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昌市2024一2025學年度下期期中檢測高一歷史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試題卷6頁,答題卡2頁。全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其他試題用0.5毫米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對應題框內,不得超越題框區域。考試結束后將答題上收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總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總共48分。每小題有且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在四大文明古國及希臘和瑪雅人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中國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但與上述神話差異很大。這說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A.繼承性和連續性B.相似性和多元性C.共融性和互補性D.廣泛性和一致性2.公元前16世紀,赫梯國王鐵列平進行改革,規定王位按王子年齡大小順序繼承,無子則由長女之婿繼承:公民大會和貴族會議對王室內部紛爭起監督和制止作用。鐵列平改革A.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B.開拓了帝國的疆域C.有利于統治秩序穩定D.體現分權制衡原則3.13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發展,信用關系產生,使得以往的“行商”變成“坐商”。這是一個極大的轉折,即商人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可以雇用代理人、設立分理處進行經營。這一變化A.是資本主義產生標志B.標志著商業契約的出現C.助推了世界市場形成D.有助于商業經營專業化4.某一文學作品由三部分構成: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第二部分源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時期:第三部分源自埃及流傳的故事。該作品最可能是A.《吉爾伽美什》B.《荷馬史詩》C.《天方夜譚)D.《圣經)5.國名涵義哥新達黎加西班牙語“富裕的海岸“波多黎各西班牙語“富祁的港口”巴西葡萄牙語“紅木的國度”阿根廷西班牙語“出產白銀的地方”上表所示是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國名涵義。據此可知A,掠奪財富是早期殖民者的主要目的B.歐洲文化成為拉美文化的主流形態C.新航路開辟后世界最終連接為一體D.拉美社會經濟得以全方位自主發展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6.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這兩種革命中A.“商業革命”促進了近現代企業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產生B.“價格革命”使金銀大量流人歐洲從而使物價持續下降C.“商業革命”使英國工商業者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領導者D.“價格革命”引發了世界各地物種大交流和物產的交換7.意大利學者米蘭多拉(1463一1494年)曾驚呼:“這是人類最高級且最不可思議的幸福!因為他可以擁有他所選擇的一切,成為任何他想成為的人。”他又說,人是獨立且自控的,可自行作出道德上的選擇…可以成為“自己的鑄造者和雕刻者”。這些言論,體現了A,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涵B.工業資產階級的文化追求C.啟蒙運動的主要主張D.擺脫專制王權的強烈愿望8.1517年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了教堂的門上。漢斯·盧夫特迅速印刷并分發了《論綱》。在一個月內,整個德國都知道了《論綱》,在三個月內,整個歐洲都很快知道了《論綱》。上述情況A.推動了技術革新B.動搖了教會權威C.引發了宗教改革D.有助于新教傳播9.某學派認為,“宗教必須被當作單純的迷信拋棄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須被當作…壓迫性的存在消滅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須成為主導性力量”。要實現這一切,他們尋求的最佳途徑是A.暴力革命B.重塑信仰C.訴諸理性D.實行共和10.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上述內容體現了A.解放黑奴思想B.人民主權思想C.唯物主義思想D.君主立憲思想11.英國議會1701年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對此解讀最恰當的是A.國王掌握國家最高權力B.責任內閣掌握最高權力C.國王最終失去全部權力D.維護了光榮革命的成果12.下表為1870一1900年環繞世界的鐵路網(單位:千公里)。由此推知,該鐵路網的形成年份全世界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221880年372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A.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建立B.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C.緣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全球的擴展D.徹底改變了當時的世界貿易的格局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