鈉反應,那么左側的氣體壓強肯定小于右側的壓強,則左側的液柱壓強肯定大于右側。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左側液柱高度大于右側。
(3)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水,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水。因為都生成了二價鐵離子,所以溶液都呈黃色。
【解答】(1)甲實驗中加入酚酞試液的目的是 :指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2)乙實驗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了對比,排除了水對實驗的干擾,若觀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升高,則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3)實驗丙中,在試管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固體逐漸溶解,溶液變為黃色。
23.【答案】(1)偏小
(2)1;相等
(3)尋找普遍規律
【解析】【分析】(1)如果溢水杯內沒有裝滿水,那么浸入物體后不會離開溢出液體,而是等液體到達杯口時才會有液體溢出,據此分析解答;
(2)①根據甲圖確定物體的重力,根據乙圖確定物體浸沒水中測力計的示數,然后根據F浮=G-F拉計算物體受到的浮力。
②根據甲圖確定空桶的重力,根據乙圖確定桶和溢出水的總重力,根據G排=G總-G桶計算溢出水的重力,最后與浮力比較即可。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完成實驗,從而收集多組數據,這樣得到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解答】(1)同學們發現溢水杯中未裝滿水,如圖甲所示,這樣實驗會使測得的溢出水的重力偏小。
(2)①根據甲和乙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N-3N=1N;
②根據圖片可知,排開水的重力G排=G總-G桶=1.5N-0.5N=1N。比較可知, 物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3)換用酒精再次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24.【答案】5;變小
【解析】【分析】 (1)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和應用進行判斷: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
【解答】 (1)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象可知,u=v=2f=10cm,所以f=5cm=0.05m,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5cm以內;
(2)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凸透鏡成實像,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
25.【答案】(1)二力平衡
(2)在迎風面積相同時,風速越大,阻力越大
(3)保持電風扇風速不變,在小車上放置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分別測出小車所受到的空氣阻力
(4)物體的形狀
【解析】【分析】物體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因素可能很多,應從物體本身和周圍環境中分析;如:物體的迎風面積、風速;根據控制變量法,就應分別控制迎風面積相同時,觀察風速對阻力影響;控制電風扇風速不變,觀察迎風面積對空氣阻力的影響。根據此方法探究。
【解答】(1)實驗時,空氣的阻力不能直接測量,但是當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拉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通過彈簧測力計即可測出小車受到的空氣阻力。
(2)表格中的數據是探究風速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時,保持迎風面積一定,測得的;根據控制變量法,概括得出結論是:在迎風面積相同時,風速越大,阻力越大。
(3)小明還想探究迎風面積對小車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時,應控制風速不變,所以具體步驟是:保持電風扇風速不變,在小車上放置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分別測出小車所受到的空氣阻力。
(4)根據物體運動時,空氣對物體產生阻力的大小應注意分析物體本身和周圍環境中的因素;如物體的形狀、物體表面光滑程度、空氣密度等等。
故答案為:
(1)二力平衡;
(2)在迎風面積相同時,風速越大,阻力越大;
(3)保持電風扇風速不變,在小車上放置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分別測出小車所受到的空氣阻力;
(4)物體的形狀(或物體表面光滑程度、空氣密度)。
26.【答案】(1)減小
(2)增大
(3)乙
【解析】【分析】(1)首先根據分析甲中A球的速度變化,再判斷A球的動能變化和重力勢能的變化,最后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分析機械能的變化。
(2)首先根據分析乙中B球的速度變化,再判斷它的動能變化;
(3)哪個小球的動能大,那么它撞擊木塊運動的距離就大。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小球A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相同的路程,根據可知,它的速度保持不變,且質量不變,因此動能不變;因為質量不變,高度減小,所以它的重力勢能減小。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A球的機械能減小。
(2)根據乙圖可知,小球B在相同的時間內運動的距離逐漸增大,根據可知,它的速度不斷增大變,但質量不變,因此它的動能增大。
(3)因為B球的動能大于A球,所以若兩個小球從斜面上運動到斜面底部時與相同的木塊碰撞,碰撞之后圖乙中木塊運動的距離較大。
27.【答案】(1)D;照相機
(2)f(3)像在100cm之外;遠視鏡
【解析】【分析】(1)比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從而確定成像的特點和應用;
(2)①根據圖片確定物距,再與焦距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放大像的條件;
②當物距減小時,比較二者像距的大小即可。
(3)①根據“物近像遠大”的規律分析像距的大小變化即可;
②根據光屏的移動方向確定光線會聚了還是發散了,據此確定透鏡的種類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該為D,應用為照相機。
(2)①根據丙圖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二倍焦距為30cm,則一倍焦距處在25cm處,二倍焦距在10cm處,A、B都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成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實像,那么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條件為: f②根據丙圖可知,B的物距小于A的物距,而B的像距大于A的像距,那么得到: 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 。
(3)①當蠟燭在18cm處物距更小,那么像距更大,可能大于100cm,因此光具座上不能找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是: 像在100cm之外 ;
②放入眼鏡后光屏上看到了像,說明像距減小了,即光線比原來會聚了,那么應該是凸透鏡,即小明拿起的眼鏡為遠視鏡。
28.【答案】(1)正比
(2)C
(3)1.5*103
(4)B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的形狀分析重力與質量的數量關系;
(2)根據G=mg分析圖像的形狀即可;
(3)根據m=ρV可知,當體積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據此計算液體的密度;
(4)注意分析當彈簧上不受拉力作用時,彈簧的伸長量是否為零即可。
【解答】(1)如果兩個量的變化關系圖像為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那么二者成正比關系,則:G-m的圖像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由此可知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2)根據G=mg得到:,即無論是綠豆,還是黃豆,二者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都相同,那么二者重力和質量的變化圖像的傾角相同,因此二者其實是重合的,故選C。
(3)根據m=ρV可知,當體積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即:;

解得:ρ液=1.5×103kg/m3。
(4)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二者變化的圖像為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但是由于彈簧自身有重力,因此豎直使用時,彈簧肯定會向下伸長,即當不受拉力時,彈簧的長度不為零,如下圖所示:
故選B。
29.【答案】(1)較薄
(2)前;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玻璃板與桌面沒有垂直
(3)能
【解析】【分析】(1)玻璃板有前后兩個反射面,光線會在上面發生兩次反射,從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兩個虛像。玻璃的厚度越大,則兩個像的距離越大,越不利于準確確定像的位置。
(2)人眼應該在物體一側觀察。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解答。當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時,像要么成在桌面的上方,要么成在桌面的下方,導致棋子與它無法完全重合。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形成的,只要不擋住射入眼睛的反射光線,我們就能看到像的存在,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實驗時應選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B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確定棋子A經平面鏡所成像的位置,還能由此可得結論: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進行以上操作時,若遇到無論怎樣在桌面上移動棋子B,都無法使它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的情況,原因可能是玻璃板與桌面沒有垂直。
(3)用木板緊貼玻璃板背面,擋住玻璃板后的光,由于玻璃板前面的反射光線沒有被擋住,因此人眼在玻璃板前面能看見棋子A的像。
30.【答案】(1)1
(2)液體密度
(3)a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A、B利用稱量法計算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2)根據圖片分析B、C中哪個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3)根據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金屬塊受到浮力的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1)根據A圖可知,金屬塊的重力G=2.7N;根據B圖可知,金屬塊浸沒時測力計的示數為1.7N,
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
(2)根據題意可知,B、C中只有排開液體的密度不同,那么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根據題意可知,從金屬塊開始浸入水中至浸沒前,金屬塊的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增大,導致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當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變,故選a。
(1)由圖知金屬塊的重力G=2.7N,金屬塊浸 沒在水中所受浮力
(2)分析圖B、C,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排開液體的密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由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因,從金屬塊開始浸入水中至浸沒前,金屬塊的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增大,導致排 開液體的體積增大,金屬塊所受浮力隨金屬塊的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的增大而變大,當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所受浮力與浸沒深度無關,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
31.【答案】(1)2
(2)無關
(3)丁和戊;1200
【解析】【分析】(1)根據甲圖確定金屬塊的重力,再結合丁圖,根據公式F浮=G-F拉計算浮力即可。
(2)如果測力計的示數相同,那么浮力相同,則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如果測力計的示數不同,那么浮力不同,則浮力大小與深度有關,據此分析解答;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成正比,據此列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則金屬塊的重力G=4.8N;
根據丁圖可知,金屬塊浸沒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8N-2.8N=2N。
(2)分析圖丙、丁可知.金屬塊在水中深度不同,但是測力計的示數相同,即浮力相同,那么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無關。
(3)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故選丁和戊。
金屬塊完全浸沒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4.8N-2.4N=2.4N。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得到:;

解得:ρ鹽水=1.2×103kg/m3。
32.【答案】(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
(2)排開液體體積
(3)浸在液體中的深度
(4)液體密度
【解析】【分析】圖中a是測A物體的重力,b、c、d是測物體浸在水中的拉力,e是測物體浸在鹽水中的拉力,根據這些實驗可以得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解答】(1)a圖測的是物體的重力,b圖浸在液體中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了物體在液體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2)b、c兩圖中A物體都浸在水中,b排開液體的體積小,c剛好全部浸入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大,由b的拉力大于c的拉力可知,浸在同一種液體中物所受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體積有關;(3)c、d兩圖的不同點是深度不同,但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由彈簧測力計測出的拉力相同,可說明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4)c、e兩圖的不同點是一杯是水,一杯是鹽水,液體的密度不同,由彈簧測力計測出的拉力d大于e可知,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所受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2)排開液體體積;(3)浸在液體中的深度;(4)液體密度
33.【答案】(1)B
(2)材料、高度、橫截面形狀等相同時,周長越長,柱子的承重效率越小。;無數條
(3)C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的工作原理,再與風力發電的原理比較即可;
(2)I.根據表格數據分析1、2、3中哪些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
II.根據對圓形的認識分析解答。
(3)根據液體壓強隨深度的變化規律分析解答。
【解答】(1)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為電磁感應現象。
A.當電流中有電流經過時,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合題意;
B.當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發生電磁感應現象,故B符合題意;
C.閉合開關后,通過電流的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為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故C不合題意;
D.兩個電磁鐵串聯時電流相同,線圈匝數多的吸引大頭針的數量多,說明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2)I.根據表格可在, 1、2、3組實驗中,模型材料、高度、橫截面形狀相同而橫截面周長不同,且當橫截面周長越長時,承重比越小,承重效率越小,因此可得結論為:材料、高度、橫截面形狀等相同時,周長越長,柱子的承重效率越小。
II.柱子橫截面周長一定時,隨棱數增加柱子的承重效率增大,橫截面為圓形的柱子,其棱數可視為無數條,因此其承重效率最大。
(3)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縱切面的厚度越大,則抗壓能力越強,因此中空的邊立柱越靠下厚度越大,故選C。
34.【答案】(1)否;此過程中壓力和表面粗糙程度都沒有改變,因此摩擦力不變
(2)使壓力大小相同
(3)重復實驗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解答】(1)因為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兩個因素沒變,摩擦力大小不變;
(2)因為每種鞋子的質量不一樣,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同,疊加之后測量,使得壓力相同,控制了變量;
(3) 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多次重復實驗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
35.【答案】(1)A;C
(2)B
(3)0.2-0.4
【解析】【解答】(1)要想增強電磁炮彈中螺線管磁場,可以增加螺線管的線圈的匝數或增
強螺線管線圈中電流;
(2)鐵質撞針對炮彈有推動作用,且鐵質撞針有磁性, 撞針最可能選用的材質是鐵;
【分析】 螺線管的磁性與線圈匝數以及電流大小有關。匝數越多,電流越大,螺旋管磁性越強。
36.【答案】(1)無風
(2)秒表
(3)翅身負重會影響竹蜻蜓下落的快慢
(4)1、2
(5)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解析】【分析】(1)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紙蜻蜓下落時的運動特點,實驗過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2)要測量下落的時間,需要秒表;
(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紙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針,增大了紙蜻蜓翅身負重,結合實驗目的可知,針對的問題是翅身負重是否會影響紙晴天下落的快慢;
(4)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與翅尾長度的關系,要控制翅身長度不變翅身負重不變,只改變翅尾長度;
(5)為了減少在測量紙蜻蜓下落時間時間時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可以多次實驗,求下落時間的平均值。
【解答】(1)為保證“竹蜻蜓”的下落軌跡呈直線型,實驗應在無風的環境中進行。
(2)根據表格數據實驗中需要測量紙蜻蜓下落的時間,因此還需要秒表。
(3)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針進行實驗,基于的假設是:翅身負重會影響竹蜻蜓下落的快慢。
(4)要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與翅尾長度的關系,需要控制翅身長度、翅身負重相同,因此選用1、2兩組實驗。
(5)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1)為保證“竹蜻蜓”的下落軌跡呈直線型,實驗應在無風的環境中進行。
(2)根據表格數據實驗中需要測量紙蜻蜓下落的時間,因此還需要秒表。
(3)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針進行實驗,基于的假設是:翅身負重會影響竹蜻蜓下落的快慢。
(4)要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與翅尾長度的關系,需要控制翅身長度、翅身負重相同,因此選用1、2兩組實驗。
(5)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37.【答案】(1)1
(2)2
(3)2.5×103
(4)A
【解析】【分析】(1)根據稱重法可知該物體所受的浮力;
(2)根據G排=F浮得出排開的水和空桶的總重,根據G總=G排+G空桶得出表格中空桶和溢出水總重力;
(3)根據G=mg可知該物體的質量,根據得出物體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得出物體的密度;
(4)逐項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 (1)根據稱重法可知該物體所受的浮力F浮=G-F示=2.5N-1.5N=1N;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F浮=1N,
表格中空桶和溢出水總重力G總=G排+G空桶=1N+1N=2N;
(3)根據G=mg可知該物體的質量,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的體積,
密ρ= mV=0.25kg 10-4m3=2.5×103kg/m3;
(4)A、溢水杯中沒有裝滿水,則測得排開水的重力會偏小,會影響驗證結果;
BC、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各種液體、氣體,適用于物體所處的各種狀態,故用食用油代替水進行實驗、物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不會影響驗證結果。
故選:A。
38.【答案】(1)
(2)二;20
(3)①先用導線將 A、C兩接線柱相連,再將“黑盒”的 A (或C)、B兩接線柱接入試探電路,電流表示數為0.4 A;②先用導線將A、B兩接線柱相連,再將“黑盒”的 A(或B)、C兩接線柱接入試探電路,電流表示數為0.2 A;③先用導線將B、C兩接線柱相連,再將“黑盒”的 A、B (或C)兩接線柱接入試探電路,電流表示數為0.2A。
【解析】【分析】 (1)從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都有一定的電阻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在探電路兩端電壓一定時,電路中的電阻小,通過電路的電流就大,據此推斷,盒內的電路,求 出電阻的大小;
(3)根據電阻的并聯和用電器短路,以及歐姆定律,逐一分析用導線連接任意兩個接線柱后,再接入試探電路時電流表 的示數。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兩電阻不可能與在任何一條支路中,否則不符合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都有一定的電阻, 所以兩個電阻分別為三個接線柱支路的任意兩條,如下圖所示:
(2)①根據題意可知,A、B接入電路的電流比接入A、C接入電路的電流大,說明A、B間有一個電阻,A、C間有兩個電阻,故符合要求的是第二種電路;
② 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阻的阻值為。
39.【答案】(1)排開液體體積
(2)不動
【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分析浮力改變時對應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2)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金屬塊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分析測力計的示數改變即可。
【解答】 (1)向杯中緩慢注水,從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到金屬塊剛好浸沒水中的過程中,指針由標尺上的A位置緩慢上移至C位置,彈簧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變小,即測力計示數變小,根據稱重法,F示=G-F浮,可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排開液體的密度不變,故說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繼續向杯中注水,因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變,由稱重法,測力計減小的示數不變,故指針不動。
40.【答案】C
【解析】【分析】( (1)根據圖乙判斷石料的重力及全部浸沒時所受的浮力;
(2)根據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求出石料的體積,然后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
(3)根據求出石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4)根據F支=G-F浮即可求出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對石料的支持力。
【解答】A、由圖示可知,石料受到的重力為1400N,故A錯誤;
B、由石料的重力可求出石料的體積為
V=F浮/ρ水g=500N/(1.0×103kg/m3×10N/kg)=5×10-2m3,
C、石料的質量為m=G/g=1400N/10N/kg=140kg,
所以石料的密度為ρ=m/V=140kg/5×10-2m3=2.8×103kg/m3,故B錯誤;
D、石料的高度為h=vt=0.5m/s×2s=1m,
所以石料的底面積為S=V/h=5×10-2m3/1m=5×10-2m2,
所以它對地面的壓強為p=F/S=1400N/5×10-2m2=2.8×104pa,故C正確;
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對石料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減去所受到的浮力為
T=G-F=1400N-500N=900N,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41.【答案】(1)N/mm
(2)ab
(3)先不變后增大
【解析】【分析】(1)實驗表明:彈簧彈力的大小F和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公式表示為F=kx,其中k是比例常數,叫做彈簧的勁度系數,在數值上等于彈簧伸長(或縮短)單位長度時的彈力。勁度系數跟彈簧的長度、材料、粗細等都有關系。彈簧絲粗的硬彈簧比彈簧絲細的軟彈簧勁度系數大。這個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安多县| 固安县| 弥渡县| 重庆市| 淮阳县| 绩溪县| 都安| 封开县| 龙口市| 凤冈县| 崇明县| 望江县| 岳普湖县| 河东区| 泽库县| 新丰县| 穆棱市| 馆陶县| 隆昌县| 磐安县| 紫阳县| 峡江县| 玉溪市| 黄大仙区| 湖州市| 洪泽县| 易门县| 甘洛县| 琼中| 曲松县| 澄城县| 张家川| 酒泉市| 周至县| 平邑县| 都兰县| 高台县| 南皮县| 汝州市|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