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 信息 課題 春來源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人民教育出版社)課型 教讀課 授課對象 七年級學生課時 共二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 分析 一、課標摘錄 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 2.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二、課標分析 1.學什么 學生學習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梳理出文章的內容;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多角度描寫景物,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賞析和仿寫。 2.學到什么程度 朗讀與默讀:學生能在5分鐘左右的時間默讀部分段落,在朗讀中能注意節奏、語調、情感,通過朗讀和默讀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精讀:學生精讀描寫春景的段落,如春草圖、春花圖等,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多角度描寫景物,并能準確分析文中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且能夠進行仿寫。 3.怎么學 前置性學習:學生借助“助學系統”——“讀讀寫寫”“課下注釋”,積累文中的生字詞。 課中 學習形式:通過自學、互學、小組合作等搭建的學習共同體去解決問題。 學習方法:學生借助師生創設的情境,通過圈點勾畫、朗讀品析等方法找出準確或生動的詞語,了解景物特點;抓住關鍵句,學習描寫景物的順序;借助品析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準確生動地寫出事物的特點。教材 分析 一、單元目標摘錄 1.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文中細致的描寫方法和生動的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通過閱讀不同作者對自然的描寫,感受自然之美,增強審美能力。 二、文本特點分析 1. 結構清晰:文章圍繞“春”,依次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最后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 語言優美: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3.情感真摯:作者通過對春天的細致描繪,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這種情感真摯動人,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學情 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但對于散文這種文體的賞析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對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在描寫景物時,往往不夠細致和生動。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能準確分析其作用,不能靈活運用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散文的賞析,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他們對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學習 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文中描繪的春天的幾幅畫面。 3. 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 感受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重難點 1.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文中描繪的春天的幾幅畫面。評估 任務 1. 通過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等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檢查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情況。(對應目標1) 2. 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春天的幾幅畫面。(對應目標2) 3. 分析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找出運用多種感官描寫和修辭手法的句子,并說明其表達效果。(對應目標3)教學活動教學環節 學生的學 教師的教 評估要點一 導入新課 1.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經歷和感受。 2.觀看視頻,感受春天的美好。 1. 教師提問學生對春天的印象,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經歷和感受。 2. 播放一段春天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3. 教師引導語:“同學們,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它像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春》,去領略他筆下春天的獨特魅力。” 學生能流利地說出自己對春天的感受二 呈現目標 齊讀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2. 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文中描繪的春天的幾幅畫面。 3. 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4. 感受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學生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圈出生字詞,查閱工具書或結合課下注釋自行解決。 1.巡視課堂,了解學生的朗讀情況和生字詞掌握情況。 2. 強調重點生字詞的讀音和寫法,如“醞釀(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應和(yìng hè)”等 學生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字音準確,語句通順。 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自評互評聲音洪亮字音準確四 研讀課文分析內容 (一)理清文章結構 1. 再次朗讀課文,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春天的。 2.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文中描繪的春天的幾幅畫面。 (二)分析描寫景物的方法 1. 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感官描寫景物的。 2.找出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情感。 3.小組內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的發現和體會 (一)理清文章結構 1.引導學生從盼春、繪春、頌春三個方面來分析文章結構。 2.巡視各小組,參與小組討論,給予指導和幫助。 3.挑選部分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和評價,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二)分析描寫景物的方法 1.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方面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2. 結合具體句子,講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的顏色。 3.鼓勵學生在分析句子時,要結合上下文,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 1. 理清文章結構 1.學生能夠準確地說出文章的結構,即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 -2.能夠概括出繪春部分的幾幅畫面,如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等。 (二)分析描寫景物的方法 1. 學生能夠找出運用多種感官描寫和修辭手法的句子,并準確分析其方法和效果。 2. 能夠體會到作者通過這些描寫方法所表達的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自評互評找出句子深情朗讀 ★找到作者所用方法 ★★分析出了作用★★★分析出了作者的情感★★★★五 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對春天的情感。 2.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以及從文中體會到的作者的情感是否有共鳴。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文中的情感節奏,如歡快、喜悅、贊美等。 2.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 3.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1.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文中的情感。 2. 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并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獨特感受六 課堂小結 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描寫景物的方法、作者的情感等。 2. 強調學習寫景散文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自然,用自己的筆描繪出大自然的美麗。 學生能完整地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描寫景物的方法、作者的情感等。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必做) 1. 背誦全文,積累優美的語言。 2. 仿照課文,運用多種感官描寫和修辭手法,寫一篇200 - 300字的短文,描繪自己心中的某個季節。 二、拓展性作業(選做) 繼續閱讀有關描寫春天的散文,從中選擇一篇寫春天的文章,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優美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板書設計 春 盼春 繪春 頌春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多角度描寫,展現春天生機 贊美春天的新、美、力 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