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練習卷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據秦《田律》記載,秦國官府經常發布整修田間道路和溝渠的命令,對各個地區下雨的情況非常重視。如果及時下了雨且谷物抽穗,基層官吏應當立即書面報告。這表明秦國A.文書傳送系統完善B.國家控制的土地減少C.重視農業生產管理D.官府承擔救濟的責任2.張賽第一次從西域返回后,曾建議經西南夷開辟道路以通身毒。他在今阿富汗境內見到蜀布,據當地人說蜀布是從在身毒的蜀商那里買來的。張騫又得知,身毒的位置在阿富汗東南數千里。據此可知,當時A.西漢與大夏開展朝貢貿易B.官府直接經營商業活動C.蜀地與南亞存在經貿往來D.西南地區棉紡織業發達3.孝文帝統治時期,地方漢族大姓不論門第高低皆有獲得孝文帝賜名的機遇,被賜名的人數遠遠超過拓跋鮮卑貴族,所賜名均出自《詩經》《周禮》等經、史典籍。這一做法A.剝奪了鮮卑貴族的特權B.展現對漢文化的共同認知C.消除了門閥士族的影響D.敦促鮮卑人學習儒家經典4.2009年,在今蒙古國境內發現了一座高規格大型唐代墓葬。從出土墓志看,墓主人為唐代金微州都督仆固乙突。墓志記載了仆固乙突率領部落兵參與唐廷遠征戰事以及受邀參加唐高宗封禪泰山等事跡。這一考古發現表明唐朝A.邊將參與平定安史之亂B.邊疆治理實行羈縻體制C.區域經濟文化交流密切D.民族地區接受中央冊封5.圖1為清《姑蘇繁華圖》(局部),描繪了靈巖山村一戶人家農閑時集體紡織的場景。圖1可用于說明圖1A.康乾盛世的人口危機B.農業多種經營的興盛C.民營作坊的專業生產D.小農家庭的精耕細作6.法國利用三國干涉還遼的時機逼迫清政府簽約,取得在廣東開礦的優先權。此后,清政府內部上下聯動,在廣東成立閩廣農工路礦總公司,招徠南洋華商開發當地礦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清政府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A.抵制了列強的資本輸出B.配合了中法戰場的行動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興起D.導致了中央權力的下移7.1920年,中華書局擇選《四庫全書》內容的十分之一左右,刊印出版了《四部備要》,并特請名家加點句讀,以降低閱讀難度。全書2700余冊,中華書局或以單行本,或以數本一組進行分類發售。《四部備要》的出版A.突出古籍收藏功能B.體現文化載體多元C.助推文學革命興起D.引領大眾閱讀古籍8.圖2為1939年6月位于上海公共租界的永安百貨公司刊登的一則收音機廣告。該廣告反映出慶重敦倫證保綫天用不林柏陽貴慶重得收意滿莫斯科等港香及陽貴港司公機唱利勝國美海上50-1號五橙機圖2A.商業經營與文化侵略融合B.美國加強了對華經濟掠奪C.反法西斯同盟的團結協作D.營銷活動與戰地時事結合9.1950年,北京部分資本家因經營困難,對前景持悲觀態度,造成因解雇和欠發工資導致的勞資糾紛。為此,北京市委積極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政策,建立勞資協商會議制度,為勞資雙方提供平等協商平臺。1951年全市私營工業利潤比1949年增長了8.22倍。該做法A.促成了所有制結構調整B.推動政協制度確立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D.旨在加強工農聯盟10.1979年起,福建省陳埭公社注重僑資和群眾集資相結合,大力發展集體企業,并利用在外華僑、老鄉等關系,及時了解市場信息,使產品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到1982年,陳埭公社集體企業總產值從400多萬元增長至2959萬元。據此可知,這些企業的發展得益于A.因地制宜發展外向型經濟B.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擴大C.外國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D.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