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三角形的特性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完成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本節課通過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獲取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1.從“活動”的視角來詮釋教材。 通過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中設計了許多操作和探究活動,并根據學生的活動詮釋教材,在動手操作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如通過畫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征;通過拉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特性等。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畫一畫、擺一擺、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以“探究”的方式組織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為他們創設一個發展的空間。在本節課中我組織了一系列探究活動,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時,先讓學生動手畫高、指高,再讓學生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幾組底和高。每一個活動我都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從而掌握新知。學習目標確定1.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知道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義,會畫三角形的高,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在觀察、實驗中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重點難點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學習評價設計本節課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抽象出概念。這樣有利于學生借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這里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恰當把握教學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過。此外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的的特性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 本節課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課前制作三角形,課內擺三角形、四邊形、拉學具,探究三角形的特性、畫三角形,找三角形的特性。尤其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通過拉三角形,讓學生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輕松突破了。所以,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是保證教學效果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思路。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根據課堂教與學的程序安排)教師活動1 1.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2.引入情境,揭示課題。學生活動1 1.思考并回答問題。 2.認真傾聽,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活動意圖說明: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喚起舊知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時體會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環節二:教師活動2 1.組織學生畫一個三角形,說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介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及表示方法。(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學生活動2 1.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明確三角形的概念。 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2.匯報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及用字母表示。 三角形的3個頂點可以用字母A、B、C表示,那么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活動意圖說明:“畫三角形”有利于學生借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說一說”讓學生表達對三角形的了解,遷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質屬性。環節三:教師活動3 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畫法。 (1)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2)指導學生畫出三角形的高,并引導學生思考交流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高。學生活動3 小組合作學習。 (1)明確三角形的底和高。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先在三角形中畫高,然后小組交流,得出:三角形一共有3條高。 活動意圖說明:畫三角形的高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理解了“過點O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后就能明白作垂線的根本原理,從而化難為易,找到解決畫三角形的高的途徑。讓學生畫三角形的另外兩條高,既加深對三角形底和高的認識,又掌握高的規范畫法,同時還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幾組底和高,能更好地突破本課的難點。環節四:教師活動4 動手操作,體驗、探究三角形的穩定性。 (1)用3根小棒擺三角形,用4根小棒擺四邊形,看看各能擺出幾個? (2)課件出示圖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3)組織學生動手分別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 (4)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學生活動4 小組合作學習。 (1)動手擺,匯報。 (2)看圖,找出三角形,交流有什么作用。(不易變形) (3)動手操作,體驗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有什么不同。 (4)交流總結: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并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活動意圖說明:學生自己動手體驗三角形和四邊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較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征,加深對三角形穩定性的認識。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動手畫一個三角形,試著標出各部分名稱。 2.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答案:(1)是三角形 3.填空。 (1)由3條線段( )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一個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三角形具有( )性。 (3)從三角形的( )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 )。 答案:(1)圍成(2)333穩定(3)頂點高 4.畫出每個三角形指明的底邊上的高 。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用信息技術教學三角形的特性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以及根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融合多媒體網絡教學,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自主構建空間圖形的方面教學系統的知識體系。 信息技術,讓教學內容豐富而立體三角形的特性所展示的是在信息技術的幫下,教師上網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制成幻燈片進行交流。這使得遠在天涯的美妙景象近在咫尺,一幕幕生動形象的畫面在眼前展現,既看得見,又聽得到。三角形,不再是老師口中念叨的一個抽象的圖形,而是演變成為一個個生動的、立體的、眼光可觸及的活生生的事物,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如: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運用呢 隨即播放教師制作的演示文稿,畫面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徐徐展現:藍天中的埃菲爾鐵塔,燈火通明、川流不息的楊浦大橋孩子們屏息凝視,感受著三角形穩定性的廣泛應用,陶醉在這個色與聲交織、音與形交融的世界里在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下,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三角形的世界是美麗的,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勞動竟然創造了如此偉大的奇跡!學生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一切,都是來自活生生的三角形世界所產生的巨大魅力。同時,電腦展現出各種畫高方法,各種近似三角形的圖形,既形象有清楚,使學生一目了然。輕松地突破了難點。在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下,廣袤的世界成為了學生多彩的書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圖片、聲音和動畫等手段呈現,教學內容以其無窮的張力,讓學生享受審美的樂趣接受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情感、態度、價值觀伴隨知識得以同生、共長。 信息技術,讓思維的羽翼飛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開展,這或許只是理想的追求。但信息技術的介入,卻使得這一理想很快成為可能。在三角形的特性中,電腦充滿人性化的即時判斷,讓每個孩子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了然于胸,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時調節:或一路闖關,滿懷信心接受新的挑戰:或尋求來自教師、電腦等的幫助,掃除障礙,繼續前進。在這種新型的人機交互環境下,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建構屬于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信息技術所獨具的交互特性,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開掘想看和學習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按不同方式與屏幕顯示內容進行溝通,提供反應。 三、信息技術,讓學習更加高效新課程提倡的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觀,光靠一支粉筆一張嘴顯然已經遠遠不能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而借助信息技術屏幕切換、及時反應等功能卻往往收到較好的效果。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就使得這一操作較之常規教學手段大大提高了時效性。因為它縮短了學生練習教師批改學生訂正的周期時間,使得反應更及時,也更具人文性。這樣的練習使學生興趣盎然,也更好更快地掌握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