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01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1.2 哲學的基本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科學立場,堅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學精神 準確把握哲學基本問題的內涵,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理解其兩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依據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科學地辨析各種哲學流派的基本觀點,正確認識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培養理性思維和批判精神,以科學的態度看待世界和人生。公共參與 在社會生活中,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知識,理性分析公共事務和社會現象,明辨是非,積極參與社會討論和實踐活動,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為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自主學習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 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什么 3.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是什么 4.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和基本形態?6.“兩個對子”和“兩大基本派別分別是指什么?課堂導入展示生活場景圖片:有人通過星座運勢決定自己當天的行為,如“今天星座運勢說不宜出門,所以不出門”。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專家認為,在“十五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開展前期課題研究,分析國內外形勢和矛盾,綜合研判形成全局性戰略安排。提出問題:“這兩個場景分別體現了人們對什么問題的思考?它們有什么本質區別?”0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全部哲學的基本問題,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問題。——恩格斯哲學研究的問題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維等,但是只有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1.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如:理論、理念、計劃、經驗、思想、 觀點、感覺、方針政策、目標等主觀性的東西。思維/意識思維以外的一切事物、客觀實在的事物。如太陽、地球、月亮、國情、磁場等可見或不可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的事物。存在/物質思考:“十五五”規劃,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決定屬于意識范疇?還是屬于物質范疇?判斷: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判斷: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課堂探究案例展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小組討論:各小組圍繞案例,討論兩種觀點的分歧所在,分析其分別屬于什么哲學派別,并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觀點。下列觀點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1.荀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2.慧能: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3.王充: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4.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5.王夫之: 氣者,理之依也。6. 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7.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8.笛卡爾:我思故我在。9.王守仁: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請判斷哪些屬于可知論或不可知論 1.休謨: 我們永不能由知覺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質,形成關于對象的存在的任何結論。2.荀子:可以知,人之性也;凡以知,物之理也。3.康德: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包括上帝)的存在。4.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馬克思: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不可知論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可知論可知論課堂探究辯論賽辯題:“人類能否徹底認識宇宙的終極奧秘”分組:正反方各3人,其余學生作為“大眾評審團”流程:立論陳詞(3分鐘)→自由辯論(5分鐘)→總結陳詞(2分鐘)→評審團投票、發言0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從生活實踐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從哲學研究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哲學問題。3.從哲學發展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他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0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哲學派別 觀點分歧表現唯物主義 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 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思考:物質和意識是相互依賴的?彼此相互獨立的?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知識拓展 二元論1.觀點:物質和意識是彼此獨立的兩個本原。2.實質:偏于唯心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0.5 秒延遲符,無意義,可刪除.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形態 基本觀點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 主義 認為金、木、水、火、土、氣等具體的物質形態是世界的本原 否認神創論,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近代形而上學 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 ①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①中國: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張載)②古希臘: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 I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拉美特利:人就是機器,人不過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著爬行的機器。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費爾巴哈:自然界是一切物質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總和,是唯一的客觀實在。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機械性:即用機械力學的觀點觀察事物,把一切運動形式都歸結機械運動,否認物質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否認事物的質變,甚至把人也視為機器。霍布斯:人是鐘,人的心臟是鐘表的發條,神經和關節是其中的油絲和齒輪。形而上學性:即否認事物的聯系與發展,否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孤立);刻舟求劍(靜止);一葉障目(片面)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而在歷史觀上是唯心的,認為“理性”、“意識”、“人們的思想動機”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也稱為半截子唯物主義。請判斷下列觀點分別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1.水是萬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5.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6.宇宙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燒,在一定的方寸上熄滅。7.氣者,理之依也。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主觀唯心主義“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陸九淵)“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陽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復合”(貝克菜)“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物是感覺的復合”(馬赫)“萬物皆備于我”(孟子)“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休謨)“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客觀唯心主義“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程顥)“有是理,后生是氣”,“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圖)“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造物。”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子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哲學史上的“兩個派別”和“兩個對子”0102“兩個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哲學史上的“兩個派別”和“兩個對子”作為亞洲歷史上首部獲得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之冠的“非好萊塢制作”,《哪吒2》一經問世,就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影片中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激發了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下列觀點與“我命由我不由天”,構成“哲學史上的對子"的是( )①陰陽行乎萬物之中②未有此氣,已有此理③人死如燈滅,無靈魂輪回④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①③布置作業社會調研:以“人工智能時代的哲學思考”為主題,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公眾對思維與存在關系的認知現狀,撰寫調研報告。課堂小結謝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