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按指定的份數平均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明確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能正確地將物品按要求進行平均分。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3、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的學習態度。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學會用數學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能正確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教學難點:理解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本質,體會不同分法的一致性;能靈活運用平均分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三、教材分析“按指定的份數平均分”是表內除法(一)中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通過具體的實例和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為后續學習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的讀寫以及用乘法口訣求商等知識奠定基礎。教材內容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熟悉的物品作為素材,如橘子、酸奶、餅干、胡蘿卜等,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四、課時分析本節課建議安排 1 課時進行教學。在這 1 課時中,要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過實際操作和練習,讓學生逐步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扎實推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五、教學過程(一)任務一:趣味導入探新知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 —— 數學樂園。在數學樂園里,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大家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出發吧!數學樂園里正在舉辦一場水果派對,小動物們準備了好多水果,可是它們不知道怎么分才公平。我們來幫幫它們好不好?引出問題:瞧,小兔子帶來了一些橘子要把這些橘子平均分給它的 6 個好朋友,每個好朋友能分到幾個橘子呢?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同樣多的幾份,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按指定的份數平均分”。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 “平均分”呢?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得出 “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二)任務二:實踐操作悟方法自主嘗試:試著把 18 個 “橘子”平均分成 6 份。在分的時候,思考一下可以怎么分,分完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分法,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交流分享:哪位同學愿意上臺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法?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分法:一個一個分:每次給每份分 1 個橘子,直到分完 18 個橘子,每份得到 3 個。幾個幾個分:比如先每份放 2 個橘子,還剩下 6 個橘子,再每份放 1 個,這樣每份也是 3 個橘子;或者先每份放 3 個橘子,剛好分完。總結方法:同學們的分法都很棒!無論是一個一個地分,還是幾個幾個地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在分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物品的數量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法。像 18 個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我們發現每份是 3 個橘子。這就是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大家學會了嗎?(三)任務三:多樣練習固技能基礎練習:完成教材上相關的練習題,如判斷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理由。通過這些練習,鞏固學生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盒。讓學生用學具或者在腦海中想象分的過程,然后填空,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提升練習:8 袋餅干,每 2 袋 1 份,可以分成幾份?圈一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答案,然后回答問題。這道題不僅考查了平均分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除法意義的初步理解。把 12 根胡蘿卜平均放在 3 個籃子里,每個籃子里放( )根。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畫或者用算式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匯報答案和思考過程。拓展練習:有( )個茄子,平均放在( )個盤子里,每盤放( )個。有( )個草莓,平均分給 2 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 )個。給出一些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圖片或者根據文字信息,找出總數、份數,然后進行平均分并填空。這道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運用平均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任務四:生活應用展智慧生活實例: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均分的知識。比如,我們分蛋糕、分鉛筆、分糖果等等。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平均分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解決問題: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例如:班級組織活動,要把 30 本故事書平均分給 5 個小組,每個小組能分到幾本?學校買了 24 個籃球,平均分給 6 個年級,每個年級分得幾個籃球?讓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通過解決這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五)任務五:回顧總結促提升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按指定的份數平均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呢?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平均分的含義、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用數學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等方面。 讓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自我評價: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么樣?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呢?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布置作業:課后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的知識,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并記錄下來。完成課本上的剩余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動,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按指定份數平均分的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應用意識。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學生交流分享分法時,個別學生表達不夠清晰,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引導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練習環節,對于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