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新課導入動植體內也在進行呼吸作用嗎?動植物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成分有沒有變化呢?人體內在進行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酶3.5.2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核心概念】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6.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學習內容與要求】5.5 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 知道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6.1 植物能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③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能量轉化過程;了解動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2.科學思維:親身經歷實驗活動的過程,學會實驗的基本方法。3.探究實踐:通過實驗設計、討論、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問題的能力。4.態度責任: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2核心概念與素養3新知探究1.1 動物的呼吸作用任務一:了解動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驗證動物需要呼吸明確三個變量自變量無關變量因變量有無動物是否進行呼吸作用氣溫氣體成分改變一組有動物一組無動物觀測是否消耗氧氣相同轉換法提示:呼吸作用消耗1體積的氧氣會生成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1)如何觀測氧氣是否被消耗?(2)根據所學知識說說如何改進實驗裝置紅色水滴的移動方向(3)根據實驗裝置說說實驗原理昆蟲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氣壓變小,紅色水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向移動對照排除堿石灰消耗氧氣對實驗的干擾10 cm10 cm10 cm5 cm昆蟲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氣壓變小,紅色水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向移動動物和人一樣,也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4.為更好地控制變量,如何改進對照組?1.用此裝證明動物需要呼吸,在實驗前應該進行哪步操作?檢驗裝置的氣密性。2.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該如何改進?可適當增加試管內的昆蟲數量。3.實驗時為便于操作和觀察,能否用手握緊試管?試管內放入等數量的同種死昆蟲。不能。5.如圖所示,這是某科學社團的同學驗證動物呼吸作用的裝置,AB裝置中放入等質量的堿石灰。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去掉裝置BB.換用更細的玻璃管C.增加堿石灰的質量D.換用更長的玻璃管B1.2 植物的呼吸作用驗證種子萌發需要呼吸明確三個變量自變量無關變量因變量有無植物是否進行呼吸作用氣溫氣體成分改變一組有萌發的種子一組無萌發的種子觀測是否消耗氧氣相同轉換法A試管變渾濁,B試管不變渾濁活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試管B的設置有 的作用。石灰水的作用是 。對照檢驗呼吸作用產生CO2種子中的水分增多,呼吸作用加強,實驗效果明顯。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響。種子沒有生命力,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會放出熱量4.如圖所示,這是小英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②③中種子均需消毒處理B.②中種子經過“浸過水”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C.③中種子經過“已煮熟”處理,呼吸作用會加強D.②中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C驗證植物根莖葉需要呼吸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了CO2蠟燭熄滅說明了: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O2植物不會呼吸作用,有對照作用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3.小科將數棵新鮮菠菜裝入黑塑料袋中,密封,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如圖所示,松開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導管,讓塑料袋中的空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證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B.能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C.新鮮菠菜用開水燙5分鐘后實驗現象更明顯D.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的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機物B植物與大部分動物不一樣,沒有明顯的呼吸器官,沒有明顯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但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有氣體交換 ( 得到O2,排出CO2 )。植物的各個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每一個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C6H12O6 + 6O2 → 6CO2 +6H2O + 能量酶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8.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進行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多次測定有關的量,并繪制成右下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正在萌發的種子B.若Y表示瓶內氧氣含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正在萌發的種子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含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A6.下圖所示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經數小時實驗后,U形管甲、乙兩處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A.甲處下降,乙處上升B.甲處上升,乙處下降C.甲、乙兩處都下降D.甲、乙兩處都不變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