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5課 熱在水中的傳遞第四單元 熱核心素養探究實踐能設計并完成熱在水中傳遞的實驗,規范使用實驗器材,準確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驗證熱對流的特點和規律。 科學思維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數據,歸納熱在水中對流傳遞的規律,對比熱在不同介質中傳遞方式的差異,培養邏輯推理和分析歸納能力。 態度責任保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養成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體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探索自然現象的責任感。科學觀念認識熱在水中主要通過對流的方式傳遞,理解對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熱傳遞方式的多樣性,形成對熱傳遞更全面的科學認知。 目錄情境與問題1探究與發現2研討與拓展3回顧與復習4總結與評價5學習任務1情境與問題聚焦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式是怎樣的?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是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聚焦開水能養魚,你相信是真的嗎?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給試管的上部加熱,水已沸騰,試管下部的金魚還是自由自在的游動。為什么會這樣?聚焦在開始燒水時,鐵鍋把熱傳遞給鍋底附近的水,靠近鍋底的水會變熱,那么中間的水和上層的水又是如何變熱,乃至最后沸騰的呢?聚焦熱在金屬中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熱在水中傳熱方式與在金屬中的傳熱方式相同嗎 學習任務2探索與發現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實驗材料: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設計實驗方案:①在試管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水。②將試管安裝在鐵架臺上,點燃酒精燈,注意試管口不可朝著人。③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注意戴好護目鏡,不要用手觸摸試管,以防燙傷。實驗結束注意熄滅酒精,規范整理實驗材料。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小紅的猜測:熱的傳遞水和熱的傳遞小鄧的猜測: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水無色無味,加熱時不易觀察到熱在水中的傳遞路徑,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1)感溫粉末加入酒精可溶于水。(2)感溫粉末常溫下是藍色的,加熱后會變成白色。感溫粉末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加熱試管中的水記錄表 加熱的物體加熱的位置試管上部的水是否變熱我判斷:水運動的方向實驗現象試管中的水試管底部是試管底部 試管上部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加熱過程中,感溫粉末顏色的變化是怎樣的 感溫粉末是怎么運動的 感溫粉末的顏色:感溫粉末的流動:上面的先變白逐漸往下延伸,最后全部變成白色。下面的粉末變白之后迅速向上流動,上面的藍色粉末往下面流動。探索1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熱水向上運動冷水向下運動當加熱試管底部時,試管底部的熱水會流向試管上部,試管上部的冷水又補充到試管底部。冷熱水通過循環傳遞熱量,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對流。探索2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如果換成較大的容器,并在容器底部加入紅墨水加熱,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是怎樣的?容器內的水都會變熱嗎?我的猜想紅墨水會隨熱水上升,隨冷水下降,最后布滿整個燒杯。探索2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實驗步驟:①安裝酒精燈、大燒杯、石棉網、三腳架組成的加熱裝置。②在大燒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滴管吸取紅墨水,小心伸入試管水下加熱的地方,擠2滴紅墨水。③用酒精燈的外焰隔著石棉網給燒杯底部加熱,觀察試管中水的流動及顏色變化。探索2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實驗驗證猜想并填寫實驗記錄單加熱燒杯中的水 加熱的物體加熱的位置燒杯內的水是否變熱我看到:紅墨水的運動方向燒杯中的水燒杯底部是底部的紅墨水上升到燒杯頂部,又從左右兩邊落下,不斷重復這個過程。探索2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通過加熱受熱點的熱水向上方流動,并且將熱量帶給周圍的水,被加熱的水上浮到水面,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動,形成多方面立體的流動,最終整杯水都熱了起來。所以熱在水中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冷水向下方流動冷水受熱向上方流動學習任務3研討與拓展1.試管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研討熱水向上運動冷水向下運動2.在燒杯底部的一側加熱,燒杯內的水都會變熱嗎?熱是怎樣傳遞到這杯水的各個部分的?研討冷水向下方流動熱水向上方流動低溫液體高溫液體熱對流拓展熱在氣體中以對流的方式傳遞冬天,我們在房間里用取暖器時,房間里的空氣是怎樣熱起來的 請用文字和箭頭在圖上將你的猜測表達出來。拓展觀看視頻《熱對流現象》,了解更多熱對流的現象。學習任務4回顧與練習1.選擇題。練習(1)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C )。A.夏天打開冰箱,會看到很多“白氣”,這其實是水蒸氣凝結的小水滴B.夏天開空調時,整個房間都會涼快下來,是利用了熱對流的原理C.烤火時會感覺很暖和,這是利用了熱對流的原理(2)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B )。A.熱對流 B.熱輻射 C.熱傳導CB2.填空題。練習(1)熱在固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 熱傳導,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 熱對流。 (2)熱從高溫流體轉移到低溫流體的現象叫作 熱對流。 (3)加熱試管中的水時,水量不宜超過試管容量的_________。 熱傳導 熱對流 熱對流 3.判斷題。練習(1)熱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遞,但是空氣比較特殊,不能傳遞熱。( )×(2)加熱試管中的水時,試管口不能對著有人的方向。 ( √ )√(3)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如果燒杯太大,燒杯中的水就不能全部熱起來。 ( × )×(4)燒菜時,用鍋鏟不斷地炒動,可以加快菜內的熱傳遞。( )√學習任務5總結與評價總結通過兩個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在水中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熱在其他液體中也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科學態度合作學習評價1.完成《同步分層作業》。2.預習下一節課文內容,準備實驗用具。作業感謝聆聽/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課題 4.5 熱在水中的傳遞 課型 新授課教材分析 《種子發芽試驗》是五年級下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第一課,本課的探究活動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試管中發生的對流現象,第二部分是探究燒杯中發生的對流現象。在研究水的對流實驗中,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探究水在不同容器中的熱傳遞情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途徑感知認識水的對流。同時,在教科書中還拓展了冬天在房間使用取暖器時,房間里空氣是怎樣變熱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已經認識掌握了水的熱傳遞方式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究畫出空氣受熱后的運動路線圖。整個探究活動顯得生動有趣,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種植鳳仙花的經驗,對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也有所了解,但是還沒有對于種子發芽條件進行研究。哪些是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哪些是種子發芽的非必要條件,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在能力方面,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與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認識熱在水中主要通過對流的方式傳遞,理解對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熱傳遞方式的多樣性,形成對熱傳遞更全面的科學認知。 科學思維: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數據,歸納熱在水中對流傳遞的規律,對比熱在不同介質中傳遞方式的差異,培養邏輯推理和分析歸納能力。 探究實踐:能設計并完成熱在水中傳遞的實驗,規范使用實驗器材,準確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驗證熱對流的特點和規律。 態度責任:保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養成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體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探索自然現象的責任感。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熱對流;了解熱在其他液體中也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難點:熟練操作熱對流的實驗,并能夠運用圖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結果。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每組提供水、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高錳酸鉀固體、學習記錄單。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情境與問題 1.談話導入: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式是怎樣的? 預設: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是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 2.設疑:開水能養魚,你相信是真的嗎?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給試管的上部加熱,水已沸騰,試管下部的金魚還是自由自在的游動。 3.設疑:在開始燒水時,鐵鍋把熱傳遞給鍋底附近的水,靠近鍋底的水會變熱,那么中間的水和上層的水又是如何變熱,乃至最后沸騰的呢? 4.點出課題:熱在水中的傳遞。探究與發現 探索一: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 1.實驗器材 2.設計實驗 (1)試管中加水 (2)加熱試管一端 3.推測熱在水中的傳遞路徑,并在《學生活動手冊》 中用示意圖或文字記錄。 4.填寫實驗記錄單。 5.冷熱水通過循環傳遞熱量,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熱對流 6.便于觀察水運動過程的方法 探索二:加熱燒杯中的水,探索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 1.如果換成較大的容器,并在容器底部加熱,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還會一樣嗎?容器內的水都會變熱嗎? 2.實驗步驟。 ①安裝酒精燈、大燒杯、石棉網、三腳架組成的加熱裝置。 ②在大燒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滴管吸取紅墨水,小心伸入試管水下加熱的地方,擠2滴紅墨水。 ③用酒精燈的外焰隔著石棉網給燒杯底部加熱,觀察試管中水的流動及顏色變化。 3.實驗記錄單二 4.小結:通過加熱受熱點的熱水向上方流動,并且將熱量帶給周圍的水,被加熱的水上浮到水面,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動,形成多方面立體的流動,最終整杯水都熱了起來。所以熱在水中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研討與拓展 (一)研討 1.研討一:試管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 2.在燒杯底部的一側加熱,燒杯內的水都會變熱嗎?熱是怎樣傳遞到這杯水的各個部分的? (二)拓展 1.熱在空氣中是怎樣傳遞的? 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是通過冷、熱空氣的對流來實現的。 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熱對流”。 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 2.觀看視頻。回顧與練習 1.選擇題。 (1)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C )。 A.夏天打開冰箱,會看到很多“白氣”,這其實是水蒸氣凝結的小水滴 B.夏天開空調時,整個房間都會涼快下來,是利用了熱對流的原理 C.烤火時會感覺很暖和,這是利用了熱對流的原理 (2)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B )。 A.熱對流 B.熱輻射 C.熱傳導 ……總結與評價 總結: 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在《熱在水中的傳遞》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熱在水中的傳遞現象表現出濃厚興趣。但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時不夠規范,如加熱水時火焰大小控制不當,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在觀察實驗現象時,缺乏細致的觀察和記錄,難以捕捉到關鍵信息。此外,在理解對流的微觀原理時,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不足,難以將宏觀實驗現象與微觀分子運動聯系起來。小組合作中,存在分工不明確、部分學生參與度低的情況,影響了實驗探究的效率。后續教學中,需加強實驗前的操作指導和規范訓練,明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學會細致觀察和準確記錄實驗現象,培養科學的觀察方法;借助動畫演示、模擬實驗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對流的微觀原理;優化小組合作機制,明確每個學生的任務和職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操作,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熱在水中的傳遞知識。 以上教學設計圍繞熱在水中的傳遞展開。若你對教學實驗的優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有新想法,歡迎隨時溝通交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5 熱在水中的傳遞(教學設計).docx 4.5 熱在水中的傳遞(教學課件).pptx p25.mp4 p6.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