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課程標準 重要考點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2.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3.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 1.五四運動的條件、特點、結果及意義 2.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概況、影響 3.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中共一大的內容及意義 4.國民革命的條件、結果及影響知識點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經過(2)性質①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 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 運動。 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 運動。 (3)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促進了 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④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 革命的轉折點。 ⑤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從俄國十月革命后開始。(2)中心:北京和上海。(3)方式發表文章 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 》,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組織團體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發起了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 ;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翻譯宣傳 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 學說 讀思學用1.必知——易錯易混①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尖銳,即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不是民族矛盾;直接原因(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②五四運動迫使北洋軍閥政府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只能說明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并未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因此不能說取得徹底勝利。2.必考——核心概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質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疇。但是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五四運動為開端,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3.必練——教材邊角①1919年5月5日,上?!缎律陥蟆窞槲逅倪\動爆發印發的“號外”。(摘自教材P122)這份報刊有什么價值 試答 ②“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的五四精神……”(摘自教材P123“學思之窗”)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試答 知識點二 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國民革命的興起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組織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階級 隨著中國 的持續發展,創建工人階級政黨的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國際 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2)標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 地點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舉行,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 內容 ①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 ②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 ③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意義 ①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 ③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④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背景 ①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通過了關于 問題的決議 標志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聯俄、聯共、 三大政策 意義 以 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2)國民革命目標 打倒列強,除軍閥進程 ①1925年,國民政府在 成立 ②東征:通過再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③北伐: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基本推翻了 的反動統治 結果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集團在武漢“分共”,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讀思學用1.必背——重要結論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②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必知——易錯易混①中共一大綱領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說明中共對中國國情認識不清,尚未正確認識到中國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對象;思想上是不成熟的,是幼稚的體現。②國民黨一大討論的主要是國民黨改組問題,國民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③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必練——教材邊角①閱讀教材P125“歷史縱橫”:與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確定的革命目標發生了什么變化 說明了什么 試答 ②觀察教材P126“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示意圖”:指出北伐的對象和主要進軍區域。試答 主題一 覺醒與新知——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年5考]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五四運動 2022·全國乙卷:以判別標準的變化為視角,考查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的變化 (1)熱考主題: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角度預測: ①創設新情景考場社會對五四運動的態度及影響 ②以報刊、言論等方式考查新文化運動后期思想轉向的原因和表現2022·浙江卷:以天津總商會發出布告為切入,考查商界支持學生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024·湖北卷:五四期刊與社會思潮2024·安徽卷:知識界關注社會主義學說2023·河北卷:通過李大釗的觀點,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視角1 史料證史——五四運動的性質和特點史料 在這之前,中國人民也發生過多次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政治行動,可是它們或者是單純的軍事行動,或者是只有較少人參加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牽動的社會面如此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形成聲勢浩大的規模抗爭。這樣的斗爭如果缺少有序的組織引導是難以開展起來的。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運動性質的多重性。試答 視角2 問題探史——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史料 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摘編自石仲泉、鞠俊俊《熱話題與冷思考——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試答 1.歷史解釋——五四運動的特點(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發揮領導作用,青年知識分子發揮了先鋒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逐漸和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量。2.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影響(1)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互促進,大大啟發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2)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加速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3)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思想基礎,使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主題二 孕育新希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3年7考] 高考對本主題內容的考查較多,多利用文獻資料和社會現象設置情景,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對國情和革命形勢的初步分析及其實踐;利用數據等考查國民革命的必要性及深遠影響。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023·全國甲卷:以中共一大決議為視角,考查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1)熱考主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探索、國民革命 (2)角度預測: ①利用文獻等設置情景,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任務和探索 ②運用數據、人物活動等考查國民革命的背景、特點等2022·湖北卷:以反帝愛國運動切入,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2022·天津卷:以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切入,考查中國共產黨早期探索國民革命運動 2024·山東卷:以吳玉章的言論切入,考查國民革命的重要性2024·江蘇卷:以旅歐機關刊物改名為視角,考查當時的國內形勢2023·江蘇卷:以陳毅紀念列寧的文章為視角,考查革命統一戰線視角1 史料證史——中國共產黨誕生史料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麥缳Y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共二大(制定)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國近代史》思考 結合史料,簡析中國共產黨當時是如何思考中國革命方向和進程的。試答 視角2 問題探史——國民革命的背景和特點史料 1924—1927年的國共合作實際上是以“國民革命”為號召的民族革命。這場革命的直接斗爭目標就是所謂“打倒列強,除軍閥”,北伐戰爭即為這場革命最具體的實現手段。北伐戰爭這一軍事統一運動,從一個側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國社會民族主義觀念廣泛發展,多數社會大眾對國家統一運動明顯抱以期待和歡迎的態度。——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思考 從“戰爭與文化重構”的視角,指出史料中“這場革命”的國際背景及“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反映的實質任務。試答 家國情懷——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維度 闡釋領導 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性最強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指導 思想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先進政黨,制定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正確的策略方針群眾 基礎 (1)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廣大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2)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能得到中國各族人民的支持國際 環境 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特別是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革命 成就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實現了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并參與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使中國革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練·教材改編題】1.[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3“學思之窗”改編]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A.民主自由精神 B.科學精神C.愛國主義精神 D.進步精神2.[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學思之窗”改編]中共一大制定的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同時規定,在政治斗爭中,黨要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這表明,中共一大( )A.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B.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C.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D.探索出了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3.[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歷史縱橫”改編]中共二大確定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中共二大( )A.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B.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C.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D.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決策4.[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史料閱讀”改編]1920年11月的《共產黨》第1號卷首代發刊詞中認為“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產方法除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外,別無他途”,并認為最終將由社會主義生產方法取代資本主義。這一觀點( )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指導B.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C.滲透著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模式D.否定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民主與科學5.[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6“史料閱讀”改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以這次“合作”為基礎的革命運動( )A.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C.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范圍D.取得了抗擊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練·高考真題】1.(2024·安徽高考,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始祖”,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但“我們對于古人的學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做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由此可見,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 )A.革命理論傳播的廣泛性 B.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 D.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2.(2024·北京高考,8)1920年,在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上海機器工會成立。與此同時,陳獨秀主編的《勞動界》也發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資本家壓迫了!真是可惱!我們此時應當要去抵抗他,我們此時就應該要有團體”。這說明( )A.發動工人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獨創的斗爭形式B.成立工人組織符合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C.“勞工神圣”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共識D.建立工會是開展國民革命的重要內容3.(2024·山東高考,6)1926年1月,吳玉章在廣州國民黨二大期間的一次答詞中說:民國元年的革命雖然成功,但所主張的不過是十八世紀法國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境,當然是走不通的”。他強調的是( )A.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 B.創新革命理論的緊迫性C.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 D.推進國民革命的必要性第16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知識點一 1.(1)工人階級 (2)①反帝反封建?、谏鐣锩、鬯枷雴⒚伞?3)②馬克思主義?、苄旅裰髦髁x 2.(3)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馬克思主義必練——教材邊角①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報》印發號外,專門報道4日學生運動的情況。對公眾及時了解學生運動的原因和內容起了重要作用,對研究五四運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②愛國主義精神。知識點二 1.(1)工人運動 (2)上?!∩鐣髁x和共產主義 領導力量 2.(1)國共合作 扶助農工 國共合作 (2)廣州 北洋軍閥 汪精衛必練——教材邊角①變化:在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前,還有一個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說明:這一綱領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是中共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②北伐對象:北洋軍閥(或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進軍區域:在南方(以長江流域為主),革命勢力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主題一]視角1 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視角2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主題二]視角1 一開始就明確了黨的最高目標,但對國情認識不科學;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初步樹立了革命分兩步走的歷程設定。視角2 國際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發了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十月革命的勝利。實質任務:實現國家統一;獲得民族獨立。【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練·教材改編題]1.C [由五四運動的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等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C項正確。]2.C [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故選C項。]3.A [材料“消除內亂,打倒軍閥”體現了反封建;材料“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體現了反帝。中共二大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項正確。]4.C [據材料“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類社會的發展最終將由社會主義生產方法取代資本主義,材料中的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史觀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維模式,故選C項。]5.B [據材料“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共三大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現了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故選B項。][練·高考真題]1.D [材料“馬克思、恩格斯……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強調對馬克思主義學說不能照抄照搬,要實事求是,與國情相結合,說明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故選D項。材料強調革命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傳播的廣泛性指其范圍大、涉及面廣,革命的階段性表示其持續但又分階段的特點,其說法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C兩項;材料強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而非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排除B項。]2.B [據材料可知,共產黨早期組織通過成立工會,發動工人運動,與資本家進行斗爭。這符合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故選B項。]3.D [根據題干時間“1926年1月”可知,此時處于國民革命時期。吳玉章強調“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法國式的革命),應付現在的新環境,當然是走不通的”,說明國民革命不能僅局限于政治革命,而應該繼續推進到社會革命,故D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工農群眾不是革命主力軍,排除A項;當時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為指導,吳玉章也并未提及要“創新革命理論”,排除B項;“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太過表面化,吳玉章強調的是要創造新的方法來適應新的環境和解決新的問題,排除C項。](共87張PPT)第六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中國革命 道路的探索INNOVATIVEDESIGN【構建·通史時序】【提煉·線索特征】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最終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1)政治方面:五四運動喚醒民眾,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成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建立,進行了一系列近代化的探索,但實行獨裁統治,鎮壓革命,出賣中華民族利益,最終失去人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經濟方面:在農村,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階級開展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城市,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建設效果明顯;國民政府統治后期,國統區財政經濟陷入崩潰的境地,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經濟發展遲緩。(3)思想文化:孫中山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毛澤東思想形成并得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第16講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課程標準 重要考點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2.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3.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 1.五四運動的條件、特點、結果及意義2.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概況、影響3.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中共一大的內容及意義4.國民革命的條件、結果及影響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課時精練目錄整合教材 夯實必備知識學什么1知識點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經過工人階級(2)性質①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____________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__________運動。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__________運動。反帝反封建社會革命思想啟蒙(3)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促進了____________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④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____________革命的轉折點。⑤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馬克思主義新民主主義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從俄國十月革命后開始。(2)中心:北京和上海。(3)方式發表文章 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__________________》,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組織團體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發起了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__________________;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翻譯宣傳 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____________學說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馬克思主義必知——易錯易混①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尖銳,即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不是民族矛盾;直接原因(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②五四運動迫使北洋軍閥政府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只能說明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并未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因此不能說取得徹底勝利。讀思學用必考——核心概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質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疇。但是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五四運動為開端,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必練——教材邊角①1919年5月5日,上?!缎律陥蟆窞槲逅倪\動爆發印發的“號外”。(摘自教材P122)這份報刊有什么價值?提示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報》印發號外,專門報道4日學生運動的情況。對公眾及時了解學生運動的原因和內容起了重要作用,對研究五四運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②“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的五四精神……”(摘自教材P123“學思之窗”)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提示 愛國主義精神。知識點二 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國民革命的興起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組織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階級 隨著中國__________的持續發展,創建工人階級政黨的問題提到日程上來國際 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工人運動(2)標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 地點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______舉行,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內容 ①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②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___________________③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意義 ①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②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__________③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④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上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領導力量2.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背景 ①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通過了關于__________問題的決議標志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聯俄、聯共、__________三大政策意義 以__________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國共合作扶助農工國共合作(2)國民革命目標 打倒列強,除軍閥進程 ①1925年,國民政府在______成立②東征:通過再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③北伐: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基本推翻了__________的反動統治結果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________集團在武漢“分共”,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廣州北洋軍閥汪精衛必背——重要結論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②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讀思學用必知——易錯易混①中共一大綱領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說明中共對中國國情認識不清,尚未正確認識到中國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對象;思想上是不成熟的,是幼稚的體現。②國民黨一大討論的主要是國民黨改組問題,國民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③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練——教材邊角①閱讀教材P125“歷史縱橫”:與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確定的革命目標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提示 變化:在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前,還有一個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說明:這一綱領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是中共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②觀察教材P126“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示意圖”:指出北伐的對象和主要進軍區域。提示 北伐對象:北洋軍閥(或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進軍區域:在南方(以長江流域為主),革命勢力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命題探究 提升關鍵能力考什么2主題一 覺醒與新知——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年5考]主題二 孕育新希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3年7考]主題一 覺醒與新知——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年5考]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五四運動 2022·全國乙卷:以判別標準的變化為視角,考查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的變化 (1)熱考主題: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角度預測:①創設新情景考場社會對五四運動的態度及影響②以報刊、言論等方式考查新文化運動后期思想轉向的原因和表現2022·浙江卷:以天津總商會發出布告為切入,考查商界支持學生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024·湖北卷:五四期刊與社會思潮2024·安徽卷:知識界關注社會主義學說2023·河北卷:通過李大釗的觀點,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視角 史料證史——五四運動的性質和特點史料 在這之前,中國人民也發生過多次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政治行動,可是它們或者是單純的軍事行動,或者是只有較少人參加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牽動的社會面如此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形成聲勢浩大的規模抗爭。這樣的斗爭如果缺少有序的組織引導是難以開展起來的。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運動性質的多重性。提示 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視角 問題探史——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史料 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摘編自石仲泉、鞠俊俊《熱話題與冷思考——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提示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1.歷史解釋——五四運動的特點(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發揮領導作用,青年知識分子發揮了先鋒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逐漸和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量。2.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影響(1)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互促進,大大啟發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2)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加速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3)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思想基礎,使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主題二 孕育新希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3年7考]高考對本主題內容的考查較多,多利用文獻資料和社會現象設置情景,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對國情和革命形勢的初步分析及其實踐;利用數據等考查國民革命的必要性及深遠影響。考點 三年考情創新示例 2026高考命題預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023·全國甲卷:以中共一大決議為視角,考查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1)熱考主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探索、國民革命(2)角度預測:①利用文獻等設置情景,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任務和探索②運用數據、人物活動等考查國民革命的背景、特點等2022·湖北卷:以反帝愛國運動切入,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2022·天津卷:以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切入,考查中國共產黨早期探索國民革命運動 2024·山東卷:以吳玉章的言論切入,考查國民革命的重要性2024·江蘇卷:以旅歐機關刊物改名為視角,考查當時的國內形勢2023·江蘇卷:以陳毅紀念列寧的文章為視角,考查革命統一戰線視角 史料證史——中國共產黨誕生史料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共二大(制定)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國近代史》思考 結合史料,簡析中國共產黨當時是如何思考中國革命方向和進程的。提示 一開始就明確了黨的最高目標,但對國情認識不科學;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初步樹立了革命分兩步走的歷程設定。視角 問題探史——國民革命的背景和特點史料 1924—1927年的國共合作實際上是以“國民革命”為號召的民族革命。這場革命的直接斗爭目標就是所謂“打倒列強,除軍閥”,北伐戰爭即為這場革命最具體的實現手段。北伐戰爭這一軍事統一運動,從一個側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國社會民族主義觀念廣泛發展,多數社會大眾對國家統一運動明顯抱以期待和歡迎的態度。——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思考 從“戰爭與文化重構”的視角,指出史料中“這場革命”的國際背景及“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反映的實質任務。提示 國際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發了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十月革命的勝利。實質任務:實現國家統一;獲得民族獨立。家國情懷——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維度 闡釋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性最強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先進政黨,制定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正確的策略方針群眾基礎 (1)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廣大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2)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能得到中國各族人民的支持維度 闡釋國際環境 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特別是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革命成就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實現了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并參與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使中國革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隨堂演練 熱考命題對接練什么31.[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3“學思之窗”改編]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A.民主自由精神 B.科學精神C.愛國主義精神 D.進步精神【練 教材改編題】解析 由五四運動的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等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C項正確。答案 C2.[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學思之窗”改編]中共一大制定的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同時規定,在政治斗爭中,黨要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這表明,中共一大( )A.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B.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C.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D.探索出了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解析 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故選C項;國民革命失敗后,一系列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才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問題,排除A項;只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一大的綱領目標不符合當時中國革命的實際,排除B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探索出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排除D項。答案 C3.[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歷史縱橫”改編]中共二大確定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中共二大( )A.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B.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C.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D.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決策解析 材料“消除內亂,打倒軍閥”體現了反封建;材料“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體現了反帝。中共二大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項正確。答案 A4.[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5“史料閱讀”改編]1920年11月的《共產黨》第1號卷首代發刊詞中認為“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產方法除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外,別無他途”,并認為最終將由社會主義生產方法取代資本主義。這一觀點( )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指導B.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C.滲透著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模式D.否定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民主與科學解析 據材料“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類社會的發展最終將由社會主義生產方法取代資本主義,材料中的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史觀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維模式,故選C項。答案 C5.[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26“史料閱讀”改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以這次“合作”為基礎的革命運動( )A.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C.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范圍D.取得了抗擊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解析 據材料“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共三大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現了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故選B項。答案 B1.(2024·安徽高考,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始祖”,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但“我們對于古人的學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做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由此可見,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 )A.革命理論傳播的廣泛性 B.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 D.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練 高考真題】解析 材料“馬克思、恩格斯……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強調對馬克思主義學說不能照抄照搬,要實事求是,與國情相結合,說明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故選D項。材料強調革命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傳播的廣泛性指其范圍大、涉及面廣,革命的階段性表示其持續但又分階段的特點,其說法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C兩項;材料強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而非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排除B項。答案 D2.(2024·北京高考,8)1920年,在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上海機器工會成立。與此同時,陳獨秀主編的《勞動界》也發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資本家壓迫了!真是可惱!我們此時應當要去抵抗他,我們此時就應該要有團體”。這說明( )A.發動工人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獨創的斗爭形式B.成立工人組織符合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C.“勞工神圣”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共識D.建立工會是開展國民革命的重要內容解析 據材料可知,共產黨早期組織通過成立工會,發動工人運動,與資本家進行斗爭。這符合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故選B項;1920年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且發動工人運動并不是中國共產黨獨創的斗爭形式,工人運動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且形式多樣,排除A項;材料中雖然引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這樣的表述,但并未說明“勞工神圣”已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共識,且此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國民革命主要發生在1924年至192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答案 B3.(2024·山東高考,6)1926年1月,吳玉章在廣州國民黨二大期間的一次答詞中說:民國元年的革命雖然成功,但所主張的不過是十八世紀法國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境,當然是走不通的”。他強調的是( )A.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B.創新革命理論的緊迫性C.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D.推進國民革命的必要性解析 根據題干時間“1926年1月”可知,此時處于國民革命時期。吳玉章強調“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法國式的革命),應付現在的新環境,當然是走不通的”,說明國民革命不能僅局限于政治革命,而應該繼續推進到社會革命,故D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工農群眾不是革命主力軍,排除A項;當時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為指導,吳玉章也并未提及要“創新革命理論”,排除B項;“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太過表面化,吳玉章強調的是要創造新的方法來適應新的環境和解決新的問題,排除C項。答案 D課時精練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5·重慶模擬)1919年的五四運動,5月份在北京表現為學生運動,6月份在上海則表現為市民運動,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叭T”之中,罷課影響固然不小,但罷工、罷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現“三罷”斗爭的根源是( )A.工業文明沖擊下社會結構的變遷B.北洋政府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C.外交失敗增強了國人的主權意識D.新文化運動起源地的宣傳效應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眾多,商業和工業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業文明的影響,各階層的抗爭意識更為強烈,而北京的工商業規模不大,難以掀起具有全局意義的罷工、罷市斗爭,因此“三罷”斗爭首先出現在上海,故選A項;“北洋政府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屬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新文化運動起源地的宣傳效應”屬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而“根源”主要是指經濟方面的原因,排除B、D項;“外交失敗增強了國人的主權意識”屬于外部因素,而根源與內部因素有關,排除C項。答案 A2.(2025·廣東江門模擬)1919年8月,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寫道:“旌旗南向,過黃河而到長江、黃浦漢皋,屢演活劇,洞庭閩水,更起高潮。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與此直接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開展 B.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C.巴黎和會的召開 D.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解析 據材料“1919年8月”“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五四運動的風潮逐漸影響到了南方地區,促進了進步知識分子的覺醒,故選D項;新文化運動經歷了從上海到北京的遷移過程,與材料中“過黃河而到長江”的說法不符,排除A項;俄國十月革命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但這屬于間接影響,而且1917年十月革命在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巴黎和會在1919年1月召開,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答案 D3.(2025·浙江金華模擬)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的外國租界時常表示對學生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日、美、英、法等帝國主義駐華公使卻聯合向軍閥政府施加壓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發出警告,催促軍閥政府鎮壓學生運動。這一轉變( )A.折射愛國運動的影響力增加 B.體現五四運動以學生為主力C.推動帝國主義侵華陣營解體 D.表明北洋軍閥統治的兩面性解析 據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的外國租界時常表示對學生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帝國主義……向軍閥政府施加壓力……催促……鎮壓學生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伴隨著愛國運動進一步發展,帝國主義列強大為恐慌,所以態度發生巨大轉變,折射出五四運動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故選A項。答案 A4.(2025·湖北武昌調研)在1919年7月11日的《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上,張聞天發文表示對當時的政府“切實勸告無用”“奔走呼號無用”,主張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個“一切廢除”,然后建設一個“健全的民主共和國”。這反映出張聞天( )A.主張大力聲援上海的工人運動 B.已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C.強調各革命階級聯合的必要性 D.反思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局限解析 據題干中“主張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個‘一切廢除’,然后建設一個‘健全的民主共和國’”可知,張聞天主張用暴力革命推翻當時腐朽的北洋軍閥統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聞天的這一主張與馬克思的社會革命理論相吻合,反映出張聞天已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張聞天對上海工人運動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只反映出張聞天主張推翻當時的北洋政府,未強調階級聯合,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張聞天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認識,而不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反思,排除D項。答案 B5.(2025·安徽蚌埠調研)五四時期社會各階層在“勞工神圣”思想影響下,一般注重創建勞動組織的意義,但大都不能十分確切地理解“勞動組織”的性質。但亦有例外,如《光明》月報所載李大能撰寫的《勞動組織概論》文章,已認識到“勞動組織”代表工人階級利益。這主要表明( )A.新文化運動提升了國民素養 B.北洋軍閥統治激化社會矛盾C.五四運動致力于民族的覺醒 D.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逐漸增強解析 “勞工神圣”的思想、建立“勞動組織”維護工人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各階層注重建立勞工組織,說明馬克思主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增強,故選D項;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民素質,但其本質上體現的是資產階級利益,而不是工人階級利益,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激化”,排除B項;五四運動的民族覺醒,體現的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抗爭,建立勞工組織,維護工人利益,體現的是階級斗爭,排除C項。答案 D6.(2025·湖南長沙調研)據統計,1919年傳播新思想的青年學生刊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僅五四運動后的半年內,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達200多種,遍布全國各主要省會城市。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A.馬克思主義已中國化 B.大城市新思潮涌動C.救亡圖存出現新變化 D.工農革命運動興起解析 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后,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達200多種,遍布各主要省會城市,這表明當時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較為廣泛,中國人的救國方式發生變化,由向西方學習轉向向俄學習,故選C項。答案 C7.(2024·安徽合肥三模)從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為上海共產主義組織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此同時,《新青年》發表諸如《漢口苦力狀況》《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麻布五局工人狀況》等文章。這表明( )A.新文化運動的方向開始改變 B.全國性工人運動高潮到來C.馬克思主義指導了工人運動 D.中共成立的條件日漸成熟解析 據材料“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新青年》發表諸如《漢口苦力狀況》《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麻布五局工人狀況》等文章”可知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影響不斷擴大,并且在工人階級中宣傳,反映出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說明中共成立的思想與階級基礎不斷擴大,條件日益成熟,故選D項。答案 D8.(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8)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多以犁頭、錘子、鐮刀等簡捷有力的勞動工具為象征物,如犁頭“將上層的、枯燥的、龜裂的、減削了培養能力的地面滾個翻身,同時又把那些在地面上潛滋暗長寄生著的莠草連根鏟除”,“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猶如莠草,勢在鏟除”。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A.注重啟發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 B.初步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C.嘗試開展工農聯合的革命運動 D.基本形成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張解析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以勞動工具為象征物宣傳馬克思主義,將帝國主義、軍閥等比作莠草,主張鏟除這些不良因素,旨在啟發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A項正確;中共二大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材料所述時期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工農聯合,排除C項;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張是在國民革命失敗后形成的,排除D項。答案 A9.(2024·天津河北區一模)中共一大在討論今后的工作時,決定“集中我們的全部精力組織工廠工人……鑒于我們的黨至今幾乎完全由知識分子組成,所以代表大會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這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即注重( )A.增強階級基礎 B.建立工農聯盟C.制定革命綱領 D.發展現代工業解析 由“集中我們的全部精力組織工廠工人”“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可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即注重增強自己的階級基礎,故選A項;題干強調要注意組織工人,而并未提到農民,所以建立工農聯盟的說法不符合題意,且中共是在二大上才認識到農民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階級,中共需要聯合的階級,排除B項;題干講的是中共一大討論今后工作時的問題,而不是討論制定革命綱領的問題,二者不屬于同一范疇,排除C項;題干顯示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關注的是組織工人階級,屬于政治范疇,而不是發展現代工業這一經濟范疇,排除D項。答案 A10.(2025·山西懷仁一中高三測試)1922年,中國共產黨發表了重要政治聲明,聲明指出:“無產階級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還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以達到軍閥覆滅能夠建設民主政治為止。”據此可知,當時的中國共產黨( )A.力圖擴大自己的階級基礎 B.萌發了統一戰線的思想C.認識到革命領導權的重要 D.受到新三民主義的影響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認為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最終達到消滅軍閥,這體現了中共認為自身力量比較薄弱,需要聯合其他派別消滅軍閥建設民主政治,這表明中共萌發了統一戰線的思想,故選B項。答案 B11.(2025·云南昆明高三測試)國民革命期間,中共通過“五一”節的紀念活動,號召“團結一切勞動階級與被壓迫民族,反對帝國主義”,工人、商人、農民、學生、婦女等群體參與了“五一”節的紀念活動。這( )A.標志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加速了國民革命運動高潮到來C.有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擴大 D.加強了與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解析 中共通過“五一”節的紀念活動,號召團結各種被壓迫的階級和民族共同反對帝國主義,這一號召吸引了工人、商人、農民、學生、婦女等多個群體的參與。這種廣泛的參與和團結有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擴大,增強了革命的力量,故選C項。答案 C12.(2025·山東淄博調研)下圖為近代中國某一時期的標語口號。該時期是( )“中俄聯合萬歲”“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反對蘇聯便是贊助帝國主義”“反抗軍閥政府的苛捐雜稅”“全體農民起來反抗貪官污吏劣紳土豪”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中俄聯合萬歲”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的聯俄政策,“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目標,“全體農民起來反抗貪官污吏劣紳土豪”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革命統一戰線下農民運動的發展,故選A項;土地革命時期以階級矛盾為主,主要反抗的是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排除B項;抗日戰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積極團結地主和農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項;解放戰爭時期國內封建軍閥已經被推翻,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排除D項。答案 A13.(2025·河北邢臺模擬)有人在北伐戰爭回憶錄中寫道,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一帶人民的鄉土觀念及厭惡北軍之心理,有助于國民革命軍壯大,一旦北伐軍出長江,北上至黃河流域后,這些有利條件逐漸淡化,反之加強了北軍的鄉土觀念,故用兵亦漸困難。這反映了( )A.南北地緣因素對北伐戰爭的制約 B.工農運動影響北伐戰爭走向C.政治宣傳對動員民眾的作用突出 D.革命統一戰線存在分裂隱患解析 據材料“鄉土觀念及厭惡北軍之心理,有助于國民革命軍壯大”“加強了北軍的鄉土觀念,故用兵亦漸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革命軍在長江以南作戰時,鄉土觀念有利于國民革命軍,而在長江以北作戰時,鄉土觀念有利于北軍,反映了南北地緣因素影響軍隊的鄉土觀念,進而影響北伐戰爭,故選A項。答案 A14.(2025·河北邯鄲調研)1924年11月,孫中山指出:“中國革命的目的和俄國相同,俄國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國相同的。中國同俄國革命都是走一條路。所以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這表明孫中山( )A.主張聯合蘇聯開展民主革命 B.強調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C.決定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D.號召國人積極參加國民革命解析 據材料“中國革命的目的和俄國相同”“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并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認識到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相互關聯,表現出親蘇傾向,表明了他主張聯合蘇聯開展民主革命的意愿,故選A項;材料“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強調的是與俄國的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排除B項;材料“中國革命的目的和俄國相同”“中國同俄國革命都是走一條路”強調了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的相似性,但沒有明確指出要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排除C項;材料“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強調的是中國與俄國的革命關系,并沒有號召國人積極參加國民革命,排除D項。答案 A15.(2025·河北承德調研)據圖可知,中國共產黨組織的興起( )A.受地緣綜合因素影響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C.呈現“星火燎原”之勢D.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解析 據圖片所示,中共組織興起于北京、長沙、廣州等地,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馬克思主義在這里廣泛傳播;上海、廣州位于沿海地區,資本主義發展較好,工人階級壯大,有建立的階級基礎;長沙有一群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如毛澤東、蔡和森、董必武等,所以這幾個地方成為中心和地理等綜合因素有關,故選A項;北京既不沿江也不沿海,排除B項;僅從材料看不出“星火燎原”,且“星火燎原”多形容土地革命時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排除C項;該時期工人階級整體在我國發展薄弱,不能說其是廣泛的社會基礎,排除D項。答案 A16.(2025·河北張家口模擬)1926年10月,國民黨湖南省代會通過的《宣傳決議案》指出:“衡陽常德各為湘南湘西數十縣交通樞紐,應各辦日報一種;此后各城市廣設文化書社,流通本黨書報及各新文化書報;各縣黨部應各辦刊物一種,周刊旬刊或年月刊。”這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 )A.促進經濟近代化進程 B.動員民眾參與國民革命C.推動新文化運動發展 D.擴大國民黨的階級基礎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10月,國民黨湖南省代會通過的《宣傳決議案》要求辦各種報刊,其主要目的在于宣傳革命主張,動員民眾參與國民革命,故選B項;材料主要是要辦報刊,主要是起宣傳作用,“促進經濟近代化進程”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興起于1915年,新文化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式微,排除C項;材料主要是要辦報刊,主要是起宣傳作用,“擴大國民黨的階級基礎”從材料無法得出,排除D項。答案 B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7分。17.(2024·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4)聯合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1921年)材料二 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1)根據材料,概括兩份革命綱領的異同。(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兩份革命綱領。(9分)答案 (1)同: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都是實現共產主義。異: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2)中共一大的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奮斗目標和手段,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無產階級政黨的屬性;不符合中國革命實際,表明共產黨尚未成熟。中共二大的綱領確立了將中國革命分為兩步走的目標,為后來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最初嘗試。18.(2024·云南楚雄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地主”開始成為農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農民革命的主要對象。會議通過的《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中稱,作為“帝國主義之工具”的廣東大商買辦階級和“剝削農民的地主階級還沒有利害的沖突”,“廣東的農民與地主之爭斗,工人與大商買辦階級之爭斗,小商人與軍閥之爭斗,都很明顯”,在具體分析農民運動興起的原因時更用“中國地主重租和軍閥戰爭、官廳苛稅及外貨侵入之影響”一言以蔽之?!秾τ谵r民運動之議決案》制定了“結合中農、佃農、貧農、雇農以反對大地主”的政策。——摘編自楊泰龍《革命與農民:中共對農民革命的認知演進與理論建構》材料二 據相關文獻統計,到1924年年底,廣東全省有14個縣成立了農會,入會農民有18萬多人。到了1925年5月,廣東省還成立了現代中國第一個省級農會,這個農會的成立標志著廣東農民運動達到高潮。到1926年,廣東省的農民協會會員有62萬多人。——摘編自羅歆宏、劉建強《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對“三農”問題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農民革命理論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農民革命理論。(6分)答案 (1)背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中共對農村革命的探索;農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發展。(2)評價:這一理論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存在的矛盾;為革命統一戰線的發展提供了指引;推動了廣東等地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對革命陣營內部矛盾估計不足,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節內容結束Thanks!本節內容結束INNOVATIVEDESIGN訓練16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分值:75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5·重慶模擬)1919年的五四運動,5月份在北京表現為學生運動,6月份在上海則表現為市民運動,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叭T”之中,罷課影響固然不小,但罷工、罷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現“三罷”斗爭的根源是 ( )A.工業文明沖擊下社會結構的變遷 B.北洋政府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C.外交失敗增強了國人的主權意識 D.新文化運動起源地的宣傳效應2.(2025·廣東江門模擬)1919年8月,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寫道:“旌旗南向,過黃河而到長江、黃浦漢皋,屢演活劇,洞庭閩水,更起高潮。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咳!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與此直接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運動開展 B.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C.巴黎和會的召開 D.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3.(2025·浙江金華模擬)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的外國租界時常表示對學生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日、美、英、法等帝國主義駐華公使卻聯合向軍閥政府施加壓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發出警告,催促軍閥政府鎮壓學生運動。這一轉變 ( )A.折射愛國運動的影響力增加 B.體現五四運動以學生為主力C.推動帝國主義侵華陣營解體 D.表明北洋軍閥統治的兩面性4.(2025·湖北武昌調研)在1919年7月11日的《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上,張聞天發文表示對當時的政府“切實勸告無用”“奔走呼號無用”,主張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個“一切廢除”,然后建設一個“健全的民主共和國”。這反映出張聞天 ( )A.主張大力聲援上海的工人運動 B.已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C.強調各革命階級聯合的必要性 D.反思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局限5.(2025·安徽蚌埠調研)五四時期社會各階層在“勞工神圣”思想影響下,一般注重創建勞動組織的意義,但大都不能十分確切地理解“勞動組織”的性質。但亦有例外,如《光明》月報所載李大能撰寫的《勞動組織概論》文章,已認識到“勞動組織”代表工人階級利益。這主要表明 ( )A.新文化運動提升了國民素養 B.北洋軍閥統治激化社會矛盾C.五四運動致力于民族的覺醒 D.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逐漸增強6.(2025·湖南長沙調研)據統計,1919年傳播新思想的青年學生刊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僅五四運動后的半年內,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達200多種,遍布全國各主要省會城市。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 )A.馬克思主義已中國化 B.大城市新思潮涌動C.救亡圖存出現新變化 D.工農革命運動興起7.(2024·安徽合肥三模)從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為上海共產主義組織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此同時,《新青年》發表諸如《漢口苦力狀況》《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麻布五局工人狀況》等文章。這表明 ( )A.新文化運動的方向開始改變 B.全國性工人運動高潮到來C.馬克思主義指導了工人運動 D.中共成立的條件日漸成熟8.(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8)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多以犁頭、錘子、鐮刀等簡捷有力的勞動工具為象征物,如犁頭“將上層的、枯燥的、龜裂的、減削了培養能力的地面滾個翻身,同時又把那些在地面上潛滋暗長寄生著的莠草連根鏟除”,“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猶如莠草,勢在鏟除”。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 )A.注重啟發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 B.初步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C.嘗試開展工農聯合的革命運動 D.基本形成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張9.(2024·天津河北區一模)中共一大在討論今后的工作時,決定“集中我們的全部精力組織工廠工人……鑒于我們的黨至今幾乎完全由知識分子組成,所以代表大會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這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即注重 ( )A.增強階級基礎 B.建立工農聯盟C.制定革命綱領 D.發展現代工業10.(2025·山西懷仁一中高三測試)1922年,中國共產黨發表了重要政治聲明,聲明指出:“無產階級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還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以達到軍閥覆滅能夠建設民主政治為止?!睋丝芍敃r的中國共產黨 ( )A.力圖擴大自己的階級基礎 B.萌發了統一戰線的思想C.認識到革命領導權的重要 D.受到新三民主義的影響11.(2025·云南昆明高三測試)國民革命期間,中共通過“五一”節的紀念活動,號召“團結一切勞動階級與被壓迫民族,反對帝國主義”,工人、商人、農民、學生、婦女等群體參與了“五一”節的紀念活動。這 ( )A.標志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加速了國民革命運動高潮到來C.有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擴大 D.加強了與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12.(2025·山東淄博調研)下圖為近代中國某一時期的標語口號。該時期是 ( )“中俄聯合萬歲” “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 “反對蘇聯便是贊助帝國主義” “反抗軍閥政府的苛捐雜稅” “全體農民起來反抗貪官污吏劣紳土豪”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3.(2025·河北邢臺模擬)有人在北伐戰爭回憶錄中寫道,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一帶人民的鄉土觀念及厭惡北軍之心理,有助于國民革命軍壯大,一旦北伐軍出長江,北上至黃河流域后,這些有利條件逐漸淡化,反之加強了北軍的鄉土觀念,故用兵亦漸困難。這反映了 ( )A.南北地緣因素對北伐戰爭的制約 B.工農運動影響北伐戰爭走向C.政治宣傳對動員民眾的作用突出 D.革命統一戰線存在分裂隱患14.(2025·河北邯鄲調研)1924年11月,孫中山指出:“中國革命的目的和俄國相同,俄國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國相同的。中國同俄國革命都是走一條路。所以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边@表明孫中山 ( )A.主張聯合蘇聯開展民主革命 B.強調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C.決定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D.號召國人積極參加國民革命15.(2025·河北承德調研)據下圖可知,中國共產黨組織的興起 ( )A.受地緣綜合因素影響 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C.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D.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16.(2025·河北張家口模擬)1926年10月,國民黨湖南省代會通過的《宣傳決議案》指出:“衡陽常德各為湘南湘西數十縣交通樞紐,應各辦日報一種;此后各城市廣設文化書社,流通本黨書報及各新文化書報;各縣黨部應各辦刊物一種,周刊旬刊或年月刊?!边@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經濟近代化進程 B.動員民眾參與國民革命C.推動新文化運動發展 D.擴大國民黨的階級基礎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7分。17.(2024·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4)聯合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1921年)材料二 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1)根據材料,概括兩份革命綱領的異同。(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兩份革命綱領。(9分)18.(2024·云南楚雄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地主”開始成為農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農民革命的主要對象。會議通過的《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中稱,作為“帝國主義之工具”的廣東大商買辦階級和“剝削農民的地主階級還沒有利害的沖突”,“廣東的農民與地主之爭斗,工人與大商買辦階級之爭斗,小商人與軍閥之爭斗,都很明顯”,在具體分析農民運動興起的原因時更用“中國地主重租和軍閥戰爭、官廳苛稅及外貨侵入之影響”一言以蔽之?!秾τ谵r民運動之議決案》制定了“結合中農、佃農、貧農、雇農以反對大地主”的政策。——摘編自楊泰龍《革命與農民:中共對農民革命的認知演進與理論建構》材料二 據相關文獻統計,到1924年年底,廣東全省有14個縣成立了農會,入會農民有18萬多人。到了1925年5月,廣東省還成立了現代中國第一個省級農會,這個農會的成立標志著廣東農民運動達到高潮。到1926年,廣東省的農民協會會員有62萬多人。——摘編自羅歆宏、劉建強《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對“三農”問題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農民革命理論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農民革命理論。(6分)訓練16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A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眾多,商業和工業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業文明的影響,各階層的抗爭意識更為強烈,而北京的工商業規模不大,難以掀起具有全局意義的罷工、罷市斗爭,因此“三罷”斗爭首先出現在上海,故選A項。]2.D [據材料“1919年8月”“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五四運動的風潮逐漸影響到了南方地區,促進了進步知識分子的覺醒,故選D項;新文化運動經歷了從上海到北京的遷移過程,與材料中“過黃河而到長江”的說法不符,排除A項;俄國十月革命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但這屬于間接影響,而且1917年十月革命在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巴黎和會在1919年1月召開,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3.A [據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的外國租界時常表示對學生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帝國主義……向軍閥政府施加壓力……催促……鎮壓學生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伴隨著愛國運動進一步發展,帝國主義列強大為恐慌,所以態度發生巨大轉變,折射出五四運動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故選A項。]4.B [據題干中“主張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個‘一切廢除’,然后建設一個‘健全的民主共和國’”可知,張聞天主張用暴力革命推翻當時腐朽的北洋軍閥統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聞天的這一主張與馬克思的社會革命理論相吻合,反映出張聞天已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張聞天對上海工人運動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只反映出張聞天主張推翻當時的北洋政府,未強調階級聯合,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張聞天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認識,而不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反思,排除D項。]5.D [“勞工神圣”的思想、建立“勞動組織”維護工人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各階層注重建立勞工組織,說明馬克思主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增強,故選D項。]6.C [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后,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達200多種,遍布各主要省會城市,這表明當時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較為廣泛,中國人的救國方式發生變化,由向西方學習轉向向俄學習,故選C項。]7.D [據材料“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新青年》發表諸如《漢口苦力狀況》《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麻布五局工人狀況》等文章”可知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影響不斷擴大,并且在工人階級中宣傳,反映出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說明中共成立的思想與階級基礎不斷擴大,條件日益成熟,故選D項。]8.A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以勞動工具為象征物宣傳馬克思主義,將帝國主義、軍閥等比作莠草,主張鏟除這些不良因素,旨在啟發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A項正確;中共二大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材料所述時期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工農聯合,排除C項;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張是在國民革命失敗后形成的,排除D項。]9.A [由“集中我們的全部精力組織工廠工人”“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可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即注重增強自己的階級基礎,故選A項;題干強調要注意組織工人,而并未提到農民,所以建立工農聯盟的說法不符合題意,且中共是在二大上才認識到農民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階級,中共需要聯合的階級,排除B項;題干講的是中共一大討論今后工作時的問題,而不是討論制定革命綱領的問題,二者不屬于同一范疇,排除C項;題干顯示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關注的是組織工人階級,屬于政治范疇,而不是發展現代工業這一經濟范疇,排除D項。]10.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認為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最終達到消滅軍閥,這體現了中共認為自身力量比較薄弱,需要聯合其他派別消滅軍閥建設民主政治,這表明中共萌發了統一戰線的思想,故選B項。]11.C [中共通過“五一”節的紀念活動,號召團結各種被壓迫的階級和民族共同反對帝國主義,這一號召吸引了工人、商人、農民、學生、婦女等多個群體的參與。這種廣泛的參與和團結有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擴大,增強了革命的力量,故選C項。]12.A [結合所學知識,“中俄聯合萬歲”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的聯俄政策,“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目標,“全體農民起來反抗貪官污吏劣紳土豪”體現了國民革命時期革命統一戰線下農民運動的發展,故選A項。]13.A [據材料“鄉土觀念及厭惡北軍之心理,有助于國民革命軍壯大”“加強了北軍的鄉土觀念,故用兵亦漸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革命軍在長江以南作戰時,鄉土觀念有利于國民革命軍,而在長江以北作戰時,鄉土觀念有利于北軍,反映了南北地緣因素影響軍隊的鄉土觀念,進而影響北伐戰爭,故選A項。]14.A [據材料“中國革命的目的和俄國相同”“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系,實在是一家”并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認識到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相互關聯,表現出親蘇傾向,表明了他主張聯合蘇聯開展民主革命的意愿,故選A項。]15.A [據圖片所示,中共組織興起于北京、長沙、廣州等地,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馬克思主義在這里廣泛傳播;上海、廣州位于沿海地區,資本主義發展較好,工人階級壯大,有建立的階級基礎;長沙有一群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如毛澤東、蔡和森、董必武等,所以這幾個地方成為中心和地理等綜合因素有關,故選A項;北京既不沿江也不沿海,排除B項;僅從材料看不出“星火燎原”,且“星火燎原”多形容土地革命時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排除C項;該時期工人階級整體在我國發展薄弱,不能說其是廣泛的社會基礎,排除D項。]16.B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10月,國民黨湖南省代會通過的《宣傳決議案》要求辦各種報刊,其主要目的在于宣傳革命主張,動員民眾參與國民革命,故選B項;材料主要是要辦報刊,主要是起宣傳作用,“促進經濟近代化進程”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興起于1915年,新文化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式微,排除C項;材料主要是要辦報刊,主要是起宣傳作用,“擴大國民黨的階級基礎”從材料無法得出,排除D項。]17.(1)同: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都是實現共產主義。異: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2)中共一大的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奮斗目標和手段,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無產階級政黨的屬性;不符合中國革命實際,表明共產黨尚未成熟。中共二大的綱領確立了將中國革命分為兩步走的目標,為后來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最初嘗試。18.(1)背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中共對農村革命的探索;農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發展。(2)評價:這一理論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存在的矛盾;為革命統一戰線的發展提供了指引;推動了廣東等地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對革命陣營內部矛盾估計不足,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6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ocx 第16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pptx 訓練16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