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準考證號2025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測試信息卷文科綜合歷史注意事項:1.文科綜合由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兩部分組成,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其中歷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頁,滿分75分,考試時間7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5.本試卷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外傳,翻印!如若發現,必追究法律責任!第I卷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1.下圖為故宮《良渚大展》中展出的“琮王”,為良渚玉琮之首。約1000年以后,在良渚1000多公里以外的古蜀金沙,也有一件與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節玉琮。對此現象解釋較為合理的是我國古代良渚玉琮成都金沙十節玉琮A.中原文化遙遙領先B.經濟文化交流互鑒C.長江文化輻射全國D.南北文化高度統2.有學者認為,秦修長城,加速了草原社會的政治發展,使長城以外依存華夏的小部落從分散轉為聯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來的草原帝國。據此可知,秦長城的修建A.增強秦朝邊疆實力B.便利秦朝交通網建設C.促進草原統一進程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3.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縣的主要官員,其余則由長官自己選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將科舉制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這一變化A.擴大了政權的統治基礎B.削弱了選官用人的嚴肅性C.杜絕了藩鎮割據的現象D.加強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權文科綜合(二)第1頁(共16頁)4.有觀,點認為:安史之亂以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亂以后,則代之以沉郁、悲愴的情調了。這一觀點說明唐詩A.全面真實再現社會現實B.導致安史之亂的出現C.創作時往往受社會背景的影響D.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5.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一大特點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下圖中空白處應是郡縣制三省六部制設立“三司”秦朝唐朝元朝明朝A.分封制B.科舉制C.設置通判D.行省制度6.清朝起初指定四處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一處,并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民間船只出海貿易,更是被嚴厲禁止。這一政策A.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B.完全避免西方殖民國家侵擾C.有利于清朝對外貿易的發展D.主要用于防止游牧民族入侵7.右圖呈現的是中國近代部分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圖,據此分析,西方列強在侵華過程中表現出的特點是營口A.侵略范圍從沿海逐漸深入到內地天津→煙臺B.侵略范圍從內地延伸至沿海區域沙市南款上海漢口C.沿海與內地同時被列強強迫開放重慶福州廣州D.侵略范圍僅局限于東部沿海區域8.中共二大指出,各種事實證明,加給中國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封建勢力,因此反對這兩種勢力的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是極其有意義的。為此中共A,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武裝頭腦B.重申了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C.制定了明確的民主革命綱領D.成立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9.下面是我國1952年和1957年的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變化表。這一變化對我國產生的影響主要是項目鋼(萬噸)煤(億噸)電力(千瓦時)石油(萬噸)1952年1350.6673441957年5351.3193146A.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B.改變我國工業落后面貌C.開辟中國歷史新紀元D.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科綜合(二)第2頁(共16頁)2025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測試信息卷文科綜合歷史參考答案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B【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良渚大展》中展出的‘蹤王’,為良渚玉蹤之首。約1000年以后,在良渚1000多公里以外的古蜀金沙,也有一件與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節玉蹤。”可知,不同地方的文化卻有相同的實物一玉琮,這體現出這兩處文明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互鑒,中華文明多元一體,B項正確;沒有對比無法體現中原文化遙遙領先,排除A項;材料中良渚文化和成都金沙十節玉蹤“同宗同源”體現了文化交流互鑒,不是長江文化輻射全國,排除C項:良諸文化和成都金沙都發掘出了玉琮,體現了文化多元一體的特征,不能體現南北文化高度統一,排除D項。故選B項。2、C【詳解】根據“加速了草原社會的政治發展,使長城以外依存華夏的小部落從分散轉為聯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來的草原帝國。”可得出長城的修建,使長城以外的草原地區走向了聯合,促進了草原地區的統一進程,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秦朝邊疆實力增強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與交通網建設無關,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到草原地區的統一進程,并沒有強調封建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C項。3、D【詳解】本題考查科舉制。根據題干“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縣的主要官員,其余則由長官自己選用”可知,中央對官員任免權力有限。而“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將科舉制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可知,中央掌握了任命官吏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D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排除:A、C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D項。4、C【詳解】根據題干“安史之亂以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亂以后,則代之以沉郁、悲愴的情調了”和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前后的詩歌呈現不同的風格,這體現出詩歌創作往往受社會背景的影響,C項正確;唐詩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不能全面真實再現社會現實,排除A項;安史之亂的出現導致唐詩的風格發生了變化,B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中無法體現唐詩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5、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實行行省制,D項正確;分封制是周朝實行的政治制度,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森嚴等級,排除A項;科舉制是隋朝創立的,排除B項;宋太祖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6、A【詳解】根據材料“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民間船只出海貿易,更是被嚴厲禁止”及所學可知,這一政策指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A項正確;完全避免西方殖民國家侵擾說法錯誤,鴉片戰爭的爆發,證明了閉關鎖國政策的失敗,排除B項;有利于清朝對外貿易的發展說法錯誤,閉關鎖國不利于對外貿易發展,排除C項;主要用于防止游牧民族入侵說法錯誤,清朝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A項。7、A【詳解】根據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天津條約》規定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馬關條約》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體現西方列強侵華由沿海深人到內地,A項正確:《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馬關條約》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有時間先后順序,也有空間順序,即從沿海到內陸,排除B、C項;《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在東南沿海,但《馬關條約》規定開放的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已經深入內地,排除D項。故選A項文科綜合(二)參考答案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答案.pdf 山西省呂梁市部分學校2025年5月中考模擬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