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總議題分好“蛋糕”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議題一議題二議題三感悟個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探究個人收入分配的多樣途徑找尋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一、感悟個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PART 01名詞點擊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分給誰?政府收入用于財政支出、企業收入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個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費。那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分配制度?國民收入,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P45)2023年國民總收入超125萬億元(2)為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種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是什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①直接原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P44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②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決定的(補充)決定決定決定(決定性作用,核心)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P44D1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材料:小政和小治是國企的員工,小政憑借自己出眾的能力和熱情,工作業績突出,工資加獎金13000/月。同事小治說,小政每月13000元,我只有4000元,這也太不公平了。思考:(1)小政所在企業屬于哪種所有制形式?(2)你認為小政和小治工資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體現了什么樣的收入分配方式?公有制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按勞分配①性質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②范圍 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②農村經濟中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勞動所得。③地位 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④基本內容和要求 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小提示: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3)具體形式①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但福利不是。③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④集體經濟中的村辦企業所得分紅、工資。按勞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中!轉讓經營權不是按勞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思考:現階段,我國能實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嗎?為什么?情景探究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看法1:平均分配看法3:按勞分配看法2: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個樣,滋生懶漢束 縛生產力普遍貧困按需分配前提:人們素質極大提高,物質極大發展,能滿足人民各種需求。按勞分配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生產力發展否定不勞而獲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水平有待提升人們勞動的性質與特點存在差異情景探究按勞分配前 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①生產資料公有制②生產力發展水平③勞動的性質和特點(2)原因:(否定按需分配)(否定平均分配)(3)意義:實行按勞分配,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促進公平提高效率2、 按勞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3、按生產要素分配(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要素 表現 適用范圍勞動要素 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經濟資本要素 存款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 不受所有制限制,既可以存在公有制經濟也可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土地要素 農民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收入;房屋的租金等 知識要素 知識付費、稿酬所得等 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的收入等 管理要素 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入 數據要素 憑借掌握數據內容、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獲得的收入。 (1)形式: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小張是外資企業的普通職工,月工資3000元。2.小李是外資企業的經理,年薪15萬。3.老吳是國有企業總工程師,年工資資金收入20萬。4.小趙開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純利潤12萬。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給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6.某股民炒股票賺了3萬元。7.小孫是賣服裝的個體戶, 一年凈賺2.5萬。練一練按勞動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勞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勞動、資本要素分配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注意:按生產要素分配有一定的消極作用,會導致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1、區分“按勞分配”與“按勞動要素分配”: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動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經濟中。2、區分“按勞分配”與“按土地要素分配”:農民承包集體土地自己經營獲得的收益屬于按勞分配農民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收入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1、區別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按勞分配 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范圍內;按勞動要素分配 包括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個體經濟中的勞動者收入(一般情況下,非公經濟中,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2、科技人員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術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①公有制經濟的科技人員、工程師等的工資、獎金、津貼②私營或外資的科技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③技術入股、自己研究發明、轉讓成果專利取得的收入--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按技術要素分配牛刀小試二、探究個人收入分配的多樣途徑PART 02名詞點擊:居民收入的途徑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土地流轉所得租金等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比如開小店、擺小攤、開辦企業等。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②財產性收入④轉移性收入③經營性收入①勞動性收入父親在某國有企業上班,每月有工資5000元,年終還有獎金,還通過轉讓自己的技術專利獲得可觀收入;母親在某私立幼兒園當老師,每月工資6000元。同學A1同學D4父親是公務員,在政府上班,月工資8000元左右;哥哥在外資企業上班,月工資8000左右,另外有績效獎金,并享受一次性就業補貼3000元。奶奶每月領取500元養老金。同學B2父母共同經營水電站,年收入10萬以上,平時還能通過炒股賺取收益。父母在家耕種自己承包土地獲得收入,每年還通過轉讓承包地經營權獲得收入。同學C3這些同學的家人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練一練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股份制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爸爸和媽媽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著雙休日來到小呂鄉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呂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業余時間還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探究問題:小呂爸爸媽媽、姑姑姑夫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 P46探究與分享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動的重要性1.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怎么辦①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②要鼓勵全體勞動得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三、找尋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PART 02議學活動議學問題: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存在什么問題?我國為什么要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如何完善?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大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內部收入分配差距大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新增)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②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協調和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③有利于體現效率、促進公平。(一)原因(為什么?)(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制度保障: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堅持“兩個基本同步”: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兩個比重)1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按勞分配)2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按生產要素分配)3(4)在初次分配方面: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5)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轉移支付含義:財政轉移支付包括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以為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種類:社會保險福利津貼、撫恤金、養老金、失業補助、救濟金以及各種補助費等;農產品價格補貼也是政府的轉移支付。10.2萬億!財政部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數據。繼去年,再次突破十萬億。拿得最多的三個省是四川、河南、湖南。財政轉移支付簡單理解就是富省養窮省。中央把錢先收上來,再根據各地發展需求劃撥給地方。中央轉移支付也不是簡單的抽肥補廋,搞“大鍋飯”。而是全國一盤棋,要統籌考慮。比如黑龍江省,是中國糧食輸出第一大省,肩負起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重任。但農業的產業附加值低,整體經濟實力不強,再加上養老負擔重,就需要轉移支付的支持。今年一號文件指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啥意思?中央心里很清楚,誰搞糧食生產誰吃虧,所以不僅要轉移支付,還要進行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再比如西藏,人均獲得的轉移支付數最多,平均每人獲得6.94萬元。但西藏環境艱苦,肩負國防重任,戰略意義重大,沒有理由不給予大量轉移支付。所以說,每個省份所承擔的戰略職責是不一樣的。不能因為哪個省份入不敷出,獲得更多轉移支付了,就說是占便宜了。中國有西電東輸、西氣東送、北煤南運、北糧南調,都是通過非市場定價,來助力東南地區發展。既然是中央統一安排,自然是沒有誰吃虧誰占便宜,都是國家戰略而已。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2016年3月,中國首部慈善法問世,成為我國慈善事業進入法治化時代的重要標志。2022年12月,慈善法迎來初次修訂。根據互聯網慈善、應急慈善等出現的新情況、新需求,對個人求助等熱點重點問題進行了法條更新。2023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慈善法修正草案進行審議。經采納各方意見,以修正方式對現行慈善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完善。10月25日,慈善法修正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決定。新修改的慈善法將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慈”代表“慈愛”,《說文解字》“慈,愛也”,“慈”最初是長輩對晚輩的慈愛,后來發展為對家庭成員之外的人的憐憫、同情。“愛”代表美好、善良,《說文解字》“善,吉也”,《論語·述而》中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在這里就是“美好、善良”之意。盡管“慈”和“善”很長時間被分開使用,但都具有仁慈、善良的意思。“慈善”兩字作為一詞一起使用最早出自《魏書·崔光傳》:“光寬和慈善,不忤於物,進退沉浮,自得而己”,但直到明清時期,“慈善”才真正具有行善舉的意思。(6)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知識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較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主要為工業企業 全社會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企業、組織、個人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宏觀調控 個人自愿捐贈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舉例 國企工資、獎金、津貼;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租金、股息、利息、紅利等收入;增值稅、關稅等 個人所得稅、轉移支付、社會保障、 捐贈、慈善、志愿行動等社會公益事業小呂雙休日去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姑夫業余時間還搞小發明,通過轉讓發明專利獲得一筆收入。姑姑還有個女兒叫小麗,在城里一家民營企業工作,每月工資一萬多呢。小麗和小呂說,因為個人所得稅改革了,她的工資比原來又多了一點,姑姑的公公也是農民,現在退休在家養老,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姑的婆婆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發殘疾人補貼,看病還有新農合醫保報銷。疫情爆發后,村里為武漢災區捐款捐物。平時節假日,小呂和小麗積極參加學校單位組織的志愿公益活動。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再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材料中體現的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哪一個?練一練第三次分配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質基礎。(2)制度保證:理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3)兩個同步: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4)三個環節: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③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歸納●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如何征收 居民個人每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重要性 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P48相關鏈接:個人所得稅免除額按每月5000計,5000×12 = 6萬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見P49圖示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為什么進行國民收入分配2.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3.按勞分配4.按生產要素分配5.我國居民收入途徑1.為什么?2.怎么做?(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兩個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小結如何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