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人口的遷移因素及影響 例題1、?“十二五”期間,寧夏實施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讓35萬貧困人口告別西海固,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所謂生態移民,就是實施有土有水安置,移民還是以從事農耕業為主。下表為生態移民移出縣——西吉縣和移入縣——紅寺堡部分自然要素統計表。據此回答下列各題。西吉紅寺堡海拔(m)1688~26331240~1450年降水量(mm)350~500251年平均蒸發量(mm)1370.82387年均溫(℃)5.38.7積溫(≥10℃)23003200水資源總量(m3)8.12萬2.02億人均水資源(m3)1601041年日照時數(小時)2254.9~2963.12900~3550(1)簡述實施生態移民的自然原因。(2)簡析生態移民的社會經濟意義和生態影響。【解析】 第(1)題,影響人口遷移的自然因素應從地形、氣候、自然災害等方面分析。第(2)題,分析生態移民的社會經濟意義和生態影響應考慮移出區和移入區,從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問題等方面進行。【答案】 (1)山地、丘陵地形,干旱、缺水的環境不利于人類生存;土壤貧瘠,植被覆蓋率低,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2)社會經濟意義:促進移入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農牧業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增加居民的就業,提高收入;加強移入區和移出區社會文化交流;調整人口分布等。生態影響:減輕移出區生態環境的壓力,有利于生態的自然恢復和重建;增加移入區人工草場和植被的面積等;不合理的開發易導致土地鹽堿化、荒漠化等問題。例題2、平度市是青島市的一個縣級衛星城市,由于開發區和工業新區的建設,許多當地農民及外地民工來到了這里,同時,近幾年有很多教師、機關工作人員、科技人員等調到了青島市區工作,你認為他們遷移的原因是什么?這種現象對平度市的社會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原因:經濟因素是遷移的決定因素。一方面,平度市的第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城區從事第二、三產業以獲得較高的收入,這也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表現。另一方面,平度市區的一部分教師、科技人員和機關工作人員調到了青島市區工作,是因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大城市的工作環境和收入水平遠高于中小城市。影響:(思路提示:關于遷移原因的分析,要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緊緊抓住經濟這一主導因素。關于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影響的分析,要注意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去分析,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剖析)農民及外地民工的流入,為平度市的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給城區帶來了住房、交通、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壓力。由于遷移到青島市區的人員大多是有一定技術專長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造成了平度市的“大腦外流”現象,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非常不利,也影響了平度市的人口結構的優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模板總結一 人口遷移的因素及影響 因素: 自然方面:氣候、淡水(早期)、土地、礦產 社會方面:經濟(最主要)、交通通信的發展、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社會變革、戰爭影響:遷出地:緩解人口壓力;合理利用剩余勞動力提高經濟收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種族、民族融合;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文化聯系;建立移民為主體國家;造成人才流失;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遷入地:緩解勞動力不足;促進商品流通、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融合;可能會危害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就業壓力;治安、住房等城市問題二、城鎮形成發展的區位因素例題1、(2015·高考福建卷)下圖示意關中地區和楚河地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發源于關中地區的戲劇“秦腔”,歷史源遠流長。古絲綢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區有一塊“秦腔飛地”(乙城附近),當地有數萬人是關中地區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著原有的民間文化和風俗習慣。材料二 吉爾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資源豐富;農業以畜牧業和小麥、棉花等種植業為主。在楚河中游地區,中吉兩國合資建設的造紙廠規模與產量居中亞地區前茅。 (2)簡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區位優勢。(12分) 解析:讀圖可知,兩地都位于河谷平原,地形、氣候、水源、交通、農業生產條件等方面都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答案:地處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寬闊;氣候較溫和;河流較多,水源充足;周邊地區農業基礎較好,農產品豐富;交通便利;是當地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例題2、201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成為中國第13個、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新區。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4分)材料一 南京江北新區在江蘇省的區位圖。(圖18)材料二 江北新區將形成“兩帶、三楔、多斑塊”的生態空間結構。 ?“兩帶”即外圍沿江生態帶和山水生態帶; ?“三楔”即三條城鎮組團間的楔形廊道;“多斑塊”即重點保護老山、金牛山等綠色斑塊,以及金牛湖、滁河濕地等大型水庫和濕地。如江北新區規劃圖所示(圖19)。(2)?與主城區比,江北新區發展的區位優勢條件是____▲____?(3分)答案: 臨江水運便利;地價低,發展空間大;國家政策支持(3分)例題3、36.(22分)近年來我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土地面積近40萬公頃,預測平均每年返銷大豆總量將達兩萬噸,有超過九成種在俄羅斯的境外糧食返鄉回國,這個現象被稱為“俄糧返鄉”。讀下面區域略圖,完成(1)~(4)題。(1)說出影響海參崴城市發展區位因素。(4分)港口,鐵路終點,濱海邊疆區最大城市(或行政中心),邊境貿易頻繁(經貿中心)。例題4、讀下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納了被譽為“滑雪天堂”的阿爾卑斯山區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經地區經濟發達,并以鐵門為界。下表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統計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M城323129[來源:學|科|網Z|X|X|K]385563525140335240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沒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入??谀嗌吵练e嚴重,筑港條件差;(2分)濕地廣布,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2分)多瑙河-黑海運河的修建,改變了多瑙河入海口航線。(2分)例題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6年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2016年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一道兩廊三群”,即大力構建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現代產業走廊、發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下左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和下右圖近十年間江西省耕地減少比例統計圖。???材料二:城市群的競爭力包括先天競爭力、現實競爭力和成長競爭力。先天競爭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發展空間、勞動力數量和移民規模等。(3)指出長江三大城市群的先天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并簡要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試題分析:(3)根據材料提示,先天競爭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發展空間、勞動力數量和移民規模等方面,從這個幾個方面對比分析可知,長三角城市群優勢明顯。【答案】(3)長三角城市群?(1分)????(地理位置)位于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長江的入海口,水陸交通十分便捷;(發展空間)地勢平坦開闊,腹地寬廣;(勞動力數量)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移民規模)城市群對外開放度大,能吸納大量國內人口和海外移民。(5分)模板總結二 城鎮形成發展的區位因素自然:地理位置好(位于。。溝通。。連接了。。)??????氣候、地形、土壤、河流水源、災害少社會:工農業基礎好、交通、資源、商貿、歷史、政治、軍事三、 城市化的表現、影響,或某事物對城市化影響例題1、(22分)(2015·高考安徽卷)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下圖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與城市發展示意圖。改革開放后,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福建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82年的117.8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億元,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2)說明交通條件改善對福建省城市化的促進作用。(12分)解析: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加強區域內外聯系,從而促進第二、三產業發展,加速區域城市化進程(從城市數量、規模、等級等方面描述)。答案:加強了區域內外聯系;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工業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等級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區城市密集,城市等級體系更加完善。例題2、2013 年 1 月 17 日,國務院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舟山群島新區成為我 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圖 1 為舟山群島新區物流和旅游規劃圖。圖 2 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產業就業構成圖。?(3)說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產業就業構成的變化特點,并說明其對推動城市化作用的差異。(8分)?【解析】(3)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城市化的概念。根據圖示: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城市化是指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人口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三產業都屬于城市化的過程,由此可見,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增加較少,對城市化發展推動作用較?。坏谌a業就業人數增加較多,對城市化發展推動作用較大。S市由制造業中心向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發展促進了周邊地區的城鎮化進程。【答案】(3)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增加較少,對城市化發展推動作用較??;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增加較多,對城市化發展推動作用較大。例題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4)S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如何帶動周邊地區城鎮化發展的?(9分)【答案】S市的產業結構調整,使某些制造業向周邊轉移,促進了周邊地區工業的發展;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化;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用地向非農業用地的轉化。例題4、讀山東半島某區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4)近幾年該區域城市化進程加快,列舉城市化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3分)農業人口大量遷入城市,導致勞動力不足;城市建設占用耕地;耕地污染加重,(任答其中兩點得2分)促進城市郊區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模板總結三 城市化的表現、影響,或某事物對城市化影響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地域城市化:城市用地面積擴大,占用原農村土地耕地產業城市化: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增加,第一產業減少四、 城市發展中的問題與做法、意義25.(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4月30日,中央通過《京津冀協同發揮咱規劃綱要》,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根據綱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環保、交通和產業升級轉移是三個重點領域。截至2015年10?月底,北京市共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315家。????按照綱要,京津翼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城、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下圖為京津冀城鎮體系與三小時交通經濟圈規劃圖 (2)說出建設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應采取的有力措施。(5分)?答案:加強城市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完善與加強交通及通訊信息網絡;減少行政壁壘,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提高區域城市化水平;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與文化交流。例題2、201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成為中國第13個、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新區。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4分)材料一 南京江北新區在江蘇省的區位圖。(圖18)材料二 江北新區將形成“兩帶、三楔、多斑塊”的生態空間結構。 ?“兩帶”即外圍沿江生態帶和山水生態帶; ?“三楔”即三條城鎮組團間的楔形廊道;“多斑塊”即重點保護老山、金牛山等綠色斑塊,以及金牛湖、滁河濕地等大型水庫和濕地。如江北新區規劃圖所示(圖19)。(3)?江北新區是我國石化工業的搖籃,這里有著名的揚子石化等大型傳統企業。為促進江北新區的持續發展,該地石化工業今后應如何發展?____▲____?(4分)(4)?簡析江北新區規劃的“兩帶、三楔、多斑塊”生態空間結構將給當地帶來哪些積極影響?____▲____?(4分)答案:(3) 加強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促進產業向高端、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促進石化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4分)? (4) 生態效益:美化環境,調節氣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2分)經濟效益:有利于發展旅游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1分)社會效益:增加就業機會等。(1分)例題3、河北省是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籃子”。第二產業比重大,以鋼鐵、建材、機械、化工、紡織等行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讀京津冀地區海拔高度及河北省鋼鐵、水泥企業分布示意圖完成(1)~(3)題。3)北京市的城市戰略定位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為強化北京市核心功能,請列舉減輕城市環境問題可采取的措施。(6分)(3)工業企業外遷(2分);擴建衛星城緩解人口壓力(2分);治理環境污染等。(2分)例題4、從城市化和產業發展的角度,闡述西咸五大新區的規劃發展對西安主城區的有利影響。答案:防止西安主城區面積的無序擴大,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減少主城區的城市環境問題;與主城區現有產業錯位發展,組團之間實現互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壯大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節能環保產業、高端制造業、高技術和現代服務業,提升主城區的產業層次。模板總結四 城市新區(群)發展措施加強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污染企業外遷)促進產業向高端、綠色、低碳方向發展(產業結構優化) 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與文化交流(發展方向)完善與加強交通及通訊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環保)與周邊核心城市的交流(靠近區域中心城市)加強城市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城市群的區域分工)減少行政壁壘,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城市群特有)提高區域城市化水平;(城市群特有)模板拓展 城市或城市群對經濟發展的意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增收就業促進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第三產業發展帶動城市化,輻射地區發展農業人口用地向非農業人口用地轉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