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STEM學習《節能小屋》教學設計核心概念 13 工程設計與物化跨學科概念 1.物質與能量 2.結構與功能 3.穩定與變化 4.系統與模型單元結構學習內容 13.2 工程的關鍵是設計。 13.3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內容要求 利用示意圖、影像、文字或實物等多種方式,闡明自己的創意,初步認識設計方案中各影響因素間的關系。 利用工具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根據實際反饋結果進行改進并展示。單元目標 1.科學觀念: (1)了解技術是人們改造周圍環境的方法,是人類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據科學原理設計和制造物品、解決技術應用的難題、創造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動。 (2)了解科學技術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程。 2.科學思維: (1)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是否一致。 (2)能夠識別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將各種想法匯集起來。 3.探究實踐: (1)經歷“節能小屋”從需求到建成的全過程,能夠列舉并說明STEM項目學習的大致流程。 (2)能夠基于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并聯系前期研究、設計方案等環節,做出調整。 4.責任態度 (1)能大膽質疑,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設計與制作,培養創新精神。 (2)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3)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學情分析 1. 學生通過低、中年段的《專項學習》,已經在模仿工程師的工作,嘗試設計并制作物品。五年級下冊的“立體小菜園”項目是學生開展STEM單元的初步嘗試。 2.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認識不到化石能源的消耗是個問題,認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有部分學生有一點這樣的意識了,可要想把它說清楚,還是有點難度。學業要求 能基于所學科學知識,應用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提出多種設計方案,基于批判性思維評價并優化設計方案。 能制作實物模型,并基于證據改進實物模型的設計和制作。 樂于嘗試多種設計方案,初步具有質疑、創新的態度;知道技術與工程需要實事求是,能如實記錄相關信息和正確對待作品的缺陷。教學策略 1.任務情境:教師要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感受工程問題的規范性、解決方案的多樣性,以及根據反饋迭代改進作品的必要性。 2.學習活動: (1)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真實情境中的工程問題。 (2)注重訓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3)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4)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追求標準答案。 (5)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6)開展豐富多樣的展示交流活動。 3.學習資源:教學PPT、每課分組學習材料、課時實驗觀察單等。學習評價 下圖為普通房屋的散熱情況,根據圖示可知,房屋中與外部的熱量交換量最大的結構是( ) A.地板 B.墻壁 C.門窗 2. 為了滿足采光和保溫的需求,我們可以選用( )做窗戶。 A.光電玻璃 B.自凈玻璃 C.雙層真空玻璃 3.下列不屬于墻體內保溫節能材料的是( )。 A.珍珠巖保溫砂漿 B.內貼充氣石膏板 C.巖棉 4.屋檐的長度會影響屋內的光照情況。下列關于屋檐長度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屋檐做得長一些,利于夏季房間遮陽隔熱 B.屋檐做得短一些,適宜冬季給房間光照保溫 C.屋檐做得長一些,可減少陽光射入量,利于房間光照保溫 5.如圖充分體現了在建造節能小屋的過程中( )的重要性。 A.工具使用 B.小組合作 C.材料選擇 6. 節能小屋的設計圖要標識出構件的( ),以便于加工制作。 A.加工材料 B.結構用途 C.具體尺寸和加工材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