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冊化學每日一練1-22天(9-12天)(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冊化學每日一練1-22天(9-12天)(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1
知識梳理
1、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化學性質比較
名稱 濃鹽酸 濃硫酸 濃硝酸
化學式 HCl H2SO4 HNO3
色態味 無色透明、有刺激性氣味液體(工業鹽酸略帶黃色) 無色透明、粘稠、油狀液體,無刺激氣味 無色透明,有刺激性氣味液體
溶解性 易溶 易溶于水,強烈放熱 易溶
沸點、揮發性 沸點低,易揮發(白霧)敞口放置質量、濃度均減小 高沸點,不易揮發 沸點低,易揮發(白霧)敞口放置質量、濃度均減小
吸水性 無 用作干燥劑,敞口放置質量增加、濃度減小 無
脫水性 無 能使紙張、木材碳化 無
穩定性 穩定性酸,受熱或見光難分解 穩定性酸,受熱或見光難分解 見光或受熱易分解
強氧化性 與氫前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能與許多金屬發生反應,但不生成氫氣
2、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化學性質比較
名稱 稀鹽酸HCl 稀硫酸H2SO4 稀硝酸HNO3
相對分子質量 36.5 98 63
電離方程式 HCl=H++Cl- H2SO4=2H++SO42- HNO3=H++NO3-
與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與金屬反應 Zn+2HCl=ZnCl2+H2↑ Zn+H2SO4(稀)=ZnSO4+H2↑ 能發生反應,但不生成H2,生成H2O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ZnO+2HNO3=Zn(NO3)2+H2O
與堿反應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 H2SO4=CuSO4+H2O Mg(OH)2+2HNO3=Mg(NO3)2+H2O
與鹽反應 HCl+ AgNO3= AgCl↓+ HNO3 BaCl2+ H2SO4=BaSO4↓+2HCl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常用鑒別方法 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CO2 BaCl2或Ba(NO3)2或Ba(OH)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CO2 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CO2
用途 化工產品,除銹,制藥 化工產品,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除銹、精煉石油 化工產品,化肥、染料、火藥、
考點專練
1、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稀HCl、AgNO3、Na2CO3、稀HNO3 B.Na2CO3、BaCl2、稀H2SO4、K2CO3
C.MgCl2、KNO3、NaCl、Ca(OH)2 D.FeCl3、K2SO4、NaOH、Ba(NO3)2
【答案】A
【解析】A、將四種溶液兩兩混合,產生一次沉淀、一次氣泡的是稀鹽酸,產生兩次沉淀的是硝酸銀,產生兩次氣泡,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鈉,產生一次氣泡的是稀硝酸,可以區分,符合題意;
B、將四種溶液兩兩混合,產生一次沉淀、一次氣泡的是碳酸鈉、碳酸鉀;產生三次沉淀的是氯化鋇;產生兩次氣泡、一次沉淀的是稀硫酸,無法區分碳酸鈉和碳酸鉀,不符合題意;
C、將四種溶液兩兩混合,產生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鎂、氫氧化鈣,均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和硝酸鉀,無法繼續區分,不符合題意;
D、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無法區分硫酸鉀和硝酸鋇,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以下有關實驗及結論正確的是( )
A.將溶液加熱,通過檢驗是否有氨氣產生判斷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
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
C.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產生,證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
D.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現象,再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答案】D
【解析】A、將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加熱,通過檢驗有使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氨氣)產生,即可判斷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證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根離子,所以還要加入稀硝酸,看沉淀是否消失,故選項說法錯誤。
C、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產生,將氣體通入石灰水,如果石灰水變渾濁,則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D、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現象,說明不含銀離子或碳酸根離子;再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生成了不溶于酸的硫酸鋇白色沉淀,可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3、如圖所示是小組同學以碳酸鈣為核心整理的知識網絡,“→”表示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的轉化關系未標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轉化①生成的氣體可用紫色石蕊檢驗 B.轉化④只能通過與Na2CO3反應而實現
C.上述反應共涉及了兩種基本反應類型 D.工業上制取二氧化碳可通過轉化②實現
【答案】D
【解析】A、轉化①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紫色石蕊檢驗,故A說法不正確;
B、轉化④可通過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或氫氧化鈣與可溶性碳酸鹽(包括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B說法不正確;
C、轉化①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轉化②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轉化③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當轉化④為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使,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當轉化④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時,該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轉化⑤中,氯化鈣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上述反應共涉及了三種基本反應,故C說法不正確;
D、工業上制取二氧化碳,是通過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即轉化②,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4、某碳酸鈉品中含有少量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雜質,為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取10g樣品完全溶解后進行實驗。下列實驗方案理論上可行的是( )
①加入過量的Ca(OH)2固體,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將濾渣干燥、稱重
②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稱量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重
③加入足量的MgCl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將固體干燥、稱重
④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將固體干燥、稱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
【答案】D
【解析】①常溫下,氫氧化鈣微溶于水,過量的氫氧化鈣也會以沉淀的形式出現,濾渣的質量包括氫氧化鈣和碳酸鈣,方案不合理,故①錯誤;
②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攜帶一定量的水蒸氣,溶液減小的質量將增大,不能測定,故②錯誤;
③氯化鎂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鎂沉淀和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不能測定,故③錯誤;
④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依據濾渣碳酸鋇的質量可以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進而計算出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故④正確。
綜合上述分析,只有④是正確的,故選D。
5、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
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
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
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
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
【解答】解:A、由于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氯化鋇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因此取樣品溶于水后,產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只能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氯化鋇,可能含有碳酸鈉和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故選項錯誤;
B、由于鹽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取溶液,先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再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鈉,但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硝酸鈉,故選項正確;
C、由于氫氣、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水蒸氣能與無水硫酸銅變藍,將氣體先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銅變紅,說明氣體中含有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可能是氫氣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再通入無水硫酸銅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水,但是水可能是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因此無法確定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蒸氣;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因此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故只能得出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無法確定;故選項錯誤;
D、由于氫氧化鎂沉淀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鎂和水、碳酸鋇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銀沉淀不溶于硝酸,因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說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鋇和氯化銀,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鎂,故選項錯誤;
故選:B。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2
知識梳理
1、金屬的普遍特性:固態(除汞外),有金屬光澤,是良好的導電、導熱體,有延展性,密度和熔點高。
2、金屬:
金屬名稱 主要物理性質 用途舉例
金 質地軟,延展性好,有金屬光澤 制作首飾
鐵 良好的延展性,有導熱性、導電性,熔點高 用于制作鐵鍋、菜刀、機械制品
銅 導電性良好 作電線
鎢 熔點高 作燈絲
鋁 傳熱性、導電性良好,熔點高,韌性好 用于制作電線、鋁鍋、鋁箔包裝
銀 銀白色,質地軟,導電性、延展性好,有金屬光澤 作裝飾品及高檔設備的導線
鈦 耐腐蝕、質輕 作眼鏡框、制造飛船等
3、非金屬:
非金屬名稱 外觀 用途舉例
溴 紅棕色液體 熔點-7.2℃,常溫下唯一的液體非金屬單質
硫 黃色固體 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碳 黑色固體 碳在不完全燃燒時會生成CO,完全燃燒生成CO2。
磷 紅色固體(紅磷) 磷常見有紅磷和白磷,白磷的著火點只有40℃。
4. 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
比較內容 金屬 非金屬
組成元素 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
表面光澤 大多有明顯的光澤 大多沒有光澤
顏色 大多為銀白色,銅呈紫紅色、金呈黃色 顏色差異較大
延展性 有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硬度 較大,鉻為9,鉛僅為1.5 較小,但差異較大(如金剛石)
導電性 良好 大多較差(石墨較好)
導熱性 良好 大多為熱的不良導體(石墨較好)
密度 大多密度較大,密度差別很大:金為19.3g/cm3,鋁為2.7 g/cm3;鋨的密度最大,鋰的密度最小 大多密度較小
狀態 常溫下大多為固體,汞為液體 大多數非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單質是氣體,也有一些是固體,溴(Br2)是唯一的在常溫下呈液體的非金屬單質
考點專練
1、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不一致的是( )
A.銅的導電性好,用作導線 B.鋁的密度小,用作飛機材料
C.金的延展性好,做成金箔 D.銀的導熱性好,作裝飾品
【答案】D
【解析】A、銅的導電性好,可以用作導線,不符合題意;
B、鋁的密度小,可以用作飛機材料,不符合題意;
C、金的延展性好,可以做成金箔 ,不符合題意;
D、銀作裝飾品是利用銀的金屬光澤,不是利用導熱性好,符合題意。
2、如圖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冬奧會紀念幣。在選擇鑄造紀念幣的材料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金屬的硬度 B.金屬的耐腐蝕性 C.金屬的導電性 D.金屬的延展性
【答案】C
【解析】根據硬幣的流通特點可知:鑄造出的紀念幣要有較強的耐腐蝕性、硬度較大且硬幣價值與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金屬的延展性較好,也便于鑄造硬幣。而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等不是鑄造硬幣所考慮的因素,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3、下列金屬制品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 )
A. 金戒指 B.鋁蒸鍋 C.鐵錘 D.銅導線
【答案】B
【解析】A、金做戒指主要利用金屬的光澤,不符合題意。
B、鋁制成鍋主要利用金屬的導熱性,符合題意。
C、鐵制成錘主要利用鐵的堅硬性,不符合題意。
D、銅制成導線主要利用了金屬的導電性和延展性,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垃圾分類人人做,做好分類為人人”。校園中建立了垃圾分類投放點,實驗室中廢棄的水銀溫度計應投入的垃圾箱是(  )
A.B.C. D.
【答案】C
【解析】水銀溫度計中的汞等元素,則被定為致癌物質;汞中毒,會患中樞神經疾病,汞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即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脅人體健康,廢棄電池有害垃圾,應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標識是有害垃圾標志。故選C。
5、鐵畫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它是由低碳鋼等材料經鍛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藝制成。下列關于鐵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給鐵畫噴漆既美觀又可以防銹蝕 B.鐵畫上的鐵銹可用稀鹽酸擦洗掉
C.鐵畫可以長期懸掛在潮濕環境中 D.低碳鋼為鐵合金,但硬度比鐵大
【答案】C
【解析】A、給鐵畫噴漆,可以隔絕空氣和水分,因此既美觀又可以防銹蝕,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鐵銹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所以鐵銹可以用稀鹽酸擦洗掉,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反應會生成鐵銹,所以鐵畫不宜長期放在潮濕的環境中,故C錯誤符合題意;
D、低碳鋼為鐵合金,但硬度比鐵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6、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了金屬的物理性質的是( )
A.金剛石用于刀具 B.水銀用于溫度計 C.銅用于制導線 D.鋁用于燒水壺
【答案】A
【解析】A、金剛石是碳單質,不是金屬,符合題意;
B、用水銀填充溫度計是利用金屬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C、銅用于制導線是利用了金屬銅的物理性質良好的導電性,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不符合題意;
D、鋁用于燒水壺是利用了金屬鋁的物理性質良好的導熱性,不符合題意。故選A。
7、金屬鈉的相關信息如下:①銀白色的金屬; ② 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③ 鈉很軟,可以用刀切開; ④ 常溫下,鈉與氧氣、硫、水等均能快速反應; ⑤ 鈉在高溫高壓時甚至可以和氫氣發生反應生成氫化鈉(NaH)。根據上述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描述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有① ② ⑤ B.描述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有③ ④
C.⑤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2 = 2NaH D.金屬鈉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之一是鈉比煤油密度大
【答案】D
【解析】A、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有銀白色的金屬、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鈉很軟,可以用刀切開,故選① ② ③,選項錯誤;B、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有常溫下,鈉與氧氣、硫、水等均能快速反應、鈉在高溫高壓時甚至可以和氫氣發生反應生成氫化鈉(NaH),故選④ ⑤,選項錯誤;C、鈉在高溫高壓時甚至可以和氫氣發生反應生成氫化鈉(Na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2 2NaH,選項錯誤;D、金屬鈉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有鈉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隔絕空氣,防止鈉與氧氣反應,選項正確。故本題選D。
性質
用途
決定
反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9
知識梳理
1、鹽的通性
(1)某些鹽和酸的反應;
Na2CO3 +2 HCI==== 2NaCI + H2O + CO2↑
(2)某些鹽和堿的反應;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工業上制取 NaOH )
(3)鹽和某些鹽的反應;
NaCI + AgNO3 ==== AgCI↓ + NaNO3
Na2SO4 + BaCI2 ==== BaSO4↓ + 2 Na CI
Na2CO3 + CaCI2 ==== CaCO3 ↓ + 2NaCI
2、復分解反應及其能否發生的條件
(1)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如:
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
(2)發生的條件:反應后只要有沉淀、水或氣體生成,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
3、化學肥料(按含 N、P、K 等營養元素分類)
(1)氮肥(N):NH4Cl 、(NH4)2SO4 等。能促使作物莖葉生長茂盛,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
(2)磷肥(P):Ca(H2PO4)2 等。使作物根系發達,增強抗旱和抗寒能力,穗粒增多,子粒飽滿。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3) 鉀肥(K):草木灰 K2CO3 等。能使作物生長旺盛,莖桿粗壯,增強抗病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I)、 草木灰(成份K2CO3)
(4)復合肥:含 N、P、K 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如 KNO3。
4、 銨鹽:
(1)酸與氨氣反應生成的鹽叫做銨鹽。
NH3+H2O+CO2=NH4HCO3 (碳銨)
2NH3+H2SO4=(NH4)2SO4 (硫銨)
鹽的組成中,所含的陽離子不一定都是金屬陽離子,也可以是復雜陽離子(帶電原子團)
(2)銨鹽能與堿反應,生成氨氣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3)銨鹽的鑒定:與堿反應能夠生成是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證明是銨鹽。
考點專練
1、明代于謙《石灰吟》中“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四句詩所描述的四種物質分別是( )
A.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鈣 B.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C.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鈣 D.石灰石、碳酸鈣、熟石灰、生石灰
【答案】A
【解析】千錘萬鑿出深山,開采的是石灰石;烈火焚燒若等閑是煅燒石灰石生成氧化鈣;粉身碎骨渾不怕,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要留清白在人間,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固體碳酸鈣;
故選A。
2、棉花生長時因為缺氮導致葉片發黃,我們應該施用下列化學肥料中的( )
A.K2CO3 B.CO(NH2)2 C.KCl D.Ca3(PO4)2
【答案】B
【解析】棉花地里的棉花因為缺氮導致葉片發黃,我們應該施用的化學肥料是氮肥。
A、K2CO3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符合題意;
C、KCl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
D、Ca3(PO4)2中含有氮、磷、鉀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唐朝煉丹家馬和在《平龍認》中指出:陰氣(氧氣)還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下列有關KNO3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類別:氧化物 B.物理性質:能溶于水
C.化學性質:可能發生分解反應 D.用途:可作復合肥料
【答案】A
【解析】A、硝酸鉀是由K、N、O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符合題意;
B、硝酸鉀易溶于水,不符合題意;
C、由題干信息可知,加熱火硝,能生成氧氣,而火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故硝酸鉀可能發生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D、硝酸鉀含K、N兩種營養元素,屬于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侯氏制堿法中制取NaHCO3的原理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實驗室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少量NaHCO3固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I中可使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B.裝置II洗氣瓶中可使用NaOH溶液除去HCl
C.裝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卻試管內溶液有利于析出NaHCO3固體
D.析出NaHCO3固體后的上層清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NH4Cl
【答案】C
【解析】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應會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不能替代稀鹽酸,錯誤;
B、氫氧化鈉會和二氧化碳反應,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氯化氫,錯誤;
C、冷水能夠降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有利于碳酸氫鈉溶液的析出,正確;
D、碳酸氫鈉達到飽和析出,溶液中除了氯化銨,還有碳酸氫鈉,錯誤。
故選:C。
5、小蘇打()是一種常見的廚房用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分類屬于鹽 B.發酵粉成分之一
C.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導電 D.與酸反應,生成NaOH
【答案】D
【解析】A、小蘇打( NaHCO3 )由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屬于鹽,故選項A說法正確;
B、小蘇打( NaHCO3 )是發酵粉的成分之一,故選項B說法正確;
C、小蘇打( NaHCO3 )能溶于水,在水中能電離出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其水溶液能導電,故選項C說法正確;
D、小蘇打( NaHCO3 )與酸反應生成鈉鹽、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NaOH,故選項D說法錯誤;
故選:D。
6、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先生,發明了將制堿與制氨結合起來的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下列有關純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純堿的化學式為NaOH B.純堿的水溶液呈堿性
C.純堿能與稀鹽酸反應 D.純堿可用于玻璃、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
【答案】A
【解析】A. 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其化學式為Na2CO3,此選項錯誤;
B. 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其水溶液呈堿性,此選項正確;
C. 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其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此選項正確;
D. 純堿可用于玻璃、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此選項正確。
故選A。
7、取16.0gCuSO4置于坩堝中加熱,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溶液中 Cu2+呈藍色,所以 CuSO4固體也呈藍色
B.650℃時 CuSO4 開始分解,只生成 CuO 和SO2
C.t℃時 CuO 完全分解,得到 7.2g 固體全部是Cu
D.變化過程中,固體含 Cu 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
【答案】D
【解析】A、CuSO4溶液顯藍色的是因為在水中電離出了Cu2+,而CuSO4固體是白色的,故A錯誤;
B、650℃時,CuSO4完全分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則生成的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質量為16.0g×=3.2g,氧元素的質量為16.0g-8.0g-3.2g=4.8g,則硫的氧化物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3,該硫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SO3,所以650℃時,CuSO4開始發生分解反應,生成CuO和SO3,故B錯誤;
C、8.0gCuO中Cu的質量為8.0g×=6.4g<7.2g,故t℃時CuO完全分解,得到7.2g固體不全部是Cu,故C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變化過程中,固體含銅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8、碳酸鈉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化學試劑。興趣小組通過下列實驗探究碳酸鈉的性質。
實驗一:取碳酸鈉粉末于試管中,加水后振蕩,用手觸摸試管壁,感覺到發燙。
實驗二:取碳酸鈉溶液于燒杯中,用pH計測得溶液的pH大于7。
實驗三:取碳酸鈉溶液于燒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充分攪拌,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
向濾液中緩慢滴加少量鹽酸,未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一說明碳酸鈉溶于水時放熱 B.實驗二說明碳酸鈉溶液含有OH-
C.實驗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 D.實驗三所得濾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鈉
【答案】D
【解析】A、根據敘述,實驗一說明碳酸鈉溶于水時放熱,故選項說法正確。
B、碳酸鈉溶液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則白色沉淀是碳酸鈣,故選項說法正確。
D、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鈉可以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向濾液中緩慢滴加少量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鈉先反應,則未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濾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鈉,故選項說法錯誤。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0
知識梳理
1、常見陽離子
離子 所用的試劑 主要實驗現象 相關化學方程式
H+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鋅片③pH試紙 ①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②鋅片表面生成無色氣體③pH試紙變為紅色 Zn+2HCl==ZnCl2+H2↑
Ag+ 鹽酸或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NaCl+AgNO3==AgCl↓+NaNO3
Ba2+ 稀硫酸或硫酸鹽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2SO4 +BaCl2 ==BaSO4↓+2HCl
Fe3+ ①氫氧化鈉溶液②KSCN溶液 ①生成紅褐色絮狀沉淀②溶液呈血紅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Cu2+ 氫氧化鈉溶液 生成藍色沉淀,加熱變成黑色 2NaOH+CuSO4==Cu(OH)2↓+Na2SO4
NH4+ 氫氧化鈉溶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加熱并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試紙變藍 NH4Cl+NaOH==NaCl+NH3↑+H2O
2、常見陰離子
離子 所用的試劑 主要實驗現象 相關化學方程式
OH-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無色酚酞試液③pH試紙 ①紫色石蕊試液變為藍色②無色酚酞試液變為紅色③pH試紙顯藍色至深藍 —
Cl- 硝酸銀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Cl+AgNO3==AgCl↓+HNO3
CO32- ①氯化鋇溶液、稀鹽酸②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鹽酸且有氣泡產生②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Na2CO3+BaCl2== BaCO3↓+ 2NaClBaCO3+2HCl== B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SO 氯化鋇(或硝酸鋇)、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Na2SO4 +BaCl2 ==BaSO4↓+2NaCl
SO ①氯化鋇、稀鹽酸②稀鹽酸或稀硫酸、品紅溶液 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鹽酸,并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SO2)②生成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Na2SO3+BaCl2 ==BaSO3↓+2NaClBaSO3+2HCl== BaCl2+H2O+SO2↑Na2SO3+2HCl==2NaCl+H2O+SO2↑
考點專練
1、某化工廠廢水池中的溶液是無色透明,且pH=3,則廢液中存在物質合理的一組是(  )
A.KCl、KNO3、KMnO4 B.NaCl、KNO3、MgCl2
C.Na2CO3、NaNO3、KCl D.K2SO4、Al (NO3)3、BaCl2
【答案】B
【解析】pH=3的溶液中存在較多的氫離子。
A、溶液中含有KMnO4,含有高錳酸鉀的溶液是紫紅色的,錯誤;
B、NaCl、KNO3、MgCl2三種物質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無色透明的,正確;
C、Na2CO3能與H+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Na2CO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錯誤;
D、K2SO4能與BaCl2反應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錯誤。
故選B。
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種溶液中的一種,取三份等量的該溶液,分別向其中滴加 NaOH溶液、稀鹽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種,產生的現象如表所示。則該溶液X是下列各項中的(  )
加入的物質 NaOH溶液 稀鹽酸 AgNO3溶液
實驗現象 藍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A.CuCl2溶液 B.Cu(NO3)2溶液 C.Na2SO4溶液 D.FeCl3溶液
【答案】A
【解析】A、氯化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稀鹽酸混合無現象,和硝酸銀混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符合題意。
B、硝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稀鹽酸混合無明顯現象,和硝酸銀混合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
C、硫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無現象,和稀鹽酸混合無現象,和硝酸銀混合生成硫酸銀微溶物,不符合題意。
D、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和稀鹽酸混合無現象,和硝酸銀混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液體中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在稀鹽酸中:Ca2+、、K+ B.在氫氧化鈉溶液中:K+、Ba2+、Cl-
C.在氯化鈉溶液中:H+、Ag+、 D.在硫酸銅溶液中:Ba2+、Na+、OH-
【答案】B
【解析】A、稀鹽酸中的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不能共存,故A錯誤。
B、幾種離子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或沉淀,因此能夠共存,故B正確。
C、氯化鈉溶液中的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則不能共存,故C錯誤。
D、硫酸銅中的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成硫酸鋇沉淀,銅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則不能共存,故D錯誤。
故選B。
4、現有①NaOH溶液、②KCl溶液、③MgCl2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可通過實驗方法將它們一一鑒別開來,鑒別出來的先后順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四種溶液中CuSO4是有藍色的溶液,所以可以首先鑒別出④CuSO4溶液;然后取3支試管倒入少量的未知溶液,將CuSO4滴入到三支試管中,看到其中一支試管中出現藍色沉淀的是①NaOH溶液;再取2支試管倒入少量未知溶液,將NaOH溶液滴入到2支試管中,可看到其中一支試管出現了白色沉淀現象,這支試管中裝的是③MgCl2溶液,最后剩下的溶液就是②KCl溶液所以鑒別出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③②,D選項正確。
故選D。
5、下列物質組合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有(  )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H2CO3+CaCO3 ④Fe+CuSO4 ⑤CO+NaOH
⑥Na2SO4+Ba(NO3)2 ⑦Mg(OH)2+CuSO4 ⑧BaCO3+NaOH
A.①②③⑥⑦ B.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⑥ D.①⑥
【答案】D
【解析】①K2CO3與CaCl2 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屬于復分解反應,正確;
②H2SO4與KCl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錯誤;
③H2CO3和CaCO3不會發生成分互換的反應,所以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錯誤;
④Fe與CuSO4 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錯誤;
⑤CO和NaOH不發生反應,錯誤;
⑥Na2SO4和Ba(NO3)2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屬于復分解反應,正確;
⑦Mg(OH)2難溶于水,不能與CuSO4反應,錯誤;
⑧BaCO3難溶于水,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錯誤。
故選D。
故選B。
6、甲、乙兩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下列種離子中的種兩廠不含相同離子、、、、、。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若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會變成無色澄清且只含硝酸鈉的溶液。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A.和來自同一工廠 B.和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C.和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D.和來自同一工廠
【答案】B
【解析】和能結合為水,不可能在一個工廠;與能結合為碳酸鋇沉淀,一定不在同一工廠;與能結合為水和二氧化碳,一定不在同一工廠。因此,和一定在一個工廠,和一定在一個工廠。由于溶液中顯電中性,而和都是陽離子,因此一定與、在同一工廠,與、一定在同一工廠。
結合各選項,故選B。
7、2022年我國建成了空間站。在迎新晚會上同學們讓初中常見的化學物質入駐空間站(如圖),相互連接的艙中的物質可以發生反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Fe2O3與X發生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 B.指示劑為無色酚酞溶液
C.Y可能是碳酸鈉或硫酸銅 D.與X反應后溶液的pH<7
【答案】B
【解析】X可以與指示劑作用,且可以和Zn、氫氧化鈣、氧化鐵反應,則X是酸,又因為X可以和硝酸鋇反應,所以X是硫酸。
A、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水和硫酸鐵,是互相交換成分生成了水,是復分解反應,說法正確;
B、X是硫酸,則指示劑不能是無色酚酞溶液,因為無色酚酞遇酸不變色,說法錯誤;
C、Y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硫酸銅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說法正確;
D、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硝酸,硝酸是酸會使溶液pH<7,說法正確。
8、推理法是化學學習方法中常見的一種,下列有關推理正確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那么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復分解反應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C.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CO2,則燃燒能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
D.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鹽,則鹽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
【答案】C
【解析】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氫鈉等鹽溶液,故選項推理錯誤;
B、復分解反應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但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例如CO2+Ca(OH)2=CaCO3↓+H2O,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推理錯誤;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CO2,燃燒能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故選項推理正確;
D、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鹽,但鹽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如氯化銨是由銨根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化合物,不含金屬離子,但屬于鹽,故選項推理錯誤;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9
知識梳理
1、鹽的通性
(1)某些鹽和酸的反應;
Na2CO3 +2 HCI====
(2)某些鹽和堿的反應;
Na2CO3 + Ca(OH)2 ==== (工業上制取 NaOH )
(3)鹽和某些鹽的反應;
NaCI + AgNO3 ====
Na2SO4 + BaCI2 ====
Na2CO3 + CaCI2 ====
2、復分解反應及其能否發生的條件
(1)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如:
Na2CO3 + Ba(OH)2 ====
(2)發生的條件:反應后只要有 、 或 生成,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
3、化學肥料(按含 N、P、K 等營養元素分類)
(1)氮肥(N):NH4Cl 、(NH4)2SO4 等。能促使作物 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
(2)磷肥(P):Ca(H2PO4)2 等。使作物 , , , 。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3) 鉀肥(K):草木灰 K2CO3 等。能使作物生長旺盛, , 。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I)、 草木灰(成份K2CO3)
(4)復合肥:含 N、P、K 元素中的 或 ,如 。
4、 銨鹽:
(1)酸與氨氣反應生成的鹽叫做銨鹽。
NH3+H2O+CO2=NH4HCO3 (碳銨)
2NH3+ =(NH4)2SO4 (硫銨)
鹽的組成中,所含的陽離子 都是金屬陽離子,也可以是復雜陽離子(帶電原子團)
(2)銨鹽能與堿反應,生成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3)銨鹽的鑒定:與 反應能夠生成是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 的氣體,證明是銨鹽。
考點專練
1、明代于謙《石灰吟》中“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四句詩所描述的四種物質分別是( )
A.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鈣 B.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C.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鈣 D.石灰石、碳酸鈣、熟石灰、生石灰
2、棉花生長時因為缺氮導致葉片發黃,我們應該施用下列化學肥料中的( )
A.K2CO3 B.CO(NH2)2 C.KCl D.Ca3(PO4)2
3、唐朝煉丹家馬和在《平龍認》中指出:陰氣(氧氣)還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下列有關KNO3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類別:氧化物 B.物理性質:能溶于水
C.化學性質:可能發生分解反應 D.用途:可作復合肥料
4、侯氏制堿法中制取NaHCO3的原理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實驗室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少量NaHCO3固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I中可使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B.裝置II洗氣瓶中可使用NaOH溶液除去HCl
C.裝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卻試管內溶液有利于析出NaHCO3固體
D.析出NaHCO3固體后的上層清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NH4Cl
5、小蘇打()是一種常見的廚房用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分類屬于鹽 B.發酵粉成分之一
6、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先生,發明了將制堿與制氨結合起來的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下列有關純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純堿的化學式為NaOH B.純堿的水溶液呈堿性
C.純堿能與稀鹽酸反應 D.純堿可用于玻璃、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
7、取16.0gCuSO4置于坩堝中加熱,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溶液中 Cu2+呈藍色,所以 CuSO4固體也呈藍色
B.650℃時 CuSO4 開始分解,只生成 CuO 和SO2
C.t℃時 CuO 完全分解,得到 7.2g 固體全部是Cu
D.變化過程中,固體含 Cu 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
8、碳酸鈉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化學試劑。興趣小組通過下列
實驗探究碳酸鈉的性質。
實驗一:取碳酸鈉粉末于試管中,加水后振蕩,用手觸摸試管壁,感覺到發燙。
實驗二:取碳酸鈉溶液于燒杯中,用pH計測得溶液的pH大于7。
實驗三:取碳酸鈉溶液于燒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充分攪拌,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向濾液中緩滴加少量鹽酸,未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一說明碳酸鈉溶于水時放熱 B.實驗二說明碳酸鈉溶液含有OH-
C.實驗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 D.實驗三所得濾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鈉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0
知識梳理
1、常見陽離子
離子 所用的試劑 主要實驗現象 相關化學方程式
H+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鋅片③pH試紙 ①紫色石蕊試液變為 色②鋅片表面生成無色氣體③pH試紙變為紅色
Ag+ 鹽酸或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 稀硝酸
Ba2+ 稀硫酸或硫酸鹽溶液、稀硝酸 生成 色沉淀,沉淀 稀硝酸
Fe3+ ①氫氧化鈉溶液②KSCN溶液 ①生成 沉淀②溶液呈 色
Cu2+ 氫氧化鈉溶液 生成 ,加熱變成黑色
NH4+ 氫氧化鈉溶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加熱并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試紙變
2、常見陰離子
離子 所用的試劑 主要實驗現象 相關化學方程式
OH-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無色酚酞試液③pH試紙 ①紫色石蕊試液變為 色②無色酚酞試液變為 色③pH試紙顯藍色至深藍 —
Cl- 硝酸銀溶液、稀硝酸 生成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CO32- ①氯化鋇溶液、稀鹽酸②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鹽酸且有氣泡產生②
SO 氯化鋇(或硝酸鋇)、稀硝酸 生成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SO ①氯化鋇、稀鹽酸②稀鹽酸或稀硫酸、品紅溶液 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鹽酸,并產生 ②生成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考點專練
1、某化工廠廢水池中的溶液是無色透明,且pH=3,則廢液中存在物質合理的一組是(  )
A.KCl、KNO3、KMnO4 B.NaCl、KNO3、MgCl2
C.Na2CO3、NaNO3、KCl D.K2SO4、Al (NO3)3、BaCl2
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種溶液中的一種,取三份等量的該溶液,分別向其中滴加 NaOH溶液、稀鹽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種,產生的現象如表所示。則該溶液X是下列各項中的(  )
加入的物質 NaOH溶液 稀鹽酸 AgNO3溶液
實驗現象 藍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A.CuCl2溶液 B.Cu(NO3)2溶液 C.Na2SO4溶液 D.FeCl3溶液
3、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液體中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在稀鹽酸中:Ca2+、、K+ B.在氫氧化鈉溶液中:K+、Ba2+、Cl-
C.在氯化鈉溶液中:H+、Ag+、 D.在硫酸銅溶液中:Ba2+、Na+、OH-
4、現有①NaOH溶液、②KCl溶液、③MgCl2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可通過實驗方法將它們一一鑒別開來,鑒別出來的先后順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5、下列物質組合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有(  )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H2CO3+CaCO3 ④Fe+CuSO4 ⑤CO+NaOH
⑥Na2SO4+Ba(NO3)2 ⑦Mg(OH)2+CuSO4 ⑧BaCO3+NaOH
A.①②③⑥⑦ B.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⑥ D.①⑥
6、甲、乙兩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下列種離子中的種兩廠不含相同離子、、、、、。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若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會變成無色澄清且只含硝酸鈉的溶液。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和來自同一工廠 B.和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C.和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D.和來自同一工廠
7、2022年我國建成了空間站。在迎新晚會上同學們讓初中常見的化學物質入駐空間站(如圖),相互連接
的艙中的物質可以發生反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Fe2O3與X發生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
指示劑為無色酚酞溶液
Y可能是碳酸鈉或硫酸銅
D.與X反應后溶液的pH<7
8、推理法是化學學習方法中常見的一種,下列有關推理正確的是(  )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那么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復分解反應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C.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CO2,則燃燒能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
D.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鹽,則鹽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1
知識梳理
1、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化學性質比較
名稱 濃鹽酸 濃硫酸 濃硝酸
化學式
色態味 無色透明、 刺激性氣味液體(工業鹽酸略帶黃色) 無色透明、粘稠、 狀液體, 刺激氣味 無色透明, 刺激性氣味液體
溶解性 溶 溶于水,強烈 熱 溶
沸點、揮發性 沸點低, 揮發(白霧)敞口放置質量、濃度均減小 高沸點, 揮發 沸點低, 揮發(白霧)敞口放置質量、濃度均減小
吸水性 無 用作 ,敞口放置質量 、濃度 無
脫水性 無 能使紙張、木材碳化 無
穩定性 穩定性酸,受熱或見光難分解 穩定性酸,受熱或見光難分解 見光或受熱易分解
強氧化性 與氫前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能與許多金屬發生反應,但不生成氫氣
2、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化學性質比較
名稱 稀鹽酸HCl 稀硫酸H2SO4 稀硝酸HNO3
相對分子質量
電離方程式
與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試液→變 ,無色酚酞試液→
與金屬反應 Zn+2HCl= Zn+H2SO4(稀) 能發生反應,但不生成 生成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Fe2O3+6HCl= Fe2O3+3H2SO4= ZnO+2HNO3=
與堿反應 Cu(OH)2+2HCl= Cu(OH)2+ H2SO4= Mg(OH)2+2HNO3=
與鹽反應 HCl+ AgNO3= BaCl2+ H2SO4= Na2CO3+2HNO3=
常用鑒別方法 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CO2 或 或 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CO2 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
用途 化工產品,除銹,制藥 化工產品,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除銹、精煉石油 化工產品,化肥、染料、火藥、
考點專練
1、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稀HCl、AgNO3、Na2CO3、稀HNO3 B.Na2CO3、BaCl2、稀H2SO4、K2CO3
C.MgCl2、KNO3、NaCl、Ca(OH)2 D.FeCl3、K2SO4、NaOH、Ba(NO3)2
2、以下有關實驗及結論正確的是( )
A.將溶液加熱,通過檢驗是否有氨氣產生判斷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
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
C.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產生,證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
D.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現象,再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3、如圖所示是小組同學以碳酸鈣為核心整理的知識網絡,“→”表示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的轉化關系未標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轉化①生成的氣體可用紫色石蕊檢驗
B.轉化④只能通過與Na2CO3反應而實現
C.上述反應共涉及了兩種基本反應類型
D.工業上制取二氧化碳可通過轉化②實現
4、某碳酸鈉品中含有少量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雜質,為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取10g樣品完全溶解后進行實驗。下列實驗方案理論上可行的是( )
①加入過量的Ca(OH)2固體,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將濾渣干燥、稱重
②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稱量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重
③加入足量的MgCl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將固體干燥、稱重
④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將固體干燥、稱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
5、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
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
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
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
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2
知識梳理
1、金屬的普遍特性:固態(除汞外),有金屬光澤,是良好的導電、導熱體,有 性,密度和熔點 。
2、金屬:
金屬名稱 主要物理性質 用途舉例
金 質地軟,延展性好,有金屬光澤 制作首飾
鐵 良好的延展性,有導熱性、導電性,熔點高 用于制作鐵鍋、菜刀、機械制品
銅 導電性 作
鎢 熔點 作
鋁 傳熱性、導電性良好,熔點 ,韌性 用于制作電線、鋁鍋、鋁箔包裝
銀 色,質地軟,導電性、延展性好,有金屬光澤 作裝飾品及高檔設備的導線
鈦 、質輕 作 、制造 等
3、非金屬:
非金屬名稱 外觀 用途舉例
溴 紅棕色液體 熔點-7.2℃,常溫下唯一的液體非金屬單質
硫 在空氣中燃燒發出 ,生成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碳 黑色固體 碳在不完全燃燒時 ,完全燃燒 。
磷 紅色固體(紅磷) 磷常見有紅磷和白磷,白磷的著火點只有 。
4. 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
比較內容 金屬 非金屬
組成元素 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
表面光澤 大多有明顯的光澤 大多沒有光澤
顏色 大多為銀白色,銅呈 、金呈黃色 顏色差異較大
延展性 有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硬度 較 ,鉻為9,鉛僅為1.5 較 ,但差異較大(如金剛石)
導電性 良好 大多較差(石墨較好)
導熱性 良好 大多為熱的不良導體(石墨較好)
密度 大多密度較大,密度差別很大:金為19.3g/cm3,鋁為2.7 g/cm3; 的密度最大, 的密度最小 大多密度較小
狀態 常溫下大多為固體, 為液體 大多數非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單質是氣體,也有一些是固體, 是唯一的在常溫下呈液體的非金屬單質
考點專練
1、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不一致的是( )
A.銅的導電性好,用作導線 B.鋁的密度小,用作飛機材料
C.金的延展性好,做成金箔 D.銀的導熱性好,作裝飾品
2、如圖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冬奧會紀念幣。在選擇鑄造紀念幣的材料時,不
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金屬的硬度 B.金屬的耐腐蝕性
C.金屬的導電性 D.金屬的延展性
3、下列金屬制品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 )
A. 金戒指 B.鋁蒸鍋 C.鐵錘 D.銅導線
4、“垃圾分類人人做,做好分類為人人”。校園中建立了垃圾分類投放點,實驗室中廢棄的水銀溫度計應投入的垃圾箱是(  )
A.B.C. D.
5、鐵畫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它是由低碳鋼等材料經鍛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藝制成。下列關于鐵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給鐵畫噴漆既美觀又可以防銹蝕
B.鐵畫上的鐵銹可用稀鹽酸擦洗掉
C.鐵畫可以長期懸掛在潮濕環境中
D.低碳鋼為鐵合金,但硬度比鐵大
6、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了金屬的物理性質的是( )
A.金剛石用于刀具 B.水銀用于溫度計 C.銅用于制導線 D.鋁用于燒水壺
7、金屬鈉的相關信息如下:①銀白色的金屬; ② 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③ 鈉很軟,可以用刀切開; ④ 常溫下,鈉與氧氣、硫、水等均能快速反應; ⑤ 鈉在高溫高壓時甚至可以和氫氣發生反應生成氫化鈉(NaH)。根據上述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描述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有① ② ⑤
B.描述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有③ ④
C.⑤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2 = 2NaH
D.金屬鈉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之一是鈉比煤油密度大
性質
用途
決定
反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福建省| 乐平市| 麦盖提县| 葵青区| 青神县| 碌曲县| 黑山县| 镇江市| 周口市| 漳平市| 余江县| 芜湖县| 松江区| 朝阳市| 阿巴嘎旗| 大庆市| 元江| 天全县| 容城县| 富平县| 额济纳旗| 沙河市| 淅川县| 福泉市| 凉城县| 西充县| 班玛县| 泰顺县| 邵东县| 水城县| 永善县| 炉霍县| 岑巩县| 泾源县| 元谋县| 鹤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林西县| 尼玛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