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比例(9個易錯點+4個常考點+12個突破點)-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易錯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比例(9個易錯點+4個常考點+12個突破點)-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易錯講義)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易錯典例
第二單元 比例
本專題為單元易錯講義,包含三大內容:
1、易錯知識點:梳理易錯知識點,讓學生明確清晰哪些容易易錯。
2、易錯點剖析:剖析常考易錯點,例證講解。
3、易錯題突破:針對常考點進行易錯題匯編突破。
目錄
第一部分:九大易錯知識點 2
第二部分:四大常考易錯點 3
易錯點一:已知等式,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時,易把比例的內外項寫反,這時可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檢驗所寫的比例是否正確。 3
易錯點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不能正確列出方程,應牢記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4
易錯點三:對比例尺的意義不理解,易顛倒比例尺中的前項和后項的位置。 4
易錯點四:誤認為把長方形的各邊擴大到原來的n倍,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n倍。事實上,長方形的面積應擴“大到原來的n2倍。 5
第三部分:十二種易錯題型突破 5
突破題型一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5
突破題型二比例的意義 6
突破題型三比例的基本性質 6
突破題型四解比例 7
突破題型五求比例尺 7
突破題型六求圖上距離 8
突破題型七求實際距離 9
突破題型八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10
突破題型九比例的應用 10
突破題型十比例尺的應用 11
突破題型十一應用比例尺作圖 13
突破題型十二作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 14
1、比例中等號的兩側必須都是一個比。
2、把等式ax=by改寫成比例時,相乘的2個字母必須同時作比例的外項或內項。
3、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應該先把比例轉化成“兩個外項的積=兩個內項的積”的形式,再解方程。
4、如果(b,d均不為0),那么ad=bc。
5、圖上距離一般用厘米做單位,實際距離一般用米或千米做單位,計算時要先統(tǒng)一單位。
6、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
7、通常縮小比例尺的前項為1,放大比例尺的后項為1。
8、把圖形放大(或縮小)后,形狀不變,相對應的角的度數(shù)也不變。
9、求一個圖形放大到原來的n倍或縮小到原來的(m,n均不為0)后的面積,是指把這個圖形的各邊分別放大到原來的n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后求出的面積。
易錯點一:已知等式,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時,易把比例的內外項寫反,這時可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檢驗所寫的比例是否正確。
填空:如果4x=5y(x、y均不為0),那么x:y=( )。
【錯誤答案】4:5
【錯解分析】解答此類題要正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改寫比例時,如果將x作為外項,4x就表示外項的積,4也應作為比例的外項。
如果ax=by(a、b、x、y均不為0),那么x: y=b: a(原來相乘的兩個數(shù)同時作為比例的外項或內項)。
【正確答案】5:4
易錯點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不能正確列出方程,應牢記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解比例:12:x=2:1.8。
【錯誤答案】
12:x=2:1.8
解:2×12=x×1.8
x=12×2÷1.8
x=
【錯解分析】將比例轉化成方程時,容易錯將比例的外項與內項相乘。解比例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的,也就是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應該將12和1.8相乘,x與2相乘。
【正確答案】
12:x=2:1.8
解:2x=12×1.8
x=12×1.8÷2
x=10.8
易錯點三:對比例尺的意義不理解,易顛倒比例尺中的前項和后項的位置。
在一幅精密零件的設計圖上,用15厘米的線段長度表示實際長度2.5厘米,求這幅設計圖的比例尺。
【錯誤答案】2.5:15 =1:16
【錯解分析】本題容易混淆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應該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不要顛倒了
比的前項與后項。
【正確答案】
15:2.5=6:1
答:這幅設計圖的比例尺是6: 1。
易錯點四:誤認為把長方形的各邊擴大到原來的n倍,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n倍。事實上,長方形的面積應擴“大到原來的n2倍。
判斷:把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各邊擴大到原來的3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3倍。( )
【錯誤答案】正確
【錯解分析】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5×3=15(平方厘米),把這個長方形各邊擴大到原來的3倍,
長為5×3=15(厘米),寬為3×3=9(厘米),面積就為15×9= 135(平方厘米),135÷15=9,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擴大到原來的9倍。
【正確答案】錯誤
突破題型一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1.下面每組的4個數(shù)中,不能組成比例的是( )。
A.2、3、20和30 B.、、和 C.0.3、0.4、5和6
2.下面能組成比例的是( )。
A.和3∶4 B.8∶3和0.6∶0.3
C.7∶8和14∶16 D.∶6和∶18
3.下列各組比中,不能組成比例的是( )。
A.6∶10和9∶15 B.6∶4和∶
C.0.6∶0.2和∶ D.5∶20和4∶1
4.從24的因數(shù)中選取其中的4個組成比例,下面組成的比例錯誤的是( )。
A.2:4 = 6:12 B.2:3 = 8:12 C.12:2 = 6:4
突破題型二比例的意義
5.在比例3∶5=9∶15中,兩個外項分別是( )和( )。
6.如果5顆星星可換2根棒棒糖,淘氣得了15顆星星,可換( )根棒棒糖,寫成比例是( )。
7.用2、3、4、6這四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式是( )。
8.在比例=中,內項是( ),外項是( )。
突破題型三比例的基本性質
9.已知1、4、12三個數(shù),再添一個數(shù)能組成比例的數(shù),所組成的比例是( )。
10.在比例里,兩個內項之積為最小的質數(shù),其中一個外項是0.75,另一個外項是( )。
11.比例4∶7=12∶21的內項7增加14,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在4和12不變的情況下外項21應該增加( )。
12.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互為倒數(shù),其中一個內項是,則另一個內項是( )。
突破題型四解比例
13.給比例0.5∶6=3∶36的內項3增加9,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在6和36不變的情況下,0.5應該增加( )。
14.如果a×3=b×5,那么a∶b=( )∶( );如果a∶4 =0.2∶5,那么a=( )。
15.當x=( )時,0.9∶x和3∶4能組成比例;0.5∶的比值是( )。
16.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乙=( )∶( ),當甲數(shù)是0.8時,乙數(shù)是( )。
突破題型五求比例尺
17.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km,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cm,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18.將一個手表的零件畫在圖紙上長15cm,而它的實際長度只有0.6cm。圖紙的比例尺是( )。
19.李叔叔設計的一種微型零件實際長度是9mm,畫到圖紙上是9dm,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20.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長度約是315m,相當于三個足球場的長度,其寬度約為75m。在一幅平面圖上量得它的長度是63cm,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 )。
突破題型六求圖上距離
21.陜西的南水北調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其中的秦嶺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隧道,全長98千米。在比例尺為1∶4900000的地圖中,這條隧道長( )厘米。
22.建水到昆明的距離大約是240km,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圖上,兩地之間的距離是( )cm。
23.一幅地圖,用圖上5厘米的長度表示實際300米的長度,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如果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200米,那么在這幅地圖上應畫( )厘米。
24.一個鐘表零件長是0.6毫米,如果把它畫在比例尺為10∶1的圖紙上,應該畫( )厘米長。
突破題型七求實際距離
25.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間的距離是16cm,甲、乙兩地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26.在一幅比例尺1∶4000000的中國地圖上量得A、B兩地相距5.5厘米,A、B兩地實際相距( )千米。
27.在一幅地圖上,用3厘米的線段表示地面上實際距離24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如果在這幅地圖上量得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24.5厘米,那么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 )千米。
28.學校要修建一個長方體水池,在比例尺是1∶200的設計圖上,水池的長為12cm、寬為10cm、深為2cm。這個水池的占地面積是( )平方米。
突破題型八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29.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按3∶1的比放大,得到長方形的周長是( ),面積是( )。
30.把邊長為3cm的正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邊長為( )cm,周長為( )cm。
31.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如果把它按縮小,邊長變?yōu)? );如果把它按放大,邊長變?yōu)? )m。
32.把直徑是4厘米的圓按4∶1的比放大,放大后圓的周長是原來的( )倍,原來的面積與變化后圓面積的比是( )。
突破題型九比例的應用
33.甲、乙兩地相距600千米,一輛貨車行完全程需要10時。一輛客車和這輛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已知客車和貨車的速度比是3∶2,經過幾時能在途中相遇?
34.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是以沙漠森林草地景觀和無形的民間風俗——陜北民歌、民俗為主,以人文景觀為輔,集回歸自然、生態(tài)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城郊型森林公園。某公司計劃去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進行團建,其中男職工與女職工的人數(shù)比是2∶5,已知男職工有12人,則女職工有多少人?(用比例解答)
35.古時候,“小山羊”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錢”的作用。2只羊可以換8把斧頭。如果張伯伯要換12把斧頭,需要幾只羊?(用比例解)
36.六年(1)班在開展“垃圾回收,保護地球”活動中,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回收礦泉水瓶的數(shù)量比是5∶6。第一小組回收了80個,第二小組回收了多少個?(用方程解答)
突破題型十比例尺的應用
37.在一幅比例尺為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高速公路長為4.1厘米。楊叔叔開車從甲地出發(fā),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1.5小時。為了盡快到達乙地,他在不超速的情況下將速度提高了30%。剩下的路程他1小時能走完嗎?
38.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圖上,量得A、B兩地間的距離是6厘米。甲、乙兩輛汽車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3小時后相遇。已知甲車平均每小時行駛8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39.如圖是甲、乙、丙三地的公路交通圖,王師傅早上7時駕車從甲地出發(fā)沿①號公路開往乙地,每時行駛50km,到達乙地時正好是上午10時。于是他又立即沿②號公路開往丙地,每時行駛62.5km。
(1)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到達丙地需要多少時間?
40.從一幅比例尺為1∶2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廣州到深圳的距離為7.5厘米,王叔叔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開車從廣州前往深圳,多長時間可以到達?
突破題型十一應用比例尺作圖
41.實驗小學要建一個長240m、寬160m的長方形運動場,請在圖中畫出運動場的平面圖。(比例尺
42.用的比例尺,畫出長20m,寬15m的長方形會議室的平面圖。
43.李叔叔騎自行車去觀看第十四屆全運會比賽。他從家出家,先向東偏北20°方向騎行3km,再向南偏東45°方向騎行4km后到達體育館。你能畫出李叔叔騎行的路線嗎?
44.在下面的平面圖中,少年宮在人民廣場正西方向1600m處,學校在人民廣場南偏東30°方向1200m處。在圖上分別標出少年宮和學校的位置。
突破題型十二作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
45.按2∶1畫出下面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46.如圖的每個方格表示1cm2。將下面的長方形縮小,使縮小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對應線段長的比為1∶2。
47.請先把方格紙中的正方形縮小,使縮小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對應線段長的比是1∶2,再將縮小后得到的圖形向右平移4格。
48.按要求畫一畫。
(1)將圖形①按1∶3縮小。
(2)將圖形②按2∶1放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易錯典例
第二單元 比例
本專題為單元易錯講義,包含三大內容:
1、易錯知識點:梳理易錯知識點,讓學生明確清晰哪些容易易錯。
2、易錯點剖析:剖析常考易錯點,例證講解。
3、易錯題突破:針對常考點進行易錯題匯編突破。
目錄
第一部分:九大易錯知識點 2
第二部分:四大常考易錯點 3
易錯點一:已知等式,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時,易把比例的內外項寫反,這時可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檢驗所寫的比例是否正確。 3
易錯點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不能正確列出方程,應牢記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3
易錯點三:對比例尺的意義不理解,易顛倒比例尺中的前項和后項的位置。 4
易錯點四:誤認為把長方形的各邊擴大到原來的n倍,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n倍。事實上,長方形的面積應擴“大到原來的n2倍。 4
第三部分:十二種易錯題型突破 5
突破題型一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5
突破題型二比例的意義 6
突破題型三比例的基本性質 8
突破題型四解比例 9
突破題型五求比例尺 12
突破題型六求圖上距離 13
突破題型七求實際距離 15
突破題型八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16
突破題型九比例的應用 18
突破題型十比例尺的應用 20
突破題型十一應用比例尺作圖 22
突破題型十二作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 25
1、比例中等號的兩側必須都是一個比。
2、把等式ax=by改寫成比例時,相乘的2個字母必須同時作比例的外項或內項。
3、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應該先把比例轉化成“兩個外項的積=兩個內項的積”的形式,再解方程。
4、如果(b,d均不為0),那么ad=bc。
5、圖上距離一般用厘米做單位,實際距離一般用米或千米做單位,計算時要先統(tǒng)一單位。
6、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
7、通常縮小比例尺的前項為1,放大比例尺的后項為1。
8、把圖形放大(或縮小)后,形狀不變,相對應的角的度數(shù)也不變。
9、求一個圖形放大到原來的n倍或縮小到原來的(m,n均不為0)后的面積,是指把這個圖形的各邊分別放大到原來的n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后求出的面積。
易錯點一:已知等式,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時,易把比例的內外項寫反,這時可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檢驗所寫的比例是否正確。
填空:如果4x=5y(x、y均不為0),那么x:y=( )。
【錯誤答案】4:5
【錯解分析】解答此類題要正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改寫比例時,如果將x作為外項,4x就表示外項的積,4也應作為比例的外項。
如果ax=by(a、b、x、y均不為0),那么x: y=b: a(原來相乘的兩個數(shù)同時作為比例的外項或內項)。
【正確答案】5:4
易錯點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時,不能正確列出方程,應牢記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解比例:12:x=2:1.8。
【錯誤答案】
12:x=2:1.8
解:2×12=x×1.8
x=12×2÷1.8
x=
【錯解分析】將比例轉化成方程時,容易錯將比例的外項與內項相乘。解比例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的,也就是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應該將12和1.8相乘,x與2相乘。
【正確答案】
12:x=2:1.8
解:2x=12×1.8
x=12×1.8÷2
x=10.8
易錯點三:對比例尺的意義不理解,易顛倒比例尺中的前項和后項的位置。
在一幅精密零件的設計圖上,用15厘米的線段長度表示實際長度2.5厘米,求這幅設計圖的比例尺。
【錯誤答案】2.5:15 =1:16
【錯解分析】本題容易混淆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應該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不要顛倒了
比的前項與后項。
【正確答案】
15:2.5=6:1
答:這幅設計圖的比例尺是6: 1。
易錯點四:誤認為把長方形的各邊擴大到原來的n倍,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n倍。事實上,長方形的面積應擴“大到原來的n2倍。
判斷:把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各邊擴大到原來的3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3倍。( )
【錯誤答案】正確
【錯解分析】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5×3=15(平方厘米),把這個長方形各邊擴大到原來的3倍,
長為5×3=15(厘米),寬為3×3=9(厘米),面積就為15×9= 135(平方厘米),135÷15=9,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擴大到原來的9倍。
【正確答案】錯誤
突破題型一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1.下面每組的4個數(shù)中,不能組成比例的是( )。
A.2、3、20和30 B.、、和 C.0.3、0.4、5和6
【答案】C
【分析】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可知,每組中的四個數(shù),選擇最大數(shù)與最小數(shù)相乘,中間兩個數(shù)相乘,若乘積相等,則可以組成比例,反之則不能。
【解答】A.2×30=60,3×20=60,能組成比例;
B.×=,×=,能組成比例;
C.0.3×6=1.8,0.4×5=2,不能組成比例;
故答案為:C
2.下面能組成比例的是( )。
A.和3∶4 B.8∶3和0.6∶0.3
C.7∶8和14∶16 D.∶6和∶18
【答案】C
【分析】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據(jù)此分別求出各選項中比的比值,找到比值相等的一組即可。
【解答】A.、3∶4=3÷4=,和3∶4比值不相等,不能組成比例;
B.8∶3=8÷3=、0.6∶0.3=0.6÷0.3=2,8∶3和0.6∶0.3比值不相等,不能組成比例;
C.7∶8=7÷8=、14∶16=14÷16==,7∶8和14∶16比值相等,能組成比例7∶8=14∶16;
D.∶6=÷6=×=、∶18=÷18=×=,∶6和∶18比值不相等,不能組成比例。
能組成比例的是7∶8和14∶16。
故答案為:C
3.下列各組比中,不能組成比例的是( )。
A.6∶10和9∶15 B.6∶4和∶
C.0.6∶0.2和∶ D.5∶20和4∶1
【答案】D
【解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是∶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同。當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據(jù)此解答。
【解答】選項A,因為6∶10=,9∶15=,所以6∶10和9∶15能組成比例;
選項B,因為6∶4=1.5,∶=1.5,所以6:4和∶能組成比例;
選項C,因為0.6∶0.2=3,∶=3,所以0.6∶0.2和∶能組成比例;
選項D,因為5∶20=25,4∶1=4,所以5∶20和4∶1不能組成比例。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判斷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的能力。也可根據(jù)比例的性質來判斷
4.從24的因數(shù)中選取其中的4個組成比例,下面組成的比例錯誤的是( )。
A.2:4 = 6:12 B.2:3 = 8:12 C.12:2 = 6:4
【答案】C
【解析】首先24的因數(shù)先列出來,24的因數(shù)有:1、2、3、4、6、8、12、24。再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進行檢驗。
【解答】選項A:因為6×4=12×2,所以2:4=6:12。
選項B:因為2×12=3×8,所以2:3=8:12。
選項C:因為12×4≠2×6,所以12:2≠6:4。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質。答題之前需要先求出24的因數(shù)。因數(shù)的定義是一個數(shù)被另一個數(shù)字整除,那么后面的數(shù)叫做前面數(shù)的因數(shù)。
突破題型二比例的意義
5.在比例3∶5=9∶15中,兩個外項分別是( )和( )。
【答案】3 15
【分析】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據(jù)此解答。
【解答】根據(jù)對比例的認識可知:在比例3∶5=9∶15中,兩個外項分別是3和15。
6.如果5顆星星可換2根棒棒糖,淘氣得了15顆星星,可換( )根棒棒糖,寫成比例是( )。
【答案】6 5∶2=15∶6
【分析】已知5顆星星可換2根棒棒糖,求15顆星星可換多少根棒棒糖,先用除法求出15里面有幾個5,再乘2即可。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據(jù)比例的意義,求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即可組成比例。
【解答】15÷5×2
=3×2
=6(根)
可換6根棒棒糖。
5∶2=5÷2=
15∶6=15÷6=
比值相等,可以組成比例。
寫成比例是5∶2=15∶6。(答案不唯一)
7.用2、3、4、6這四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式是( )。
【答案】2∶3=4∶6
【分析】根據(jù)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據(jù)此寫出比例式即可。
【解答】2×6=3×4
用2、3、4、6這四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式是2∶3=4∶6。(答案不唯一)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意義以及基本性質,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在比例=中,內項是( ),外項是( )。
【答案】5和21 3和35
【分析】根據(jù)分數(shù)和比的關系,分子相當于比的前項,分母相當于比的后項,即=3∶5;=21∶35;由此即可知道這個比例是:3∶5=21∶35;在比例中有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如:a∶b=c∶d , a和d就是兩個外項,b和c就是兩個內項。據(jù)此解答。
【解答】由分析可知:
=寫成比例是:3∶5=21∶35
則3∶5=21∶35,外項是3和35,內項是5和21。
【點評】熟練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突破題型三比例的基本性質
9.已知1、4、12三個數(shù),再添一個數(shù)能組成比例的數(shù),所組成的比例是( )。
【答案】1∶4=3∶12
【分析】先從已知的1、4、12三個數(shù)中任選兩個數(shù)作為比例的兩個外項,如1和12,那么4就是這個比例的一個內項;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用1和12的乘積除以4,即可求出另一個內項,據(jù)此組成比例。
【解答】1×12÷4
=12÷4
=3
所組成的比例是1∶4=3∶12。(答案不唯一)
10.在比例里,兩個內項之積為最小的質數(shù),其中一個外項是0.75,另一個外項是( )。
【答案】/
【分析】
比例的兩內項積=兩外項積,兩個內項之積為最小的質數(shù),則兩個外項之積也是最小的質數(shù),最小的質數(shù)是2,根據(jù)積÷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列式計算即可。
【解答】2÷0.75=2÷=2×=
另一個外項是。
11.比例4∶7=12∶21的內項7增加14,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在4和12不變的情況下外項21應該增加( )。
【答案】42
【分析】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的基本性質:內項積等于外項積。4∶7=12∶21的內項7增加14就是21,在4和12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將比例寫成4∶21=12∶( ),設括號里面的數(shù)為x。再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再與21對比。
【解答】4∶21=12∶( )
設:括號里面的數(shù)為x。
4∶21=12∶x
4x=12×21
4x=252
x=252÷4
x=63
63-21=42
則外項21應該增加42。
12.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互為倒數(shù),其中一個內項是,則另一個內項是( )。
【答案】
【分析】根據(jù)倒數(shù)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由此可知,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互為倒數(shù),即兩個外項之積等于1,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兩個內項之積也等于1,其中一個內項是,求另一個內項,用1÷解答。
【解答】1÷
=1×

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互為倒數(shù),其中一個內項是,則另一個內項是。
【點評】利用倒數(shù)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解答。
突破題型四解比例
13.給比例0.5∶6=3∶36的內項3增加9,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在6和36不變的情況下,0.5應該增加( )。
【答案】1.5
【分析】根據(jù)題意,0.5∶6=3∶36的內項3增加9,要使比例仍然成立,設0.5應該增加,可得出比例方程(0.5+)∶6=(3+9)∶36,解比例即可得解。
【解答】解:設0.5應該增加。
(0.5+)∶6=(3+9)∶36
36(0.5+)=6×(3+9)
18+36=6×12
18+36=72
36=72-18
36=54
=54÷36
=1.5
給比例0.5∶6=3∶36的內項3增加9,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在6和36不變的情況下,0.5應該增加1.5。
14.如果a×3=b×5,那么a∶b=( )∶( );如果a∶4 =0.2∶5,那么a=( )。
【答案】5 3 0.16/
【分析】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內項之積等于外項之積,把a×3=b×5可以寫成比例的形式,b和5作內項,a和3作外項。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得到5a=4×0.2,等式兩邊同時除以5就可以求出a的值,據(jù)此解答。
【解答】根據(jù)分析,a∶b=5∶3。
a∶4 =0.2∶5
5a=4×0.2
5a=0.8
5a÷5=0.8÷5
a=0.16
故如果a×3=b×5,那么a∶b=5∶3;如果a∶4 =0.2∶5,那么a=0.16。
15.當x=( )時,0.9∶x和3∶4能組成比例;0.5∶的比值是( )。
【答案】1.2
【分析】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求比值用比的前項除以后項即可。
【解答】0.9∶x=3∶4
解:3x=0.9×4
3x=3.6
x=3.6÷3
x=1.2
0.5÷
=0.5×

當x=1.2時,0.9∶x和3∶4能組成比例;0.5∶的比值是。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商,可以是整數(shù)、小數(shù)或分數(shù)。
16.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乙=( )∶( ),當甲數(shù)是0.8時,乙數(shù)是( )。
【答案】8 15
【分析】根據(jù)題意,甲的和乙的相等,即甲×=乙×,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求出甲和乙的最簡比;再利用方程計算出當甲數(shù)是0.8時,乙數(shù)的值。
【解答】甲×=乙×
甲∶乙=∶
=(×20)∶(×20)
=8∶15
當甲數(shù)等于0.8時,
解:設乙數(shù)為x。
0.8∶x=8∶15
8x=0.8×15
8x=12
x=12÷8
x=
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乙=8∶15,當甲數(shù)是0.8時,乙數(shù)是。
【點評】熟練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及解比例的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突破題型五求比例尺
17.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km,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cm,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答案】1∶4000000
【分析】一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據(jù)此解答。
【解答】比例尺:3cm∶120km
=3cm∶12000000cm
=3∶120000000
=1∶4000000
所以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4000000。
【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比例尺的計算方法。
18.將一個手表的零件畫在圖紙上長15cm,而它的實際長度只有0.6cm。圖紙的比例尺是( )。
【答案】25∶1
【分析】根據(j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即可。
【解答】15cm∶0.6cm
=(15÷0.6)∶(0.6÷0.6)
=25∶1
圖紙的比例尺是25∶1。
19.李叔叔設計的一種微型零件實際長度是9mm,畫到圖紙上是9dm,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答案】100∶1
【分析】
已知一種零件的實際長度和圖上長度,根據(j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以及進率“1dm=100mm”,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
【解答】9dm∶9mm
=(9×100)mm∶9mm
=900∶9
=(900÷9)∶(9÷9)
=100∶1
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00∶1。
20.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長度約是315m,相當于三個足球場的長度,其寬度約為75m。在一幅平面圖上量得它的長度是63cm,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 )。
【答案】1∶500
【分析】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計算時,先將單位統(tǒng)一,然后再化簡比,結果要是最簡整數(shù)比;據(jù)此解答。
【解答】315m=31500cm
63∶31500
=(63÷63)∶(31500÷63)
=1∶500
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500。
突破題型六求圖上距離
21.陜西的南水北調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其中的秦嶺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隧道,全長98千米。在比例尺為1∶4900000的地圖中,這條隧道長( )厘米。
【答案】2
【分析】已知秦嶺隧道的全長和地圖的比例尺,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即可求出這條隧道在地圖上的長度。注意單位的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解答】98千米=9800000厘米
9800000×=2(厘米)
這條隧道長2厘米。
【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的應用,掌握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22.建水到昆明的距離大約是240km,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圖上,兩地之間的距離是( )cm。
【答案】8
【分析】這道題是已知比例尺、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解答即可。
【解答】240km=24000000cm
24000000×=8(cm)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靈活變形列式解決問題。
23.一幅地圖,用圖上5厘米的長度表示實際300米的長度,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如果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200米,那么在這幅地圖上應畫( )厘米。
【答案】1∶6000 20
【分析】(1)先統(tǒng)一單位,再根據(j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寫出比后再化簡即可。
(2)先統(tǒng)一單位,再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計算出結果即可。
【解答】(1)300米=30000厘米
5∶30000=1∶6000
(2)1200米=120000厘米
120000×=20(厘米)
故答案為:1∶6000;20
【點評】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注意單位要統(tǒng)一。
24.一個鐘表零件長是0.6毫米,如果把它畫在比例尺為10∶1的圖紙上,應該畫( )厘米長。
【答案】0.6
【分析】要求畫在圖紙上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厘米,根據(jù)“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代入數(shù)值,計算即可。
【解答】0.6×=6(毫米)
6毫米=0.6厘米
長應畫0.6厘米。
【點評】解答此題應根據(jù)圖上距離、比例尺和實際距離三者的關系,進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結論;注意要求問題的單位是“厘米”。
突破題型七求實際距離
25.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間的距離是16cm,甲、乙兩地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答案】4
【分析】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解答。
【解答】16÷
=16×25000
=400000(厘米)
400000厘米=4千米
【點評】本題考查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注意單位名數(shù)的換算。
26.在一幅比例尺1∶4000000的中國地圖上量得A、B兩地相距5.5厘米,A、B兩地實際相距( )千米。
【答案】220
【分析】要求甲、乙兩城市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根據(jù)“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代入數(shù)值計算即可。
【解答】5.5÷=22000000(厘米)
22000000厘米=220千米
【點評】此題有計算公式可用,根據(jù)圖上距離、比例尺和實際距離三者的關系,進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結論。
27.在一幅地圖上,用3厘米的線段表示地面上實際距離24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如果在這幅地圖上量得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24.5厘米,那么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 )千米。
【答案】1∶8000000 1960
【分析】根據(jù)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先求出比例尺,求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代入數(shù)值,計算即可。
【解答】比例尺:
3厘米∶240千米
=3∶24000000
=1∶8000000
實際距離:
24.5÷=196000000(厘米)
196000000厘米=1960千米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三者的關系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靈活變形列式解決問題。
28.學校要修建一個長方體水池,在比例尺是1∶200的設計圖上,水池的長為12cm、寬為10cm、深為2cm。這個水池的占地面積是( )平方米。
【答案】480
【分析】圖上距離和比例尺已知,依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即可求出這個游泳池的長和寬的實際長度,進而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ab,即可求出其占地面積。
【解答】12÷=2400(厘米)
2400厘米=24米
10÷=200(厘米)
2000厘米=20米
24×20=480(平方米)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利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和比例尺的關系,先求出這個水池的長和寬的實際值,進而求其面積。
突破題型八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29.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按3∶1的比放大,得到長方形的周長是( ),面積是( )。
【答案】30厘米 54平方厘米
【分析】把長方形按3∶1放大,也就是把長和寬放大到原來的3倍,已知長3厘米,寬2厘米,則用3×3和2×3即可求出放大后的長和寬,再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和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代入數(shù)據(jù)解答。注意最后的結果加上單位。
【解答】3×3=9(厘米)
2×3=6(厘米)
(9+6)×2
=15×2
=30(厘米)
9×6=54(平方厘米)
得到的長方形周長是30厘米,面積是54平方厘米。
30.把邊長為3cm的正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邊長為( )cm,周長為( )cm。
【答案】9 36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邊長3cm正方形按3∶1放大,就是把原來正方形邊長擴大3倍,邊長為:3×3=9cm,再根據(jù)正方形周長公式:邊長×4,求出擴大后的周長,即可解答。
【解答】邊長:3×3=9(cm)
周長:9×4=36(cm)
【點評】本題考查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應用以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31.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如果把它按縮小,邊長變?yōu)? );如果把它按放大,邊長變?yōu)? )m。
【答案】5 1
【分析】根據(jù)題意知:將正方形的邊長按縮小,就是邊長縮小到原來的;將正方形的邊長按放大,就是邊長擴大到原來的4倍。
【解答】將正方形的邊長按縮小,邊長為;將正方形的邊長按放大,邊長為,。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圖形放大與縮小中的比例理解與應用。明確放大與縮小的比例所表達的意思,是本題得解的關鍵。
32.把直徑是4厘米的圓按4∶1的比放大,放大后圓的周長是原來的( )倍,原來的面積與變化后圓面積的比是( )。
【答案】4 1∶16
【分析】先依據(jù)圓的周長公式分別計算出兩個圓的周長,即可解答;依據(jù)圓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1)(π×4×4)÷4π
=16π÷4π
=4
(2)π(4÷2)∶π(4×4÷2)
=4∶64
=1∶16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圖形放大后,圓的周長和面積與變化前的倍數(shù)關系的變化。
突破題型九比例的應用
33.甲、乙兩地相距600千米,一輛貨車行完全程需要10時。一輛客車和這輛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已知客車和貨車的速度比是3∶2,經過幾時能在途中相遇?
【答案】4小時
【分析】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一輛貨車行完全程需要10小時,用600除以10計算出貨車的速度;已知客車和貨車的速度比,計算出客車的速度;最后要求相遇時間,根據(jù)相遇時間=路程÷速度之和,代入數(shù)值計算,所得結果即為經過多少小時兩車能相遇。
【解答】解:設客車的速度為x。
貨車的速度:600÷10=60(千米/小時)
x∶60=3∶2
2x=60×3
2x=180
2x÷2=180÷2
x=90
客車每小時行駛90千米。
相遇時間:600÷(60+90)
=600÷150
=4(小時)
答:經過4小時能在途中相遇。
34.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是以沙漠森林草地景觀和無形的民間風俗——陜北民歌、民俗為主,以人文景觀為輔,集回歸自然、生態(tài)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城郊型森林公園。某公司計劃去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進行團建,其中男職工與女職工的人數(shù)比是2∶5,已知男職工有12人,則女職工有多少人?(用比例解答)
【答案】30人
【分析】將女職工的人數(shù)設為未知數(shù),再根據(jù)“男職工與女職工的人數(shù)比是2∶5”列出比例。將比例改寫成一般方程,再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解出女職工的人數(shù)。
【解答】解:設女職工有x人。
2∶5=12∶x
2x=5×12
2x=60
2x÷2=60÷2
x=30
答:女職工有30人。
35.古時候,“小山羊”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錢”的作用。2只羊可以換8把斧頭。如果張伯伯要換12把斧頭,需要幾只羊?(用比例解)
【答案】3只
【分析】由題意可知:2只羊可以換8把斧頭,那么一只羊可以換4把斧頭,所以羊的只數(shù)與斧頭的把數(shù)的比值相等,設需要x只羊,根據(jù)羊的只數(shù)與斧頭的把數(shù)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求解即可。
【解答】解:設需要x只羊。
x∶12=2∶8
8x=12×2
8x=24
8x÷8=24÷8
x=3
答:需要3只羊。
36.六年(1)班在開展“垃圾回收,保護地球”活動中,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回收礦泉水瓶的數(shù)量比是5∶6。第一小組回收了80個,第二小組回收了多少個?(用方程解答)
【答案】96個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第一小組回收礦泉水瓶的數(shù)量∶第二小組回收礦泉水瓶的數(shù)量=5∶6,據(jù)此列出比例方程,并求解。
【解答】解:設第二小組回收了個。
80∶=5∶6
5=80×6
5=480
=480÷5
=96
答:第二小組回收了96個。
突破題型十比例尺的應用
37.在一幅比例尺為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高速公路長為4.1厘米。楊叔叔開車從甲地出發(fā),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1.5小時。為了盡快到達乙地,他在不超速的情況下將速度提高了30%。剩下的路程他1小時能走完嗎?
【答案】能走完
【分析】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再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用90×1.5,求出楊叔叔開車1.5小時行駛的路程;再用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楊叔叔開車1.5小時行駛的路程,求出剩下的路程;再把原來楊叔叔開車的速度看作單位“1”,速度提高后的速度是原來速度的(1+30%),用原來速度×(1+30%),求出提高后的速度,再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求出1小時行駛的路程,再和剩下的路程比較,大于剩下的路程,就能走完;小于剩下的路程,就不能走完,據(jù)此解答,注意單位名數(shù)的統(tǒng)一。
【解答】4.1÷
=4.1×6000000
=24600000(厘米)
24600000厘米=246千米
246-90×1.5
=246-135
=111(千米)
90×(1+30%)×1
=90×1.3×1
=117×1
=117(千米)
111<117,剩下的路程他1小時能走完。
答:剩下的路程他1小時能走完。
38.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圖上,量得A、B兩地間的距離是6厘米。甲、乙兩輛汽車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3小時后相遇。已知甲車平均每小時行駛8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答案】75千米
【分析】圖上距離和比例尺已知,依據(jù)“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即可求出兩地的實際距離。再根據(jù)“速度和=路程÷相遇時間”即可求出兩車的速度和,再減甲車的速度,即可求出乙車的速度,據(jù)此解答。
【解答】6÷=48000000(厘米)
48000000厘米=480千米
480÷3=160(千米/時)
160-85=75(千米/時)
答:乙車平均每小時行駛75千米。
39.如圖是甲、乙、丙三地的公路交通圖,王師傅早上7時駕車從甲地出發(fā)沿①號公路開往乙地,每時行駛50km,到達乙地時正好是上午10時。于是他又立即沿②號公路開往丙地,每時行駛62.5km。
(1)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到達丙地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1)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5000000
(2)4小時
【分析】(1)先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求出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再根據(j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求出比例尺;
(2)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求出乙丙兩地的路程,再用路程÷速度=時間,求出王師傅從乙地到達丙地需要多少時間。
【解答】(1)甲乙兩地距離:
(千米)
(厘米)
比例尺:3∶15000000=1∶5000000
答: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5000000。
(2)乙丙兩地距離:(厘米)=250(千米)
時間:250÷62.5=4(小時)
答:到達丙地需要4小時。
【點評】本題考查行程問題、比例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40.從一幅比例尺為1∶2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廣州到深圳的距離為7.5厘米,王叔叔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開車從廣州前往深圳,多長時間可以到達?
【答案】1.5小時
【分析】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換算出廣州到深圳的實際距離,再根據(jù)時間=路程÷速度,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7.5÷=7.5×2000000=15000000(厘米)=150(千米)
150÷100=1.5(小時)
答:1.5小時可以到達。
突破題型十一應用比例尺作圖
41.實驗小學要建一個長240m、寬160m的長方形運動場,請在圖中畫出運動場的平面圖。(比例尺
【答案】見詳解。
【分析】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即可分別求出長方形運動場的長、寬,然后即可畫出這個長方形運動場的平面圖。
【解答】240m=24000cm
160m=16000cm
24000÷8000=3(cm)
16000÷8000=2(cm)
即畫長方形運動場的長是3cm,寬是2cm。
畫圖如下:
【點評】畫平面圖的關鍵一是根據(jù)實際距離及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二是方向的確定。
42.用的比例尺,畫出長20m,寬15m的長方形會議室的平面圖。
【答案】見詳解
【分析】1m=100cm,則20m=2000cm,15m=1500cm,根據(jù)公式: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即圖上的長是:2000×=4(cm),實際的寬是:1500×=3(cm),據(jù)此即可畫圖。
【解答】20m=2000cm
15m=1500cm
2000×=4(cm)
1500×=3(cm)
如下圖所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換算,熟練掌握它的公式并靈活運用。
43.李叔叔騎自行車去觀看第十四屆全運會比賽。他從家出家,先向東偏北20°方向騎行3km,再向南偏東45°方向騎行4km后到達體育館。你能畫出李叔叔騎行的路線嗎?
【答案】見詳解
【分析】圖上距離表示實際距離1千米,則可以得出各個地點之間的圖上距離,再據(jù)各個地點之間的方向關系,即可畫出畫出李叔叔騎行的路線即可。
【解答】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依據(jù)方向(角度)和距離判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44.在下面的平面圖中,少年宮在人民廣場正西方向1600m處,學校在人民廣場南偏東30°方向1200m處。在圖上分別標出少年宮和學校的位置。
【答案】
【分析】用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來確定位置,或用方向和距離相結合來確定位置,它們既可以用來確定現(xiàn)實空間中物體的位置,也可以用來確定平面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解答】線段比例尺化為數(shù)值比例尺:1厘米∶800米=1∶80000;
1600米=160000厘米;1200米=120000厘米;
圖上距離:160000×=2厘米;
圖上距離:120000×=1.5厘米;
故在地圖上,少年宮位于人民廣場以西2厘米處,學校位于人民廣場南偏東30°方向1.5厘米處。
【點評】將方向和距離結合起來描述位置時,要注意三個要素:一是觀測點,二是方向,三是距離。
突破題型十二作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
45.按2∶1畫出下面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答案】見詳解
【分析】按2∶1放大圖形,即將圖形擴大2倍,放大后的長為6個格,寬為4個格。據(jù)此作圖即可。
【解答】根據(jù)分析畫圖如下:
【點評】本題考查了比的應用,明確2∶1放大就是放大兩倍是解題的關鍵。
46.如圖的每個方格表示1cm2。將下面的長方形縮小,使縮小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對應線段長的比為1∶2。
【答案】見詳解
【分析】圖中長方形的長是6格,寬是4格,根據(jù)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意義,按1∶2縮小后的長方形的長為3格,寬為2格,據(jù)此畫圖即可。
【解答】根據(jù)要求,作圖如下: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方法及比的意義。
47.請先把方格紙中的正方形縮小,使縮小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對應線段長的比是1∶2,再將縮小后得到的圖形向右平移4格。
【答案】見詳解
【分析】將正方形按1∶2縮小,就是正方形的邊長縮小到原來的,畫出縮小后的正方形;再根據(jù)平移的特征:把縮小后的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分別向右平移4格,再首尾連接各點即可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解答】6×=3
見下圖:
【點評】根據(jù)圖形的放大和縮小、作平移后的圖形,進行解答。
48.按要求畫一畫。
(1)將圖形①按1∶3縮小。
(2)將圖形②按2∶1放大。
【答案】見詳解
【分析】假設每個方格的邊長為1,
(1)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別是6、3、6,縮小后是2、1、2。
(2)原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是2和4,擴大后分別是4和8。
【解答】(1)(2)如圖:
【點評】理解縮小與擴大的意義與方法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修武县| 文登市| 沐川县| 崇义县| 富源县| 甘泉县| 嫩江县| 新沂市| 平定县| 芷江| 乐陵市| 黎城县| 昆明市| 江山市| 安溪县| 承德县| 平南县| 根河市| 十堰市| 房产| 沾化县| 昌乐县| 霞浦县| 平舆县| 开平市| 阿瓦提县| 漳浦县| 新龙县| 耒阳市| 会理县| 钟祥市| 麻城市| 龙南县| 门头沟区| 隆安县| 河曲县| 兖州市| 台前县| 泌阳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