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關于測量,我們都學過哪些知識?復習舊知1米=100厘米測量較短物體用厘米做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用米做單位。1.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2.長度單位的字母表示:4.什么時候用厘米做單位?什么時候用米做單位?3.厘米與米的關系:1厘米(1cm),1米(1m)鉛筆有多長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測量量一量1分米=10厘米1dm=10cm找一找找一找,身邊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活動一:探究分米與米關系活動要求:1.同桌一組,用1分米綠鉛筆測量米尺里有幾個鉛筆長?(一個挨著一個)。2.一人測量,一人做標記。量一量鉛筆長6厘米3毫米1毫米1厘米=10毫米1cm=1mm鉛筆長63毫米1厘米中有10個小格,每小格的長是1毫米(mm)。找一找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長大約是1毫米?銀行卡的厚度鑰匙的厚度硬幣的厚度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探究關系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毫米1厘米1分米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1010101米=( )厘米 1分米=( )毫米 1米=( )毫米1001001000活動二:探究長度單位之間關系活動要求:1.理一理:把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并標清兩兩之間的關系。2.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米分米厘米毫米1010101001001000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每隔一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每隔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3041、估一估,量一量。你的估計 你的測量數學書的長你的鉛筆寬度思考:估時用誰做單位最合適?2分米2分米6厘米或26厘米7030965072.填一填。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1米-58厘米=( )厘米=( )厘米( )毫米3.讀一讀淘氣的日記,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過來。今天早晨,我從 2分米 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 1毫米 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0毫米遠,來到學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上語文課。米分米厘米米分米毫米你學到了什么?《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鉛筆有多長》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本課在學生已掌握“厘米”和“米”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分米”和“毫米”兩個長度單位,幫助學生理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量感、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教材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不同長度單位,滲透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并能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然而,對于更小或更大的長度單位,如“毫米”和“分米”,學生可能還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具體的操作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對這些單位的直觀認識,并理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設計理念】本課以2022年新課標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量感、幾何直觀、應用意識和推理意識。通過情境導入、操作探究、鞏固應用、拓展延伸和總結反思等環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逐步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應用能力。本節課以測量大單元教學為核心,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學目標】1.量感:通過動手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理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幾何直觀:能用直尺準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用不同單位記錄結果。3.應用意識:結合生活實例(如鉛筆、書本厚度等),體會測量單位的選擇與實際需求的關系。4.推理意識:通過對比、歸納,探索單位間的十進制規律。【教學重點】識分米、毫米,掌握單位換算。【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量感,靈活選擇單位解決實際問題。【教具準備】直尺、1分米長的鉛筆、硬卡紙、橡皮、數學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復習導入,關于測量我們在上學期都學了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總結長度學習的四大方面:①1厘米,1米有多長?(并讓學生比劃實際長度)②可以用字母表示;③厘米與米的關系;④什么時候用厘米做單位?什么時候用米?這些知識我們都通過測量學習的,今天我們根據這個思路繼續通過測量從這幾方面出發研究學習新知識。看,今天我們要測量的是什么?板書課題:鉛筆有多長【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將知識網絡結構化梳理長度單位四大模塊(感知→符號→換算→應用),構建完整認知體系,為分米/毫米等新單位學習提供可遷移的思維框架。通過“比劃長度”互動激活身體經驗,將抽象概念轉化為觸覺動作,順應小學生具象思維特點,助力新單位理解。以“鉛筆有多長”為生活化錨點,形成“復習維度-總結方法-遷移應用”的問題鏈,保持知識連貫性同時激發探究興趣。培養"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素養,為后續測量實踐奠定方法論基礎】二、學習新知(一)認識分米1.估一估出示綠色鉛筆,請同學們估一估這支鉛筆有多長?提問:怎么知道估的準不準呢?2.量一量測量前請同學們想一想,測量時注意什么?點名回答。預設:放正、對準“0”刻度線。請同學們測量,提醒測完記錄到學習單上,并舉手示意。師展示生測量圖,追問他測的是多少?你怎么看的?3.認一認出示智慧老人的話,看,智慧老人說了什么?讀一讀。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到什么新知識?在國際上,10厘米就是1分米,我們快把它記錄下來。1分米=10厘米,分米也可以用字母dm表示。請學生填寫小結。也就是1dm=10cm。教師板書。請同學們再讀一讀。4.找一找(1)尺子上找1分米(建立1分米表象)過渡:通過智慧老人的話,我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嗎?并用手比劃出來。活動要求:①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②用手在尺子上比劃1分米有多長。預設:0-10厘米是1分米;1-11厘米是1分米……追問:手指哪到哪是1分米?引導學生記住這個身體尺。師總結: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無尺比劃(輸出1分米)追問:沒有尺子,你能比劃出1分米嗎?生比劃,同桌用1分米教具驗證(1鉛筆)請同學們記住這個身體尺,用這個身體尺去測課桌寬大約是幾分米?總結:測量比10厘米長比1米短的物體用分米合適,而且最快。(3)生活舉例(表達1分米)師提問: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可以量一量。預設:粉筆的長度;字典的寬度;一拃的長度… 引導學生想一想,深入對1分米認識。教師出示生活中1分米5.探究分米與米關系過渡:剛才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有多長,看看黑板這些長度單位,你認為分米放哪合適?預設:厘米和米中間。師:1分米=10厘米,那米與分米的關系呢?大膽猜測一下。現在請同學們用1分米的鉛筆去量一量這個1米軟尺。看是不是這樣?(小組活動)活動要求:①同桌為一組,用1分米鉛筆測量米尺有幾個鉛筆長?(一個挨著一個) ②一人測量,一人做標記。再引導自習觀察米尺尺子,數一數1米中有幾個1分米?小組匯報: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師板書:1米=10分米。【設計意圖:在 “認識分米” 的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緊密圍繞 2022 版新課標核心素養精心設計。首先,在 “估一估” 環節,讓學生估測綠色鉛筆的長度,旨在培養學生的數感與量感,使其能對物體長度進行初步的合理推測,這是對生活中數量及度量的直觀感悟。“量一量” 時引導回顧測量注意事項并實際操作,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在測量結果的交流中培養表達能力,此過程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與溝通素養。“認一認” 環節通過智慧老人的話引入新知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并記錄,助力發展自主學習能力與符號意識,這是數學抽象素養的初步體現。“找一找” 部分,從尺子上找 1 分米到無尺比劃再到生活舉例,多維度構建 1 分米的表象,增強量感,同時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將數學與實際聯系的能力,落實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最后 “探究分米與米關系”,鼓勵學生猜測并小組合作測量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推理意識得以發展,通過邏輯思考與實踐操作,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全方位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二)認識毫米1.量一量過渡:“剛才我們通過測量綠色鉛筆,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現在我們來測測這支紅色鉛筆,看會有什么驚喜呢?”測量紅色鉛筆,提問:你有什么困難?展示學生測量追問:能用6厘米精確表示嗎?能用7厘米精確表示嗎?2.認一認師講授:為了更加精確表示物體長度,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里的一個小格為1毫米,2個小格為2毫米……仔細觀察:1厘米里有幾個這樣的小格?看:智慧老人跟你們有一樣的發現,讀一讀,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說,師板書。生記錄。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量一量這支鉛筆,說一說這個鉛筆有多長?6厘米3毫米,也是63毫米。請同學再測測量,寫出紅鉛筆的長度。3.找一找(1)尺子指認1毫米。(2)用尺子測量卡紙的厚度,從感官上認識1毫米。(3)教具建立1毫米。開展 “捏一捏,感受 1 毫米” 的游戲。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一張極薄的卡片(厚度約 1 毫米),讓學生先捏著卡片,教師說 1,2,3,大家取掉卡片,然后讓學生回憶并感受 1 毫米的厚度。(4)生活舉例(輸出1毫米)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毫米嗎?看到1毫米,你有什么想說的?出示汽車宣傳圖,介紹毫米也作為一種精度,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就告訴同學們,即使再小的錯誤,也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老師要告訴同學們,我們要養成謙虛謹慎,不急不躁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總結: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是:毫米。【設計意圖:在 “認識毫米” 的教學中,各環節圍繞核心素養精心設計。測量紅色鉛筆時,以 “測量困難” 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其問題意識,在毫米概念引入及探討厘米與毫米關系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與抽象能力,同時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認一認環節,強調毫米引入必要性,通過學生上臺數小格等活動,調動學習積極性,強化知識構建。找一找環節,從尺子指認、測量卡紙厚度、“捏一捏” 游戲到生活舉例,多維度增強學生對 1 毫米的直觀感知,提升量感、空間觀念與應用意識,結合汽車宣傳圖與古語開展情感教育,實現知識傳授與育人的統一,全方位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探究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我們再回到我們的尺子上,請同學們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有多長!再填一填,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找學生上臺指1毫米,1厘米、1分米。指導學生填寫。對于1分米=( )毫米,引導學生觀察尺子,10個十是一百。1米=( )毫米,引導觀察米尺。10個100是1000。活動要求:①理一理:把學的長度單位排排隊,并寫清楚關系。②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追問:誰的進率也是10?總結知識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計意圖在于通過直觀操作與思考探究,強化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知。安排學生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能讓他們進一步鞏固對這些長度單位實際長度的直觀印象,提升量感。填寫單位換算等式,促使學生主動梳理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鍛煉邏輯思維。讓學生上臺指出不同長度單位,不僅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檢驗其掌握程度。對于較復雜的 “1 分米 =( )毫米”“1 米 =( )毫米”,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尺子推理得出結果,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推理能力。“理一理” 活動要求學生自主構建長度單位知識體系,加深對各單位間聯系的理解;“說一說” 及追問環節鼓勵學生表達發現,培養其歸納總結與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幫助學生全面認識長度單位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鞏固練習(數)1.估一估,量一量。2.填一填,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3.讀一讀淘氣的日記,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過來。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900毫米遠。來到學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上語文課。指導學生邊讀邊結合實際生活思考日記中所用的長度單位合理性,對不合理的圈起來糾正,獨立完成,集體糾正。【設計意圖:在長度單位教學中,“估一估,量一量” 環節,借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估算物體長度,培養數感和量感,再經實際測量鞏固技能、深化理解,培養科學態度與實踐能力。“填一填,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通過獨立解題考查知識掌握,鍛煉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借助同桌檢查培養合作交流與批判性思維,營造積極學習氛圍。“讀一讀淘氣的日記,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過來”,將知識融入生活情境,學生結合實際判斷單位合理性,圈出并糾正不合理處,培養應用意識、觀察力與知識遷移能力,集體糾正環節深化理解,增強學習趣味性,全方位提升數學核心素養。】課堂小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關于測量,你還有哪些問題?作業布置和家長分享今日學習內容。并測一測課桌的長和寬。【板書設計】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米:圖分米:圖 1分米=10厘米厘米:圖 1厘米=10毫米毫米:圖【教學反思】一、優點 目標達成度高:本堂課目標明確,聚焦分米、毫米的認識及單位換算。課堂上,多數學生能構建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長度表象,實操中可精準用直尺測物長,運用換算知識解決基礎問題,量感得以培養。如 “找 1 分米物體” 活動,學生迅速指出粉筆、字典寬度等,展現對 1 分米長度的清晰認知。 教學方法多元:以測量鉛筆的情境導入,把抽象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瞬間激發學生探究欲。教學全程貫穿操作探究法,從分米到毫米的學習,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自主構建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 環節銜接順暢:通過復習厘米、米知識,梳理出長度單位學習要點,為新課搭建可遷移的思維框架。探究單位關系時,學生在尺子上直觀找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并填等式,清晰梳理進率,構建系統知識網絡。 二、不足 知識遷移應用欠缺:部分學生面對靈活情境,難以運用知識。像淘氣日記長度單位糾錯練習,部分學生無法結合生活判斷,反映出應用意識培養不足。 小組合作效率低:小組合作環節,尤其探究分米與米關系時,個別小組分工不明,討論緩慢,部分學生參與度低,未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時間把控不佳: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鞏固練習時間緊。學生沒時間深入思考,教師難全面反饋,影響學生知識掌握。 三、改進措施 強化應用意識:增加生活實際問題,如測教室物體、設計布置房間選家具長度等,深化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理解與應用。 優化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前明確分工,為學生安排測量員、記錄員等任務并說明職責。合作中加強巡視,糾正分工和討論偏差,提升效率。 合理規劃時間:備課精細規劃各環節時間,考慮學生情況預留彈性時間。課堂嚴格按計劃推進,適時提醒總結,給足鞏固練習思考時間,保障教學高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鉛筆有多長 課件.pptx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