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律·長征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從文字中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語言應用:正確理解詩句。背誦詩歌。思維能力:感覺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主義精神。審美創造:品讀詩歌,想象詩詞中描寫的畫面,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精神。教學重難點:感覺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的艱難險阻,體會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主義精神。教學設計: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由單元導語入手,明確本單元學習主題及學習任務。2、創設情景: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30周年,開展班級誦讀會。明確學習任務。二、講授新課,完成學習任務。任務一:朗讀——感受律詩之美。1.了解七言律詩的特點,初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2.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談對長征的認識。3.師出示微課《長征路線》4. 學生談感受,再讀詩歌。5. 教師范讀,學生評價,相機指導朗讀技巧。任務二:品讀——賞析詩歌內涵。活動一:默讀課文,想想哪兩句詩概括了整首詩的意思?你從字里行間讀懂了什么?1、默讀課文,思考探究。2、學生匯報交流。(相機板書:不怕!)3、詩人寫了哪些山山水水?活動二:再讀課文,通過找關鍵詞的方法找出詩句中能體現出“遠征難”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學生交流,預設內容:1、交流“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1)關注“逶迤”“磅礴”。學生談理解,相機出示圖片,借助手勢,指導朗讀。(2)說說五嶺和烏蒙山分別是什么樣子的?(相機請學生板畫)A.學生結合注釋說出五座山嶺,連綿不斷,烏蒙山高大險峻。(引導學生利用注釋來幫助自己理解詩句。)B.補充資料:出示五嶺分布圖,具體感知長征路線了解了這些資料,說說紅軍戰士具體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帶著感受來讀讀這兩句詩。(3)指名讀這兩句詩,指導朗讀。(4)山這么大,詩人卻把它寫得這么小。這樣的修辭手法就叫作——夸張。詩人為什么要這么寫?(5)引讀:是的,五嶺逶迤算什么,烏蒙磅礴算什么,我紅軍戰士根本沒有把它們放在眼里,一起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就是紅軍戰士面對困難的態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2、交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1)結合詩句,說說金沙江和大渡河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聯系詩文想象理解詩句所描繪的畫面。)(2)了解這兩句詩對應的兩場戰役。A.了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說說“巧”在哪里?引導學生關注“暖”談感受,相機指導朗讀。(3)播放視頻“飛奪瀘定橋”。結合“寒”字談感受,讀出感受。(4)對比讀。師生對比讀,男女生對比讀。(5)引讀:不管是智取也好,還是血戰也罷,我紅軍戰士對待困難的態度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3、交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關注“喜”字,說說喜從何來?讀出感受。(2)關注“千里雪”,想象紅軍爬雪山時遇到的困難,體會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結合體會再讀詩句。(3)小結:是的,這個“喜”字不僅是勝利在望的喜悅,更是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戰勝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一起讀詩句。4、切入寫作背景,齊讀全詩。5、教師引讀,學生結合圖片試背全詩。6、小結詩歌,寫法指導。(相機板書:點面結合)任務三:悟讀——領會長征精神。1、再談感受,領會長征精神。紅軍戰士面對這些困難他們真的不怕嗎?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啊!那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學生交流匯報,上臺補充板書。師小結:是的,你們說的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板書:長征精神)2、聯系實際,傳承長征精神。我們現在還需要長征精神嗎?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小結:同學們,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克服困難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體現,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奮發圖強,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3、激情展示讀(配樂)4、再現長征畫卷,升華主題。出示《長征》歌曲及毛澤東手稿,欣賞并背誦詩歌。三、課后作業:基礎作業:朗讀課文,讀出磅礴氣勢。背誦課文。拓展作業:為班級誦讀會做準備。推薦篇目:《菩薩蠻·大柏地》《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板書設計:七律·長征毛澤東 點面結合不怕!長征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