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撥一撥》教學設計與反思【學習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時《撥一撥》【教材分析】(一)本課關聯的核心素養分析數感:在活動一“填一填,認一認”中,學生借助直觀模型計數器認識數位順序表,感受數的構成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從位值的角度理解數的意義及讀寫數;理解計數時應該依據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在問活動二“撥一撥,說一說,讀一讀”和活動三“看一看,寫一寫”中,借助在計數器上撥數的操作活動學習讀、寫萬以內的數,體會數的構成,體驗不同數位上的數字具有不同的意義。教科書里呈現的三個數字分別為2932(沒有0)、9040(中間和末尾帶0)、1001(中間帶0),通過討論和學習三個數字的讀法,進一步體會每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在活動四“認一認,撥一撥”中,通過在算盤上的撥數活動,又再次強化了對大數的讀寫及位值的認識。推理意識:關注數的概念、運算與關系的形成過程,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結合填寫數位順序表、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等活動,把數數、讀數、寫數結合起來。結合數位從位值的角度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寫出數字,促進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二)本節課核心任務分析本節課的核心任務是“借助計數器、數位順序表學習讀數、寫數”。圍繞這一核心任務,教材以四個環節展開:一、借助計數器填寫并認識數位順序表;二、借助撥計數器的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計數器上的數位標識學習讀數,并感受數的構成;三、借助數位順序表學習寫數;四、借助在算盤上的撥數活動,再次強化對大數的讀寫及位值的認識。【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萬、對計數器比較熟悉、對數位已有初步體會的基礎上,借助直觀模型,學習數、讀、寫萬以內的數,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逐步發展位置概念,初步培養數感。【學習目標】1.借助直觀模型認識數位順序表,感受數的構成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2.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等操作活動,學習讀、寫萬以內的數。3.通過用多種形式表示數的活動,了解大數的構成。4.了解算盤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感受我國悠久的數學文化。【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學習難點:中間或末尾有0的四位數的寫法及讀法。【學習準備】數位順序表貼圖、學習單、課件、計數器、算盤。【學習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1.創設情境。活動一:出示計數器這個老朋友,幫“千”、“萬”、“十”、“個”、“百”找到在計數器上的位置。討論:怎么想到這樣放的?(引出數小方塊的滿十進1)2.引出問題。放在表格中會嗎?(引出數位順序表)【設計意圖: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對計數器比較熟悉,在此鋪墊上,從學生已知的信息出發,嘗試在計數器下面填寫出對應的數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將新知與舊知關聯,認識數位順序表。借助直觀模型,從具體到抽象,認識數位。】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問題:如何利用數位順序表讀數、寫數?1.讀數。活動二: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感受數的組成,掌握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思考:如何讀數?讀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1)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撥數、讀數,教師巡視指導。(2)組織學生交流讀數的結果和讀數的方法。(3)進行生生之間的辯論,討論不同讀法。師生小結:讀數時,從最高位讀起,要讀出數字和計數單位;數字中間有0的讀作零,末尾的0不讀;中間有一個0或者兩個0都只讀一個零。【設計意圖:借助直觀模型計數器,在撥數的操作活動中學習讀數。學生通過一邊撥、一邊數,并對照計數器上的數位、珠子個數,讀出“二千九百三十二”,并說出2932中有2個千、9個百、3個十、2個一。通過直觀模型與抽象出的讀法、寫法的一一對應,體會到數的構成和計數單位的關系。之后在學生交流思辨中體會、總結出讀數的方法。】2.寫數。活動三: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寫數,感受數的組成,掌握中間有0的數的寫法。思考:如何寫數?寫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1)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寫數,教師巡視指導。(2)組織學生交流寫數的結果和寫數的方法。(3)進行生生之間的辯論,討論如何寫數以及如何檢驗寫的是否正確。(4)師生小結:寫數時,從最高位寫起;哪一個數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寫數之后再讀一讀檢查是否正確。【設計意圖:有了數數、讀數的經驗,學生獨立嘗試寫數,在數位順序表中填寫數字的過程中體會數的構成與計數單位的對應關系,在與伙伴交流思辨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3.活動四:認識算盤,能在算盤上撥出相應的數。【設計意圖:通過介紹、了解和使用,使學生了解到算盤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感受我國悠久的數學文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數位順序。】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1.想一想,每個數中的“4”各表示多少?用線連一連。【設計意圖:借助數位器幫助學生體會位值概念、體會每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2.讀一讀,寫出橫線上的數,并在算盤上撥一撥。【設計意圖:練習讀數、寫數以及算盤的相應知識。】四、總結延伸,深化認識1. 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發現?2. 讀數和寫數時應該注意什么?3. 用算盤如何表示數?五、板書設計六、學習評價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于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的掌握。教師沒有提出固定的讀數、寫數規則,而是借助直觀模型認識數位順序表,從具象到抽象,引導學生在探索、交流和思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認識,感受數的構成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提煉出自己的讀數、寫數方法,從位值的角度理解數的意義。模型直觀、數物對應,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感,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價:1. 學生是否掌握用計數器讀數和寫數的方法。2. 學生課堂表現是否能夠積極發言,認真聽講,每節課回答次數到達三次的同學可以獲得“數學發言家”的稱號。3. 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從紀律、做練習、發言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優秀小組可以獲得小印章一枚。七、作業設計1. 和家人一起查找資料,了解算籌計數。2. 完成自主作業《撥一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