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呼吸作用專題復習一.選擇題(共10小題)1.下列關于呼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氧氣從外界進入人體血液中的路線是: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B.平靜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均收縮C.呼吸道會使進入肺部的氣體變得濕潤、溫暖和清潔,因此在霧霾天氣出門無需防護D.“食不言,寢不語”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時說話導致食物進入氣管2.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檢驗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肺泡、支氣管、氣管 B.氣管、肺泡、支氣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氣管、支氣管、肺泡3.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可通過咳嗽將進入氣管的異物排出體外,下列表示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氣流方向和肺內氣壓p內、外界氣壓p外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4.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中肺可以( )A.過濾、溫暖和濕潤空氣B.分泌黏液和作為氣體通道C.自主收縮舒張,從而完成呼氣和吸氣D.使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5.小嘉利用如圖裝置模擬人體的呼吸運動,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中氣球模擬的是肺B.向下拉橡皮膜,模擬吸氣C.模擬吸氣時,a側液面上升D.模擬呼氣時,氣球體積變小6.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與胸廓和肺密切相關,如圖甲所示為人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和肺的變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氣體呼出B.②表示氣體吸入C.①過程對應乙圖曲線上的abc段D.②過程對應乙圖曲線上的abc段7.海姆立克急救法被譽為是生命的擁抱,當異物阻塞呼吸道時,可采取如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急救。當救護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B→A),此時( )A.肺內氣壓變大,呼氣B.B.肺內氣壓變小,呼氣C.肺內氣壓變大,吸氣D.D.肺內氣壓變小,吸氣8.如圖所示為某科學社團的同學驗證動物呼吸作用的裝置,A、B裝置中放入等質量的堿石灰。為了使紅色水滴移動更加明顯,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多設置幾組實驗組 B.換用更細的玻璃管C.增加堿石灰的質量 D.放昆蟲的試管更大9.如圖,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經數小時實驗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A.A處下降,B處上升 B.A,B兩處都下降C.A處上升,B處下降 D.A,B兩處都不變10.如圖是人體氣體交換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為人體的組織細胞,圖乙為肺泡B.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高于氧氣濃度C.圖甲中B處氧氣濃度小于A處D.圖乙中C處二氧化碳濃度小于D處二.填空題(共7小題)11.在學習了動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來研究昆蟲是否進行呼吸作用。O點是AB繞著轉動的一個固定點,活塞與金屬滑片AB相連,活塞移動,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隨之改變,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已知堿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實驗預測與分析:(1)昆蟲如果進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終將停留在a的 (填“原來”、“偏左”或“偏右”)位置。(2)隨著昆蟲不斷的呼吸,小燈泡的亮度將 。12.科學課上,某小組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呼吸模型。(1)圖中氣球模擬的人體器官是 。(2)若要用該模型演示呼氣的過程,則同學對橡皮膜的操作為 。(3)老師認為,該模型能幫助我們直觀地認識呼氣和吸氣的原理,但在材料選擇上也對我們形成正確的人體結構特征造成了影響,請指出一處不合現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13.春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會誘發包括肺炎在內的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為加快藥物起效,可采用吸入療法,將藥物通過鼻腔吸入,直達病計如圖一表示胸腔底部橫膈膜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人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在圖三中的 階段(填“ABC”或“BCD”或“CDE”),藥物會被吸入人體,此時橫膈膜處于圖一中的 狀態(填“①”或“②”)。橫膈膜由②至①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選填“a”或“b”)。14.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肺炎,致使全球患者達一百多萬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新冠肺炎病毒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最后到達 而引發肺炎。(2)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肺炎會造成呼吸困難,病人需加快呼吸頻率,以保證對氧氣的需求。吸氣時,圖一中的[3]橫膈膜頂部下降。此時膈肌處于 (選填“收縮”或“舒張”)狀態,該過程對應于圖二曲線的哪一段? (選填“AB”或“BC”)。(3)人體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5.吸煙有害健康,為了讓同學們直觀地認識吸煙對呼吸系統的危害,小歡用飲料瓶和廢簽字筆等材料,制作了一個模擬吸煙的模型,如圖。(1)擠壓飲料瓶時,瓶內氣壓 (選填“升高”或“降低”),模擬的是 (選填“吸氣”或“呼氣”)過程。(2)在吸氣過程中,需要膈肌和肋間外肌 (選填“收縮”或“舒張”)才能實現。16.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使用人工肺是有效的療法。通過使用人工肺改善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從而使患者獲得生機。圖甲為呼吸系統結構圖,圖乙為人工肺原理示意圖,圖丙表示呼吸過程肺內相對氣壓變化,請分析回答:(1)寫出肺炎病毒通過空氣進入肺的途徑 (用圖甲中序號和箭頭表示)。(2)通過人工肺后,氣體②相對氣體①變少的成分是 。(3)正常人的肺有彈性,當膈肌和肋間外肌 時,肺會擴張導致吸氣,圖丙中代表吸氣過程中肺內氣壓變化的階段是 (選填“Ⅰ”或“Ⅱ”)。17.肺活量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測試指標之一,指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總量。(1)圖甲是肺泡處氣體交換的模式圖,圖中表示氧氣的是 。(選填“a或b”)(2)《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初二女生的肺活量合格等級為1500毫升及以上。圖乙為小紅自制的簡易肺活量測試儀,將容積為2.5升的礦泉水瓶進行5等份,并標上刻度線.現往瓶中裝滿清水,當小紅一次盡力吸氣后,通過吹嘴向瓶中吹氣,若小紅的肺活量達到合格等級以上,則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線 。(用圖乙中數字表示)(3)根據呼吸方式不同,可將呼吸分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圖丙),胸式呼吸主要通過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進行;腹式呼吸主要以橫膈膜的上下運動為主。小明查閱資料獲知橫膈膜運動比肋骨運動引起的胸腔體積變化更大,請判斷哪種呼吸方式能更大地提升肺活量,并簡要說明理由: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18.小金利用以下實驗裝置探究種子的呼吸作用。(1)實驗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目的是 。(2)B試管中的種子“已煮熟”意味著 。(3)小金同學是根據 現象來判斷種子是否發生了呼吸作用。(4)當上述實驗出現明顯現象后,緊接著小金又進行了如下操作: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試管A、B內,觀察并比較木條燃燒情況,上述操作是為了驗證 。19.如圖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探究實驗中,用于吸氣并作為對照的裝置是 瓶。(2)吸氣、呼氣完成后,甲、乙兩瓶中的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 瓶,說明了人體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呼出的氣體中 氣體成分增多,增多的這種氣體是由人體的組織細胞產生的,然后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再從血液中透過毛細血管壁和 壁進入肺泡,然后隨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20.為更好的理解呼吸運動,項目學習小組制作了“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并制定了評價量表,如表所示。“呼吸運動模型”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結構完整,能合理的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較完整,能粗略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且兩者協同進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但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原理分析】(1)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 過程(選填數字①②③④)。(2)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會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 。A.先減小后變大B.先變大后減小【模型制作】(6)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若要用該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可進行的操作是 。【改進與評價】(4)分析發現圖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換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圖丙所示。改進后,依據評價量表,評價模型丙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仍只能為“合格”。請分析:利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第三章呼吸作用專題復習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D C C A B C D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解答】解:A、人體內氧氣從外界進入人體內血液的路線是: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A正確。B、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均收縮,胸腔容積擴大,氣體進入肺,B正確。C、呼吸道保證了氣體的暢通;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鼻腔內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濕潤空氣;鼻腔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溫暖空氣;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黏液可以粘住灰塵,對空氣有清潔作用。這些都是為了減少吸入的氣體對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霧霾天氣出門需要防護,C錯誤;D、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氣管在前,食管在后,氣體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條不紊,這就要歸功于會厭軟骨。人們吞咽食物時,喉上升,會厭軟骨向后傾斜,將喉門蓋住,食物順利進入食管。下咽動作完成以后,會厭軟骨又恢復直立狀態,以便進行呼吸。倘若吃飯時談笑風生就會使會厭軟骨可能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D正確。故選:C。2.【分析】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解答】解:PM2.5顆粒經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然后進入肺,在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PM2.5顆粒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周圍血液。故選:D。3.【分析】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能夠分別使胸廓擴大、縮小。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腔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此時肺內氣壓低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腔容積縮小,肺隨之回縮,此時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腔容積縮小,肺隨之回縮,此時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咳嗽時完成的是呼氣,所以氣流方向是由肺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肺內氣壓ρ內大于外界氣壓ρ外。故選:A。4.【分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對吸入氣體具有清潔、濕潤和溫暖的作用。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解答】解:AB、呼吸道對吸入氣體具有溫暖、濕潤和清潔作用,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AB不正確。C、通過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才能完成吸氣和呼氣,C不正確。D、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氧氣擴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經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D正確。故選:D。5.【分析】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解答】解:A、觀圖可知氣球模擬的是肺,正確;B、橡皮膜模擬膈肌,向下拉橡皮膜,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肺擴張,模擬吸氣,正確;C、吸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a的液面下降,錯誤;D、呼氣時,胸廓縮小,肺回縮,氣球內的體積變小,氣體呼出肺,正確。故選:C。6.【分析】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解答】解:AC、①膈的頂部下降表示吸氣,吸氣時膈肌收縮,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氣體進入肺,對應圖乙中abc段,A錯誤,C正確;BD、②過程膈的頂部上升,表示呼氣,呼氣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肺縮小,②過程對應乙圖曲線上的cde段,BD錯誤。故選:C。7.【分析】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解:當救護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B→A),表示被救者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是呼氣過程。故選:A。8.【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是對照組。【解答】解:裝置A和裝置B形成對照實驗,變量為昆蟲;昆蟲進行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裝置A中,昆蟲呼吸消耗了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導致試管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紅色水滴壓向左邊;而裝置B中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極少,紅色水滴無明顯現象;由此可以驗證動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即要使紅色水滴移動更明顯,可以適當增加昆蟲的數量,讓昆蟲消耗更多的氧氣,產生更多會被堿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使紅色水滴的移動更容易被觀察到。可見B符合題意;故選:B。9.【分析】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這一過程可用反應式表示如下: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根據圖示的裝置可知:氧氣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導致壓強變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故選:C。10.【分析】(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肺泡與血液之間,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肺泡內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變成含氧氣豐富的動脈血。(2)組織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內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變成含氧氣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3)圖中的甲是肺泡、乙是組織細胞、A肺動脈、B肺靜脈、C各級動脈、D各級靜脈。【解答】解:A、圖甲為肺泡,圖乙為人體的組織細胞,A錯誤。B、與吸入氣體相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不論是吸入氣體還是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都低于氧氣濃度,B錯誤。C、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肺泡與血液之間,肺泡內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變成含氧氣豐富的動脈血。圖甲中B肺靜脈處氧氣濃度高于A肺動脈處,C錯誤。D、組織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血液內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變成含氧氣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乙為組織細胞,圖乙中C各級動脈處二氧化碳濃度小于D各級靜脈處,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4小題)11.【分析】(1)O點是一固定點,活塞連接金屬滑片,活塞運動,滑動變阻器阻值會隨之改變,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光(堿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據氣壓的變化來判斷活塞的運動方向。(2)根據活塞的運動情況,來判斷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的變化,進一步求出電流的變化;從而判斷小燈泡亮度的變化;【解答】解:(1)活的昆蟲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的氣壓減小,活塞將向左運動;(2)隨著昆蟲的呼吸,氣壓在不斷減小,活塞不斷向左運動,由于滑片AB相當于一根繞O轉動的杠桿,所以,B會不斷向右運動,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不斷變大,電流不斷變小,燈泡逐漸變暗;故答案為:(1)偏左;(2)變暗。12.【分析】1.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2.圖中吸管模擬氣管、氣球模擬肺、玻璃瓶模擬胸廓。【解答】解:(1)氣球能收縮和舒張,因此模擬人體的肺。(2)橡皮膜模擬膈肌,呼氣時膈肌舒張,膈的頂部上升,若要用該模型演示呼氣的過程,則同學對橡皮膜的操作為向上推橡皮膜。(3)玻璃瓶不能收縮和舒張,因此,此模型不能模擬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的變化。故答案為:(1)肺;(2)向上推橡皮膜;(3)此模型不能模擬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的變化;因為玻璃瓶不能收縮和舒張。13.【分析】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解答】解: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在圖三中的ABC階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膈肌收縮,膈的頂部下降,藥物會被吸入人體,此時橫膈膜處于圖一中的②狀態,橫膈膜由②至①時,完成呼氣,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b。故答案為:ABC;②;b。14.【分析】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據此分析。【解答】解:(1)呼吸系統的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所以新冠肺炎病毒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最后到達肺而引發肺炎;(2)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圖二中AB肺內氣壓低于大氣壓,表示吸氣;BC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表示呼氣;(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產生碳酸鈣沉淀,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1)肺;(2)收縮;AB;(3)CO2+Ca(OH)2=CaCO3↓+H2O。三.解答題(共3小題)15.【分析】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觀圖可知:飲料瓶模擬肺,筆筒模擬氣管。【解答】解:(1)擠壓飲料瓶時,瓶內的體積減小,氣壓會增大,高于外界氣壓,模擬了呼氣過程。人體在呼氣過程中呼吸肌舒張,膈頂上升,肺內壓高于外界氣壓,完成呼氣。(2)吸氣時,需要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才能完成吸氣動作。故答案為:(1)升高;呼氣。(2)收縮。16.【分析】圖甲中A鼻腔、E咽、B喉,F氣管、C支氣管等器官,D肺。圖乙中A靜脈、B動脈。【解答】解:(1)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炎病毒通過飛沫依次通過A鼻腔→E咽→B喉→F氣管→C支氣管→D肺。(2)血液流經肺部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肺中的氧氣進入血液。通過人工肺后,氣體②相對氣體①變少的成分是氧氣。(3)正常人的肺有彈性,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胸廓體積增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完成吸氣動作的一瞬間,肺內氣壓和外界氣壓相等。所以,圖丙中代表吸氣過程中肺內氣壓變化的階段是Ⅱ,肺容積擴大。故答案為:(1)A→F→B→E→C→D;(2)氧氣;(3)收縮;Ⅱ。17.【分析】(1)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氣后再用力深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即使盡力呼氣也不能把肺內的所有氣體呼出來,肺活量是衡量肺的功能強弱的主要標志。(2)圖甲中的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解答】解:(1)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完成的。當血液通過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因此圖甲中的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2)將容積為2.5升的礦泉水瓶進行5等份,每份為500毫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初二女生的肺活量合格等級為1500毫升及以上,若小紅的肺活量達到合格等級以上,則其最少要吹出3份水,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線2。(3)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是呼吸運動的兩種形式,胸式呼吸以肋間外肌收縮為主要動力,僅肺的中上部參與氣體交換,呼吸較淺;腹式呼吸以膈肌收縮主要動力,呼吸深度大。腹式呼吸時依靠腹部肌肉的運動,通過膈肌下降,增加胸廓上下徑,比起胸式呼吸時膈肌下降幅度更大,使得肺部被迫擴張,壓力減小,外部壓強大,把空氣壓進肺部,把更多空氣輸送到肺部,提高肺部的擴張程度,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肺活量。故答案為:(1)b;(2)2;(3)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以橫膈膜的運動為主,其引起的胸腔體積變化量更大,使肺部擴張更大,肺內壓減小更多,進入的氣體量更多。四.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18.【分析】生物體內的線粒體把有機物當做燃料與氧結合,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一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1)實驗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2)已經煮熟的種子說明已經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3)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圖中A石灰水變渾濁。(4)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所以A瓶中的木條立即熄滅,而B瓶中煮熟的種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氣比A的多,因此木條會燃燒;通過這個實驗驗證了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時消耗氧氣。故答案為:(1)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2)種子已經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3)A石灰水變渾濁。(4)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時消耗氧氣。19.【分析】探究實驗應設置對照,甲裝置短管連著嘴,不會將石灰水吸入口中,為吸氣裝置;乙裝置中長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為呼氣,如果是吸氣的話,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解答】解:(1)甲裝置為吸氣,乙裝置為呼氣,驗證的是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那么甲裝置是吸入的空氣,起對照作用。(2)人體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乙裝置為呼氣,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人體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的,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肺部毛細血管,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肺泡壁進入肺泡,后隨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故答案為:(1)甲(2)乙;二氧化碳;肺泡20.【分析】1、人體的呼吸包括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2、圖甲中:①表示吸氣,②表示呼氣,③表示氧氣,④表示二氧化碳。【解答】解:(1)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故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①吸氣、②呼氣過程。(2)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則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先減小后變大,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3)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故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向上推橡皮膜。(4)由乙圖裝置改進成丙圖裝置,將玻璃罩換成礦泉水瓶,捏礦泉水瓶可模擬胸廓縮小,手松開模擬胸廓擴大;拉或壓橡皮膜模擬膈肌運動。故利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型丙不能模擬吸氣過程中的肋骨運動;使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需要向下拉橡皮膜和向外拉礦泉水瓶壁來模擬橫膈膜和肋骨的協調性運動,該模型不能同時做到向外拉塑料瓶壁,即不能模擬此時的肋骨運動,所以不能協調進行,不具有一致性。故答案為:(1)①②;(2)A;(3)向上推橡皮膜;(4)模型丙不能模擬吸氣過程中的肋骨運動(或使用模型丙模擬吸氣時,需要向下拉橡皮膜和向外拉礦泉水瓶壁來模擬橫膈膜和肋骨的協調性運動,該模型不能同時做到向外拉塑料瓶壁,即不能模擬此時的肋骨運動,所以不能協調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