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有趣的平面圖形(一)》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有趣的平面圖形(一)》單元是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一學段中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中指出: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分類,會用簡單圖形拼圖。在“學業要求”中指出:1.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2.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在“教學提示”中指出:1.圖形的認識教學要選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素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感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這兩類圖形的關聯,引導學生經歷圖形的抽象過程,積累觀察物體的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有趣的平面圖形(一)》單元以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為核心,通過觀察、操作與創意實踐引導學生認識常見平面圖形。單元設計層次清晰:從生活實物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借助描、折、拼等活動感知圖形特征;繼而開展圖形分類、拼組創作等探究活動,滲透集合思想;最后融入七巧板拼圖等傳統文化元素,發展幾何直覺。教學突出“做中學”理念,通過觸摸、折疊、測量等具身認知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從直觀感知到數學抽象的思維路徑,同時注重數學與藝術、生活的跨學科聯結,有效落實新課標“圖形與幾何”領域核心素養要求。(三)學生認知情況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已通過生活經驗對常見平面圖形有模糊感知,但缺乏系統性認知。該階段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初期,思維依賴直觀形象,需借助實物操作理解抽象概念。學習困難可能表現為:混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如將“球體”與“圓”等同);難以準確概括圖形本質特征;空間方位感較弱導致圖形旋轉后辨識困難。教學中應強化“實物-模型-圖形”三階轉化,通過觸摸、折疊等具身體驗建立圖形特征認知支架,并運用動態變式練習突破圖形方位固化認知,逐步發展空間觀念。二、單元目標擬定1. 通過觀察與操作,能正確辨認并規范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本質區別。2. 經歷“實物抽象→圖形表征”的認知過程,能在生活情境中識別圖形元素,初步建立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關聯意識。3. 運用描邊、折疊、拼組等探究活動,理解圖形邊與角的數量特征,培養比較、分類、歸納等幾何思維方法。4. 通過創意拼圖、圖案設計等綜合活動,發展圖形組合分解能力,體會幾何圖形在傳統文化(如七巧板)與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價值。5. 在問題解決中滲透集合思想與分類標準意識,形成用幾何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思維習慣,為后續學習多邊形的測量奠定基礎。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通過觸摸、描畫等具身操作,引導學生在立體圖形表面剝離出平面圖形,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邊角特征,辨析“面在體上”的空間關系。2.借助分類、拼組、測量等探究活動,掌握對比圖形邊數、角數及邊長的基本方法,發展從非本質屬性到本質屬性的抽象能力。3.結合七巧板拼圖、圖案設計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分解與組合的規律,培養用幾何圖形表達現實事物(如用圓形畫太陽)的創造性思維,感悟數學的應用之美。(二)教學難點1.需通過立體模型拓印、動態剝離等具象操作,建立“面在體上”的空間觀念,理解平面圖形的二維屬性。2.需設計變式圖形(不同方位、比例、填充色的同類圖形),引導聚焦邊數、角數、曲直等本質特征,培養幾何抽象能力。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線、面、體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 教材以生活場景(如校園、家庭物品)為起點,通過“實物觀察→動手剝離→抽象命名”的漸進路徑,實現從三維物體到二維圖形的科學轉化,契合低年級學生具象思維特點。2.貫穿“做數學”理念,設置描邊、折疊、拼圖等操作性任務(如用積木拓印圖形),將抽象的圖形特征具象化為可觸可感的動作體驗,深化空間觀念建構。3. 融入七巧板、窗花等傳統數學文化載體,設計“創意拼中國結”等活動,既凸顯圖形分解組合的數學本質,又實現美育與數學思維的協同發展。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1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認識平面圖形,并能用這些圖形拼出不同圖案。 有趣的平面圖形(一) 認識圖形 1動手做(一) 1動手做(二) 1動手做(三) 1拼圖大挑戰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6.1《認識圖形》 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認識常見平面圖形,感知面在體上,發展空間觀念。 任務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 任務二:認識平面圖形的名稱 → 能回憶出第二單元所學過的內容。 2. 能說出四種平面圖形的名稱,并能反推出拓印的立體圖形形狀。6.2《動手做(一)》 目標: 認識平面圖形特征,通過剪拼操作培養空間觀念,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任務一:視頻導入,導入新課 → 任務二:折一折,拼一拼 → 1.學習到視頻內有趣的戰斗機折紙方法。 2.認識平面圖形對折后的圖形叫什么,并能用折后圖形拼出不同的圖案。6.3《動手做(二)》 目標: 知道七巧板構成,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拼圖感知圖形分解組合,培養空間觀念,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任務一:視頻導入,引入新課→ 任務二:認識七巧板→ 1.能認真看完視頻,知道七巧板的歷史淵源。 2.知道七巧板的構成圖形,并能用七巧板拼出指定圖案。6.4《動手做(三)》 目標: 通過拼擺活動認識圖形特征,培養空間觀念和創造力,激發數學興趣。 任務一:問題導入,引入新課 → 任務二:找出圖案中用到的圖形→ 能大方展示和同桌共同設計的圖案。 2.能分析復雜圖案是由什么基礎圖形構成,并能用教具復刻出圖案。6.5《拼圖大挑戰》 目標: 認識圖形特征,掌握拼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任務一:視頻導入,導入新課 → 任務二:能拼出什么圖形?→ 1.學會視頻內有趣圖形的拼法。 2.能利用不同數量的七巧板,拼出相同的圖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3 動手做(二) 教學設計課題 動手做(二) 單元 第六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趣的平面圖形(一)》中第三課時內容《動手做(二)》。教材聚焦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設計。本課時通過讓學生操作七巧板,直觀感知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的特征,理解圖形間的組合分解關系,培養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能力。教材以“認→拼→創”為線索:先認識七巧板構成,再模仿拼簡單圖案,最后自由創作,層次分明。課堂突出“做中學”理念,通過動手操作將抽象圖形具象化,同時融入數學文化(介紹七巧板歷史),激發學習興趣。教學中需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圖形邊角特征,用數學語言描述拼圖方法,為后續學習對稱、面積等概念奠基。學習 目標 學習目標描述:知道七巧板構成,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拼圖感知圖形分解組合,培養空間觀念,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內容分析:通過操作七巧板拼圖,感知圖形分解組合,認識圖形特征,滲透數學文化。 學科核心素養分析:本課重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能力,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平面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建立圖形特征認知。在拼擺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推理驗證的數學思維,提升應用意識;通過創造性拼圖活動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同時融入七巧板歷史背景,滲透數學文化價值,初步形成數學與生活、藝術相融合的審美感知。重點 認識七巧板中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分解與組合圖形的基本方法,發展空間觀念。難點 準確觀察圖形的邊角特征并靈活組合,用數學語言描述拼擺思路,實現從模仿到創造的思維跨越。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一、視頻導入。 1.播放視頻引入新課。 師:中國古代好玩的益智小玩具種類可真多啊。 板書課題:動手做(二)。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 通過七巧板的來源歷史,引入新課。講授新課 學習任務一:認識七巧板 師: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吧? (1)上圖中的小房子和小動物是由七巧板拼成的,認一認,填一填。 師:這是一幅完整的七巧板,其中的③號圖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大家填一填七巧板中有什么組成。 板書:七巧板由______種圖形組成,其中有______個三角形。 1號和______號圖形、4 號和______號圖形是完全一樣的。 (2)從七巧板中找出三塊不同形狀的板子,描一描,說一說。 師:大家拿出紙筆動手操作一下,注意是三塊不同的七巧板哦。 (3)從“詠鵝”圖中找一個喜歡的圖案拼一拼,說一說。 師:大家自行選擇一個圖案,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一下這個圖案是由什么組成的,稍后我們請三位同學分別回答一下。 (4)試一試 師:大家思考一下課本試一試中的兩個問題,也給一些時間先跟同桌討論一下,稍后我們請幾組同學回答這兩個問題。 學生跟隨識記平行四邊形。 學生通過觀看七巧板的組成,正確填出問題。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1:我選擇拼圖中的大房子,用正方形拼煙囪,大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拼出屋頂,最后兩個小三角形、一個中等三角形和一個大三角形拼出房子的身體。 學生2:我要用七巧板拼出鵝,嘴巴用一個小三角形,頭和脖子用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拼出來。身體用中等三角形和小三角形,最后大三角形表示翅膀。 學生3:我要拼水里的魚,魚頭用兩個大三角形,魚身用兩個小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魚尾是平行四邊形和中等三角形。 學生和同桌討論后,回答問題。 通過動手探究,認識了七巧板的構成,并能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課堂練習 用七巧板中的三角形拼出兩個更大的三角形。 2.與同伴講一講圖中的故事,說一說圖中的人物用到了哪些圖形。 3.下面的圖案說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請你拼一拼,講一講。 4.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個你最喜歡的圖案,并展示給同學。 + 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 學生獨立完成。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語言,有效應用。課堂小結 師:說一說: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總結。 指名說一說。 生1:我認識了七巧板的組成。 生2:我會用七巧板設計好看的圖案。 通過師生回顧全課,說說本課所學內容,總結知識,升華認識。板書 動手做(二) 七巧板由3種圖形組成,其中有5個三角形。 1號和2號圖形、4 號和6號圖形是完全一樣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師大版新版一年級下冊6.3《動手做(二)》(教案).doc 北師大版新版一年級下冊《有趣的平面圖形(一》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