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求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方法的過程,理解除法運算與乘法運算的關系。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乘法口訣計算簡單的除法算式。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夠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快速地求商。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以及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能根據乘法口訣靈活解決不同情境下的除法問題。引導學生在多種求商方法中,體會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并熟練運用。三、教學準備制作數字卡片、口算卡片,卡片上包含乘法和除法的簡單算式。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用于學生自主探究時操作。設計課堂練習紙,涵蓋填空、計算、解決問題等多種題型。四、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游戲:“對口令”。老師說出乘法口訣的前半部分,如 “二四”,學生快速說出后半部分 “得八”。接著進行逆向游戲,老師說乘法算式的結果和其中一個因數,如 “8,2”,學生說出另一個因數 “4”,并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填空挑戰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后,指名回答,說說自己是用哪句口訣想出來的。設計意圖:復習舊知,以游戲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為新課學習做鋪墊。(二)探索新知提出問題:猴媽媽摘了 12 個桃,要分給小猴們,每只小猴分 3 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引導學生思考:從題中知道了什么信息?問題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12÷3。小組合作探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計算 12÷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解決,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畫一畫,也可以通過計算來探究。展示交流方法:連減的方法:讓學生分享用連減計算的過程,12 - 3 = 9,9 - 3 = 6,6 - 3 = 3,3 - 3 = 0,減了 4 次,所以 12÷3 = 4。連加的方法:有學生可能會說 3 + 3 = 6,6 + 3 = 9,9 + 3 = 12,3 個 3 個地加,加了 4 次,得出 12÷3 = 4。乘法口訣求商:引導學生思考,因為 3×( ) = 12,想乘法口訣 “三四十二”,所以( )里填 4,即 12÷3 = 4 。對比優化:引導學生比較這幾種方法,討論哪種方法更簡便。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交流中發現用乘法口訣求商既快速又準確。設計意圖:以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感受多種求商方法,體會乘法口訣求商的優勢,加深對除法運算的理解。(三)知識巧記總結知識巧記口訣:算除法,要求商,乘法口訣來幫忙。口訣得出被除數,乘法口訣前兩數,一個除數一個商。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口訣,多遍朗讀后,讓學生嘗試自己背誦,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背誦情況。設計意圖:編成口訣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增強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四)鞏固練習第一關:基礎計算大挑戰。第二關:生活問題我解決。有 12 棵黃瓜苗,要種在 4 個花盆里,平均每盆種幾棵?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出算式 12÷4,并用乘法口訣求出商,最后口答。第三關:火眼金睛辨對錯。判斷下列題目:計算 12÷4 =( )時,要用乘法口訣三四十二。( )求 15 里面有幾個 3,列式為 15÷5 = 3。( )被除數是 24,除數是 4,商是 6,計算時運用的乘法口訣是四六二十四。(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集體訂正,說明錯誤原因。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練習,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思維能力,闖關形式增加趣味性。(五)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請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學會的求商方法,以及對乘法口訣求商的理解和感受。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知道了在計算除法時,乘法口訣能幫助我們又快又準地求出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熟練運用這種方法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知識,培養總結歸納能力,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教學反思和調整。(六)課后拓展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用乘法口訣求出商,和家長分享。思維拓展:如果有 20 個氣球,平均分給小朋友,每人分 4 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如果每人分 5 個呢?設計意圖:布置課后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精神,拓寬知識面,激發對數學的持久興趣。五、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中,以趣味游戲導入,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求商方法的探索中,對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理解較為深刻。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將實際問題轉化為除法算式時存在困難,今后應加強相關練習。同時,可增加小組活動的多樣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優化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