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玄奘西行結束 1380 周年 《北京條約》簽訂 165 周年 《馬關條約》簽訂 130 周年 萬隆會議召開、“求同存異”方針提出 70 周年1.中美外交(1)習近平在利馬會見美國總統拜登2024 年當地時間 11 月 16 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會見美國總統拜登。平指出,中方愿同美國政府繼續保持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努力實現中美關系平 穩過渡,造福兩國人民。(2)特朗普關稅政策當地時間 2025 年 2 月 13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 個外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4 月 1 日,多方密集表態,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表 示反對。當地時間 4 月 2 日,特朗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 國對貿易伙伴設立 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4 月 4 日, 面對美國典型的單邊霸凌行徑,中國公布一系列反制措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反制美國 “對等關稅”的國家。2.中俄外交(1)習近平會見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杰夫2024 年 12 月 12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統 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杰夫。習近平表示,中俄建交 75 年來,兩國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 和相鄰大國關系的典范。中方愿同俄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挖掘兩國合作內生動力。(2)習近平應約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2025 年 2 月 24 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習近平對全 年中俄關系發展作出規劃引領,就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協調。普京表示,俄 方高度重視對華關系,共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 80 周年。3.第九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第九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2024 年 9 月 11 日在香港舉行。論壇以“構建互聯互 通、創新及綠色新絲路”為主題,匯聚政商領袖共商“一帶一路”下個金色十年的合作 機遇。中國古代史:絲綢之路、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 中國現代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世界現代史: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第2頁共5頁)(1)1.位于廣州的漢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銀盒(如下圖)。該銀盒的工藝、造型和紋飾與漢代及以前的銀器迥異,但在西亞波斯帝國時期的銀器中卻不難找到與之相似的 標本。該銀盒反映了當時 ( )A.中外交流的現象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宦官專權的局面 D.儒家學說的興盛2.唐朝時,新羅人崔致遠 12 歲入唐求學,18 歲考中進士。他的文集《桂苑筆耕集》流傳 至今。朝鮮音樂不僅在唐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這體現這一歷史時期文明交 流的特點是 ( ) A.新羅文化全面唐化 B.雙向交流,文明互鑒 C.唐全盤吸收新羅樂 D.新羅學者的年輕化3.“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在 2024 年取得重大進展,殷墟遺址、三星堆遺址、二里頭 遺址等最新考古成果顯示出中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下圖所示圖片是唐代墓葬或遺址中 出土的貨幣,它們共同反映了唐代 ( )大食金幣 波斯金幣 東羅馬金幣A.貨幣樣式多樣 B.外商財力雄厚 C.幣制管理混亂 D.中外貿易繁榮4.小明同學在讀某著作時做了如下摘錄:“市舶司對外貿貨物按照 10%抽取商稅……北宋時,廣州是最大的貿易港口……到南宋,泉州崛起,逐漸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重要的 貿易港口”。據此可推斷出該著作的主題最可能是 ( ) A.宋代海外貿易 B.經濟重心南移 C.宋代農業繁榮 D.宋代都市生活5.“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位于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海底,出水 了大量明代瓷器。這一考古發現 ( )①反映我國人民在南海地區的活動 ②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見證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燒制工藝 ④印證明代引進了原產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繪制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時間軸可用于學習 ( )A.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B.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C.中國的外交智慧 D.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2)7.下表所示為 1949—2014 年中國國家元首出訪情況統計。該表反映 ( )年代 次數 主要出訪國家1949—1983 年 12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亞洲民族主義國家1984—1992 年 44 亞洲、西歐、東歐、北非1993—2014 年 225 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A.出訪情況與外交政策調整有關 B.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C.中國已經勝利地重返世界舞臺 D.中國推動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8.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選一個角度或多個角度,擬定一個觀點展開論述。(要 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材料時間 中國對外政策大事記公元前 119 年 ①張騫率領三百多隨員,攜帶金幣絲帛巨萬,牛羊萬頭向西域進發。歸來后中西 交通暢通,貿易大盛。天山南北成為中西交通的橋梁,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 經濟聯系日趨密切開元二十九年 (741 年) ②白衣大食和薩來朝,送來良馬、寶鈿帶等,唐朝“授左金吾衛將軍,賜紫金鈿 帶”……雙方都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兩大文明相互吸引,政治交往極其頻繁987 年 ③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出發,到南海諸國招徠商人貿易,并開通了四條 海上交通線。此后與各國貿易往來不絕,宋代的海外貿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從康熙帝晚年 開始 ④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在這種形勢下,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工作基本上停 止了1842 年的夏天 ⑤清廷知道沒有辦法,不能再抵抗,于是接受英國要求,訂立《南京條約》1978 年后 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9.時事是指近期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從時事中追溯歷史,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現實。讓我們開展一次時事溯源探究活動,體驗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序號 角度 時事縱橫 歷史溯源① 政治 2024 年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大選,斯塔默出 任新一任英國首相,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 ——② 經濟 2024 年 12 月,美國召集非洲洛比托走廊峰會,目 的是通過新殖民主義,將非洲國家的關鍵礦產與 美歐市場連接,構建所謂安全穩定的關鍵礦產供 應鏈 ——③ 軍事 持續三年的俄烏沖突已造成百萬人傷亡,是二戰 結束以來歐洲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截至 2025 年 3 月,結束沖突依然困難重重 冷戰結束后,世界朝多極化方 向發展,但霸權主義、地區沖 突依然威脅著世界安全④ 外交 2025 年 2 月 14 日第 61 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 會議的主題是“通過對話實現和平”。中國在會 上提出各國應平等相待,尊重國際法治,踐行多 邊主義,堅持開放共贏等主張 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 前災難⑤ 科技 2025 年 3 月,中國成功構建量子計算原型機“祖 沖之三號”,處理速度比目前國際最快的超級計 算機快千萬億倍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第三 次科技革命興起,人類在電子 計算機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⑥ 社會 2025 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其旨在通過 全球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生態環 境,實現可持續發展。2025 年 1 月,美國退出《巴 黎協定》 ——(1)結合所學知識,將表格①②⑥中的“歷史溯源”補充完整。(2)根據“時事縱橫”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第4頁共5頁)參考答案1.A 2.B 3.D 4.A 5.A 6.C 7.A8.觀點:開放則興盛,閉關則衰落。 論述: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往頻繁,如大食派遣使臣與唐通好、遣唐使來 華、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豐富了唐文化,促進了唐朝社會的繁榮,共同鑄就了大唐 盛世。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共十一屆 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 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人民 生活水平,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結論:開放的政策有利于促進國家的發展,我們要擴大對外交流,以和平的方式共同發 展。9.(1)①17—18 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或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君主 立憲制,美國通過 1787 年憲法,建立聯邦制共和國)②西方國家早期殖民掠奪,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造成亞非拉地區長期落后與貧窮。(或二 戰后,非洲國家紛紛獨立,世界殖民體系瓦解)⑥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社會問題,引發全球氣候變化。(2)機遇: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為各國 發展經濟創造機遇;國際組織為各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提供了保障;中國積極 參與全球治理,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言之成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 挑戰:亞非拉國家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世界動蕩,局部戰爭不斷,霸權主 義、地區沖突依然威脅著世界安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負責任退出國際組織,給世 界增加不安定因素。(言之成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