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的中華文化》教案一、教學目的和要求(一)知識與能力1、識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標志,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華文化的古代輝煌歷程,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的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幻燈片來展示中華文化。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二、教學重點、難點源遠流長的特點及原因三、教學過程復習: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新的兩 ( http: / / www.21cnjy.com )個作用?(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根本途徑?兩個重要途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做到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一)古代輝煌的歷程情境導入:中國印。(放圖片)大家來說說,你從中國印中有什么發現?(學生甲:印章、漢文字是中國文化特色。學生乙:我看到“京”字好象在蹁翩起舞,那是有我們特色的舞蹈。)大家說得不錯?!爸袊 鑴拥谋本边@個 ( http: / / www.21cnjy.com )設計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它就是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出的一首經典華章。那么我們作為中國人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今天我們就把探索的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我們一起來走過華夏文明5000年的探索歷程。(學生把書翻到P62)提起文明的起源,我們就會想到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城遺址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發祥地之一。它是與古代中國、印度、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公元前5000多年,人們開始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水草豐美的地帶繁衍生息。巴比倫意即“神之門”,由于地處交通要沖,“神之門”不斷擴展,成為幼發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兩河流域的重鎮。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50年,兩河流域的文明達到高潮,人們發明了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巖。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還發明了數位進制、星期制、歷法、灌溉、冶煉技術,還將圓周劃分為360度、釀出啤酒、制定了人類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許多個第一。巴比倫文化最悠久,但巴比倫國家早已夭折。埃及的金字塔讓人感受到了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埃及文明的輝煌。比中國早幾千年,科技更比中國發達。但歷埃及經希臘化、羅馬化,直到17世紀伊斯蘭化,已與古代面目全非;瑪雅的天文數學無與倫比,可這盛極一時的文化早已被湮沒,留給后人千古不解之謎。它們都曾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都因歷史的中斷沒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上中的遺憾!印度的婆羅門文化極其輝煌,可創造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雅利安人卻不是本土居民;這些雅利安人是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人,大概是雅利安人太落后,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時代,難以繼承這些先進文化。原有的居民又處在被雅利安人驅趕或殺戮的狀態下,印度河文明就被后來人徹底遺忘了。再把鏡頭對準中華大地:P63,探究。(學生討論回答)彰顯秦兵馬俑的價值,中華文化獨具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魅力,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創造力。我們的中華文明不僅僅是秦兵馬俑如此燦爛輝煌的片段,而是具有特色的輝煌歷程,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學生填學案)殷周(發源)——春秋(初步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促進)——漢(進一步發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續)——明清(面臨沖擊)。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特點。(看中華世紀壇序)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們的中華文化是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薪火相傳,一脈相承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是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我們的文化呢?(討論,史書典籍和文字)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漢字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 ( http: / / www.21cnjy.com )跡和豐富成果。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甲骨文是我們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西周時代和春秋時代,人們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金文。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文字統稱為大篆。后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把文字統一為小篆。(請同學們找自己的名字,幻燈片上篆字的名字)相傳隸書是秦代程邈創造的。到東漢末年,人們在隸書的基礎上略加改進,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新體字——楷書。此外還有兩種文字——草書和行書。漢字被一些鄰過國借用,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特有的漢字文化圈。公元一世紀,漢字逐漸向境外傳播。北至朝鮮半島,東至日本,南至越南。在漢字傳入之前,這幾個國家都沒有自己的官方文字。漢字傳入后,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他們就用漢字記錄語言。同時產生了大量的漢語借詞。日語中的漢語借詞占到了日語全部詞匯的55%。如中國、米、書、疾病。意義: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種帶有時代文化色彩的語言——網絡語言,正在被青年人所熱情演繹。諸如“美眉”、“PK”、“粉絲”、“玉米”、“涼粉”等等;但這種語言卻讓家長和老師們很頭痛,因為他們常常對孩子隨口蹦出的“語言”而不知所云。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很可能會帶來漢語的革命,有人認為這只能污染漢語言文字。對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語言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社會的變遷總會催生一些新的詞匯,這不奇怪。但是新的詞匯和新的語言習慣應該是科學規范的、健康有益的,而不應該是怪異的甚至是低俗的。語言是社會現象,適用領域范圍有基本要求,如今的網絡語言中的怪字、錯字層出不窮,對日常用語的規范性造成一定傷害。這對模仿力強、辨別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長是不利的。我們常說語言作為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載體,是維系民族文化的血脈。不管社會如何變化,保持語言的純潔和規范,都是重要的。)2、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四史是史學的寶貴典籍,是歷代著名歷史學家精心編寫的紀傳體史書,主要記載了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和有關歷史事件。司馬遷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遷二十歲,漫游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采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后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后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妒酚洝肥且徊控灤┕沤竦耐ㄊ?,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由于取材廣泛,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特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我國典籍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1 史記 漢·司馬遷 2 漢書 漢·班固3 后漢書 南朝宋·范曄 4 三國志 晉·陳壽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6 宋書 南朝梁·沉約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8 梁書 唐·姚思廉9 陳書 唐·姚思廉 10 魏書 北齊·魏收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13 隋書 唐·魏征等 14 南史 唐·李延壽15 北史 唐·李延壽 16 舊唐書 后晉·劉昫等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 宋史 元·脫脫等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21 遼史 元·脫脫等 22 金史 元·脫脫等(補充知識)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的秘密?余秋雨教授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節選) 首先我要談談,為什么那么多歷史悠久的文化全滅亡了,而中華文明卻一直活到今天?她到底憑借哪些力量得以延續至今?第一,統一而延續永久的文字系統,能夠保存歷史資料。我認為這是中華文明沒有滅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字的滅亡,意味著文明載體的死亡。第二,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因為在古代,一種文明超越邊界,變成軍事工具,要在不同地方落根,這個文明就很難存活。中國沒有發動過這樣的軍事遠征,為文明的延續保留了實力。第三,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滅亡,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它一直處于有序狀態?!坝行颉钡拇鷥r是使得整個國家比較保守,不太自由,但“有序”的同時也使得中華文明避免了“無序化耗損”得以有效延續。 一方面,自秦代對文字、度量衡的統一,自漢代開始建立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郡縣制、戶籍制等,使得國家即使經歷了戰爭和改朝換代,還能運轉有序。另一方面,延續了1300年的中國科舉制度,為有效管理提供了豐沛的人才資源和統一的管理哲學。與世襲為官、養仕為官、軍功為官等方式很容易造成的無序吏治完全不同,科舉制度確立起這樣一個概念:在中國土地上,任何一個男子通過文化考試就可以成為各級“公務員”,這就使偌大一個中國一直處于有人管理的狀態,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科舉主要考儒家學說。儒家學說恰恰是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和社會管理有關,所學與所用還是“專業對口”。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奇跡:思想延續的奇跡。因為為了考試、求官,儒家經典被千萬人背誦濡養達1300年之久,這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至今的又一重要原因。第四,中華文明以“中庸之道”的核心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避免了長時間陷入極端主義。中庸之道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彈性哲學,它對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保持著一種寬容的接納,有針對性的處置。國外有些地區的文明深受原教旨主義,即基本教義派的毒害,用極端的方式解釋自己宗教當中的某些教義。這一點中華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中庸之道告訴我們,走極端是錯誤的。世界其實不是純白也不是純黑,還有中間遼闊的灰色地帶。純白和純黑至多只是邊緣,而且是很窄的邊緣。這個思維方式很重要。(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巨大沖擊,中華文化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P65探究——憶一憶,17、18世紀的世界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17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歐洲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經成為一股潮流。歐洲封建國家先后進行一些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改革,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反映了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過渡的總趨勢。17—18世紀,資產階級進行征服世界的活動,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國家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后進行瘋狂的擴張,開展殖民掠奪。殖民國家之間為搶占殖民地和擴大海外市場,多次發生沖突和戰爭。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所有對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18世紀中期在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生的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變革——第一次科技革命,統稱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查一查,近代中華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現 (近代以來,我國一步步淪為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西方列強和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中華文化迅速走向衰落??傊f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個事實,說明中華文化已經日漸衰微,到了“五四”時期,全盤西化論的提出更標志著西方文化取代中華文化成為主流。與此相關聯,被看作是中華文化主流的儒學,被人們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沒能產生科學和民主并陷于落后挨打之境地的罪魁禍首,由此,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在“五四”時期不僅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而且身體力行,力圖徹底割斷儒家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之間的精神聯系。)想一想,近代中華文化的衰微與國家的衰落是什么關系 (被法國偉大作家雨果盛贊為“不但是一個 ( http: / / www.21cnjy.com )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杰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范”的圓明園,被歐洲人譽為“萬園之園”的世界名園。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在對圓明園進行瘋狂搶劫之后,野蠻地縱火焚燒。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圓明園中的珍寶被洗劫一空。這是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又一例證。由此可見,國家的衰落是中華文化衰微的表現,國家的衰落又加劇了文化的衰微。)相當部分外國人對漢語的熱情,似乎更多是出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與好奇,注重的是中國的“過去”。如何有效地增強中國現代的獨特魅力,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要有效地增強中國現代文化的獨特魅力,必須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 ( http: / / www.21cnjy.com )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四)課堂總結、點評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中華文化有著源遠流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歷史,明確了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標志。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正在續寫更加壯麗的篇章。我們要從中體會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續寫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加壯麗的篇章。練習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之所以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因為( A )①統一的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發揮重大作用 ②中國自華夏以來,留有豐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③中華文化從未中斷而延續至今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2、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C )①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鑒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強,文化產品市場在繁榮,文化消費支出比例在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這說明( B )A、中華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B、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C、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嚴峻的挑戰D、堅持改革開放是創造中華文化輝煌的根本原因作業中華文化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