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八單元《認識克》教學設計(表格式)人教版 二年級下冊數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八單元《認識克》教學設計(表格式)人教版 二年級下冊數學

資源簡介

《認識克》教學設計
課題 認識克 設計/執教者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建立物體有輕有重的客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對于“克和千克”已經有所了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知1克的質量觀念及相應的測量工具“天平”。
學習者分析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輕、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輕重,但不一定能進行量化比較。如,二年級的學生知道自己的體重輕于父母的體重,會用掂量的方式比較一些物體的輕重,知道平時買東西時用臺秤或盤秤稱等。
學習目標確定
1.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認識質量單位克,并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初步了解天平構造,知道用秤稱物品的方法,通過直觀感覺,動手操作讓學生逐步感知50克的質量觀念。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入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以50克的雞蛋為標準,落實學生的量感的培養。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質量單位克。 難點:初步建立1克的觀念及相應的測量工具天平
學習評價設計
主要是檢測學生對質量單位克的理解,初步建立1克的觀念,通過師生評價、同桌互改檢測學生對克的理解。 2.主要檢測學生對克的理解,教師通過對小組交流情況、學生展示匯報的積極性及理解的程度進行觀測、評價。 3.主要檢測學生對質量單位克的實際應用。通過設計練習,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比一比 猜一猜教師活動1 1.比一比: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左手和右手中這兩個橙子,你想比什么? 2.猜一猜:王老師左手和右手這兩個橙子誰比誰更重呢?學生活動1 1.觀看老師手中兩個橙子,然后學生要確定出比較的對象是什么?(比大小、比質量……) 2.猜出左手的橙子比右手的橙子重。活動意圖說明:本環節以兩個重量不同的橙子進行導學,能夠讓學生知道每個物品都有輕有重,在上本節課之前,對班里55位學生做了前測設計,前測分析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每個物品有輕重之分,能夠準確判斷。環節二:認識質量單位克教師活動2 1.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你能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2.觀察一袋咖啡、一桶薯片、一袋瓜子、一包鹽,這些物品你能獲取到哪些數學信息?和同桌說一說。 3.同學們觀察剛剛找到這些物品的數學信息,這些數學信息有什么相同點? 4.引出質量單位克。學生活動2 1.橘子(哈密瓜)6元/500克、蘋果5元/500克、10元1千克、洗衣液3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質量單位克或千克) 2.一小袋咖啡凈含量15克、一罐薯片凈含量45克,一袋瓜子凈含量200克、一包鹽凈含量500克。 3.都有“凈含量”這三個字;它們后面都是“克”。 活動意圖說明:從學生對物體的輕重體驗出發,激發經驗,從比較中建立質量的單位觀念,知道輕重是物體可度量的特性。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聚焦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國際通用質量單位“克”上,通過常見物品的包裝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質量單位。環節三:感知1克、50克、500克有多重教師活動3 一、感知1克有多重 1.掂一掂:現在請小組長拿出材料盒的2個曲別針,每位同學用手掂一掂,感覺一下。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2.估一估:那同學們來估測一下這2個曲別針大約有多重? 3.稱一稱:想要知道1克的黃豆有多少粒?(視頻展示:用天平稱量出1克黃豆的過程)。 4.說一說:1克黃豆有多少粒? 二、感知50克、500克有多重 1.感知50克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雞蛋,用手掂一掂,你認為這個雞蛋大約有多重? 2.感知500克 想一想:不用秤,500克有多重?學生活動3 一、感知1克有多重 1、活動一:掂一掂 估一估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2個曲別針,先用手掂一掂,在估一估它的重量。 2、活動二:稱一稱 說一說 學生觀看視頻展示1克黃豆的視頻,并說一說1克大約有多少粒?感知1克到底有多重?學生觀察天平的構造,并知道天平可以用來稱較輕物品的重量。 觀察視頻操作,了解天平稱量物品的過程。可以得出1克黃豆大約有5粒黃豆。 感知50克、500克有多重 感知50克 活動要求: (1)明確任務:研究50克有多重? (2)稱一稱:用電子秤稱一稱材料盒的物品。 (3)記錄結果:幾個什么約重50克? 2.感知500克 想到剛剛電子秤稱出一個雞蛋50克,依次為標準,10個雞蛋質量是500克。活動意圖說明:本環節主要設計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感知50克的重量,以此為標準,培養學生的量感,注意語言描述,準確描述出幾個什么約重50克,為后續克與千克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經過用天平稱,使學生知道手中的2個曲別針質量約是1克,并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板書設計
認識克 計量比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g) 1斤=500克 一個雞蛋50克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當堂練習作業: 組內交流: 1.在材料盒里找出比1克輕的物品? 2.在材料盒里找出比1克重的物品? 3.在材料盒里找出比50克重的物品? 延學作業: 找找生活中用“克”做單位的物品并稱一稱其質量。
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節課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材料準備具有普適性,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動手掂一掂、稱一稱、說一說。本節課設計過程中考慮學生已有經驗的前提下,學生對1克的感知缺乏,因此以50克為標準,來培養學生的量感,落實核心素養。
教學反思與改進
回顧反思《認識克》的教學過程,感到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一、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經驗(比輕重)出發來揭示課題,學生感到很親切,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是缺乏認識。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50克的觀念: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的表象。如通過掂一掂2個曲別針的重量,感知1克有多重。 2、考慮硬件的缺乏,沒有讓學生動手操作1克的重量,視頻展示1克到底有多重?在感知50克的物品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以學生生活中已有生活經驗的物品進行測量,培養學生的量感。 3、采用估測方法。如:在學生初步建立1克的觀念后,給他們提供先估測(猜一猜,在材料盒找比1克輕的物品、比1克重的物品、比50克重的物品)的練習,培養學生估測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建構概念 體驗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親身感受物體都有輕、重,使學生對看不出、聽不見的質量能夠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感覺而感受到,體驗并比較什么“重”,什么“輕”。再想方設法使學生親身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進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稱出50克的物品等,所有的這些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都能較為深刻地認識質量單位“克”,并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交流、實驗等能力。 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新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小組合作實踐(如稱一稱)、合作驗證(驗證估測的結果)、合作交流(統一估測的意見)的方式,給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索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觀察、猜想、操作、討論、驗證交流之中。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動手,采用小組合作進行稱出50克物品的質量。
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盐池县| 南华县| 宁夏| 漠河县| 甘肃省| 景谷| 化德县| 江阴市| 吴桥县| 浮山县| 清河县| 宜都市| 明水县| 呼图壁县| 天津市| 龙岩市| 凉城县| 屏山县| 车致| 清镇市| 西宁市| 游戏| 天长市| 新民市| 龙海市| 榆林市| 美姑县| 蓬安县| 京山县| 霸州市| 区。| 陆川县| 石景山区| 永福县| 名山县| 迁安市| 清水河县| 新干县| 金湖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