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數學(六)年級新課標下課時作業設計單教材版本 蘇教版 課題名稱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基礎性作業 提升性作業 拓展性作業 一、填空。 1.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乒乓球隊包攬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全部五枚金牌,這一消息振奮人心。某工廠生產一批奧運會紀念乒乓球,每天的產量和生產的天數如下表。 每天的產量/個120150200400500600…生產的天數/天50 ?3015 ?10…(1)表中( )和( )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2)如果每天生產150個乒乓球,那么要生產( )天;如果每天生產500個乒乓球,那么要生產( )天。 (3)這批乒乓球一共有( )個,也就是每天的產量和生產的天數的積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 2.總錢數一定,購買筆記本的單價與數量成( )比例。 3.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 )比例。 4.圓的周長與直徑成( )比例。 二、選擇。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達145萬字以上。明明看一本書,如果每天看20頁,15天剛好看完;若要10天看完,則每天要看( )頁。 A. 20 B.10 C. 30 D.40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圓柱的體積一定,底面積與高成反比例。 B.圓的面積與半徑成正比例。 C.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 D.a=3b(a.b不為0)a與b成反比例。 三、小東從家出發去學校,如果每分鐘走70米,能在上課前5分鐘到校;如果每分鐘走45米,就要遲到5分鐘。那么小東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四、下面的圖像表示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關系。 (1) 根據三角形底和高的關系,該圖像相當于( )。 A. 高一定的三角形 B. 周長一定的三角形 C. 面積一定的三角形 D. 形狀一定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為20厘米時,高是( )厘米。 (3)說一說,從圖中還能得到什么信息? 科學課上我們學習了杠桿原理,杠桿原理的背后隱藏著一定的數學原理,我們一起探究,做如下實驗: 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相同的砝碼并保持不變,右邊刻度及放相同砝碼數如圖所示,此時兩邊保持平衡。 1.思考:右邊分別在其余刻度上放幾個相同的砝碼才能保證平衡,填寫下表。 2.從表中發現刻度數和所放砝碼數成( )比例關系。 理由: 3.若左邊在刻度3的地方放了3個相同砝碼,右邊的砝碼可以怎擺? 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系。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評價量表 水平一:知道杠桿原理。 水平二:能找出右刻度和所放砝碼之間的關系。 水平三:能用所學知識講清道理,得出正確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