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打包)2026屆高中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世界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打包)2026屆高中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世界史

資源簡介

(共99張PPT)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二講
理綱要
記要點
1.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2.宗教改革作為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
3.近代科學的興起,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4.啟蒙運動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CONTENTS
目錄
01
02
05
融通教材/全面落實基礎
主題探究/深化歷史解釋
課時跟蹤檢測
03
04
對“標”訓練/發掘真題價值
大題增分/強化審答規范
融通教材/全面落實基礎
01
一、文藝復興
1.背景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與選必修
根本原因 西歐中世紀晚期_____________生產關系的萌芽
文化基礎 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人才優勢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資本主義
2.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3.內容
(1)核心:精神內核是__________。
(2)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_______;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人文主義
理性
4.成就
人物 特點
文學三杰 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美術三杰 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 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5.擴展:15世紀開始,文藝復興逐漸向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擴展。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6.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與新教的興起
1.宗教改革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②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文藝復興
(2)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興起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內容 ①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___________。
②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____________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人人平等
民族語言
(3)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4)宗教改革的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___________;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人文主義
2.宗教倫理與教化——新教 【選擇性必修1·P53、54】
主張 反對教皇權威,主張信徒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提倡節儉和積極入世的態度,鼓勵人們發財致富
評價 適應了原始積累時期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經濟訴求;束縛人們的行為,麻醉人們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發宗教沖突
新興資產階級
三、近代科學的興起
原因 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時間 16—17世紀
成就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_______”,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
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日心說
續表
影響 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________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理性化
四、啟蒙運動
1.啟蒙運動
背景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過程 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進入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核心 “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___________,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
自主精神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__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都反對君主專制
孟德 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力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___________
亞當· 斯密 ______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 平等
君主立憲制
主權在民
勞動
3.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1.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觀察世界的思想。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世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
|概|念|闡|釋|
拓展教材——豐富歷史的理解和儲備
2.因信稱義:即“信仰得救”,馬丁·路德提出的神學思想核心。認為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教會或人的善功,強調《圣經》的權威高于教會的權威,建立不受羅馬教廷管轄的民族教會,采用民族語言和禮儀的形式。這一神學思想削弱了教會和神職人員的作用,有利于新興資產階級成長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3.社會契約:社會全體成員就該社會行動的基本準則取得的一致協議,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為統治者的權力來自與人民之間的“契約”,“國家就是人民契約的結合體”,如果統治者違背了社會契約,人民就有權推翻它。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后來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基礎,并被西方各國在政治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構成今天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系。
|知|識|拓|展|
新航路與全球航路
新航路一般指歷經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探索后,最終找到的通往亞美的通道。而全球航路指的是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總和,其他航路主要是指北大西洋航線、北冰洋航線和探尋南半球。
|史|學|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棄了宗教教條,將價值取向由“神”轉向“人”,但它缺乏“科學”的基礎,仍然無法擺脫“神”的羈絆。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對科學知識的張揚,對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轉化為一場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價值、強調人的尊嚴的思想運動。
——摘編自馬龍閃《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數智賦能:課前主干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隨機性抽查
主題探究/深化歷史解釋
02
史料探究
主題(一)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與近代科學的興起
1.從文藝復興的原因和特點看
材料一 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新的資本主義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展,促使同這一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意識形態的產生和發展。人文主義者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號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肯定“人”的價值和自由的權利。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用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         ?br/>——摘編自吳稚平《“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
探究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特點。
提示: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中世紀教會對人們的壓迫;古典文化遺存的影響。
特點: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強調個性自由,反對宗教禁欲主義。
2.從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看
材料二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會包辦的信仰,回轉頭去,求之于《圣經》和良心……不承認羅馬的教皇,反對教權的政府。
——摘編自高一涵《歐洲政治思想史》
文藝復興的影響側重于知識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藝復興”所開拓出來的人文主義的影響……把歐洲人民的覺悟,提高了一步。
——摘編自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義的訴求,從人文主義傳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
提示:訴求:批判教權統治,主張“因信稱義”,宣傳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關系: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傳播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了的人文主義。
3.從啟蒙運動的發展看
材料三 啟蒙運動示意圖
探究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啟蒙運動示意圖中能夠解讀出哪些有效信息。
提示:啟蒙運動興起根源于資本主義發展,受益于英、法等國的大學和科學院的人才儲備和科學研究成果;啟蒙運動起源于英國,高潮于法國,擴展到其他地區;英、法、德等國啟蒙思想家提出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理性至上等治國理念;啟蒙思想涉及政治、經濟、人身自由等廣泛領域;啟蒙思想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及其封建神學。
4.從近代科學革命的影響看
材料四 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發展使人們深信可以運用力學原理說明一切,不僅鐘表是機器,動物、人類甚至國家也不過是一部機器,它們都可以用力學原理加以解釋……它告訴人們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為人們所發現。
——摘編自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探究4 根據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背景。結合材料四,概括近代科學革命的積極意義。
提示:背景: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意義: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確立了實驗等科學方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削弱了教會統治的精神支柱;使人相信理性的力量;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展。
史論形成
1.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
(1)人文主義集中表現在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
(4)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的倫理觀。
(5)對教會和貴族的虛偽、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和對人性的扭曲。
2.宗教改革體現的人文精神
(1)“因信稱義”徹底否定了教皇和羅馬天主教會的至上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
(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定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權利。
(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實際上是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進一步推向政治現實。
(4)宗教改革最突出的影響在于成功運用了人文主義的世俗精神創造出新教倫理,把人的心靈從原罪折磨、來世拯救和教廷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世俗生活與世俗人生煥發出勃勃生機。
3.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1)繼承
①體現在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上。
②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2)發展
批判 對象 文藝復興運動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而啟蒙運動直指整個“黑暗的中世紀”,反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
涉及 領域 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經濟、政治、科學、史學等領域
批判 形式 啟蒙運動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直接公開反對封建主義,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思想 特點 啟蒙思想家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權威,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設計了“理性社會”藍圖,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統治做了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4.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科學技術產生、發展的關系
(1)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就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神學的斗爭中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進化論的觀點極大地沖擊了基督教神學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史料探究
主題(二) 14—18世紀歐洲社會轉型
1.從近代歐洲社會轉型的原因看
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后,借著開放的海外貿易優勢,西歐社會發展開始超過亞洲。英、法等西歐國家除了擁有較大的人口規模之外,還建立起強大的殖民帝國并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使本國的要素結構更能支持大規模的民間技術創新,吸納過剩資本和農業剩余勞動力,促使其經濟結構從傳統農業向近代工業轉型。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法國緊隨其后,西歐國家進入到工業時代。
——摘編自歐陽峣等《歐洲大國發展道路的經驗解釋》
探究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洲大國實現社會轉型的原因。
提示:資本原始積累的支撐;工業革命的推動;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與壯大;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2.從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看
材料二 在東西方較量中,西方在近代逐漸強大,并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權,而東方卻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從此一落千丈。有學者分析,西方贏得這場較量的三個關鍵因素是國家、市場和社會的崛起。這三個因素不是齊頭并進的,它們有時合作、有時對立,相互纏繞、相互塑造,每個因素都存在幾種不同的細分模式。順著這個思路可以推測出,實現現代化的途徑其實有很多種。
——摘編自李筠《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
提示:催生出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推動歐洲國家走向近代化;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歐洲轉型過程中,大力推行殖民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苦難。
客觀、辯證學歷史
近代早期西歐社會轉型的表現
經濟 領域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打擊了封建舊貴族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早期殖民擴張促進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經濟的轉型
政治領域 隨著代議制的確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成為時代潮流,推動了政治轉型
續表
文化領域 在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下,近代自然科學誕生并發展,科學思維逐漸興起,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向近代化的轉變
世界聯系 相對隔絕的地區走出閉塞,各地的文明開始匯合交融,人類邁出了從分散到整體最為關鍵的一步
對“標”訓練/發掘真題價值
03
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
“1.18 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課標要求
題組(一) 文藝復興核心思想及政治影響
1.(2024·全國甲卷)14世紀,意大利的一位貴婦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現在有時間的人卻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他就失去了時間。”15世紀初,佛羅倫薩的一位銀行家說:“誰更善于使用時間,誰就能戰勝別人?!边@反映出當時(  )
A.教皇權威遭到徹底否定 B.“因信稱義”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沖擊宗教觀念 D.“天賦人權”思想廣泛流傳

價值發掘
1.試題分析:第1題呈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世俗人士的思想觀念。材料強調的是要珍惜當下生活,即追求現世幸福,也就是世俗觀念的強化。這也隱性告訴考生,要把握當下,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本領,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本題增加試題情境的真實性、生動性,強調考查考生在面臨新情境“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試題形式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是高考試題中的“《清明上河圖》”。
2.(2022·全國乙卷)16世紀中葉,法國人帕斯基耶寫作《法國研究》時說,“我用俗語(而非拉丁語)寫作”;布代的《論錢幣》處處流露出捍衛法國文化并與意大利人競爭的意識。有學者因此認為,16世紀是“法國意識”萌發的世紀。據此可知,“法國意識”的萌發緣于 (  )
A.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B.新興階層擺脫宗教神權束縛
C.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 D.“人民主權”學說深入人心

3.(2022·河北高考)15—16世紀,意大利學者將歷史研究與現實政治結合起來,主張通過建立君主政權實現國家統一,并對未來意大利的政體提出了設想。這種觀念 (  )
A.推動了人文主義的興起 B.體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C.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 D.促進了浪漫主義的形成

價值發掘
2.命題分析:傳統高考在考查文藝復興時大都從文學和藝術兩個角度切入命題,其落腳點基本在人文主義的傳播與影響上。新教材增加了文藝復興的擴展這一內容,講述了人文主義從文學藝術領域向自然科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的擴散。第2、3兩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兩題創設了不同的情境,考查人文主義擴展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即人文主義的傳播有利于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4.(2024·湖南高考)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  )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
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

價值發掘
3.易錯提醒:在解答第4題時,部分考生往往只浮于材料表面,看到“西方人類學”就以為是考查近代科學革命,從而草率判斷選項,誤選A項或B項。題干“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問題”反映了18世紀歐洲學者是在進行理性思考,在思考人類。所以,命題者實際上是考查考生對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內在聯系的深刻認知。這提醒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歷史思維的深度性、發散性,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方能選出正確答案。
題組(二) 啟蒙運動的深遠影響
5.(2024·黑吉遼高考)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稱“國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義的統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經濟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時,他又對官員說:“你們絕沒有任何主動權,一切事必須直接通報我?!边@種統治風格體現了(  )
A.平民主義與貴族傳統的結合 B.科學精神與神權主義的融合
C.啟蒙思想與專制主義的雜糅 D.激進思想與保守主義的妥協

6.(2025年1月·河南高考適應性演練)關于啟蒙運動的起源,數學家達朗貝爾將這一運動的鼻祖確定為提出“歸納法”的培根,還有學者將該運動的起點定在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或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
A.啟蒙運動推動理性思維方式形成
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C.數學原理與啟蒙思想的內涵一致
D.啟蒙運動以科學理論為研究重心

數智賦能:真題分類匯編,2025各地市高考題持續跟進推送
大題增分/強化審答規范
04
(2024·甘肅高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歷史的發展變化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對于歷史的理解,不僅要考慮政治、經濟、文化,還要關注個人和群體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絲綢之路的開辟,既有西漢中期漢匈關系變化、經濟發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響,又有漢武帝雄才大略、張騫個人抱負的推動。又如:20世紀初,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巴爾干半島各民族的獨立意識,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等,共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請根據上述視角,運用所學知識,選取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展開評述。(要求:自擬題目,史論結合,觀點正確,結構完整,邏輯嚴謹,表述清晰,不得抄襲示例。)
審答指導
一、審題要“準”
二、思路要“清”
首先,閱讀材料和設問,擬定論題,如由材料“歷史的發展變化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對于歷史的理解,不僅要考慮政治、經濟、文化,還要關注個人和群體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和設問“選取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展開評述”擬定論題。其次,結合所學進行分析論述。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表述。
三、表達要“范”
示例1(美中不足待優化)
論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評述: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其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等地的興起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是文藝復興產生并發展的根本原因(或經濟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以及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則奠定了文藝復興的文化基礎;而地中海沿岸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利于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便于從東方汲取文化養料。
此外,佛羅倫薩等地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他們宣揚人文主義,成為推動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
因此,歷史的發展變化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辯證發展過程。
閱卷評點:本示例層次清晰,論述層層遞進,且從經濟、文化等視角選取了論據,歸納總結也上升了思維高度,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彰顯能力的高度。但示例中缺少了“資產階級發展在思想領域的要求”這一點,稍顯美中不足。
示例2(高分范例多品悟)
論題:秦的統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評述: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其統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政治上,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上,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而秦“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這些都為統一準備了客觀條件。從主觀條件分析,數代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特別是嬴政雄才大略;而商鞅變法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數智賦能:隨堂閱讀,提升史學素養
因此,歷史的發展變化是由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共同作用所決定的,我們要全面地分析和看待歷史問題。
閱卷評點:本示例選取了秦朝統一這一視角,從秦統一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分析論述,可謂經典。但本示例也有不足之處,未能從生產力發展的視角上升高度進行歸納總結。若結論處加上“秦的統一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句話則更科學。
課時跟蹤檢測
05
(說明:標 的題目配有精品課件,助力老師講評)
代表人物 作品 主題思想
喬托 《猶大之吻》 刻畫了人物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的世俗世界
但丁 《神曲》 表達了善惡標準和對天主教會的厭惡
薄伽丘 《十日談》 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腐化,提倡個性解放,歌頌人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馬基雅維利 《君主論》 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沖破了神權政治理論的桎梏
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洋溢著對人類才智的贊美,以及對貪婪自私的厭惡
一、選擇題
1.據下表可知,文藝復興期間的作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旨在反對宗教信仰 B.帶有鮮明的宗教色彩
C.宣揚新的時代精神 D.彰顯資產階級的貪婪
解析:據材料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強調人的價值,宣揚新的時代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順應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需要,故選C項。

2.(2024·常德一模)一位意大利詩人曾寫道:“我的同伴們……你們被賦予了一種天性,并且擁有一種無可估量的尊嚴和了不起的命運,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從于你的統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讓道德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边@反映了該詩人 (  )
A.追求民主權利 B.強調人定勝天
C.遵從自然規律 D.倡導人性解放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我的同伴們……擁有一種無可估量的尊嚴和了不起的命運”“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讓道德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詩人強調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倡導人性的解放,故選D項。
3.(2024·日照一模)下圖為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的畫作《東方三賢的禮拜》(約創作于1477年),畫作描繪了《圣經》中耶穌出生后東方三位博士前來朝拜的場景。該作品著力宣揚 (  )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A.世俗主義 B.古典主義 C.神權主義 D.個人主義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圣母、耶穌和社會上層人士站在一起,但“畫家本人高傲地站在最右側,把目光轉向畫外”,并不關注他們,這說明該作品著力宣揚世俗主義,故選A項;結合所學可知,古典主義畫風主張擁護中央集權,尊崇王權,歌頌君主,崇尚理性,克制個人情欲,有嚴格的藝術規范和標準,這與畫作信息不相符,排除B項;神權主義強調信仰和宗教道德,將神視為一切行為的根源,與畫作信息不相符,排除C項;個人主義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排除D項。
4.(2024·上饒一模)15世紀的意大利城邦里,貴族們更加重視個人清潔衛生,噴的香水也多?!叭绾巫鲆粋€合乎禮儀、舉止得體的人”這種類型的書籍開始出現。“掌握書寫、音樂、繪畫,如何舞蹈及保持愉悅”成為越來越多女性的追求。這反映出當時 (  )
A.東西商業貿易的繁榮 B.人文主義意識的增強
C.休閑娛樂方式多樣化 D.奢靡時尚之風的流行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的意大利城邦里的人們注重個人衛生,爭做舉止得體的人,追求精神愉悅,這反映了人對自我的重視,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意識的增強密切相關,故選B項;商業貿易屬于經濟方面,而材料主旨是人文主義意識,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奢靡之風,排除D項。
5.近代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出現了“許多金匠、石匠、木匠和其他那些可憐的工資勞動者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優秀的神學家”的社會現象。這場運動是 (  )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
解析:根據材料“金匠、石匠、木匠”變成了“神學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派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簡化宗教儀式,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很多手工業者加入加爾文派,故選B項。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6.1520年,馬丁·路德出版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公開書》,要求德意志皇帝、諸侯和貴族們把宗教的事業掌握在自己手中,斷絕與羅馬教廷的關系。這表明,馬丁·路德意在 (  )
A.否定基督教的權威
B.建立德意志民族教會
C.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做準備
D.使教徒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材料“要求德意志皇帝、諸侯和貴族們把宗教的事業掌握在自己手中,斷絕與羅馬教廷的關系”體現要脫離與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民族教會,B項正確;馬丁·路德否定的是天主教教皇權威,而非基督教,排除A項;1517年宗教改革已經開始,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7.(2024·福州一模)16世紀,法國新教(胡格諾教)與天主教的矛盾尖銳,并引發法國宗教戰爭。1598年,國王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也承認新教的合法地位。此舉 (  )
A.確立了歐洲宗教寬容政策
B.促進了國內和平與穩定
C.摧毀了天主教的絕對權威
D.加速了法國王權的衰落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可知,法國國王頒布敕令,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同時承認新教的合法地位,這有利于緩和國內新舊教派的矛盾,促進國內和平與穩定,故選B項;法國國王頒布的敕令,只適用于法國國內,不能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確立宗教寬容政策,排除A項;C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中的舉措加強了法國的王權,排除D項。
8.(2024·天津紅橋區一模)下圖是“14—17世紀歐洲大事時間軸”。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
A.宗教改革發生于16世紀初的意大利
B.文藝復興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
C.哥白尼的“日心說”諷刺教會的腐朽
D.近代科學興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伽利略創立自由落體定律,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為經典力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近代科學的形成,在這之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已經出現,這說明近代科學興起之前思想已經初步解放,故選D項;宗教改革發生于德意志,而不是在意大利,排除A項;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哥白尼的“日心說”,并未諷刺教會的腐朽,排除C項。
9.在古典時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腳下,要么服從自然,“在宇宙萬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貴的”;17世紀以后,“人類是宇宙的中心”漸成共識,“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類變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認識逐漸凸顯出來。出現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學革命的興起 B.文藝復興的推動
C.工業革命的發生 D.殖民擴張的需要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可知,古典時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腳下,要么服從自然”,但17世紀以后“人類是宇宙的中心”逐漸成為共識,這種共識的出現是因為人類“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而實現的,“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宇宙的認識,逐漸突破了宗教神學觀念,故選A項。
10.(2024·黃山一模)對于17、18世紀的自然神論者而言,他們相信宇宙是一個有秩序的王國,上帝主導了整個宇宙的運動,但上帝本身并無興致參與到具體的事務中來,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這一觀點體現了 (  )
A.科學革命的影響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宗教改革的發展 D.蒸汽時代的到來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17、18世紀”可知,這時是啟蒙運動時期,據“自然神論者”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可知,近代科學革命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鼓勵人們依靠理性的力量去發現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說明啟蒙運動受自然科學的影響,故選A項;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宗教改革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兩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排除D項。
11.(2024·青島一模)有學者在評價近代歐洲某運動時說:“它教會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既不是神又不是從外面來巡視世界的衛兵,我們是從世界當中來說話的男男女女,必須鼓起勇氣來爭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痹撨\動是 (  )
A.地理大發現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解析:材料中這場運動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并且教會人們鼓足勇氣去獨立思考、判斷是非對錯,這符合啟蒙運動“理性”的內涵,故選D項。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2.某學派認為,“宗教必須被當作單純的迷信拋棄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須被當作……壓迫性的存在消滅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須成為主導性力量”。要實現這一切,他們尋求的最佳途徑是 (  )
A.暴力革命 B.重塑信仰
C.訴諸理性 D.實行共和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得,該學派反對宗教和舊制度,他們要拋棄天主教神學,想要推翻舊的封建政治制度,屬于啟蒙思想,結合所學知可知,要實現上述主張,他們認為最佳途徑就是訴諸理性,利用理性驅散現實的黑暗,故選C項;暴力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所推崇的方式,排除A項;重塑信仰是解決材料所述“宗教必須被當作單純的迷信拋棄掉”的問題,但不能解決“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須被當作……壓迫性的存在消滅掉”的問題,B項屬于以偏概全,排除;實行共和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結果,而不是途徑,排除D項。
13.(2024·錦州一模)據統計,從1724年到1789年間,法國獲得默許出版的圖書共12 610部。其中,神學和法律書籍幾近消失,純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面的題材占絕對優勢,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書籍增長尤為顯著。這一書籍出版趨勢表明法國 (  )
A.專制王權達到頂峰 B.文藝創作沖破了神學束縛
C.啟蒙理性得到成長 D.大革命推動政治文化重構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啟蒙運動反對教會,推崇科學理性,因此這一時期神學和法律書籍幾近消失,純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面的題材占絕對優勢,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書籍增長尤為顯著,這是啟蒙理性成長的體現,故選C項;專制王權達到頂峰是在17世紀,排除A項;文藝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沖破了神學的束縛,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在1789年,排除D項。
14. 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主張開明專制,聲稱自己不過是國家的第一奴仆,國家利益是君主的法則,這條法則是不可違背的。他甚至還命令說,如果他被敵方俘虜,普魯士不應為他的獲釋做任何犧牲。這反映了 (  )
A.啟蒙時代社會的進步 B.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
C.王權有限原則的確立 D.法律至上觀念的傳播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啟蒙運動發展到高潮,腓特烈二世主張開明專制,強調國家利益至上,這反映了啟蒙運動推動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故選A項;18世紀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統一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B項;“王權有限原則的確立”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強調國家利益至上,沒有關于法律的描述,排除D項。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5.(2024·永州一模)18世紀中期以后,德國思想文化界不僅秉持理性等啟蒙理念,而且使啟蒙運動進一步“德國化”,明確提出要創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這反映德國啟蒙運動 (  )
A.以擺脫專制王權為核心
B.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C.理性與民族意識相交融
D.直接推動了德國的統一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18世紀中期以后,德國思想界不僅強調理性,還使啟蒙運動德國化,這體現德國啟蒙運動理性與民族意識相交融,故選C項;德國啟蒙運動時期還沒有專制王權,排除A項;近代科學先于啟蒙運動興起,排除B項;“直接”一詞過于絕對,德國1871年實現統一,排除D項。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立法權應該委托給貴族集團和由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團。貴族集團的成員應該世襲。人民參與治國應僅限于遴選代表,代表的優點是有能力參與各種事務的討論,人民則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行政權應該執掌在君主手中。
——摘編自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1)圍繞材料一中孟德斯鳩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予以簡要評價。(6分)
答案:評價:孟德斯鳩的主張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反對君主專制制度;試圖調和君主、貴族和人民之間的矛盾;沒有正確認識普通民眾的參政議政能力,主張貴族世襲制,具有時代局限性。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材料二 關于孟德斯鳩思想的階級立場,以下兩種觀點比較有代表性。
  孟德斯鳩的理論主張是要摧毀當時已經腐爛透頂的封建主義和狂暴的君主專制政體,他所維護的是即將登上歷史舞臺的新興階級的利益。 ——摘編自張雁深《孟德斯鳩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鳩認為“沒有君主就沒有貴族,沒有貴族就沒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與貴族的共治。
——摘編自王養沖等《法國大革命史(1789—179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2)根據材料二,指出兩位學者對孟德斯鳩階級立場認知的差異。(4分)
答案:差異:前者認為孟德斯鳩主要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后者認為孟德斯鳩代表君主和貴族的利益。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3
14
15
16
(3)有學者認為,“歷史學家像小說家一樣,是虛構故事的創造者”。結合兩則材料,以孟德斯鳩思想的解讀為例,對該觀點予以評析。(5分)
答案:該觀點抹殺了歷史的客觀性,放大了歷史的主觀性。孟德斯鳩有《論法的精神》等著作傳世,其思想并非“虛構故事”。兩位學者對孟德斯鳩觀點的認識雖有差異,但均有依據,屬于對歷史的多元解釋,也并非“虛構故事”。第二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理綱要
記要點
1.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2.宗教改革作為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
3.近代科學的興起,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4.啟蒙運動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與選必修
一、文藝復興
1.背景
根本原因 西歐中世紀晚期    生產關系的萌芽
文化基礎 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人才優勢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2.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3.內容
(1)核心:精神內核是     。
(2)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   ;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4.成就
人物 特點
文學三杰 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美術三杰 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 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5.擴展:15世紀開始,文藝復興逐漸向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擴展。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6.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與新教的興起
1.宗教改革
(1)背景
①     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②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興起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內容 ①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     。 ②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     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3)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4)宗教改革的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     ;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2.宗教倫理與教化——新教 【選擇性必修1·P53、54】
主張 反對教皇權威,主張信徒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提倡節儉和積極入世的態度,鼓勵人們發財致富
評價 適應了原始積累時期       的政治、經濟訴求;束縛人們的行為,麻醉人們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發宗教沖突
三、近代科學的興起
原因 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時間 16—17世紀
成就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    ”,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
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影響 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    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四、啟蒙運動
1.啟蒙運動
背景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過程 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進入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核心 “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     ,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都反對君主專制
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力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    
亞當·斯密    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3.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拓展教材——豐富歷史的理解和儲備
|概|念|闡|釋|
1.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觀察世界的思想。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世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
2.因信稱義:即“信仰得救”,馬丁·路德提出的神學思想核心。認為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教會或人的善功,強調《圣經》的權威高于教會的權威,建立不受羅馬教廷管轄的民族教會,采用民族語言和禮儀的形式。這一神學思想削弱了教會和神職人員的作用,有利于新興資產階級成長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3.社會契約:社會全體成員就該社會行動的基本準則取得的一致協議,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為統治者的權力來自與人民之間的“契約”,“國家就是人民契約的結合體”,如果統治者違背了社會契約,人民就有權推翻它。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后來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基礎,并被西方各國在政治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構成今天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系。
|知|識|拓|展|
新航路與全球航路
新航路一般指歷經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探索后,最終找到的通往亞美的通道。而全球航路指的是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總和,其他航路主要是指北大西洋航線、北冰洋航線和探尋南半球。
|史|學|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棄了宗教教條,將價值取向由“神”轉向“人”,但它缺乏“科學”的基礎,仍然無法擺脫“神”的羈絆。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對科學知識的張揚,對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轉化為一場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價值、強調人的尊嚴的思想運動。
——摘編自馬龍閃《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主題(一)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與近代科學的興起
[史料探究]
1.從文藝復興的原因和特點看
材料一 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新的資本主義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展,促使同這一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意識形態的產生和發展。人文主義者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號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肯定“人”的價值和自由的權利。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用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
——摘編自吳稚平《“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
探究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特點。
2.從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看
材料二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會包辦的信仰,回轉頭去,求之于《圣經》和良心……不承認羅馬的教皇,反對教權的政府。
——摘編自高一涵《歐洲政治思想史》
文藝復興的影響側重于知識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藝復興”所開拓出來的人文主義的影響……把歐洲人民的覺悟,提高了一步。
——摘編自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義的訴求,從人文主義傳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
3.從啟蒙運動的發展看
材料三 啟蒙運動示意圖
探究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啟蒙運動示意圖中能夠解讀出哪些有效信息。
4.從近代科學革命的影響看
材料四 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發展使人們深信可以運用力學原理說明一切,不僅鐘表是機器,動物、人類甚至國家也不過是一部機器,它們都可以用力學原理加以解釋……它告訴人們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為人們所發現。
——摘編自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探究4 根據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背景。結合材料四,概括近代科學革命的積極意義。
[史論形成]
1.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
(1)人文主義集中表現在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
(4)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的倫理觀。
(5)對教會和貴族的虛偽、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和對人性的扭曲。
2.宗教改革體現的人文精神
(1)“因信稱義”徹底否定了教皇和羅馬天主教會的至上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
(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定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權利。
(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實際上是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進一步推向政治現實。
(4)宗教改革最突出的影響在于成功運用了人文主義的世俗精神創造出新教倫理,把人的心靈從原罪折磨、來世拯救和教廷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世俗生活與世俗人生煥發出勃勃生機。
3.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1)繼承
①體現在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上。
②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2)發展
批判 對象 文藝復興運動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而啟蒙運動直指整個“黑暗的中世紀”,反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
涉及 領域 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經濟、政治、科學、史學等領域
批判 形式 啟蒙運動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直接公開反對封建主義,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思想 特點 啟蒙思想家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權威,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設計了“理性社會”藍圖,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統治做了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4.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科學技術產生、發展的關系
(1)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就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神學的斗爭中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進化論的觀點極大地沖擊了基督教神學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主題(二) 14—18世紀歐洲社會轉型
[史料探究]
1.從近代歐洲社會轉型的原因看
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后,借著開放的海外貿易優勢,西歐社會發展開始超過亞洲。英、法等西歐國家除了擁有較大的人口規模之外,還建立起強大的殖民帝國并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使本國的要素結構更能支持大規模的民間技術創新,吸納過剩資本和農業剩余勞動力,促使其經濟結構從傳統農業向近代工業轉型。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法國緊隨其后,西歐國家進入到工業時代。
——摘編自歐陽峣等《歐洲大國發展道路的經驗解釋》
探究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洲大國實現社會轉型的原因。
2.從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看
材料二 在東西方較量中,西方在近代逐漸強大,并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權,而東方卻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從此一落千丈。有學者分析,西方贏得這場較量的三個關鍵因素是國家、市場和社會的崛起。這三個因素不是齊頭并進的,它們有時合作、有時對立,相互纏繞、相互塑造,每個因素都存在幾種不同的細分模式。順著這個思路可以推測出,實現現代化的途徑其實有很多種。
——摘編自李筠《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
[客觀、辯證學歷史]
近代早期西歐社會轉型的表現
經濟 領域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打擊了封建舊貴族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早期殖民擴張促進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經濟的轉型
政治 領域 隨著代議制的確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成為時代潮流,推動了政治轉型
文化 領域 在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下,近代自然科學誕生并發展,科學思維逐漸興起,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向近代化的轉變
世界 聯系 相對隔絕的地區走出閉塞,各地的文明開始匯合交融,人類邁出了從分散到整體最為關鍵的一步
“1.18 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
題組(一) 文藝復興核心思想及政治影響
1.(2024·全國甲卷)14世紀,意大利的一位貴婦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現在有時間的人卻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他就失去了時間。”15世紀初,佛羅倫薩的一位銀行家說:“誰更善于使用時間,誰就能戰勝別人?!边@反映出當時 (  )
A.教皇權威遭到徹底否定 B.“因信稱義”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沖擊宗教觀念 D.“天賦人權”思想廣泛流傳
2.(2022·全國乙卷)16世紀中葉,法國人帕斯基耶寫作《法國研究》時說,“我用俗語(而非拉丁語)寫作”;布代的《論錢幣》處處流露出捍衛法國文化并與意大利人競爭的意識。有學者因此認為,16世紀是“法國意識”萌發的世紀。據此可知,“法國意識”的萌發緣于 (  )
A.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B.新興階層擺脫宗教神權束縛
C.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 D.“人民主權”學說深入人心
3.(2022·河北高考)15—16世紀,意大利學者將歷史研究與現實政治結合起來,主張通過建立君主政權實現國家統一,并對未來意大利的政體提出了設想。這種觀念 (  )
A.推動了人文主義的興起 B.體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C.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 D.促進了浪漫主義的形成
4.(2024·湖南高考)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  )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
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
題組(二) 啟蒙運動的深遠影響
5.(2024·黑吉遼高考)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稱“國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義的統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經濟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時,他又對官員說:“你們絕沒有任何主動權,一切事必須直接通報我。”這種統治風格體現了 (  )
A.平民主義與貴族傳統的結合 B.科學精神與神權主義的融合
C.啟蒙思想與專制主義的雜糅 D.激進思想與保守主義的妥協
6.(2025年1月·河南高考適應性演練)關于啟蒙運動的起源,數學家達朗貝爾將這一運動的鼻祖確定為提出“歸納法”的培根,還有學者將該運動的起點定在笛卡爾發表《方法論》的1637年,或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
A.啟蒙運動推動理性思維方式形成 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C.數學原理與啟蒙思想的內涵一致 D.啟蒙運動以科學理論為研究重心
[價值發掘]
1.試題分析:第1題呈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世俗人士的思想觀念。材料強調的是要珍惜當下生活,即追求現世幸福,也就是世俗觀念的強化。這也隱性告訴考生,要把握當下,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本領,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本題增加試題情境的真實性、生動性,強調考查考生在面臨新情境“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試題形式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是高考試題中的“《清明上河圖》”。
2.命題分析:傳統高考在考查文藝復興時大都從文學和藝術兩個角度切入命題,其落腳點基本在人文主義的傳播與影響上。新教材增加了文藝復興的擴展這一內容,講述了人文主義從文學藝術領域向自然科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的擴散。第2、3兩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兩題創設了不同的情境,考查人文主義擴展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即人文主義的傳播有利于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3.易錯提醒:在解答第4題時,部分考生往往只浮于材料表面,看到“西方人類學”就以為是考查近代科學革命,從而草率判斷選項,誤選A項或B項。題干“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問題”反映了18世紀歐洲學者是在進行理性思考,在思考人類。所以,命題者實際上是考查考生對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內在聯系的深刻認知。這提醒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歷史思維的深度性、發散性,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方能選出正確答案。
(2024·甘肅高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歷史的發展變化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對于歷史的理解,不僅要考慮政治、經濟、文化,還要關注個人和群體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絲綢之路的開辟,既有西漢中期漢匈關系變化、經濟發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響,又有漢武帝雄才大略、張騫個人抱負的推動。又如:20世紀初,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巴爾干半島各民族的獨立意識,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等,共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請根據上述視角,運用所學知識,選取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展開評述。(要求:自擬題目,史論結合,觀點正確,結構完整,邏輯嚴謹,表述清晰,不得抄襲示例。)
第二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融通教材
一、1.資本主義 3.(1)人文主義 (2)理性
二、1.(1)①文藝復興 (2)人人平等 民族語言 (4)人文主義 2.新興資產階級 
三、日心說 理性化
四、1.自主精神 2.君主立憲制 主權在民 勞動
主題探究
主題(一)
探究1 提示: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中世紀教會對人們的壓迫;古典文化遺存的影響。
特點: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強調個性自由,反對宗教禁欲主義。
探究2 提示:訴求:批判教權統治,主張“因信稱義”,宣傳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關系: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傳播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了的人文主義。
探究3 提示:啟蒙運動興起根源于資本主義發展,受益于英、法等國的大學和科學院的人才儲備和科學研究成果;啟蒙運動起源于英國,高潮于法國,擴展到其他地區;英、法、德等國啟蒙思想家提出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理性至上等治國理念;啟蒙思想涉及政治、經濟、人身自由等廣泛領域;啟蒙思想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及其封建神學。
探究4 提示:背景: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意義: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確立了實驗等科學方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削弱了教會統治的精神支柱;使人相信理性的力量;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展。
主題(二)
探究1 提示:資本原始積累的支撐;工業革命的推動;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與壯大;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探究2 提示:催生出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推動歐洲國家走向近代化;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歐洲轉型過程中,大力推行殖民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苦難。
對“標”訓練
1.C 2.A 3.B 4.C 5.C 6.B
大題增分
示例1(美中不足待優化)
論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評述: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其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等地的興起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是文藝復興產生并發展的根本原因(或經濟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以及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則奠定了文藝復興的文化基礎;而地中海沿岸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利于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便于從東方汲取文化養料。
此外,佛羅倫薩等地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他們宣揚人文主義,成為推動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
因此,歷史的發展變化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辯證發展過程。
示例2(高分范例多品悟)
論題:秦的統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評述: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其統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政治上,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上,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而秦“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這些都為統一準備了客觀條件。從主觀條件分析,數代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特別是嬴政雄才大略;而商鞅變法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因此,歷史的發展變化是由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共同作用所決定的,我們要全面地分析和看待歷史問題。
閱卷評點:本示例選取了秦朝統一這一視角,從秦統一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分析論述,可謂經典。但本示例也有不足之處,未能從生產力發展的視角上升高度進行歸納總結。若結論處加上“秦的統一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句話則更科學。
1 / 11課時跟蹤檢測(三十六)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一、選擇題
1.據下表可知,文藝復興期間的作品 (  )
代表人物 作品 主題思想
喬托 《猶大之吻》 刻畫了人物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的世俗世界
但丁 《神曲》 表達了善惡標準和對天主教會的厭惡
薄伽丘 《十日談》 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腐化,提倡個性解放,歌頌人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馬基雅維利 《君主論》 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沖破了神權政治理論的桎梏
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洋溢著對人類才智的贊美,以及對貪婪自私的厭惡
A.旨在反對宗教信仰 B.帶有鮮明的宗教色彩
C.宣揚新的時代精神 D.彰顯資產階級的貪婪
2.(2024·常德一模)一位意大利詩人曾寫道:“我的同伴們……你們被賦予了一種天性,并且擁有一種無可估量的尊嚴和了不起的命運,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從于你的統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讓道德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边@反映了該詩人 (  )
A.追求民主權利 B.強調人定勝天
C.遵從自然規律 D.倡導人性解放
3.(2024·日照一模)下圖為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的畫作《東方三賢的禮拜》(約創作于1477年),畫作描繪了《圣經》中耶穌出生后東方三位博士前來朝拜的場景。該作品著力宣揚 (  )
A.世俗主義 B.古典主義
C.神權主義 D.個人主義
4.(2024·上饒一模)15世紀的意大利城邦里,貴族們更加重視個人清潔衛生,噴的香水也多?!叭绾巫鲆粋€合乎禮儀、舉止得體的人”這種類型的書籍開始出現?!罢莆諘鴮?、音樂、繪畫,如何舞蹈及保持愉悅”成為越來越多女性的追求。這反映出當時 (  )
A.東西商業貿易的繁榮 B.人文主義意識的增強
C.休閑娛樂方式多樣化 D.奢靡時尚之風的流行
5.近代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出現了“許多金匠、石匠、木匠和其他那些可憐的工資勞動者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優秀的神學家”的社會現象。這場運動是 (  )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
6.1520年,馬丁·路德出版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公開書》,要求德意志皇帝、諸侯和貴族們把宗教的事業掌握在自己手中,斷絕與羅馬教廷的關系。這表明,馬丁·路德意在 (  )
A.否定基督教的權威
B.建立德意志民族教會
C.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做準備
D.使教徒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7.(2024·福州一模)16世紀,法國新教(胡格諾教)與天主教的矛盾尖銳,并引發法國宗教戰爭。1598年,國王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也承認新教的合法地位。此舉 (  )
A.確立了歐洲宗教寬容政策
B.促進了國內和平與穩定
C.摧毀了天主教的絕對權威
D.加速了法國王權的衰落
8.(2024·天津紅橋區一模)下圖是“14—17世紀歐洲大事時間軸”。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  )
A.宗教改革發生于16世紀初的意大利
B.文藝復興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
C.哥白尼的“日心說”諷刺教會的腐朽
D.近代科學興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
9.在古典時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腳下,要么服從自然,“在宇宙萬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貴的”;17世紀以后,“人類是宇宙的中心”漸成共識,“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類變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認識逐漸凸顯出來。出現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學革命的興起 B.文藝復興的推動
C.工業革命的發生 D.殖民擴張的需要
10.(2024·黃山一模)對于17、18世紀的自然神論者而言,他們相信宇宙是一個有秩序的王國,上帝主導了整個宇宙的運動,但上帝本身并無興致參與到具體的事務中來,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這一觀點體現了 (  )
A.科學革命的影響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宗教改革的發展 D.蒸汽時代的到來
11.(2024·青島一模)有學者在評價近代歐洲某運動時說:“它教會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既不是神又不是從外面來巡視世界的衛兵,我們是從世界當中來說話的男男女女,必須鼓起勇氣來爭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痹撨\動是 (  )
A.地理大發現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12.某學派認為,“宗教必須被當作單純的迷信拋棄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須被當作……壓迫性的存在消滅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須成為主導性力量”。要實現這一切,他們尋求的最佳途徑是 (  )
A.暴力革命 B.重塑信仰
C.訴諸理性 D.實行共和
13.(2024·錦州一模)據統計,從1724年到1789年間,法國獲得默許出版的圖書共12 610部。其中,神學和法律書籍幾近消失,純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面的題材占絕對優勢,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書籍增長尤為顯著。這一書籍出版趨勢表明法國 (  )
A.專制王權達到頂峰 B.文藝創作沖破了神學束縛
C.啟蒙理性得到成長 D.大革命推動政治文化重構
14.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主張開明專制,聲稱自己不過是國家的第一奴仆,國家利益是君主的法則,這條法則是不可違背的。他甚至還命令說,如果他被敵方俘虜,普魯士不應為他的獲釋做任何犧牲。這反映了 (  )
A.啟蒙時代社會的進步 B.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
C.王權有限原則的確立 D.法律至上觀念的傳播
15.(2024·永州一模)18世紀中期以后,德國思想文化界不僅秉持理性等啟蒙理念,而且使啟蒙運動進一步“德國化”,明確提出要創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這反映德國啟蒙運動 (  )
A.以擺脫專制王權為核心
B.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C.理性與民族意識相交融
D.直接推動了德國的統一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立法權應該委托給貴族集團和由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團。貴族集團的成員應該世襲。人民參與治國應僅限于遴選代表,代表的優點是有能力參與各種事務的討論,人民則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行政權應該執掌在君主手中。
——摘編自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材料二 關于孟德斯鳩思想的階級立場,以下兩種觀點比較有代表性。
  孟德斯鳩的理論主張是要摧毀當時已經腐爛透頂的封建主義和狂暴的君主專制政體,他所維護的是即將登上歷史舞臺的新興階級的利益。 ——摘編自張雁深《孟德斯鳩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鳩認為“沒有君主就沒有貴族,沒有貴族就沒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與貴族的共治。 ——摘編自王養沖等《法國大革命史(1789—1794)》
(1)圍繞材料一中孟德斯鳩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予以簡要評價。(6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兩位學者對孟德斯鳩階級立場認知的差異。(4分)
(3)有學者認為,“歷史學家像小說家一樣,是虛構故事的創造者”。結合兩則材料,以孟德斯鳩思想的解讀為例,對該觀點予以評析。(5分)
課時跟蹤檢測(三十六)
1.選C 據材料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強調人的價值,宣揚新的時代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順應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需要,故選C項。
2.選D 據材料“我的同伴們……擁有一種無可估量的尊嚴和了不起的命運”“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讓道德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詩人強調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倡導人性的解放,故選D項。
3.選A 據材料信息可知,圣母、耶穌和社會上層人士站在一起,但“畫家本人高傲地站在最右側,把目光轉向畫外”,并不關注他們,這說明該作品著力宣揚世俗主義,故選A項;結合所學可知,古典主義畫風主張擁護中央集權,尊崇王權,歌頌君主,崇尚理性,克制個人情欲,有嚴格的藝術規范和標準,這與畫作信息不相符,排除B項;神權主義強調信仰和宗教道德,將神視為一切行為的根源,與畫作信息不相符,排除C項;個人主義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排除D項。
4.選B 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的意大利城邦里的人們注重個人衛生,爭做舉止得體的人,追求精神愉悅,這反映了人對自我的重視,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意識的增強密切相關,故選B項;商業貿易屬于經濟方面,而材料主旨是人文主義意識,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奢靡之風,排除D項。
5.選B 根據材料“金匠、石匠、木匠”變成了“神學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派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簡化宗教儀式,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很多手工業者加入加爾文派,故選B項。
6.選B 材料“要求德意志皇帝、諸侯和貴族們把宗教的事業掌握在自己手中,斷絕與羅馬教廷的關系”體現要脫離與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民族教會,B項正確;馬丁·路德否定的是天主教教皇權威,而非基督教,排除A項;1517年宗教改革已經開始,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7.選B 據材料可知,法國國王頒布敕令,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同時承認新教的合法地位,這有利于緩和國內新舊教派的矛盾,促進國內和平與穩定,故選B項;法國國王頒布的敕令,只適用于法國國內,不能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確立宗教寬容政策,排除A項;C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中的舉措加強了法國的王權,排除D項。
8.選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伽利略創立自由落體定律,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為經典力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近代科學的形成,在這之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已經出現,這說明近代科學興起之前思想已經初步解放,故選D項;宗教改革發生于德意志,而不是在意大利,排除A項;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哥白尼的“日心說”,并未諷刺教會的腐朽,排除C項。
9.選A 據材料可知,古典時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腳下,要么服從自然”,但17世紀以后“人類是宇宙的中心”逐漸成為共識,這種共識的出現是因為人類“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而實現的,“通過對自然的智力攻克”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宇宙的認識,逐漸突破了宗教神學觀念,故選A項。
10.選A 據材料“17、18世紀”可知,這時是啟蒙運動時期,據“自然神論者”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則運轉”可知,近代科學革命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鼓勵人們依靠理性的力量去發現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說明啟蒙運動受自然科學的影響,故選A項;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宗教改革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兩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排除D項。
11.選D 材料中這場運動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并且教會人們鼓足勇氣去獨立思考、判斷是非對錯,這符合啟蒙運動“理性”的內涵,故選D項。
12.選C 由材料信息可得,該學派反對宗教和舊制度,他們要拋棄天主教神學,想要推翻舊的封建政治制度,屬于啟蒙思想,結合所學知可知,要實現上述主張,他們認為最佳途徑就是訴諸理性,利用理性驅散現實的黑暗,故選C項;暴力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所推崇的方式,排除A項;重塑信仰是解決材料所述“宗教必須被當作單純的迷信拋棄掉”的問題,但不能解決“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須被當作……壓迫性的存在消滅掉”的問題,B項屬于以偏概全,排除;實行共和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結果,而不是途徑,排除D項。
13.選C 材料涉及的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啟蒙運動反對教會,推崇科學理性,因此這一時期神學和法律書籍幾近消失,純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面的題材占絕對優勢,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書籍增長尤為顯著,這是啟蒙理性成長的體現,故選C項;專制王權達到頂峰是在17世紀,排除A項;文藝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沖破了神學的束縛,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在1789年,排除D項。
14.選A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啟蒙運動發展到高潮,腓特烈二世主張開明專制,強調國家利益至上,這反映了啟蒙運動推動了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故選A項;18世紀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統一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B項;“王權有限原則的確立”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強調國家利益至上,沒有關于法律的描述,排除D項。
15.選C 據材料信息可知,18世紀中期以后,德國思想界不僅強調理性,還使啟蒙運動德國化,這體現德國啟蒙運動理性與民族意識相交融,故選C項;德國啟蒙運動時期還沒有專制王權,排除A項;近代科學先于啟蒙運動興起,排除B項;“直接”一詞過于絕對,德國1871年實現統一,排除D項。
16.(1)評價:孟德斯鳩的主張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反對君主專制制度;試圖調和君主、貴族和人民之間的矛盾;沒有正確認識普通民眾的參政議政能力,主張貴族世襲制,具有時代局限性。
(2)差異:前者認為孟德斯鳩主要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后者認為孟德斯鳩代表君主和貴族的利益。
(3)該觀點抹殺了歷史的客觀性,放大了歷史的主觀性。孟德斯鳩有《論法的精神》等著作傳世,其思想并非“虛構故事”。兩位學者對孟德斯鳩觀點的認識雖有差異,但均有依據,屬于對歷史的多元解釋,也并非“虛構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龙川县| 宿州市| 河间市| 三河市| 木兰县| 建瓯市| 渝中区| 武城县| 海城市| 宁阳县| 贺州市| 宁德市| 遵化市| 临高县| 桐庐县| 洛阳市| 张家口市| 通江县| 公安县| 滦平县| 常宁市| 日土县| 长春市| 固安县| 新余市| 崇左市| 正蓝旗| 固始县| 新丰县| 霍山县| 瑞安市| 龙海市| 交城县| 贡觉县| 乌拉特后旗| 琼结县| 鄂托克旗| 资中县| 贵南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