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除法解決 “平均分”問題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概括本節課圍繞用除法解決與 “平均分”有關的實際問題展開。以分粽子的情境引入,通過 “15 個粽子平均放到 3 個籠屜,每個籠屜放幾個”和 “15 個粽子,每個籠屜放 5 個,需要幾個籠屜”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不同情況,學會用除法計算并掌握驗證方法,最后通過對比練習強化知識運用。二、教學目標通過實際問題,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用除法解決 “平均分”問題的方法,能準確區分 “求每份數”與 “求份數”的題目,熟練運用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算式。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用除法解決 “平均分”問題的兩種類型,即已知總數和份數求每份數,已知總數和每份數求份數;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確列出除法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明確兩種 “平均分”問題的區別與聯系,準確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除法算式進行解答。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趣談話端午提問:“同學們,端午節的時候大家都會吃粽子,那你們知道怎么分粽子更公平嗎?”引導學生回憶平均分的概念,為后續課程做鋪墊。展示 15 個粽子的圖片,引出本節課核心問題:“15 個粽子,平均放到 3 個籠屜里,每個籠屜放幾個?”(二)探究新知:巧分粽子學除法引導思考:“知道了什么”環節,讓學生仔細讀題,找出已知條件(15 個粽子、3 個籠屜)和所求問題(每個籠屜放幾個)。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嘗試用畫圖、擺小棒等方式表示分粽子的過程。講解解答方法:“怎樣解答”環節,強調因為是平均分,求每個籠屜放幾個就是求每份是幾,用除法計算,列式為 15÷3。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訣 “三五十五”得出商為 5,即 15÷3 = 5(個)。驗證答案:“解答正確嗎”環節,引導學生思考驗證方法,讓學生明白可以用乘法來驗證,即每個籠屜放 5 個,3 個籠屜一共 5×3 = 15 個,說明答案正確。之后,教師完整板書解題過程,包括列式、計算、單位和口答。類似問題探究:呈現 “15 個粽子,每個籠屜放 5 個,需要幾個籠屜?”的問題,讓學生仿照前面的步驟自主探究。先分析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求需要幾個籠屜就是求 15 里有幾個 5,用除法計算,列式為 15÷5。再引導學生用乘法口訣 “三五十五”計算出商為 3,即 15÷5 = 3(個)。最后用乘法驗證,3 個籠屜,每個籠屜放 5 個,一共 3×5 = 15 個,解答正確,完成板書。對比歸納:引導學生對比這兩道題,找出不同點(第一題已知總個數和份數求每份數,第二題已知總個數和每份數求份數)和相同點(都是平均分問題,都用除法計算,計算時都用乘法口訣 “三五十五”),總結用除法解決平均分問題的方法和規律。(三)鞏固練習:小試身手展風采基礎練習:出示 “12 筒茶葉,每個盒子放 6 筒,要用幾個盒子?把 12 筒茶葉平均放在 2 個盒子里,每個盒子放幾筒?”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通過練習,鞏固用除法解決平均分問題的基本方法。填空題練習:“(1)36 里面有( )個 6。(2)20 個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個。(3)27 個 ,每 3 個分成一份,一共能夠分( )份。”讓學生口頭回答,進一步強化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解決問題練習:“地上有 21 個果子,每只小刺猬一次運 3 個果子,需要幾只小刺猬才能把地上這些果子一次全部運走?”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并口答。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四)拓展提升:思維飛躍巧應用出示跳繩情境題:(1)每組有 4 人,共有 5 組,一共有多少人跳繩?(2)20 人跳繩,每 4 人分成一組,能分成幾組?(3)20 人跳繩,平均分成 5 組,每組多少人?(4)如果再來 4 人,平均分成 4 組,那么每組應有多少人?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問題,讓學生明白(1)題是用乘法計算,(2)(3)(4)題是用除法計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完成解答過程。小組匯報結果,教師點評并強調解題思路和注意事項。鼓勵學生自己提出一個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并解答,如 “一共有 5 只小猴,分 10 個桃子,平均每只小猴得到幾個桃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課堂總結:回顧收獲樂成長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強調用除法解決平均分問題的關鍵是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判斷是求每份數還是份數,再選擇合適的除法算式進行計算,最后用乘法進行驗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五、教學反思本節課以粽子情境展開,學生能積極參與。通過分粽子實例,學生較好地理解用除法解決 “平均分”問題,在對比練習中也能把握兩種題型差異。但教學仍有不足,練習環節對基礎薄弱學生關注不夠,部分學生在拓展題上存在理解困難。今后教學要加強對個體的關注,針對薄弱點輔導;優化拓展練習設計,由易到難引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