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 中考科學解答探究專項復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 中考科學解答探究專項復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 中考科學解答探究專項復習答案解析(教師版)
一、解答題
1. 小寧為了研究密閉容器中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速率的變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裝 置,U 型管中裝有一定量的水,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開始時 U形管左側與右側液面 相平,每隔半小時利用標尺量出右側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
(1) 為了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對實驗的干擾,將浸泡后的種子通過 (填“高溫”或“噴 灑稀釋的消毒液”) 進行殺菌。
(2)當 t = 1.0 時種子呼吸作用的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 = 3.5 呼吸作用 的速率。
(3) 實驗反思:由于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會放出熱量使測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因 此實驗時應該將錐形瓶放入恒溫的水中。
【答案】 噴灑稀釋的消毒液 小于 偏小
【解析】(1) 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實驗中將浸泡后的種子預先噴灑 稀釋的消毒液以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但不能高溫處理,否則會導致種子死亡。
(2) 種子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錐形瓶 內的氣體總量減少,U形管右側液面上升,因此標尺的讀數表示有氧呼吸時消耗 的氧氣量,即表示有氧呼吸速率。表示當 t = l.0 時,種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 = 4.8 - 2.3 = 2.5(cm),當 t = 3.5 時,種子消耗的氧氣量 = 7.3 - 2.3 = 5.0(cm),因 此當 t = l.0 時種子呼吸作用速率小于 t = 3.5 時種子呼吸作用速率。
(3) 實驗時應該將錐形瓶放入恒溫的水中,這是因為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會釋放大 量的熱量,從而降低了呼吸酶的活性,導致測量值偏小。
2. 2022 年 10 月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發表的論文研究表明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能促進塑 料聚乙烯降解。因此小金對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促進塑料降解作用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重復實驗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
組別 A B C
試管中一次加入的物質 2mL 蠟蟲唾 液 2mL 蒸餾水 2mL 蠟蟲唾液
▲ 1mL 蒸餾水 1mL5% 鹽酸溶
試卷第1頁,共3頁

10g 聚乙烯塑 料 10g 聚乙烯塑 料 10g 聚乙烯塑 料
水浴 10 分鐘 25℃ 25℃ 25℃
相同時間內塑料減少的質量/g m1 m2 m3
(1) 為了探究酸性條件下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促進塑料降解作用是否有影響,表中▲處應該 填 。
(2) 將三支試管分別放入 25℃ 的水浴中的原因是 。
(3) 據研究表明在酸性條件下,蠟蟲唾液酶對塑料分解作用的效果更好。因此要得到此結論, 本次實驗結果是 。
(4) 蠟蟲唾液酶能促進聚乙烯降解,小芝認為應該大量培養繁殖蠟蟲冥幼蟲。請問你是否支 持小芝觀點,請說明理由。 。
【答案】 1 毫升蒸餾水 此溫度下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活性最佳 m3 > m1 > m2 滿足證據支撐他的觀點就可
【解析】(1) 為了探究酸性條件下蠟蟲莫幼蟲的唾液酶促進塑料降解作用是否有影響,需 要設置以 5% 鹽酸溶液為唯一變量的對照實驗,即除了是否添加 5% 鹽酸溶液不 同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所以表中▲處應該填 1mL 蒸餾水,作為對照 組。
(2) 酶的催化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的影響,酶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能發揮高效 的催化性。所以將三支試管分別放入 25℃ 的水浴中的原因是蠟蟲螟幼蟲的唾液 酶在此溫度下催化效率最高。
(3) 據研究表明在酸性條件下,蠟蟲唾液酶對塑料分解作用的效果更好,即與加入 蒸餾水的唾液相比,加入 5% 鹽酸溶液的唾液中,蠟蟲唾液酶在相同時間內分解塑 料更多,使塑料減少的質量更多。因此要得到此結論,本次實驗結果是 m1 <
m3。
(4) 蠟蟲唾液酶能促進聚乙烯降解,小芝認為應該大量培養繁殖蠟蟲窩幼蟲。我 不支持小芝的觀點,因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都維持相對穩定的狀 態,如果蠟蟲螟幼蟲的數量過多,可能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進而破壞生態平
衡。
3. 血紅蛋白的含量是血液是否達標的一項重要指標,醫生常用“硫酸銅目測法”來測定。為 了驗證該方法是否有效,某興趣小組取了甲、乙、丙三種已知血紅蛋白含量的多個血液樣 本做實驗。測定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標準硫酸銅溶液;②用滴管取新鮮血液 在距硫酸銅溶液上方一定的“滴落高度”處將一滴血液輕輕滴入 (如圖甲),血滴中應不含 有氣泡;③記錄血滴下沉到燒杯底部所需要的時間 t。測定實驗數據如下表:
試卷第1頁,共3頁
血紅蛋白含量 滴落高度 (厘米) 平均下沉時間 t(秒)
甲 高 1 小于 10
乙 較高 1 10 - 15 之間
丙 低 1 大于 15
(1) 完成測定步驟 (配制標準硫酸銅溶液除外) 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
(2) 分析數據,支持硫酸銅目測法測量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有效的推論是: 。
(3) 步驟③強調血滴不應含有氣泡,請分析其中原理: 。
【答案】 秒表、刻度尺 當滴落高度等條件相同時,血紅蛋白的含量越高,血滴的 下沉時間越短 氣泡會導致血滴受到的浮力增大,增長下沉時間。 (或者氣泡 減小了血滴的重力,增長下沉時間)
【解析】(1) 測量滴落高度可使用刻度尺等,測量平均下沉時間 t 可使用秒表等,因此完成
測定步驟 (配制標準硫酸銅溶液除外) 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秒表等。
(2)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血紅蛋白含量越高,平均下沉時間 t 越短,因此支持硫酸 銅目測法測量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有效的推論是:當滴落高度等條件相同時, 血紅蛋白的含量越高,血滴的平均下沉時間 t 越短。
(3) 氣泡會影響血滴的下沉時間,使實驗結果出現偏差,因此步驟③強調血滴不應 含有氣泡的原理是:氣泡會導致血滴受到的浮力增大,減慢下沉時間。
4. 冰雹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會損壞農作物和各種設施。
(1) 冰雹在高空具有較大的重力勢能,落到地面時速度較 。
(2) 為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時對塑料薄膜的損壞程度,某同學進行模擬實驗:取三塊相同 的塑料薄膜,畫上 20 毫米 × 20 毫米的小方格,讓 3 個相同的圓冰球以不同的速度分別撞擊,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利用方格計算受損面積,發現圖甲、乙難以比較。若要更準確比較圖甲、 乙受損面積大小,不增加其它工具,可如何改進?
(3) 在總厚度不變的情況下,使用雙層薄膜是否可以更好地抵擋冰雹?于是該同學再次進行 模擬實驗:選用材質相同的單層和雙層薄膜,利用大小和速度相同的圓冰球撞擊,比較受損程 度,實驗結果如下表。
類 型 單層 薄膜 (厚度 0.24 mm) 雙層薄膜 (每層厚度 0.12mm)
間隔 0mm 間隔 5mm 間隔 10mm
受 損 破損 上、下兩 層均輕微 上、下兩 層均中度 上層破損、 下層嚴重
試卷第1頁,共3頁
程 度 形變 形變 形變
根據表中信息,請對大棚鋪設塑料薄膜提出合理的建議。 【答案】 大 將方格劃分得更小 見解析
【解析】(1) [1] 冰雹在高空具有較大的重力勢能,落到地面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動能增大,速度增大。
(2) [2] 利用方格計算受損面積,圖甲、乙難以比較,為了更準確比較圖甲、乙受損 面積大小,可以將方格劃分得更小。
(3) [3]由材料可知,雙層間隔為 0mm 的薄膜受損程度最小,所以大棚鋪設鋪設間 隔為 0 的雙層薄膜。
5. 某些蚊子能傳播疾病,影響人類健康。科研人員以叮咬人類的伊蚊為材料開展相關研究。
(1) 伊蚊屬于 (填“脊椎”或“無脊椎”) 動物。
(2) 為深究伊蚊如何區別人和動物,科研人員利用圖 1 所示裝置開展實驗。幾分鐘后發現,伊 蚊全部趨向人的氣味一側。科研人員的假設是 。
(3) 科研人員測定出人和動物的氣味均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主要氣味分子 a、b、c 和 d 的含量 如圖 2 所示。據圖推測,人的氣味中吸引伊蚊的是 兩種氣味分子。
(4) 為了研究上述兩種氣味分子對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員進行圖 3 所示的三組實驗。多 次重復實驗發現,A 組伊蚊飛一會兒就隨機停在 1、2 或 3 的某個區;B 組伊蚊都興奮地飛到
3 區;C組伊蚊的表現與B 組相同。請結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條科學防蚊的對策 。
【答案】 無脊椎 伊蚊通過氣味區別人和動物 a、c 利用氣味分子 a、
試卷第1頁,共3頁
c 誘殺伊蚊
【分析】(1)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 分析圖2 中的柱狀圖,比較人的氣味和動物氣味不同點得出答案。
(3) 依據探究結果,可針對結果采取應對措施來防治伊蚊。 【解析】(1) 伊蚊屬于節肢動物,體內無脊柱,故是無脊椎動物。
(2) 假設是根據探究目的來提出假設,為深究伊蚊如何區別人和動物,科研人員利 用圖 1 所示裝置開展實驗,實驗裝置中分別通入動物的氣味和人的氣味,據此提 出假設伊蚊是依據氣味來辨別人和動物。
(3) 分析圖 2 柱狀圖,人的氣味中 a、c 分子比動物氣味中高很多,故可得出人吸引 伊蚊的兩種分子是 a、c。
(4) 據實驗探究過程得出人吸引伊蚊的氣味分子,故可設計一些含有人氣味分子 的誘捕裝置捕殺伊蚊。
6. 人們對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條件進行了漫長的探索,請閱讀材料并回答:
(1) 海爾蒙特在實驗前后需要測量的數據是植物的質量和 的質量。
(2) 黑爾斯的實驗是基于“植物生長可能需要 中的物質參與”的猜想,塞納比爾的實 驗驗證了他的猜想,并確認了這種物質。
(3) 恩吉爾曼的實驗分析:本實驗中只有葉綠體周圍好氧細菌集中,說明此處有 生成; 根據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 土壤
(2) 空氣
(3) 氧氣/O2 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
【解析】(1) 海爾蒙特用純凈的雨水澆灌樹苗,5 年后,他發現樹苗增重了很多,而培植樹 苗的土壤減少很少。所以海爾蒙特在實驗前后都要稱量植物的質量和土壤的質 量。
(2) 黑爾斯利用密封的容器重復了海爾蒙特的實驗,并進行了相關測量。塞納比 爾發現將綠葉放入煮沸后冷卻的水中,即使陽光充足也不能收集到氧氣,只有在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才有氧氣產生。可見,黑爾斯的實驗是基于“植物生長可能 需要空氣中的物質參與”的猜想,塞訥比爾的實驗驗證了他的猜想,并確認了這種 物質是二氧化碳。
(3) 恩吉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氧氣的黑暗環境里,然 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照光部 位附近。本實驗選用好氧細菌的作用是為了確定葉綠體照光部位才能進行光合 作用產生氧氣,即水綿的這些部位進行了光合作用。根據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
試卷第1頁,共3頁
結論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7. 在準備趣味實驗大賽時,某同學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
(1) 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號礦泉水瓶初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肺 活量測量裝置,瓶中裝滿水,為能順利的完成實驗,請在圖中礦泉水瓶內正確畫出導管的合理 位置;
(2) 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從容積為 5 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氣導管、燒杯、滴管中選擇 合適器材,再設計一種能較準確測出肺活量的簡易裝置圖。
試卷第1頁,共3頁
【答案】(1)

;(2) 能畫出

【解析】(1) 如圖,從左側管中向裝滿水的瓶中吹氣,瓶中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瓶內氣壓 壓著水流出瓶外,如果出水管深入瓶內過短,水面較低時水不能流出,因此出水管 應伸入水底,吹氣的管可長可短,如圖

(2) 選取容積為 5 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吹氣導管,在水槽中裝水,圓柱形容器裝滿 水倒扣在水槽中,用吹氣導管向水槽中吹氣,排出圓柱形容器中的水,根據所標數 值可得肺活量,設計如圖

8. 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都離不開探究。下面是病毒的發現歷程。
(1)1886 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點,他把這種病命名為煙草 花葉病 (圖甲),并證實這種病會傳染。 1892 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 如圖乙所示。他假設導致煙草患病的是細菌,實驗結果是煙草依然患病,證明他的假設是
(填“正確”或“錯誤”) 的。
(2)1897~1899 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實驗過程如圖丙所示,結果再次證明導 致煙草患病的不是 。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1939 年,科學家才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 (圖丁),其 (填“具備”或“不具 備”) 完整的細胞結構。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病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答案】 錯誤 細菌 不具備
【解析】(1) 伊萬諾夫斯基根據自己假設,進行實驗,他把用細菌過濾器過濾后的濾液去感 染正常煙葉,結果正常煙草葉片患病,則說明“感染源”不是細菌,因為被細菌過濾 器過濾后的濾液中不含細菌,推測感染源是細菌以外的一種生物,它比細菌還小。
(2) 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在伊萬諾夫斯基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提取患病 煙草葉片汁液,接種在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上,結果沒有細菌菌落生長,由此結果再 次證明導致煙草患病的不是細菌,而是比細菌小的另一種生物的結論。他將這種 “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 病毒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學校食堂做的包子很好吃,于是小科虛心向食堂叔叔阿姨學習如何做包子。
試卷第1頁,共3頁
①準備:面粉、鮮酵母、糖鹽少許、溫開水、面盆、大碗、蒸鍋,洗凈雙手和用具。
②碗內用少量溫水將酵母化開。
③在面盆內將面粉攪拌,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然后順時針攪拌面粉成絮狀,直 至揉成光滑的面團。
④將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 40 分鐘左右。
⑤發面發好后揉搓好,均分,搟成包子皮,包入調制好的餡料。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9. 鮮酵母中含有酵母菌,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10. 方法步驟④中將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11. 發酵的面取少量放入清水中,取一滴制成臨時裝片,發現酵母菌上有如圖的芽體,這是酵 母菌在進行 生殖。
12. 小科將和好的面團分成兩半分別為甲和乙,甲隨手放到碗中,乙曬干放在密封袋內,一段 時間,你認為會發霉的是 。 (選“甲”或者“乙”)
【答案】9.有成形的細胞核 10.溫暖的環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給酵母菌的
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 11.出芽 12.甲
13. 子宮是哺乳類動物胚胎發育的場所。某研究小組為了研究子宮是否具有其他功能進行如 下實驗:將若干大鼠隨機均分成四組,每組大鼠執行不同的操作和任務,如下表:
組別 A 組 B 組 C 組 D 組
卵巢 √ √ × ×
子宮 √ × √ ×
基本記憶能力測 試 通 過 通過 通 過 通 過
復雜記憶能力測 試 通 過 無法通 過 通 過 通 過
注:√表示保留,× 表示摘除
(1) 本實驗中對大鼠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 (列舉兩點)
(2) 本研究中,發現大鼠子宮還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3) 結合表中信息對D 組實驗現象作出解釋。 。
【答案】【小題 1】年齡相近、種類相同、雌性大鼠 【小題 2】子宮具有影響 (或改善、調節
等) 復雜記憶能力的功能 【小題 3】子宮能消除因卵巢可能產生某種物質對復
試卷第1頁,共3頁
雜記憶能力抑制的影響
【解析】(1) 本實驗是為了研究子宮是否具有其他功能而進行的,因此必須選擇雌性大鼠。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因此實驗中所用大鼠的種類相同、年齡相近,其 他條件也要相同且適宜。
(2) 分析A 組與B 組的實驗結果可知,摘除子宮的雌性大鼠不能通過復雜記憶能 力測試,說明子宮具有影響 (或改善、調節等) 復雜記憶能力的功能。
(3) 分析A 組、B 組與D 組的實驗結果可知,只保留卵巢的小鼠無法通過復雜記 憶能力測試,摘除子宮的同時也摘除卵巢,大鼠能通過復雜記憶能力測試;說明子 宮能消除因卵巢可能產生某種物質對復雜記憶能力抑制的影響。
二、探究題
1. 為探究種子萌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用如圖甲裝置分別放在0 ℃、10 ℃、20 ℃、 30℃ 的恒溫環境進行實驗,每隔 2 小時,調節X 管與 Y管內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過 Y 管上刻度尺量出氣體容積。容積變化與時間之間關系如乙表。
2 4 6 8 10 12 14 16
0℃ 8 7.5 7 6.5 6 5.5 5 4.5
10℃ 8 7 6 5 4.2 3.5 3.0 2.8
20℃ 8 6.5 5 3.7 3.0 2.8 2.8 2.8
30℃ 8 6 4 3 2.8 2.8 2.8 2.8
(1) 小明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
(2) 測量氣體容積時調節X 管與 Y管內的液面至同一水平的目的是 。
(3) 在 6 小時內氣體容積變化的主要原因 。
【答案】 種子萌發的快慢可能與溫度有關 保持 Y管內氣體壓強與外界壓強相
同 種子有氧呼吸消耗 O2 ,產生 CO2 被KOH吸收
【解析】(1) [1]小明在實驗中控制了甲裝置在 0℃、10℃、20℃、30℃ 的恒溫環境進行實
試卷第1頁,共3頁
驗 ,由此可知實驗研究的是種子萌發與溫度的關系,假設應該是種子萌發的快慢 可能與溫度有關。
(2) [2]只有當 Y管內壓強等于大氣壓強時,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才是呼吸作用消 耗的氧氣體積。所以測量 氣體容積時調節X 管與 Y管內的液面至同一水平。
(3) [3] 根據實驗的原理“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產生的二氧化 碳被KOH吸收”可知,氣體容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有氧呼吸消耗 O2,產 生 CO2 被KOH吸收 。
2. 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科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對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 酶的活性進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查閱資料得知,18 ℃ 時,在不同 pH 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 1,由圖 可知,在各自最適 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
(2) 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殖溫度常年在 15~18 ℃,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 度在 15~18 ℃ 間。他們設置 15 ℃、16 ℃、17 ℃、18 ℃ 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 溫度:其中胃蛋白酶實驗組、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 pH 應分別控制在 。
(3) 實驗結果如圖 2,據此能否確認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 15~18 ℃ 。 【答案】 腸蛋白酶 2、8 不能
【解析】(1) 從圖 1 可知,三種蛋白酶在各自最適PH值下,腸蛋白酶對應的酶活性值最小, 所以催化效率最低。
(2) 要驗證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要遵循單一變量、對照、重復等原則,并控制 其他無關變量相同。此實驗溫度為自變量,PH值等為無關變量,為了得到準確 的結果,pH應與相對應的蛋白酶的最適值,由圖 1 可知,胃蛋白酶最適PH值為
2,幽門盲囊蛋白酶最適PH值為8。
(3)由圖 2 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三種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強,酶活性 峰值未出現,沒有出現下降的拐點,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
15 - 18℃ 間。
3. 某實驗小組為驗證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及其影響因素,設計了下表中的實驗方案,在四個相 同的瓶子中分別裝入等量的相應物質,攪拌均勻,在四個瓶口處套上相同的氣球并密封, 置于相應的溫度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如下現象。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裝 置 物質 溫 度 現象
① 水 + 葡萄糖 + 2 有氣泡產生,氣球脹
試卷第1頁,共3頁
酵母菌 5℃ 大
② 水 + 葡萄糖 2 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③ 水 + 酵母菌 2 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④ 水 + 葡萄糖 + 酵母菌 0℃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1) 表中可作為驗證酵母菌發酵作用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可作為探究影 響酵母菌發酵因素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
(2) 請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 。
(3)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轉化為 ,所以常用來釀酒或制作饅頭。
【答案】 ①② ①③或①④ 水、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葡萄糖) 二氧化 碳和酒精
【解析】(1) ①和②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酵母菌,其他條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 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將有機物 (糖、葡萄糖) 分解,產生氣體 (二氧化碳),以此作 出假設。
①、③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葡萄糖,①有葡萄糖,③沒有葡萄糖糖,因此可選①和③ 兩支試管為一組探究葡萄糖是酵母菌所需的營養物質。①④的溫度不同,因此可 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 (生長、繁殖) 需要適宜的溫度。
(2) 請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水、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葡萄糖)。
(3) 做饅頭或面包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 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 空。利用酵母菌釀酒的原理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 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
4. 社團課上同學們折紙飛機,比誰的紙飛機飛得更遠,于是他們進行了比賽,每次都是在無 風環境由同一彈射裝置拋出,同一紙飛機飛行 5 次取落地后飛行距離的平均值,收集到的 數據如表所示:(紙飛機上夾一回形針可以改變重心位置)
組別 紙張材料 拋射角度 (°) 回形針位置 飛行距離 (m)
1 打印紙 0 不加 13.7
2 打印紙 30 不加 14.8
3 打印紙 60 不加 11.9
4 宣紙 30 不加 11.0
5 宣紙 30 距頭部 9.2
6 宣紙 30 距頭部 10.3
(1) 前 3 組實驗是想探究 是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 對比 (填組別序號) 數據可以發現相同情況下,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
試卷第1頁,共3頁
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 小剛對比分析 (4、5) 和 (4、6) 數據后發現紙飛機重心往前移動反而會減小紙飛機的飛行 距離,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答案】 紙飛機拋射角度 2 和4 不贊成,理由見解析
【解析】(1) [1] 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前 3 組實驗知道,紙張材料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
拋射角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 [2] 對比第 2 和第 4 組數據發現,拋射角度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紙張材料不 同,即可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得出的結論是:用打印 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 [3]因為飛機頭部放置回形針后,不光改變了紙飛機的重心位置,而且回形針 會增加紙飛機的重量,導致出現兩個變量,因此無法形成對比,所以,不贊成這種 觀點。
三、填空題
1. 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浸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其目的是為了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某研 究小組對于食鹽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蘿蛋白酶活性這一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①取五只相同的試管,編號 1~5,各加入 5mL 含菠蘿蛋白酶的鮮榨菠蘿汁;
②往編號 1 的試管中,添加 5mL 蒸餾水,其他試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別添加 5mL 不同質量分數 的氯化鈉溶液,放在相同溫度的水中恒溫水浴;
③ 20min 后測定各試管中菠蘿蛋白酶活性,并計算其相對活性。數據如下:
編號 1 2 3 4 5
質量分數 (%) -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對活性 (%)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注:酶的相對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強。 )
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設計第 1 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 ;
(2) 在實驗過程中,設計水浴的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原因是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 ,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
(3) 通過上述實驗可得出的結論:在該實驗所用的濃度范圍內,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 性具有 作用。
【答案】 對照 酶的活性 促進
【解析】(1) 第 1 組實驗中使用的是等體積的蒸餾水,其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零,與其它 組進行對比,起對照作用,故填對照。
(2) 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較大,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對實驗會產生 干擾,故填酶的活性。
(3) 由表格可知,隨著溶液中氯化鈉溶質質量分數的增加,酶的活性總體漸強,即 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進作用,故填促進。
2. 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品。
【藥方篩選】篩選眾多藥方,發現很多藥方中都有“青蒿”這味草藥。
【青蒿素提取】查閱資料發現,青蒿素受熱易分解,所以在提取青蒿素時應注意 。東晉
試卷第1頁,共3頁
葛洪《肘后備急方》中提到“絞取汁,盡服之”,受此啟示進行了如下實驗:
編號 藥材 提取方式 瘧原蟲抑制率
1 新鮮青蒿 水 20%
2 水 + 乙醇 40%
3 水 + 乙醇 + 乙醚 77%
4 乙醚 100%
采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效果最佳,依據是 。
【藥性試驗】以 10 只健康小狗為對象,隨機編號后按下表喂食青蒿素。十天后,進行生化指標 檢測和病理解剖比較。 (-:不喂藥;+:正常劑量;+ +:劑量加倍)
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給藥量 - ++ - ++ + + - + - +
【安全評估】若實驗結果為 ,則表明青蒿素無毒性,下一步可進入人體試服環節。
【答案】 控制溫度,保持低溫 瘧原蟲抑制率最高 第 4、5 號等實驗組狗與
1、3、7、9 等對照組狗均無明顯差異
【解析】(1) 青蒿素受熱易分解,所以在提取青蒿素時應注意控制溫度,保持低溫,故填控 制溫度,保持低溫。
(2) 由圖可知,幾組提取方式中,采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的瘧原蟲抑制率最高,達 到 100%,所以采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效果最佳,故填瘧原蟲抑制率最高。
(3) 實驗中,當觀察到第 4、5 號等實驗組狗與 1、3、7、9 等對照組狗均無明顯差 異,表明青蒿素無毒性,下一步可進入人體試服環節,故填第 4、5 號等實驗組狗與
1、3、7、9 等對照組狗均無明顯差異。
3. 爆炸鹽是一種洗滌產品,具有強效去污和漂白功能,其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化學式為 2Na2CO3 . 3H2O2。過碳酸鈉遇水分解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碳酸鈉及過氧化氫分解產 生的活性氧具有去污、漂白的作用。某項目化小組想探究“爆炸鹽”的去污能力,現取某 品牌爆炸鹽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在設定溫度下模擬洗滌環境,用氧氣傳感器和溫度傳 感器記錄實驗數據,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序 號 爆炸鹽質量 (克) 測試溫度 (攝氏 度) 最大溶解氧 (毫克/ 升) 釋放氧的持續時間 (秒)
1 1 60 0.8 100
2 5 40 1.3 110
3 5 60 2.2 140
4 5 80 0.6 60
5 10 60 4.4 360
(1) 實驗中是通過 來衡量爆炸鹽的去污能力。
(2) 該小組探究影響爆炸鹽去污能力的因素有 。
(3) 爆炸鹽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與酸性洗滌物質混合使用,原因是 。
試卷第1頁,共3頁
(4) 請結合信息與表中數據,寫出使用爆炸鹽時的其它注意事項 。 【答案】(1) 最大溶解氧或釋放氧的持續時間 (答到一點即可給分)
(2) 溫度、爆炸鹽質量 (兩點均要答到)
(3) 爆炸鹽中的碳酸鈉會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這會消耗碳酸鈉,使其失去去污作 用。
(4) 從實驗序號 2、3、4 數據可知:5 克爆炸鹽在 60 攝氏度下釋放的溶解氧的量最 多,持續時間最長.所以在該用量下最佳的洗滌溫度是 60 攝氏度,溫度不是越高 越好;從實驗序號 1、3、5 數據可知:適當增加爆炸鹽的濃度可提高去污能力。
(需要根據表中數據得出合理意見)
【解析】(1) 由圖可知,實驗中是通過最大溶解氧、釋放氧的持續時間來衡量爆炸鹽的去污 能力,故填最大溶解氧或釋放氧的持續時間。
(2) 由圖可知,該小組探究影響爆炸鹽去污能力的因素有溫度、爆炸鹽質量,故填 溫度、爆炸鹽質量。
(3) 由題文可知,爆炸鹽中的碳酸鈉會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這會消耗碳酸鈉,使 其失去去污作用,所以爆炸鹽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與酸性洗滌物質混合使用,故 填爆炸鹽中的碳酸鈉會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這會消耗碳酸鈉,使其失去去污作 用。
(4) 從實驗序號 2、3、4 數據可知:5 克爆炸鹽在 60 攝氏度下釋放的溶解氧的量最 多,持續時間最長.所以在該用量下最佳的洗滌溫度是 60 攝氏度,溫度不是越高 越好,從實驗序號 1、3、5 數據可知:相同溫度下,適當增加爆炸鹽的濃度可提高去 污能力,故填從實驗序號 2、3、4 數據可知:5 克爆炸鹽在 60 攝氏度下釋放的溶解 氧的量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所以在該用量下最佳的洗滌溫度是 60 攝氏度,溫度 不是越高越好,或從實驗序號 1、3、5 數據可知:適當增加爆炸鹽的濃度可提高去 污能力。
4. 小明發現混入部分空氣的氧氣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可見并非只有純氧才能使帶火 星的木條復燃。不同比例的氧氣和空氣混合,伸入帶火星的木條,結果不同。
(1) 小明往 100 毫升集氣瓶中加入 50 毫升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發現該瓶氣體不能使帶火 星的木條復燃,其原因是 。
(2) 為了研究氧氣濃度對木條復燃的影響,小明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進行相關實驗。選擇 下列器材,寫出本實驗的步驟 (老師建議實驗分四組)。器材:溶質質量分數為7.5% 的H2O2 溶液、MnO2 粉末、水、量筒、木條、100 毫升集氣瓶若干個及其它需要的實驗器材。
【答案】 氧氣體積分數過低 ①按如圖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取 100 毫升集氣瓶 4 個,分別加入 60 毫升、70 毫升、80 毫升、90 毫升的水。
③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裝置中裝入藥品,打開活塞,待氣泡連續、均勻冒出后, 用排水法將各集氣瓶中的水恰好排盡。
試卷第1頁,共3頁
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帶火星木條是否復燃。
⑤分析數據,氧氣濃度對帶火星木條復燃的影響的結論。
【解析】(1)100 毫升集氣瓶中加入 50 毫升水集氣瓶內混有的空氣體積分數過高,即氧氣 的體積分數過低,故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 根據 (1) 可知 100 毫升集氣瓶中加入 50 毫升水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 以可以從 60 毫升的水開始進行試驗,分為四組分別是 60 毫升、70 毫升、80 毫升、 90 毫升,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如圖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取 100 毫升集氣瓶 4 個,分別加入 60 毫升、70 毫升、80 毫升、90 毫升的水。
③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裝置中裝入藥品,打開活塞,待氣泡連續、均勻冒出后, 用排水法將各集氣瓶中的水恰好排盡。
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帶火星木條是否復燃。
⑤分析數據,氧氣濃度對帶火星木條復燃的影響的結論。
5. 2023 年 2 月6 日在土耳其發生里氏 7.8 級地震。地震通常是 的結果,從全球范圍 來看,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域,以及地中海 - - 喜馬拉雅山一帶,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這些地震帶通常位于兩板塊的 。此假說是在“大陸漂移說”和 “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的,假說在科學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當現有的實驗結果和假 說不相符時,合理的處理方法是 。
①修改假說,重新實驗
②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
③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
【答案】 地殼變動 交界處 ①
【解析】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 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地震通常是地殼變動的結果。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一 帶,根據板塊構造學說,這些地震帶通常位于兩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 地震;假說是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的,假說在科學研究 中起重要作用,當現有的實驗結果和假說不相符時,合理的處理方法是修改假說, 重新實驗,①正確;修改結果、修改試驗過程不符合科學實踐的措施。
6. 近期,世界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學專家通過研究發現 75% 的醫用 酒精、56 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能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針對醫學專家的說法,網絡上流傳 著喝高濃度的酒、蒸桑拿能殺滅肺部的新型冠狀病毒。你認為網絡上流傳的這兩種說法 是否正確?請利用所學知識以及提供的資料信息做出判斷并加以解釋。
資料:
(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
(2) 外界條件 (高溫、高濃度酒精) 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發揮作用;
試卷第1頁,共3頁
(3) 蒸桑拿指將人體處在一定的高溫下 (60 攝氏度左右) 進行汗蒸

【答案】我認為網絡上流傳的說法是錯誤的,
①新型冠狀病毒在肺部,而酒精是通過消化道吸收的,因此酒精不能直接作用于 病毒上,則無法發揮作用;
②雖然桑拿房內的溫度很高,但是人體的溫度始終維持在 37℃ 左右,因此對病毒 沒有作用。
【解析】我認為網絡上流傳的說法是錯誤的,
①新型冠狀病毒在肺部,而酒精是通過消化道吸收的,因此酒精不能直接作用于 病毒上,則無法發揮作用;
②雖然桑拿房內的溫度很高,但是人體的溫度始終維持在 37℃ 左右,因此對病毒 沒有作用。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對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7. 由于前段時間“甲流“、“支原體”的肆虐,小科班上不少同學中招發燒請假。
(1) 早晨測得小科體溫如圖所示,為 ℃,后兩位同學未甩此體溫計直接測量,小明為 38.6℃,小紅也為 38.6℃,由此可知,小明與小紅中一定發高燒,要及時治療的是 ;
(2) 送到醫院后醫生再次給他量體溫、化驗血液以及抗原檢測等。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 目的是為了 (填序號)
①建立假設 ②獲取事實與證據 ③制定計劃 ④提出問題
(3) 小科在測量體溫后仔細觀察該體溫計的結構,他的想法正確的是 。
A. 體溫計能準確到 0.01℃
B. 用體溫計也可以測量冰水的溫度
C. 體溫計的刻度一般在 35 42℃ 之間
D. 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為美觀
【答案】 37.4℃ 小明 ② C
【解析】(1) [1] 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由圖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 0.1℃,溫度計的示數是 37.℃。
[2] 根據體溫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沒有甩的體溫計的讀數是 37.4℃,沒有甩直接用來測量人的體溫,若體溫高于
37.4℃,體溫計中的水銀會上升,測量是比較準確的;若體溫低于 37.4℃,體溫計中 的水銀不會下降,依然顯示的是 37.4℃,先給小明測量為 38.6℃,說明小明的體溫 是 38.6℃,給小紅測量的體溫為 38.6℃,小紅的體溫可能低于 38.6℃,則小明一定 發燒,需要及時治療。
(2) [3] 送到醫院發熱門診后護士再次給小科量體溫,醫生給他開了血常規以及核 酸檢測等化驗項目。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故選 ②。
(3) [4]A. 體溫計能準確到 0.1°C,故A 錯誤;
B 體溫計的量程是 35 42℃,冰水的溫度是 0℃,體溫計不能測量冰水的溫度,故 B 錯誤;
C.體溫計的刻度一般在 35°C~42°C之間,故 C正確;
試卷第1頁,共3頁
D.生活中的體溫計外形設計為三棱柱形,從棱處表面看去,此設計相當于凸透 鏡,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虛像,能起到放大的作用,故D 錯誤。 故選 C。
8. 某混合物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 下實驗:
(1) 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
(2) 本實驗中加硝酸鋇的目的是 。
(3) 小龍認為,上述實驗設計還存在不足,為了確定原混合物的成分,建議需換用上述實驗中 的其中一種試劑。試分析該如何換用試劑,并說明理由。
【答案】 漏斗和燒杯 檢驗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硫酸鈉 把稀鹽酸換成稀硝
酸,防止鹽酸中的氯離子對檢驗氯化鈉產生干擾
【解析】(1) 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漏 斗和燒杯。
(2) 本實驗中加稀鹽酸是檢驗是否含有碳酸鈉,加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檢驗是否含有氯化 鈉,加硝酸鋇的目的是檢驗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硫酸鈉。
(3) 氯離子與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上述實驗設計還存在不足,為了確定原混合 物的成分,建議把稀鹽酸換成稀硝酸,防止鹽酸中的氯離子對檢驗氯化鈉產生干擾。
試卷第1頁,共3頁2025 中考科學解答探究專項復習(學生版)
一、解答題
1. 小寧為了研究密閉容器中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速率的變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裝 置,U 型管中裝有一定量的水,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開始時 U形管左側與右側液面 相平,每隔半小時利用標尺量出右側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
(1) 為了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對實驗的干擾,將浸泡后的種子通過 (填“高溫”或“噴 灑稀釋的消毒液”) 進行殺菌。
(2)當 t = 1.0 時種子呼吸作用的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 = 3.5 呼吸作用 的速率。
(3) 實驗反思:由于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會放出熱量使測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因 此實驗時應該將錐形瓶放入恒溫的水中。
2. 2022 年 10 月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發表的論文研究表明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能促進塑 料聚乙烯降解。因此小金對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促進塑料降解作用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重復實驗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
組別 A B C
試管中一次加入的物質 2mL 蠟蟲唾 液 2mL 蒸餾水 2mL 蠟蟲唾液
▲ 1mL 蒸餾水 1mL5% 鹽酸溶 液
10g 聚乙烯塑 料 10g 聚乙烯塑 料 10g 聚乙烯塑 料
水浴 10 分鐘 25℃ 25℃ 25℃
相同時間內塑料減少的質量/g m1 m2 m3
(1) 為了探究酸性條件下蠟蟲冥幼蟲的唾液酶促進塑料降解作用是否有影響,表中▲處應該 填 。
(2) 將三支試管分別放入 25℃ 的水浴中的原因是 。
(3) 據研究表明在酸性條件下,蠟蟲唾液酶對塑料分解作用的效果更好。因此要得到此結論, 本次實驗結果是 。
(4) 蠟蟲唾液酶能促進聚乙烯降解,小芝認為應該大量培養繁殖蠟蟲冥幼蟲。請問你是否支
試卷第1頁,共3頁
持小芝觀點,請說明理由。 。
3. 血紅蛋白的含量是血液是否達標的一項重要指標,醫生常用“硫酸銅目測法”來測定。為 了驗證該方法是否有效,某興趣小組取了甲、乙、丙三種已知血紅蛋白含量的多個血液樣 本做實驗。測定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標準硫酸銅溶液;②用滴管取新鮮血液 在距硫酸銅溶液上方一定的“滴落高度”處將一滴血液輕輕滴入 (如圖甲),血滴中應不含 有氣泡;③記錄血滴下沉到燒杯底部所需要的時間 t。測定實驗數據如下表:
血紅蛋白含量 滴落高度 (厘米) 平均下沉時間 t(秒)
甲 高 1 小于 10
乙 較高 1 10 - 15 之間
丙 低 1 大于 15
(1) 完成測定步驟 (配制標準硫酸銅溶液除外) 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
(2) 分析數據,支持硫酸銅目測法測量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有效的推論是: 。
(3) 步驟③強調血滴不應含有氣泡,請分析其中原理: 。
4. 冰雹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會損壞農作物和各種設施。
(1) 冰雹在高空具有較大的重力勢能,落到地面時速度較 。
(2) 為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時對塑料薄膜的損壞程度,某同學進行模擬實驗:取三塊相同 的塑料薄膜,畫上 20 毫米 × 20 毫米的小方格,讓 3 個相同的圓冰球以不同的速度分別撞擊,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利用方格計算受損面積,發現圖甲、乙難以比較。若要更準確比較圖甲、 乙受損面積大小,不增加其它工具,可如何改進?
(3) 在總厚度不變的情況下,使用雙層薄膜是否可以更好地抵擋冰雹?于是該同學再次進行 模擬實驗:選用材質相同的單層和雙層薄膜,利用大小和速度相同的圓冰球撞擊,比較受損程 度,實驗結果如下表。
類 型 單層 薄膜 (厚度 0.24 雙層薄膜 (每層厚度 0.12mm)
間隔 0mm 間隔 5mm 間隔 10mm
試卷第1頁,共3頁
mm)
受 損 程 度 破損 上、下兩 層均輕微 形變 上、下兩 層均中度 形變 上層破損、 下層嚴重 形變
根據表中信息,請對大棚鋪設塑料薄膜提出合理的建議。
5. 某些蚊子能傳播疾病,影響人類健康。科研人員以叮咬人類的伊蚊為材料開展相關研究。
(1) 伊蚊屬于 (填“脊椎”或“無脊椎”) 動物。
(2) 為深究伊蚊如何區別人和動物,科研人員利用圖 1 所示裝置開展實驗。幾分鐘后發現,伊 蚊全部趨向人的氣味一側。科研人員的假設是 。
(3) 科研人員測定出人和動物的氣味均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主要氣味分子 a、b、c 和 d 的含量 如圖 2 所示。據圖推測,人的氣味中吸引伊蚊的是 兩種氣味分子。
(4) 為了研究上述兩種氣味分子對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員進行圖 3 所示的三組實驗。多 次重復實驗發現,A 組伊蚊飛一會兒就隨機停在 1、2 或 3 的某個區;B 組伊蚊都興奮地飛到
3 區;C組伊蚊的表現與B 組相同。請結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條科學防蚊的對策 。
6. 人們對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條件進行了漫長的探索,請閱讀材料并回答:
試卷第1頁,共3頁
(1) 海爾蒙特在實驗前后需要測量的數據是植物的質量和 的質量。
(2) 黑爾斯的實驗是基于“植物生長可能需要 中的物質參與”的猜想,塞納比爾的實 驗驗證了他的猜想,并確認了這種物質。
(3) 恩吉爾曼的實驗分析:本實驗中只有葉綠體周圍好氧細菌集中,說明此處有 生成; 根據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7. 在準備趣味實驗大賽時,某同學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
(1) 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號礦泉水瓶初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肺 活量測量裝置,瓶中裝滿水,為能順利的完成實驗,請在圖中礦泉水瓶內正確畫出導管的合理 位置;
(2) 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從容積為 5 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氣導管、燒杯、滴管中選擇 合適器材,再設計一種能較準確測出肺活量的簡易裝置圖。
8. 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都離不開探究。下面是病毒的發現歷程。
(1)1886 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點,他把這種病命名為煙草 花葉病 (圖甲),并證實這種病會傳染。 1892 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
試卷第1頁,共3頁
如圖乙所示。他假設導致煙草患病的是細菌,實驗結果是煙草依然患病,證明他的假設是 (填“正確”或“錯誤”) 的。
(2)1897~1899 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實驗過程如圖丙所示,結果再次證明導 致煙草患病的不是 。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1939 年,科學家才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 (圖丁),其 (填“具備”或“不具 備”) 完整的細胞結構。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病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9. 鮮酵母中含有酵母菌,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10. 方法步驟④中將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11. 發酵的面取少量放入清水中,取一滴制成臨時裝片,發現酵母菌上有如圖的芽體,這是酵 母菌在進行 生殖。
12. 小科將和好的面團分成兩半分別為甲和乙,甲隨手放到碗中,乙曬干放在密封袋內,一段 時間,你認為會發霉的是 。 (選“甲”或者“乙”)
13. 子宮是哺乳類動物胚胎發育的場所。某研究小組為了研究子宮是否具有其他功能進行如 下實驗:將若干大鼠隨機均分成四組,每組大鼠執行不同的操作和任務,如下表:
組別 A 組 B 組 C 組 D 組
卵巢 √ √ × ×
子宮 √ × √ ×
基本記憶能力測 試 通 過 通過 通 過 通 過
復雜記憶能力測 試 通 過 無法通 過 通 過 通 過
注:√表示保留,× 表示摘除
(1) 本實驗中對大鼠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 (列舉兩點)
(2) 本研究中,發現大鼠子宮還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3) 結合表中信息對D 組實驗現象作出解釋。 。
二、探究題
1. 為探究種子萌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用如圖甲裝置分別放在0 ℃、10 ℃、20 ℃、 30℃ 的恒溫環境進行實驗,每隔 2 小時,調節X 管與 Y管內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過 Y 管上刻度尺量出氣體容積。容積變化與時間之間關系如乙表。
試卷第1頁,共3頁
2 4 6 8 10 12 14 16
0℃ 8 7.5 7 6.5 6 5.5 5 4.5
10℃ 8 7 6 5 4.2 3.5 3.0 2.8
20℃ 8 6.5 5 3.7 3.0 2.8 2.8 2.8
30℃ 8 6 4 3 2.8 2.8 2.8 2.8
(1) 小明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
(2) 測量氣體容積時調節X 管與 Y管內的液面至同一水平的目的是 。
(3) 在 6 小時內氣體容積變化的主要原因 。
2. 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科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對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 酶的活性進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查閱資料得知,18 ℃ 時,在不同 pH 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 1,由圖 可知,在各自最適 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
(2) 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殖溫度常年在 15~18 ℃,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 度在 15~18 ℃ 間。他們設置 15 ℃、16 ℃、17 ℃、18 ℃ 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 溫度:其中胃蛋白酶實驗組、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 pH 應分別控制在 。
試卷第1頁,共3頁
(3) 實驗結果如圖 2,據此能否確認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 15~18 ℃ 。
3. 某實驗小組為驗證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及其影響因素,設計了下表中的實驗方案,在四個相 同的瓶子中分別裝入等量的相應物質,攪拌均勻,在四個瓶口處套上相同的氣球并密封, 置于相應的溫度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如下現象。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裝 置 物質 溫 度 現象
① 水 + 葡萄糖 + 酵母菌 2 5℃ 有氣泡產生,氣球脹 大
② 水 + 葡萄糖 2 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③ 水 + 酵母菌 2 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④ 水 + 葡萄糖 + 酵母菌 0℃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 不脹大
(1) 表中可作為驗證酵母菌發酵作用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可作為探究影 響酵母菌發酵因素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
(2) 請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 。
(3)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轉化為 ,所以常用來釀酒或制作饅頭。
4. 社團課上同學們折紙飛機,比誰的紙飛機飛得更遠,于是他們進行了比賽,每次都是在無 風環境由同一彈射裝置拋出,同一紙飛機飛行 5 次取落地后飛行距離的平均值,收集到的 數據如表所示:(紙飛機上夾一回形針可以改變重心位置)
組別 紙張材料 拋射角度 (°) 回形針位置 飛行距離 (m)
1 打印紙 0 不加 13.7
2 打印紙 30 不加 14.8
3 打印紙 60 不加 11.9
4 宣紙 30 不加 11.0
5 宣紙 30 距頭部 9.2
6 宣紙 30 距頭部 10.3
(1) 前 3 組實驗是想探究 是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 對比 (填組別序號) 數據可以發現相同情況下,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 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 小剛對比分析 (4、5) 和 (4、6) 數據后發現紙飛機重心往前移動反而會減小紙飛機的飛行 距離,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三、填空題
1. 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浸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其目的是為了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某研 究小組對于食鹽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蘿蛋白酶活性這一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試卷第1頁,共3頁
①取五只相同的試管,編號 1~5,各加入 5mL 含菠蘿蛋白酶的鮮榨菠蘿汁;
②往編號 1 的試管中,添加 5mL 蒸餾水,其他試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別添加 5mL 不同質量分數 的氯化鈉溶液,放在相同溫度的水中恒溫水浴;
③ 20min 后測定各試管中菠蘿蛋白酶活性,并計算其相對活性。數據如下:
編號 1 2 3 4 5
質量分數 (%) -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對活性 (%)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注:酶的相對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強。 )
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設計第 1 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 ;
(2) 在實驗過程中,設計水浴的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原因是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 ,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
(3) 通過上述實驗可得出的結論:在該實驗所用的濃度范圍內,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 性具有 作用。
2. 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品。
【藥方篩選】篩選眾多藥方,發現很多藥方中都有“青蒿”這味草藥。
【青蒿素提取】查閱資料發現,青蒿素受熱易分解,所以在提取青蒿素時應注意 。東晉 葛洪《肘后備急方》中提到“絞取汁,盡服之”,受此啟示進行了如下實驗:
編號 藥材 提取方式 瘧原蟲抑制率
1 新鮮青蒿 水 20%
2 水 + 乙醇 40%
3 水 + 乙醇 + 乙醚 77%
4 乙醚 100%
采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效果最佳,依據是 。
【藥性試驗】以 10 只健康小狗為對象,隨機編號后按下表喂食青蒿素。十天后,進行生化指標 檢測和病理解剖比較。 (-:不喂藥;+:正常劑量;+ +:劑量加倍)
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給藥量 - ++ - ++ + + - + - +
【安全評估】若實驗結果為 ,則表明青蒿素無毒性,下一步可進入人體試服環節。
3. 爆炸鹽是一種洗滌產品,具有強效去污和漂白功能,其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化學式為 2Na2CO3 . 3H2O2。過碳酸鈉遇水分解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碳酸鈉及過氧化氫分解產 生的活性氧具有去污、漂白的作用。某項目化小組想探究“爆炸鹽”的去污能力,現取某 品牌爆炸鹽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在設定溫度下模擬洗滌環境,用氧氣傳感器和溫度傳 感器記錄實驗數據,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序 爆炸鹽質量 測試溫度 (攝氏 最大溶解氧 (毫克/ 釋放氧的持續時間
試卷第1頁,共3頁
號 (克) 度) 升) (秒)
1 1 60 0.8 100
2 5 40 1.3 110
3 5 60 2.2 140
4 5 80 0.6 60
5 10 60 4.4 360
(1) 實驗中是通過 來衡量爆炸鹽的去污能力。
(2) 該小組探究影響爆炸鹽去污能力的因素有 。
(3) 爆炸鹽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與酸性洗滌物質混合使用,原因是 。
(4) 請結合信息與表中數據,寫出使用爆炸鹽時的其它注意事項 。
4. 小明發現混入部分空氣的氧氣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可見并非只有純氧才能使帶火 星的木條復燃。不同比例的氧氣和空氣混合,伸入帶火星的木條,結果不同。
(1) 小明往 100 毫升集氣瓶中加入 50 毫升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發現該瓶氣體不能使帶火 星的木條復燃,其原因是 。
(2) 為了研究氧氣濃度對木條復燃的影響,小明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進行相關實驗。選擇 下列器材,寫出本實驗的步驟 (老師建議實驗分四組)。器材:溶質質量分數為7.5% 的H2O2 溶液、MnO2 粉末、水、量筒、木條、100 毫升集氣瓶若干個及其它需要的實驗器材。
5. 2023 年 2 月6 日在土耳其發生里氏 7.8 級地震。地震通常是 的結果,從全球范圍 來看,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域,以及地中海 - - 喜馬拉雅山一帶,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這些地震帶通常位于兩板塊的 。此假說是在“大陸漂移說”和 “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的,假說在科學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當現有的實驗結果和假 說不相符時,合理的處理方法是 。
①修改假說,重新實驗
②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
③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
6. 近期,世界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學專家通過研究發現 75% 的醫用 酒精、56 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能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針對醫學專家的說法,網絡上流傳 著喝高濃度的酒、蒸桑拿能殺滅肺部的新型冠狀病毒。你認為網絡上流傳的這兩種說法 是否正確?請利用所學知識以及提供的資料信息做出判斷并加以解釋。
資料:
(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
(2) 外界條件 (高溫、高濃度酒精) 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發揮作用;
(3) 蒸桑拿指將人體處在一定的高溫下 (60 攝氏度左右) 進行汗蒸

7. 由于前段時間“甲流“、“支原體”的肆虐,小科班上不少同學中招發燒請假。
(1) 早晨測得小科體溫如圖所示,為 ℃,后兩位同學未甩此體溫計直接測量,小明為 38.6℃,小紅也為 38.6℃,由此可知,小明與小紅中一定發高燒,要及時治療的是 ;
(2) 送到醫院后醫生再次給他量體溫、化驗血液以及抗原檢測等。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 目的是為了 (填序號)
①建立假設 ②獲取事實與證據 ③制定計劃 ④提出問題
(3) 小科在測量體溫后仔細觀察該體溫計的結構,他的想法正確的是 。
A. 體溫計能準確到 0.01℃
B. 用體溫計也可以測量冰水的溫度
C. 體溫計的刻度一般在 35 42℃ 之間
D. 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為美觀
8. 某混合物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 下實驗:
(1) 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
(2) 本實驗中加硝酸鋇的目的是 。
(3) 小龍認為,上述實驗設計還存在不足,為了確定原混合物的成分,建議需換用上述實驗中 的其中一種試劑。試分析該如何換用試劑,并說明理由。
(2) 本實驗中加稀鹽酸是檢驗是否含有碳酸鈉,加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檢驗是否含有氯化 鈉,加硝酸鋇的目的是檢驗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硫酸鈉。
(3) 氯離子與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上述實驗設計還存在不足,為了確定原混合 物的成分,建議把稀鹽酸換成稀硝酸,防止鹽酸中的氯離子對檢驗氯化鈉產生干擾。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教育| 开平市| 尼勒克县| 广东省| 静安区| 长宁县| 泗洪县| 西乡县| 巴彦县| 安化县| 汉川市| 曲松县| 天门市| 汉寿县| 高唐县| 南江县| 南汇区| 太谷县| 富源县| 昭平县| 崇州市| 怀宁县| 桓仁| 安泽县| 三穗县| 龙江县| 沂源县| 镇坪县| 图片| 鞍山市| 哈尔滨市| 灵山县| 漳浦县| 湛江市| 六安市| 叶城县| 兴海县| 拜城县| 田林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