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第19課一、軍機處的設立1、背景保留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議政王大臣會議職權:凡軍國重務,皆交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太極所作決定,皇帝也不可改康熙帝設立南書房目的:為了抑制滿洲貴族的權力職責: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康熙帝: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皇權受限皇權擴大一、軍機處的設立2、設立雍正帝軍機處時間過程成員地位職責活動:閱讀教材110頁,找到軍機處的相關信息。雍正時期朝廷臨時設立軍機房,處理西北軍務,不久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皇帝的親信大臣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最重要的中樞機構照旨擬文,上傳下達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無實權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一、軍機處的設立3、特點履歷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資待遇工作內容組織關系注意事項滿漢大學士、高級文員皇上臥室50米處簡陋值班房凌晨3點始,全年無休兼職光榮,領工資請到原單位每日所有公文,速記文檔無下屬,由皇帝直接領導管好嘴,保重膝蓋保重腿軍機處工作須知軍機處值班房:內部陳設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等設施和物品養心殿:皇帝住所軍機處:軍機大臣辦公之處簡:機構精簡速:高效工作密:保密性強一、軍機處的設立4、影響材料研讀:(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趙翼《檐曝雜記》卷一影響:軍機處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材料一: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不同時期官員面見皇帝的場景活動:閱讀材料,思考軍機處設立的影響。一、軍機處的設立5、奏折制度材料一:乾隆時期,奏折制度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地官員均獲得奏折言事的權力,奏折言事的范圍則擴展到人口、糧食收成、逃犯、洋盜緝查、每月糧價波動等情況。——摘編自傅禮白《康雍乾時期的奏折制度》影響: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決策效率,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康熙時期,部分官員向皇帝秘密呈送報告,經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乾隆皇帝御批奏折(局部)清代皇帝御批“知道了”皇帝官員呈送批紅返回密封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1、 文字獄徐述夔: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目的:從思想文化領域嚴密控制士人查嗣庭:任江西主考時出題“維民所止”。徐駿: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文字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士人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戮尸戮尸斬首材料一:順治朝6宗,康熙朝13宗,雍正朝20宗,乾隆朝約為140宗。加起來,見于文獻的清朝文字獄約為180余宗。—— 郭成康 林鐵鈞《清朝文字獄》特點:規模大、次數多、時間長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1、 文字獄材料二:在這個“戮心的盛世”里,知識分子思考的權力被剝奪,社會的革新成為奢望,缺乏理性思考的國民助推了盛世的平庸,加劇了民族的萎頓。——劉瑾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人情望風覘(看,窺視)景,畏避太甚。……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此于世道人心,實有關系。——李祖陶《邁堂文略》影響:①造成了社會恐慌,摧殘了許多人才;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活動:閱讀材料,思考文字獄對清朝社會的影響。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2、 文化專制目的:為了維護集權統治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僅在乾隆時期,禁書毀書的活動就持續了近20年,據統計,在這期間共銷毀書籍3100多種,15.1萬部,銷毀書版8萬塊以上。——常建華《清史十二講》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魯迅評價《四庫全書》吳晗:“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康熙在曲阜孔廟祭孔時題寫“萬世師表”匾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1、官僚體制腐敗相關史事:乾隆皇帝最寵信的大臣和珅,弄權20多年,不擇手段地聚斂財物。嘉慶皇帝繼位后,和珅被賜死,家產被查抄。據不完全統計,查抄的黃金有33 500余兩,白銀300余萬兩,當鋪75座,銀號42座,還有大量的房產和地產,珍貴衣物、珠寶、古玩、洋貨等不計其數。對109件查抄清單中的26件清單估價,即值2.2億兩白銀,而當時國庫每年的收入僅為4000多萬兩,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原因:①官吏為了求得升遷或自保,千方百計地利用官場上的各種關系,賄賂上級,結黨營私原因:②清朝的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日益腐敗的趨勢蒙騙朝廷對上敲詐百姓對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2、 財政危機材料一:京師和地方文武官員的總人數可定為近2.7萬人。其中近2萬人是文官,7000人是武官。——張仲禮《中國紳士》活動: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官僚體系有何特點?官僚機構臃腫康乾:國庫充盈,尚能承受龐大的運轉費用乾隆:花費無度,財政虛耗很大,官吏貪污材料一:從地方督撫到中央部院,層層推諉,機構疊床架屋……一份奏折需經 十余個衙門 會簽,耗時數月。——茅海建《天朝的崩潰》嘉慶:出現了財政危機冗官冗費影響: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造成國力越來越虛弱。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3、社會危機原因:①人口的增長造成土地緊缺,而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清朝《流民圖》(局部)土地兼并農民破產淪為流民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積年份 人口數量/億人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 1.84 753.22 4.001784 2.86 760.57 2.661822 3.73 756.21 2.031851 4.32 756.29 1.75人地矛盾突出原因:②社會的貧富分化十分嚴重,廣大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4、白蓮教起義概況:1796年,白蓮教起義爆發。清廷為鎮壓白蓮教起義,歷時9年,耗軍費約1.5億兩白銀。清朝中期農民起義形勢圖影響:白蓮教起義導致清朝元氣大傷,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四、閉關政策1、原因1793年,英國想在中國開拓市場,于是派喬治·馬戛爾尼等人訪問中國,因各種原因,中英談判失敗,訪華使團歸國。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乾隆致英國國王信函活動: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概括清朝閉關鎖國的原因。材料一: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訓》原因: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實質: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四、閉關政策2、表現順治: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強迫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準商船、漁舟“片帆出海”康熙: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限制乾隆:1757年,清廷下令關閉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西方商船來華的口岸,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四、閉關政策3、影響材料一: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馬克思積極對西方侵略起到了一定自我防衛作用消極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四、閉關政策4、拓展探究活動:對比唐、宋、明、清的對外政策,談談啟示。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鑒真東渡、玄奘西行設立市舶司鄭和下西洋閉關政策對外交往閉關自守啟示:開放則發展,閉關自守則落后;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交流,加強友好合作。五、課堂練習1、清代統治者明確宣布,皇權的行使和皇位的繼承,諸如親王攝政、立嫡、立長還是立賢等純屬皇家事務,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禮法而置喙。這主要反映了( )A.君主專制的強化 B.皇位繼承制的終結C.丞相權力的削弱 D.思想控制的加強2、清代一位軍機大臣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舊葫蘆樣,要把葫蘆仔細看。”這說明軍機大臣( )A.可以在軍機處自由工作 B.主要工作是畫葫蘆C.接替丞相職權,替皇帝處理政事 D.完全聽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3、清朝時期,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形成為考據而考據的現象。這反映了清朝( )A.文化專制加強 B.閉關政策實行C.科舉制的創立 D.儒學地位提高ADA五、課堂練習4、清朝嘉慶皇帝繼位后,和珅家產被查抄,其家產價值2.2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國庫年收入的5倍。當時社會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和珅能貪污巨額財富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官僚體制日益腐敗 B.清朝疆域幅員遼闊C.清朝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D.清朝實行文化專制政策5、1816年,英國派使團訪華,因使臣不愿叩頭行禮,嘉慶皇帝拒絕接見并令其即日回國。這說明清朝統治者( )A.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B.維護國家領土完整C.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D.固守天朝上國觀念6、“乾隆皇帝……宣布裁撤原設的沿海各關……作為粵海關屬下的中外交易場所,廣州十三行稱為清帝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由此產生的影響()A.亞非海上交通線開創 B.清朝前期經濟發展C.邊疆地區管轄的加強 D.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ADD六、板書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軍機處的設立原因:議政王大臣會議削弱了君權設立:雍正年間作用:強化君主專制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目的:加強思想、文化控制影響:禁錮思想,摧殘文化,阻礙思想、文化發展和進步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貪腐之風在官場、軍隊蔓延社會貧富分化嚴重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原因:自然經濟、防范沿海人民具體表現: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深遠影響: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