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時間、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九個部分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分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本單元共三課時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本單元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觀察圖形、描畫圖形的活動中,以邊數的多少對圖形進行分類,知道四邊形的形狀和名稱,然后進一步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認識圖形的周長,進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圖形認識,在對其周長等學習圖形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圖形與幾何知識體系具有重要的紐帶作用。二、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他們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對于帶有模仿性的練習,學生都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將練習項目融入游戲中學生們更容易接受。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認為只要教學方法得當,本活動的教學是引導學生愛學、樂學、會學的一次好機會。三、說教學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直觀的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四邊形無處不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說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1)教學重點:直觀的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教學難點:通過畫一畫、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五、說教法和學法1.教學方法選擇。提問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2.學法指導。根據對課文的預設,我始終立足于提升學生對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動手能力、強調全員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分享等多種方法,通過對問題的解決獲得成功的體驗……六、教具學具準備。各種圖形的卡片、直尺、剪刀、卡紙、多媒體教學課件。七、教學時間1課時。八、說教學過程根據課程標準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的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預設了以下學習活動: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俗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始就相當于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一樣,一個精彩的導課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堂開始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四邊形。【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激情。2.認識四邊形。(10分鐘)(1)在課件出示的圖形中找出四邊形。(2)說一說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3)觀察歸納四邊形的特點。(4)老師鼓勵和總結。【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15分鐘)(1)請學生觀察課件中展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觀察邊思考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正方形的四條邊又有什么特點?(2)學生舉手發言,說出各自的發現。(3)請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邊觀察邊思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4)教師總結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的特點。【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和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圖形思維能力。4.做一做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4分鐘)(1)請學生做一做課本第80頁“做一做”第一題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2)學生觀察老師做課本第80頁“做一做”第二題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出一個正方形,同學們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剪?【設計意圖】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在復習當堂知識的同時學生自己動手能更加直觀的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出一個正方形,同學們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剪?能更加清楚明了的展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5.鞏固練習拓展提升。(4分鐘)做課本第81頁練習第一題【設計意圖】回顧四邊形的特點。6.歸納總結、鞏固成果(3分鐘)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中的什么形?2.四邊形的特點?3.四邊形中比較特殊的長方形有什么特點?4.四邊形中同樣比較特殊的正方形有什么特點?【設計意圖】??偨Y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記憶。7.課后作業。(1分鐘)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布置以下作業:練習十七的第2至4題【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九、板書設計長方形和正方形四邊形的特點:有4個角有4條直的邊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正方形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