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考點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我國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觀必然性2.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1)按勞分配含義 有______________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少勞少得原因 必要性 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 前提 生產資料公有制物質 基礎 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__________發展水平直接 原因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重要性 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2)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適用范圍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均存在要素分類 勞動、資本、土地、______________、技術、管理、___________等意義 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____________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_____________________,促進經濟發展3.個人獲取收入途徑特點 來源多樣化原因 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分類 勞動性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__________________、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__________________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 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_____________ 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4.弘揚勞動精神原因 勞動是財富的____________,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求 態度上 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________行動上 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_________、創造性勞動致富1.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勞分配是對所有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個人收入分配是財富的源泉。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勞動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題點一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典例1] (2024·新課標卷,15)以下是某縣關于如何盤活本地閑置耕地的討論。農戶:家里青壯年外出打工了,耕地閑置了,不如流轉給村集體吧!村集體:可是我們不擅長經營!不如把閑置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專業合作社:這個咱在行!咱把流轉的這800多畝耕地整治后,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縣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該經營模式好在( )①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②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③運用初次分配機制,調動農業種植的積極性④增強村集體的經營能力,擴大集體收入來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名師點撥 比較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類別 范圍 對應形式按勞 分配 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 公有制 勞動性 收入按要素 分配 按勞動要素分配: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活動參與分配的方式 各種 經濟 成分 具體 分析 非 勞 動 性 收 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按資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紅,私營企業主稅后利潤 財產 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命題點二 個人收入的來源、途徑[典例2] (2024·湖北卷,3)下表反映了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來源結構情況。統計指標 收入主體 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 收入 經營凈 收入 財產凈 收入 轉移凈 收入收入絕對 量(元) 城鎮 居民 51 821 31 321 5 903 5 392 9 205農村 居民 21 691 9 163 7 431 540 4 557收入較上年 名義增速 城鎮 居民 5.1% 5.9% 5.7% 2.9% 3.6%農村 居民 7.7% 8.4% 6.6% 6.0% 8.4%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經營凈收入是農村居民最大的收入來源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較上年有所上升③經濟回升向好,農民外出務工形勢好轉④與農村居民相比,城鎮居民的財產凈收入占比更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典例3] (2024·浙江6月選考,8)下表為2021—2023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情況項目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工資性 收入(%) 56.1 55.7 55.3 60.8 60.4 59.1經營凈 收入(%) 14.1 14.4 14.4 24.2 24.4 25.6財產凈 收入(%) 14.3 14.6 14.5 3.1 3.1 3.1轉移凈 收入(%) 15.5 15.3 15.8 11.9 12.1 12.2另:2021年、2022年、2023年城鄉收入比分別為1.94、1.90、1.86。數據來源:《2023年浙江統計年鑒》《2023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由以上材料可知,2021—2023年浙江省( )①城鎮居民非工資性收入結構比農村居民更為均衡②居民通過按勞分配方式獲得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狀況有所改善④農村居民財產凈收入不斷增長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名師點撥 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途徑 主要內容 備注勞動性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按勞分配或按勞動要素分配財產性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一般屬于按要素分配經營性收入 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屬于初次分配的范疇轉移性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屬于再分配的范疇考點二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________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________、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________的收入分配制度。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________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________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________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____________。(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________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________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____________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________事業。1.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次分配旨在調動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題點一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典例1] (2024·甘肅酒泉三模)甘肅省決定自2023年11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一類地區(11個市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 820元提高到2 0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19元提高到21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意在( )①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②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促進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芡貙捝鐣戎秶?,兜住群眾基本生活底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名師點撥 全面認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角度 闡釋主要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效率與公 平的關系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 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分配與消 費的關系 有利于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展思想 和理念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高質量發展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命題點二 三次分配方式[典例2] (2025·湖南開學考試)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居民財富快速積累,但財富分配差距也呈擴大趨勢,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面臨挑戰。為此,“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這一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全新概念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下列措施有利于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的是( )①初次分配靠市場,遵循效率原則,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報酬②再分配靠政府,遵循公平原則,依靠稅收等手段消除初次分配中的差距③第三次分配靠企業,遵循道德原則,鼓勵企業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④堅持全民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名師點撥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較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全社會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全社會手段 市場機制 決定 政府調控機制(稅收、政策、法律) 通過個人自愿捐贈而進行的分配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舉例 按勞分配收入、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 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 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易錯點一 對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收入的地位區分不清楚提醒: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按勞分配是我國分配方式的主體。[矯正1] (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4)下圖是我國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職業結構變遷情況。注:根據《202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整理據圖可知,2010年到2020年我國( )①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②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軍③分配方式向按技術要素分配為主轉變④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不利于城鎮化發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易錯點二 混淆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提醒:勞動—通過勞動獲得,財產—各類財產,經營—生產經營活動,轉移—一般是再分配。[矯正2] 某高中學生小琪的爸爸在一國有企業上班,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家里有一套房子出租,銀行里有存款,還買了國債。下表是小琪家里某季度的收入情況:爸爸工資、獎金 媽媽收入 房屋租金 銀行利息 國債收益52 000元 53 500元 18 200元 7 300元 8 500元據此,可以推斷出的合理結論是( )①小琪爸爸的收入是勞動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谛$鲖寢尩氖杖胧墙洜I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 ③房屋出租所得屬于不動產收入,體現了促進公平原則?、芾⒑蛧鴤找媸秦敭a性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易錯點三 對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理解有誤提醒: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矯正3]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進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收入分配公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此要( )①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過高收入 ③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④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增加居民收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易錯點四 混淆三次分配方式提醒:初次分配的主體是企業,再分配的主體是政府。初次分配是指以生產部門為核心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對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要通過稅收、社保等手段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低收入者的救助。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矯正4] 某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實行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三變”改革,按照人股、地股計算向村民分紅;堅持多勞多得,促進當地企業收入分配向一線勞動者傾斜;組織開展捐贈活動,鼓勵高收入家庭和企業投身公益事業,更多回報社會。該村的成功之處在于( )①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谕苿愚r村基本經營制度變革,切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郯l揮再分配調節作用,提高勞動者積極性 ④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縮小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1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考點突破考點一必備知識梳理2.(1)勞動能力 數量 質量 多勞多得 生產力 科學技術 勞動技能 (2)知識 數據 活力 優化配置3.獎金 財產 生產經營 轉移支付4.源泉 勞動觀 誠實勞動易錯易混1.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生產力狀況。2.按勞分配是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必要的扣除后的社會產品進行分配。3.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4.勞動是財富的源泉。5.按勞分配是指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關鍵能力提升[典例1] A [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體現,也有利于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①②符合題意??h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這意味著種田補貼轉移給經營者,這是在運用再分配調節機制,而不是運用初次分配機制,③排除。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時,村集體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村集體憑對土地的所有權和管理獲得收入,村集體對流轉耕地并沒有經營權力,此舉也沒有擴大集體收入來源,④排除。][典例2] D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較上年名義增速為8.4%,高于城鎮居民,由此可推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農民外出務工形勢好轉,③正確。農村居民財產凈收入占比為≈0.02,城鎮居民財產凈收入占比為≈0.1,城鎮居民的財產凈收入占比更高,④正確。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是農村居民最大的收入來源,①錯誤。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39,2022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5,由此可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較上年有所下降,而不是上升,②錯誤。][典例3] A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比例相對接近,而農村居民的經營凈收入比例明顯高于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比例,因此城鎮居民的非工資性收入結構比農村居民更為均衡,①入選。城鄉收入比從2021年的1.94下降到2023年的1.86,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狀況有所改善,③入選。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只能判斷出工資性收入的比例在2021年至2023年間均有所下降,但無法推斷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是否屬于通過按勞分配方式獲得,②排除。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財產凈收入比例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均為3.1%,并不能看出具體數值的增長情況,④錯誤。]考點二必備知識梳理1.基礎性 國家 促進公平2.(1)經濟增長 (2)初次分配 低收入者 財產性收入 (3)再分配 轉移支付 (4)第三次分配 公益慈善易錯易混1.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3.按勞分配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4.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具有激勵作用,有助于效率的提高。關鍵能力提升[典例1] A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目的是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促進發展成果共享,同時可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①②符合題意。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屬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現,③不選。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資,但沒有涉及拓寬社會救助范圍,④不選。][典例2] C [根據題意,我國居民財富快速積累,但財富分配差距也呈擴大趨勢,為此要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初次分配靠市場,遵循效率原則,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報酬,堅持全民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促進收入分配公平,①④符合題意?!跋罹唷闭f法錯誤,②排除。第三次分配的主體是社會力量,③說法錯誤。]小題突破[矯正1] A [據圖可知,2010年到2020年我國農業(第一產業)勞動者比重由48.3%下降到20.5%,工人和生產生活服務人員的占比增加,說明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①正確。從圖中2020年生產生活服務人員所占比重到了33.9%,超出農業勞動者和工人的占比,可看出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軍,②正確。我國分配方式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③錯誤。城鎮化發展會帶來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并非不利于城鎮化發展,④排除。][矯正2] D [小琪的爸爸在國有企業上班,他的工資、獎金是勞動性收入,屬于按勞分配,①表述錯誤。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收入是經營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②表述正確。房屋出租所得屬于不動產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沒有體現促進公平原則,③表述錯誤。利息和國債收益是財產性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④表述正確。][矯正3] A [為此要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①③正確。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②錯誤。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增加居民收入,④錯誤。][矯正4] B [某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實行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三變”改革,表明該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①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變革,②不符合題意。堅持多勞多得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③不符合題意。組織開展捐贈活動,鼓勵高收入家庭和企業投身公益事業,這是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縮小收入差距,④正確。](共47張PPT)第八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必修2 經濟與社會【課標要求】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2.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考情分析】核心考點 考情統計 情境材料個人收入的來源 2024[湖北卷T3,浙江6月選考T8] 2023·海南卷T5 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來源結構情況;2021—2023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情況;2022年全國居民收入情況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2024·新課標卷T15;2023·重慶卷T6 盤活本地閑置耕地的建議;衛生費用支出的構成我國的社會保障 2024[山東卷T4,甘肅卷T5] 2023[山東卷T4,廣東卷T3,河北卷T5,福建卷T3] 建設新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解決民生問題;醫保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慈善事業的發展;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的有關數據【思維導圖】第1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2考點突破小題突破考點突破1考點二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考點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我國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觀必然性2.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1)按勞分配含義 ____________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__________、少勞少得原因 必 要 性 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 前提 生產資料公有制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________發展水平直接原因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有勞動能力數量質量多勞多得生產力原因 重要性 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科學技術勞動技能(2)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適用范圍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均存在要素分類 勞動、資本、土地、______、技術、管理、______等意義 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______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__________,促進經濟發展知識數據活力優化配置3.個人獲取收入途徑特點 來源多樣化原因 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分類 勞動性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______、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______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 通過__________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__________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獎金財產生產經營轉移支付4.弘揚勞動精神原因 勞動是財富的______,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求 態度上 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________行動上 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__________、創造性勞動致富源泉勞動觀誠實勞動1.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糾正: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生產力狀況。2.按勞分配是對所有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糾正:按勞分配是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必要的扣除后的社會產品進行分配。3.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糾正: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4.個人收入分配是財富的源泉。糾正:勞動是財富的源泉。5.勞動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糾正:按勞分配是指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命題點一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典例1] (2024·新課標卷,15)以下是某縣關于如何盤活本地閑置耕地的討論。農戶:家里青壯年外出打工了,耕地閑置了,不如流轉給村集體吧!村集體:可是我們不擅長經營!不如把閑置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專業合作社:這個咱在行!咱把流轉的這800多畝耕地整治后,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縣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該經營模式好在( )①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②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③運用初次分配機制,調動農業種植的積極性④增強村集體的經營能力,擴大集體收入來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三方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讓農戶閑置耕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體現,也有利于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①②符合題意??h政府:“這個經營模式好!誰種植就補貼誰!”這意味著種田補貼轉移給經營者,這是在運用再分配調節機制,而不是運用初次分配機制,③排除。農戶把閑置的耕地外包給專業合作社時,村集體按合理比例分紅,這是村集體憑對土地的所有權和管理獲得收入,村集體對流轉耕地并沒有經營權力,此舉也沒有擴大集體收入來源,④排除。名師點撥 比較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類別 范圍 對應形式按勞分配 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 公有制 勞動性 收入按要素 分配 按勞動要素分配: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活動參與分配的方式 各種經濟 成分 具體 分析 非勞動性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按資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紅,私營企業主稅后利潤 財產 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命題點二 個人收入的來源、途徑[典例2] (2024·湖北卷,3)下表反映了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來源結構情況。統計指標 收入主體 人均可 支配收入 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 經營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 轉移凈收入收入絕對 量(元) 城鎮居民 51 821 31 321 5 903 5 392 9 205農村居民 21 691 9 163 7 431 540 4 557收入較上年 名義增速 城鎮居民 5.1% 5.9% 5.7% 2.9% 3.6%農村居民 7.7% 8.4% 6.6% 6.0% 8.4%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經營凈收入是農村居民最大的收入來源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較上年有所上升 ③經濟回升向好,農民外出務工形勢好轉④與農村居民相比,城鎮居民的財產凈收入占比更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典例3] (2024·浙江6月選考,8)下表為2021—2023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情況項目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工資性收入(%) 56.1 55.7 55.3 60.8 60.4 59.1經營凈收入(%) 14.1 14.4 14.4 24.2 24.4 25.6財產凈收入(%) 14.3 14.6 14.5 3.1 3.1 3.1轉移凈收入(%) 15.5 15.3 15.8 11.9 12.1 12.2另:2021年、2022年、2023年城鄉收入比分別為1.94、1.90、1.86。數據來源:《2023年浙江統計年鑒》《2023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由以上材料可知,2021—2023年浙江省( )①城鎮居民非工資性收入結構比農村居民更為均衡 ②居民通過按勞分配方式獲得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鄢青l居民收入差距狀況有所改善?、苻r村居民財產凈收入不斷增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比例相對接近,而農村居民的經營凈收入比例明顯高于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比例,因此城鎮居民的非工資性收入結構比農村居民更為均衡,①入選。城鄉收入比從2021年的1.94下降到2023年的1.86,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狀況有所改善,③入選。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只能判斷出工資性收入的比例在2021年至2023年間均有所下降,但無法推斷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是否屬于通過按勞分配方式獲得,②排除。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財產凈收入比例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均為3.1%,并不能看出具體數值的增長情況,④錯誤。A名師點撥 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途徑 主要內容 備注勞動性 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按勞分配或按勞動要素分配財產性 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一般屬于按要素分配經營性 收入 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屬于初次分配的范疇途徑 主要內容 備注轉移性 收入 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屬于再分配的范疇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________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______、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__________的收入分配制度。基礎性國家促進公平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__________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__________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__________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____________。經濟增長初次分配低收入者財產性收入(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________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__________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____________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__________事業。再分配轉移支付第三次分配公益慈善1.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糾正: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糾正: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3.第三次分配旨在調動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糾正:按勞分配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4.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糾正: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具有激勵作用,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命題點一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典例1] (2024·甘肅酒泉三模)甘肅省決定自2023年11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一類地區(11個市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 820元提高到2 0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19元提高到21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意在( )①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②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促進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弁晟粕鐣U象w系,讓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拓寬社會救助范圍,兜住群眾基本生活底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目的是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促進發展成果共享,同時可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①②符合題意。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屬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現,③不選。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資,但沒有涉及拓寬社會救助范圍,④不選。名師點撥 全面認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角度 闡釋主要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角度 闡釋分配與消費的關系 有利于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展思想和理念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高質量發展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命題點二 三次分配方式[典例2] (2025·湖南開學考試)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居民財富快速積累,但財富分配差距也呈擴大趨勢,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面臨挑戰。為此,“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這一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全新概念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下列措施有利于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的是( )①初次分配靠市場,遵循效率原則,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報酬?、谠俜峙淇空?,遵循公平原則,依靠稅收等手段消除初次分配中的差距 ③第三次分配靠企業,遵循道德原則,鼓勵企業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④堅持全民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解析 根據題意,我國居民財富快速積累,但財富分配差距也呈擴大趨勢,為此要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初次分配靠市場,遵循效率原則,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報酬,堅持全民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促進收入分配公平,①④符合題意。“消除差距”說法錯誤,②排除。第三次分配的主體是社會力量,③說法錯誤。名師點撥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較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全社會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全社會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調控機制(稅收、政策、法律) 通過個人自愿捐贈而進行的分配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舉例 按勞分配收入、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 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 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小題突破2易錯點一 對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收入的地位區分不清楚提醒: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按勞分配是我國分配方式的主體。[矯正1] (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4)下圖是我國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職業結構變遷情況。注:根據《202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整理據圖可知,2010年到2020年我國( )①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②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軍 ③分配方式向按技術要素分配為主轉變 ④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不利于城鎮化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據圖可知,2010年到2020年我國農業(第一產業)勞動者比重由48.3%下降到20.5%,工人和生產生活服務人員的占比增加,說明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①正確。從圖中2020年生產生活服務人員所占比重到了33.9%,超出農業勞動者和工人的占比,可看出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軍,②正確。我國分配方式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③錯誤。城鎮化發展會帶來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農業勞動者占比下降并非不利于城鎮化發展,④排除。A易錯點二 混淆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提醒:勞動—通過勞動獲得,財產—各類財產,經營—生產經營活動,轉移—一般是再分配。[矯正2] 某高中學生小琪的爸爸在一國有企業上班,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家里有一套房子出租,銀行里有存款,還買了國債。下表是小琪家里某季度的收入情況:爸爸工資、獎金 媽媽收入 房屋租金 銀行利息 國債收益52 000元 53 500元 18 200元 7 300元 8 500元據此,可以推斷出的合理結論是( )①小琪爸爸的收入是勞動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谛$鲖寢尩氖杖胧墙洜I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鄯课莩鲎馑脤儆诓粍赢a收入,體現了促進公平原則?、芾⒑蛧鴤找媸秦敭a性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 小琪的爸爸在國有企業上班,他的工資、獎金是勞動性收入,屬于按勞分配,①表述錯誤。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收入是經營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②表述正確。房屋出租所得屬于不動產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沒有體現促進公平原則,③表述錯誤。利息和國債收益是財產性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④表述正確。D易錯點三 對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理解有誤提醒: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矯正3]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進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收入分配公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此要( )①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過高收入?、蹣嫿ǔ醮畏峙?、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④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增加居民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 為此要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①③正確。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②錯誤。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增加居民收入,④錯誤。易錯點四 混淆三次分配方式提醒:初次分配的主體是企業,再分配的主體是政府。初次分配是指以生產部門為核心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對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要通過稅收、社保等手段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低收入者的救助。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矯正4] 某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實行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三變”改革,按照人股、地股計算向村民分紅;堅持多勞多得,促進當地企業收入分配向一線勞動者傾斜;組織開展捐贈活動,鼓勵高收入家庭和企業投身公益事業,更多回報社會。該村的成功之處在于( )①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②推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變革,切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郯l揮再分配調節作用,提高勞動者積極性 ④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縮小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 某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實行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三變”改革,表明該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①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變革,②不符合題意。堅持多勞多得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③不符合題意。組織開展捐贈活動,鼓勵高收入家庭和企業投身公益事業,這是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縮小收入差距,④正確。強化練12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分值:4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某地在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把5 000多畝地流轉給某民營農業公司種植香柚,村民土地入股,除了租金、分紅,還可以在香柚園里務工,一年收入近3萬元。該地村民( )A.租金、分紅的所得屬于經營性收入B.近3萬元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C.土地流轉所得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D.收入來源多樣化體現多種分配方式2.下圖反映了我國2024年一季度全國及部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增速。2024年一季度( )①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大幅縮小②我國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③城鄉居民增收渠道拓寬,收入結構優化 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中有進,總體呈上漲態勢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貴州遵義三模)近年來,遵義市新舟鎮以沙灘文化為內涵,以百里洛安江生態畫廊為紐帶,結合各村資源特色,差異化布局田園休閑、沙灘文化、非遺體驗等不同類型的主題民宿,為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來源。下列對當地農戶收入的分析中,收入類型與收入來源匹配正確的是( )①勞動性收入:當地農戶為民宿提供蔬菜水果等自種農產品所獲收入 ②財產性收入:當地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辣椒種植合作社所獲分紅 ③經營性收入:當地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投資人獲得的土地租金?、苻D移性收入:當地農戶成為附近民宿員工一個月后收到的轉賬工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5·陜西延安開學考試)近年來,安徽省蕭縣某社區通過黨組織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集中流轉脫貧群眾500畝土地。合作社采取“集土地,請人種”發展模式,不斷激活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逐步推動現代農業與脫貧產業有效銜接。脫貧群眾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除享受流轉收益外,年底還能按股分紅,或者進入合作社務工獲得收入。該地鞏固脫貧成果的經驗可總結為( )①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推動黨組織參與經營②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推行適度規?;N植③健全農村再分配體系,提高脫貧群眾收入④賦予農民更充分財產權益,拓寬增收渠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2024·北京朝陽二模)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情況(按收入來源劃分)。工資性收入 經營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 轉移凈收入絕對量 (單位:元) 22 053 6 542 3 362 7 261占可支配收 入的比重 56.2% 16.7% 8.6% 18.5%比上年增長 7.1% 6.0% 4.2% 5.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提高經營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占比有助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谵D移凈收入快速增長說明我國已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畚覈膫€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制度保障 ④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有助于優化農村居民收入結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2024·北京通州二模)下面兩幅圖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 )①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谧龃蟮案馐欠趾玫案獾那疤岷突A ③勞動生產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軇趧訄蟪晏岣吆蛣趧由a率提高基本同步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7.(2024·河北邢臺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 )①能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關鍵是要轉換發展模式,拓寬居民增收渠道③能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④要完善強化競爭基礎地位的市場運行機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江西上饒一模)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是( )①規范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第三次分配的調節作用?、谔岣邉趧訄蟪暝诔醮畏峙渲械谋戎?,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圻M一步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茉诔醮畏峙浞矫妫l揮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2024·湖南永州二模)經過實踐探索,某公司形成了一套“1+X+N”三級薪酬分配激勵體系:“1”是指公司頂層設計1套一次分配的制度框架,解決宏觀層面“分配什么、怎么分配”的問題;“X”是指各業務部門結合實際自主建立個性化的二次分配機制,解決微觀層面“怎么分配好”的問題;“N”是指建立若干個補充調節的配套制度,從第三個維度解決“怎么分配得更好”的問題。該公司的這套分配激勵體系( )①鼓勵勞動創造,讓員工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②旨在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 ③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企業員工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芤庠谕ㄟ^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2024·河北保定二模)2023年,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903元,比2022年增長6.6%。從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增長了8.8%、5.4%、2.7%、2.0%。其中全省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9 723元,占比59.9%。據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①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②勞動性收入是河北省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③河北堅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④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推動了資源優化配置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10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S省當好探路先鋒。S省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繼續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鼓勵廣大社會主體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推動公益事業發展。請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的知識,說明S省的做法對實現共同富裕的作用。(10分)強化練12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D [租金、分紅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A錯誤。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圍內,村民在民營農業公司的香柚園里務工,一年收入近3萬元,這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B錯誤。土地流轉所得屬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C不選。在該村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租金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務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體現了分配方式的多樣化,D入選。]2.C [從圖中看出,2024年與2023年比較,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在擴大,而不是大幅縮小,①錯誤。由折線圖可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②符合題意。從圖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變化不能得出增收渠道拓寬,收入結構優化的結論,③不符合題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大于0,可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中有進,總體呈上漲態勢,④符合題意。]3.A [當地農戶為民宿提供蔬菜水果等自種農產品所獲收入屬于勞動性收入,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辣椒種植合作社所獲分紅屬于財產性收入,①②正確。當地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投資人獲得的土地租金屬于財產性收入,不屬于經營性收入,③錯誤。當地農戶成為附近民宿員工一個月后收到的轉賬工資屬于勞動性收入,不屬于轉移性收入,④不選。]4.D [脫貧群眾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年底還能按股分紅,或者進入合作社務工獲得收入。該地鞏固脫貧成果的經驗可總結為,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賦予農民更充分財產權益,拓寬增收渠道,②④符合題意。黨組織不能參與經營,①錯誤。流轉收益,按股分紅,合作社務工獲得的收入屬于初次分配,不涉及再分配體系,③排除。]5.D [提高經營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占比可能拉大居民收入差距,而不是縮小居民收入差距,①錯誤。我國在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②錯誤。居民收入來源于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體現了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制度保障,③正確。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也有利于優化農村居民收入結構,④正確。]6.A [由圖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情況以及增長速度與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速度比較可知,二者是總體一致的,說明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礎,①②正確。我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因此居民收入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③說法錯誤。材料不涉及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④不符合題意。]7.B [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能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①正確?!瓣P鍵”表述錯誤,且拓寬居民增收渠道不一定會促進公平,②排除。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能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③正確。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確實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率,但如果沒有適當的公平機制來平衡,可能會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反而破壞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因此,單純強調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并不能直接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兼顧、促進和統一,④排除。]8.A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規范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第三次分配的調節作用,均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①②正確。降低個稅起征點,會加重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而不是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③錯誤。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屬于再分配,不屬于初次分配,④錯誤。]9.B [該公司的這套分配激勵體系鼓勵勞動創造,讓員工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意在通過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①④正確。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夸大了其作用,②錯誤。體現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的是按勞分配。材料中的分配體系不是按勞分配,不是平等分配,③錯誤。]10.A [從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增長了8.8%、5.4%、2.7%、2.0%,說明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①正確。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其中全省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9 723元,占比59.9%,說明勞動性收入是河北省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②正確。材料不涉及經濟增長情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③不符合題意。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符合題意。]11.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發揮政府再分配調節功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勵引導高收入群體回報社會,先富帶后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取締非法收入,促進社會公平。解析 關鍵詞①:S省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可聯系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關鍵詞②: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可聯系再分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關鍵詞③:鼓勵廣大社會主體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推動公益事業發展→可聯系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先富帶后富。關鍵詞④:繼續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可聯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促進社會公平。(共25張PPT)強化練12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必修2 經濟與社會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某地在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把5 000多畝地流轉給某民營農業公司種植香柚,村民土地入股,除了租金、分紅,還可以在香柚園里務工,一年收入近3萬元。該地村民( )A.租金、分紅的所得屬于經營性收入B.近3萬元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C.土地流轉所得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D.收入來源多樣化體現多種分配方式D解析 租金、分紅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A錯誤。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圍內,村民在民營農業公司的香柚園里務工,一年收入近3萬元,這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B錯誤。土地流轉所得屬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C不選。在該村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租金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務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體現了分配方式的多樣化,D入選。2.下圖反映了我國2024年一季度全國及部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增速。2024年一季度( )C①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大幅縮小?、谖覈鴮崿F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鄢青l居民增收渠道拓寬,收入結構優化?、艹青l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中有進,總體呈上漲態勢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從圖中看出,2024年與2023年比較,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在擴大,而不是大幅縮小,①錯誤。由折線圖可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②符合題意。從圖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變化不能得出增收渠道拓寬,收入結構優化的結論,③不符合題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大于0,可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中有進,總體呈上漲態勢,④符合題意。3.(2024·貴州遵義三模)近年來,遵義市新舟鎮以沙灘文化為內涵,以百里洛安江生態畫廊為紐帶,結合各村資源特色,差異化布局田園休閑、沙灘文化、非遺體驗等不同類型的主題民宿,為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來源。下列對當地農戶收入的分析中,收入類型與收入來源匹配正確的是( )①勞動性收入:當地農戶為民宿提供蔬菜水果等自種農產品所獲收入 ②財產性收入:當地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辣椒種植合作社所獲分紅?、劢洜I性收入:當地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投資人獲得的土地租金 ④轉移性收入:當地農戶成為附近民宿員工一個月后收到的轉賬工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當地農戶為民宿提供蔬菜水果等自種農產品所獲收入屬于勞動性收入,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辣椒種植合作社所獲分紅屬于財產性收入,①②正確。當地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投資人獲得的土地租金屬于財產性收入,不屬于經營性收入,③錯誤。當地農戶成為附近民宿員工一個月后收到的轉賬工資屬于勞動性收入,不屬于轉移性收入,④不選。4.(2025·陜西延安開學考試)近年來,安徽省蕭縣某社區通過黨組織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集中流轉脫貧群眾500畝土地。合作社采取“集土地,請人種”發展模式,不斷激活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逐步推動現代農業與脫貧產業有效銜接。脫貧群眾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除享受流轉收益外,年底還能按股分紅,或者進入合作社務工獲得收入。該地鞏固脫貧成果的經驗可總結為( )①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推動黨組織參與經營 ②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推行適度規?;N植 ③健全農村再分配體系,提高脫貧群眾收入 ④賦予農民更充分財產權益,拓寬增收渠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脫貧群眾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年底還能按股分紅,或者進入合作社務工獲得收入。該地鞏固脫貧成果的經驗可總結為,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賦予農民更充分財產權益,拓寬增收渠道,②④符合題意。黨組織不能參與經營,①錯誤。流轉收益,按股分紅,合作社務工獲得的收入屬于初次分配,不涉及再分配體系,③排除。5.(2024·北京朝陽二模)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情況(按收入來源劃分)。 工資性收入 經營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 轉移凈收入絕對量 (單位:元) 22 053 6 542 3 362 7 261占可支配收 入的比重 56.2% 16.7% 8.6% 18.5%比上年增長 7.1% 6.0% 4.2% 5.4%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提高經營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占比有助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谵D移凈收入快速增長說明我國已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畚覈膫€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制度保障?、芡苿愚r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有助于優化農村居民收入結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提高經營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占比可能拉大居民收入差距,而不是縮小居民收入差距,①錯誤。我國在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②錯誤。居民收入來源于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體現了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制度保障,③正確。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也有利于優化農村居民收入結構,④正確。6.(2024·北京通州二模)下面兩幅圖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A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 )①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②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礎 ③勞動生產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軇趧訄蟪晏岣吆蛣趧由a率提高基本同步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 由圖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情況以及增長速度與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速度比較可知,二者是總體一致的,說明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礎,①②正確。我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因此居民收入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③說法錯誤。材料不涉及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④不符合題意。7.(2024·河北邢臺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 )①能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關鍵是要轉換發展模式,拓寬居民增收渠道③能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④要完善強化競爭基礎地位的市場運行機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 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能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①正確。“關鍵”表述錯誤,且拓寬居民增收渠道不一定會促進公平,②排除。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能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③正確。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確實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率,但如果沒有適當的公平機制來平衡,可能會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反而破壞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因此,單純強調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并不能直接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兼顧、促進和統一,④排除。8.(2024·江西上饒一模)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是( )①規范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第三次分配的調節作用?、谔岣邉趧訄蟪暝诔醮畏峙渲械谋戎兀鸩教岣咦畹凸べY標準 ③進一步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茉诔醮畏峙浞矫妫l揮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規范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第三次分配的調節作用,均有利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①②正確。降低個稅起征點,會加重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而不是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③錯誤。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屬于再分配,不屬于初次分配,④錯誤。B9.(2024·湖南永州二模)經過實踐探索,某公司形成了一套“1+X+N”三級薪酬分配激勵體系:“1”是指公司頂層設計1套一次分配的制度框架,解決宏觀層面“分配什么、怎么分配”的問題;“X”是指各業務部門結合實際自主建立個性化的二次分配機制,解決微觀層面“怎么分配好”的問題;“N”是指建立若干個補充調節的配套制度,從第三個維度解決“怎么分配得更好”的問題。該公司的這套分配激勵體系( )①鼓勵勞動創造,讓員工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谥荚谧屢磺幸氐幕盍Ω傁啾虐l,創造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 ③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企業員工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④意在通過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該公司的這套分配激勵體系鼓勵勞動創造,讓員工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意在通過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①④正確。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夸大了其作用,②錯誤。體現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的是按勞分配。材料中的分配體系不是按勞分配,不是平等分配,③錯誤。10.(2024·河北保定二模)2023年,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903元,比2022年增長6.6%。從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增長了8.8%、5.4%、2.7%、2.0%。其中全省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9 723元,占比59.9%。據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①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②勞動性收入是河北省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③河北堅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④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推動了資源優化配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從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增長了8.8%、5.4%、2.7%、2.0%,說明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①正確。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其中全省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9 723元,占比59.9%,說明勞動性收入是河北省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②正確。材料不涉及經濟增長情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③不符合題意。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10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S省當好探路先鋒。S省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繼續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鼓勵廣大社會主體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推動公益事業發展。請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的知識,說明S省的做法對實現共同富裕的作用。(10分)答案 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發揮政府再分配調節功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勵引導高收入群體回報社會,先富帶后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取締非法收入,促進社會公平。解析 關鍵詞①:S省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可聯系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關鍵詞②: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可聯系再分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關鍵詞③:鼓勵廣大社會主體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推動公益事業發展→可聯系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先富帶后富。關鍵詞④:繼續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可聯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促進社會公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強化練12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docx 強化練12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pptx 第八課 第1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docx 第八課 第1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