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計劃課題 第二節 科學測量 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目標類型/目標行為 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①能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體積、溫度等常見特征,并使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科學觀念:通過測量活動,初步建立測量的概念,建構一種標準意識,認識長度的單位,理解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精確程度不同,初步建立測量會存在誤差的觀念。科學思維:運用觀察、比較和分析等科學方法,歸納并建立長度測量的一些規則。探究實踐:通過長度測量的操作實踐,學習估計、測量、讀數和結果記錄等技能,在對實驗過程的反思中,提高交流表達等探究實踐能力。態度責任:養成樂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習慣,樹立尊重事實、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以上目標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第 頁 第 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刻度尺的使用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也經常要進行長度測量,如測身高、測量跳遠的距離等,但對什么是測量、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等還沒有系統的認知,長度測量的技能還缺乏規范的訓練,對估計值和測量的精確程度還存在模湖認識。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度的單位與長度測量的方法。雖然內容難度不大,但對實踐的技能要求較高。因此,在做教學設計時,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經歷學習。你分析一下哪些學生的原有知識不能支撐這堂課的學習?課程內容分析 課表解讀/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本節內容是科學測量的入門課。長度、體積、溫度等科學量的測量是開展科學定量研究的基礎,測量是一項必備的實驗技能。測量是將一個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測量需要確定公認的標準,測量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方法與基本規范。課程標準對此內容的學習要求是:能用簡單儀器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體積、溫度等常見特征,并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① 任務一:這名同學立定跳遠的成績是多少 學習活動 你是怎么知道他跳多遠的 教學活動 投影:投影教材圖1.2-1立定要求回答出依據什么、怎么讀出的。 跳遠的情境,請一名同學說一下他的跳如:根據地上畫的刻度線,腳后跟落在 遠成績。學生回答:約2米。1.8~2.2米之間,以此估計出他跳了約 要準確而嚴密地研究、解釋一些科學現2米遠。 象,往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定量分析。因此,在科學研究中,我們要對研究對象的長度、體積、溫度等進行測量。過程診斷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問題情境,可有效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聚焦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引出學習問題。學校任務② 測盤線段的長度學習活動 取一塊橡皮,依據橡皮的寬度在這 教學活動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請一名把尺子的白紙上畫出等距離的刻度線,讓學 學生上來用一把刻度被白紙蓋住的刻度尺生再去測量。我還是無法測量線段的長度。 去測量這條線段的長度。思考討論: 這把尺子沒有刻度,無法測量。(1)開始時為什么無法測量 尺子已經有刻度了,怎么還不能測量呢 (2)后來畫上了刻度為什么還是無法測量 因為我不知道老師所畫的兩條刻度線之間(3)最后為什么能夠測量 的長度是多少。測量長度的刻度尺上都有刻度,這些刻度都 把蒙在刻度尺上的白紙揭掉,讓學生測出是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長度刻畫上去的。 線長度。過程診斷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主動建構起測量需要制定標準的意識,認識的本質觀,體會測量得到的值就是這個“標準”的倍數,為后面“測量結果的記錄要有單位”的教學莫定基礎。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③ 認識長度單位學習活動 長度單位1m、1dm、1cm和1mm 教學活動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各有多長 讓學生用直尺在紙上畫一條較長 (m),比米大的單位是千米(km),比米小的單的線段,然后用直尺在這條線段上分別截 位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出1dm、1cm和1mm。 微米(μm)、納米(nm)等。如果將1mm長的線段等分為1000段, 用削尖的鉛筆,將1mm長的間隔畫出2則每一段的長度就是1μm,1μm是一個極 等分、4等分甚至8等分。隨后問學生,小的長度,用肉眼是無法看清的。 你們都能清楚地分出來嗎 過程診斷在自己身體上尋找并測量一下,哪一部分的長度約為1cm,哪一部分的長度約為1dm,從腳底到身體的哪一位置約為1m 舉例說明并講解1m、1dm、1cm各有多長。學校任務④ 長度的測量學習活動 出示右圖,請學生觀察 教學活動 0.07cm、0.08cm和0.06cm。學生記錄的讀數有3.87cm、3.88cm、3.86cm這幾種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3個讀數 這個數值能從刻度尺上讀得,不同的人讀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得的值應該都一樣,這個值叫做準確值。3個讀數共同的部分是3.8cm。 這一位數是測量的人估讀出來的,不同的出現差異的是在毫米的下一位,分別是 值不同的人估讀的值就可能不同,這個值0.07cm、0.08cm和0.06cm。 叫做估計值。過程診斷達標檢測為了較準確地測出一根金屬絲的直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由圖可知,金屬絲的直徑是 mm。若在數匝數時多數了2匝,則測量值將偏 ;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有空隙,則測量值將偏 。課堂小結反思改進 本節課作業如果在上這節課,我會這樣設計: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