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除法估算解決問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3頁。教學目標:1.結合實際情境能把被除數估成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和價值,關注估算結果的合理性。2.經歷在具體情境中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數感,估算意識和運算能力。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估算意識,形成估算習慣。教學重點 :掌握使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教學難點:理解估算結果的合理性。(二)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1)師:文文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愛好收集郵票。這是他收集的部分郵票。教師出示64張郵票。請大家估計,大約有多少張?【學情預設】預設1:實際數一下,有的學生會提到一張一張地數。預設2:十張十張地數。預設3:先十張十張地數,余下的再一張一張地數,共64張。師:“大約”是什么意思呢?【學情預設】“大約”的意思是指不需要知道準確的數量。【設計意圖:用“三年級學生文文和他收集的郵票 ”努力創設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再把一些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詞提前呈現和解釋,讓學生們著重理解“大約”二字。有利于分散學生學習的難點。】(2)出示2個盒子。師:文文有64張郵票 和2個盒子,能不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學情預設】文文有64張郵票 ,想放進2個盒子里。平均每個盒子放多少張?師:如果我們不需要得到準確的結果,還可以怎樣提問呢?【學情預設】文文有64張郵票 ,想放進2個盒子里。平均每個盒子大約放多少張?【設計意圖:“2個盒子”的出現,就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線索,避免學生盲目、無序地思考。再一次呈現關鍵詞“大約”,強調不需要得到準確的結果。】師: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分析解題的思路,再合作解決這個問題【學情預設】預設1:計算64÷2,可以把64看成60,60÷2=30。預設2:計算64÷2=32,32約等于30。師:比較一下,哪一種方法更好呢?為什么?【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會認為第一種方法更好。因為問題中有“大約”,就不需要計算出準確的結果,把64看成60,也便于口算。第二種是先計算出準確值后再估算,不夠簡便。師:我們再比較一下估算的結果和準確的結果,估算的結果為什么比準確的結果偏小一些呢?【學情預設】因為60比64小,所以得到的商也就偏小一點。【設計意圖:這里的設計是前面情境的延伸,能使問題的設計更完整,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新課做鋪墊。體現單元整體教學的整體及階段性,有利于學生建構整體知識,掌握學習方法。】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教科書P13例4。師:李叔叔為什么騎車旅行而不用別的交通工具呢?【設計意圖:騎車出行,更加的低碳環保,滲透環保的價值觀。】點題: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2)閱讀與理解。師:仔細閱讀,從中能獲得什么數學信息?需解決什么問題?【學情預設】李叔叔3天一共騎行267千米,要估計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約騎行多少千米,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要怎么解決呢?(3)分析與解答。①獨立嘗試。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能根據數量關系式:每天騎行的路程=總路程÷天數,列式為267÷3。(教師板書)②展示交流,加深理解。師:都解答出來了嗎?你是怎樣解答的?【學情預設】預設1:因為267的十位滿5,所以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300。267÷3≈100(千米)300答: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約騎行100千米。預設2:因為267的個位滿5,所以把267看作與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270。267÷3≈90(千米)270答: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約騎行90千米。教師適時板書。(4)回顧與反思。師:為什么有的同學把267估成300,有的估成270?這兩種情況都合理嗎?【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能明白:如果看成整百數,就可以看成300;如果看成幾百幾十數,就可以看成270。兩種情況都是合理的。總結:在用除法估算解決問題時,先將被除數估算成能被除數整除且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再進行計算。師:那么,每天騎行的路程比90千米多,還是比90千米少?比80千米呢?【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能明白,因為300和270都比267大,所以得到的商也都偏大一點。看成270時更接近精確答案,但兩種情況的過程和方法都是正確的。因此李叔叔每天騎行的路程應該是接近90千米。【設計意圖:這里的教學是結合教科書進行的,教師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又給予學生適當的輔助,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概括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落實“學為中心”理念。】師: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嗎?誰能舉例說說?【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估算的實際應用價值,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3.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基礎夯實】(1)下面算式的結果比較接近幾十 78÷4≈ 361÷5≈ 78÷6≈98÷9≈ 470÷8≈ 5 00÷7≈①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說說是如何估的。②總結:被除數估算成不同的數,商的大小也會發生變化。估算時,與精確值最接近的估算才是合適的估算方法。【能力提升】(2)小軍家到學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學大約走8分鐘,他每分鐘大約走幾十米?①先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可以用不同方式來幫助理解,如可以用畫線段圖的方式。②再全班交流匯報。③重點突破:500已經是整百數了,為什么還要估呢?引出估算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估。(3)①平均每盒大約有多少個車輪?②這些車輪大約能安裝多少輛玩具汽車?出示情境圖,分析題意,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大約”再解答。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合作交流,再集體訂正。【素養鍛造】(4)下表是某小學一至三年級捐贈圖書情況。估計一下哪個年級平均每班捐贈圖書的冊數最多。①先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解決。②再全班交流匯報。③小結思路,幫助理解。【設計意圖:分層的練習設計,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的題目,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更好地檢測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成效。第(1)題考查學生對基礎估算的掌握情況,發展學生數學感與運算能力。第(2)(3)題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解決問題,感受估算的優勢,培養估算的應用意識。第(4)題需要先求平均數再比較,將除法、估算與比較整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在練習中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又給予適當引導,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概括能力。】4.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獲得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方法進行學習?還有哪些相關的疑問?這節課與我們前面的知識有什么聯系?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運用除法估算解決問題。在用估算解決問題時,要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設計意圖:課堂小結部分設計了4個問題,旨在讓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是從整體上建構所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板書設計除法估算閱讀與理解 3天行267km,平均每天大約行多少km 分析與解答 總路程 天數=平均每天的路程想:3×( )接近267回顧與反思 80×3=240(km) 90×3=270(km)240<267 267<27080km<實際每天<90k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