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嵊州期末)對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我們要學會積極面對和正確處理。 ( )2.(2024七下·嵊州期末)培養批判精神,就需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批判一切事和人。 ( )3.(2024七下·嵊州期末)所有負面的情感體驗是不美好的,無法賦予我們成長的意義。( )4.(2024七下·嵊州期末)步入青春期,我們會萌發一些對異性朦朧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又容易讓人誤會為愛情,給自己造成困擾。為此,當面對這種朦朧情感時,我們應該( )A.謹慎對待,理智處理 B.禁止交流,避免早戀C.學會批判,消除差異 D.自我封閉,欣賞自己5.(2024七下·嵊州期末)“勵志少年”姚俊鵬,這個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為腦癱,連說話和拿筆寫字都很困難的特殊孩子,以頑強的毅力一路刻苦求學,最終考上本科、碩士研究生。他的事跡告訴我們( )①自強讓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②經歷磨難就一定能獲得成功③自強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堅持④抵制不良誘惑的毅力需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七下·嵊州期末)“新時代江蘇好少年”郝辰澍將錢學森、南仁東等科學家視為心中要追的“星”,激發著他自己不斷努力,最終在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牌。這表明( )A.通過自省能夠端正行為 B.好的榜樣給予前行力量C.要樹立起道德底線意識 D.好的榜樣決定榮譽數量7.(2024七下·嵊州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參加類似右側漫畫中的活動,將有助于我們( )A.體驗社會生活,豐富情緒的類型B.體會到責任感,收獲到經濟利益C.豐富人生閱歷,根除掉負面情感D.獲得美好情感,傳遞社會正能量8.(2024七下·嵊州期末)小華在融洽的班級氛圍影響下主動擔任衛生委員,他對于同學們投放垃圾時不分類的行為進行積極監督,為班級爭取到了不少榮譽。這說明( )A.只有當班干部才能為集體出力 B.集體可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C.維護集體利益需要反對小團體 D.分散的個人力量難以改變集體9.(2024七下·嵊州期末)“有事好商量,班級的事由眾人商量”是某校模范班級七(4)班一直以來采用的方式,每次遇到運動會開幕式等班集體的事,都會照此方式來辦。這反映出美好集體需要( )A.民主公正 B.張揚個性 C.相互批判 D.勇于競爭(2024七下·嵊州期末)2024年3月,安徽一位14歲男生張某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于是,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累計金額一萬八千元。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0.上述案例反映了未成年人( )A.自控能力很強 B.抗誘惑能力強C.身心尚未成熟 D.完全獨立自主11.對此,男生張某的家長應該( )A.自認倒霉,下不為例 B.滿足孩子,繼續打賞C.毆打主播,強制還錢 D.尋求幫助,投訴舉報12.(2024七下·嵊州期末)七年級學生小鐘最近遇到了一些煩心事,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小鐘解決煩惱。(1)根據兩幅漫畫,指出小鐘產生了怎樣的情緒,他應該如何調節情緒?(2)面對漫畫②中的煩心事,請你以小鐘爸爸的視角,運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知識,對小鐘進行開導。13.(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班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為主題,制作了宣傳展板,要你參與完成。《條例》概況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簡稱《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 條文摘錄 第二十六 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 典型案例 12歲的王某因妒忌同桌李某的成績,故意在微博上造謠李某考試作弊。致使李某遭受非議,患上輕度心理疾病。李某父母向法院起訴,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1)根據“《條例》概況”,指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所具有的法律特征。(2)結合展板的內容,簡要說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如何體現出法律作用的。(3)請根據展板內容和所學知識,寫一段展板結束語。(提示:從意義和做法兩個角度思考)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確【知識點】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解析】【分析】 青春期作為個體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階段,伴隨生理巨變與心理重構,常引發自我認知沖突、情緒波動加劇、社交需求升級等多維矛盾。正確處理這些矛盾不僅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更是人格成熟與社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故答案為:正確。【點評】 本題考查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如何對待青春期的矛盾心理?(1)參加集體活動;(2)向他人尋求幫助;(3)培養興趣愛好, 轉移注意;(4)自我調節。2.【答案】錯誤【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解析】【分析】“ 批判一切事和人”表述過于絕對,批判性思維,表現在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達不同觀點,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但不是批判一切事和人。故答案為:錯誤。【點評】 本題考查批判性思維的表現。批判性思維有什么意義?(1)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探索解決方案。 (2)能調動我們的經驗;激發我們新的學習動機:促使我們解決問題,改進現狀。3.【答案】錯誤【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解析】【分析】“所有”表述過于絕對,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則可能危害我們身心健康。故答案為:錯誤。【點評】 本題考查正確對待負面情感。合理地調節情緒的意義和方法:①意義: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②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4.【答案】A【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謹慎對待,理智處理;B表述錯誤:“禁止交流”表述過于絕對,忽略了與異性交往的積極意義;C表述錯誤:“消除差異”不符合實際,男女生的差異不能消除;D表述錯誤:不能自我封閉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可取。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正確對待朦朧情感。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異性情感?①認識:1、萌發對異性朦朧的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2、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②做法:慎重對待,理智處理。5.【答案】A【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①③表述正確:腦癱孩子姚俊鵬以頑強的毅力一路刻苦求學,最終考上本科、碩士研究生,啟示我們自強讓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自強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堅持;②表述錯誤:“就一定能”表述過于絕對,夸大了磨難的作用;④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抵制不良誘惑的毅力需增強。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強。如何才能自強?①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②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6.【答案】B【知識點】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解析】【分析】AC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自省和樹立起道德底線意識;B表述正確:“新時代江蘇好少年”郝辰澍將錢學森、南仁東等科學家視為心中要追的“星”,激發著他自己不斷努力,最終在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牌,表明好的榜樣給予前行力量;D表述錯誤:“決定”表述過于絕對,好的榜樣不能決定榮譽數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榜樣的力量。“見賢思齊”的意義?榜樣的作用?(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7.【答案】D【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傳遞情感正能量【解析】【分析】A與題意無關:材料并涉及豐富情緒的類型;B表述錯誤:參與志愿服務奉獻社會的活動,目的不是經濟利益,而是無私奉獻的行為;C表述錯誤:“根除掉負面情感”表述過于絕對,忽視了負面情感也有一定的意義;D表述正確:漫畫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奉獻社會活動的行為,有助于我們獲得美好情感,傳遞社會正能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傳遞社會正能量。如何傳遞情感正能量:①在情感體驗中,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②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③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8.【答案】B【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只有……才……”表述過于絕對,當班干部有利于為集體出力;B表述正確: 小華在融洽的班級氛圍影響下主動擔任衛生委員,他對于同學們投放垃圾時不分類的行為進行積極監督,為班級爭取到了不少榮譽,說明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CD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維護集體利益反對小團體,個人力量對集體的影響。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集體生活的重要性。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經驗,擴大視野,健康成長。9.【答案】A【知識點】美好集體的特點【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有事好商量,班級的事由眾人商量”,說明每個人都可以對集體事務提出意見和建議,反映出美好集體需要民主公正;BCD排除:張揚個性、相互批判、勇于競爭都不是美好集體的特征。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美好集體的特征。美好集體的特征?1、有共同的愿景。2、有良好的氛圍。3、民主、公正。4、充滿關懷與關愛。4、善于合作。4、充滿活力。【答案】10.C11.D【知識點】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依法辦事【解析】【點評】本題考查未成年人自身發展的特點、學會依法辦事。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重點)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在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10.A表述錯誤: 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體現的是未成年人自控力很弱;B表述錯誤: 張某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體現的是未成年人抗誘惑能力弱;C表述正確:張某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這體現了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D表述錯誤:“完全”表述過于絕對,未成年人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故答案為:C。11.A表述錯誤:自認倒霉會縱容不良行為;B表述錯誤: 滿足孩子,繼續打賞,是縱容孩子的行為,不能解決問題;C表述錯誤:毆打主播會產生新的違法行為;D表述正確: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累計金額一萬八千元,這時候家長應該尋求幫助,投訴舉報。故答案為:D。12.【答案】(1)悲傷。可以通過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調節情緒。(2)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小鐘應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處理好沖突。【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情緒的調節;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解析】【分析】(1)小問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情緒的類型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小鐘考試失敗、遇到了集體與個人的沖突→產生了悲傷的情緒。小問2: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周六班級有集體活動,自己要練琴→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點評】考查情緒的類型、調節情緒的方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注意夯實基礎知識 :注重整理和記憶政治基礎知識,可以將基礎知識整理成筆記框架,方便記背。同時,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復習,如朗讀、背誦或做題等。 (1)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情緒的類型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小鐘考試失敗、遇到了集體與個人的沖突→產生了悲傷的情緒。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周六班級有集體活動,自己要練琴→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3.【答案】(1)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這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這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也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保護著我們的生活,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①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②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鍵詞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可鏈接法律的規范作用;關鍵詞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可鏈接法律的保護作用。(3)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有關知識,從意義和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點評】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注意在答題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材料內容,避免脫離材料空談理論。同時,要注意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答案。(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鍵詞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可鏈接法律的規范作用;關鍵詞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可鏈接法律的保護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有關知識,從意義和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嵊州期末)對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我們要學會積極面對和正確處理。 ( )【答案】正確【知識點】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解析】【分析】 青春期作為個體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階段,伴隨生理巨變與心理重構,常引發自我認知沖突、情緒波動加劇、社交需求升級等多維矛盾。正確處理這些矛盾不僅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更是人格成熟與社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故答案為:正確。【點評】 本題考查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如何對待青春期的矛盾心理?(1)參加集體活動;(2)向他人尋求幫助;(3)培養興趣愛好, 轉移注意;(4)自我調節。2.(2024七下·嵊州期末)培養批判精神,就需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批判一切事和人。 ( )【答案】錯誤【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解析】【分析】“ 批判一切事和人”表述過于絕對,批判性思維,表現在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達不同觀點,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但不是批判一切事和人。故答案為:錯誤。【點評】 本題考查批判性思維的表現。批判性思維有什么意義?(1)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探索解決方案。 (2)能調動我們的經驗;激發我們新的學習動機:促使我們解決問題,改進現狀。3.(2024七下·嵊州期末)所有負面的情感體驗是不美好的,無法賦予我們成長的意義。( )【答案】錯誤【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解析】【分析】“所有”表述過于絕對,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則可能危害我們身心健康。故答案為:錯誤。【點評】 本題考查正確對待負面情感。合理地調節情緒的意義和方法:①意義: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②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4.(2024七下·嵊州期末)步入青春期,我們會萌發一些對異性朦朧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又容易讓人誤會為愛情,給自己造成困擾。為此,當面對這種朦朧情感時,我們應該( )A.謹慎對待,理智處理 B.禁止交流,避免早戀C.學會批判,消除差異 D.自我封閉,欣賞自己【答案】A【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謹慎對待,理智處理;B表述錯誤:“禁止交流”表述過于絕對,忽略了與異性交往的積極意義;C表述錯誤:“消除差異”不符合實際,男女生的差異不能消除;D表述錯誤:不能自我封閉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可取。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正確對待朦朧情感。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異性情感?①認識:1、萌發對異性朦朧的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2、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②做法:慎重對待,理智處理。5.(2024七下·嵊州期末)“勵志少年”姚俊鵬,這個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為腦癱,連說話和拿筆寫字都很困難的特殊孩子,以頑強的毅力一路刻苦求學,最終考上本科、碩士研究生。他的事跡告訴我們( )①自強讓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②經歷磨難就一定能獲得成功③自強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堅持④抵制不良誘惑的毅力需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①③表述正確:腦癱孩子姚俊鵬以頑強的毅力一路刻苦求學,最終考上本科、碩士研究生,啟示我們自強讓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自強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堅持;②表述錯誤:“就一定能”表述過于絕對,夸大了磨難的作用;④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抵制不良誘惑的毅力需增強。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強。如何才能自強?①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②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6.(2024七下·嵊州期末)“新時代江蘇好少年”郝辰澍將錢學森、南仁東等科學家視為心中要追的“星”,激發著他自己不斷努力,最終在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牌。這表明( )A.通過自省能夠端正行為 B.好的榜樣給予前行力量C.要樹立起道德底線意識 D.好的榜樣決定榮譽數量【答案】B【知識點】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解析】【分析】AC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自省和樹立起道德底線意識;B表述正確:“新時代江蘇好少年”郝辰澍將錢學森、南仁東等科學家視為心中要追的“星”,激發著他自己不斷努力,最終在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牌,表明好的榜樣給予前行力量;D表述錯誤:“決定”表述過于絕對,好的榜樣不能決定榮譽數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榜樣的力量。“見賢思齊”的意義?榜樣的作用?(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7.(2024七下·嵊州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參加類似右側漫畫中的活動,將有助于我們( )A.體驗社會生活,豐富情緒的類型B.體會到責任感,收獲到經濟利益C.豐富人生閱歷,根除掉負面情感D.獲得美好情感,傳遞社會正能量【答案】D【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傳遞情感正能量【解析】【分析】A與題意無關:材料并涉及豐富情緒的類型;B表述錯誤:參與志愿服務奉獻社會的活動,目的不是經濟利益,而是無私奉獻的行為;C表述錯誤:“根除掉負面情感”表述過于絕對,忽視了負面情感也有一定的意義;D表述正確:漫畫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奉獻社會活動的行為,有助于我們獲得美好情感,傳遞社會正能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傳遞社會正能量。如何傳遞情感正能量:①在情感體驗中,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②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③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8.(2024七下·嵊州期末)小華在融洽的班級氛圍影響下主動擔任衛生委員,他對于同學們投放垃圾時不分類的行為進行積極監督,為班級爭取到了不少榮譽。這說明( )A.只有當班干部才能為集體出力 B.集體可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C.維護集體利益需要反對小團體 D.分散的個人力量難以改變集體【答案】B【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只有……才……”表述過于絕對,當班干部有利于為集體出力;B表述正確: 小華在融洽的班級氛圍影響下主動擔任衛生委員,他對于同學們投放垃圾時不分類的行為進行積極監督,為班級爭取到了不少榮譽,說明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CD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維護集體利益反對小團體,個人力量對集體的影響。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集體生活的重要性。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經驗,擴大視野,健康成長。9.(2024七下·嵊州期末)“有事好商量,班級的事由眾人商量”是某校模范班級七(4)班一直以來采用的方式,每次遇到運動會開幕式等班集體的事,都會照此方式來辦。這反映出美好集體需要( )A.民主公正 B.張揚個性 C.相互批判 D.勇于競爭【答案】A【知識點】美好集體的特點【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有事好商量,班級的事由眾人商量”,說明每個人都可以對集體事務提出意見和建議,反映出美好集體需要民主公正;BCD排除:張揚個性、相互批判、勇于競爭都不是美好集體的特征。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美好集體的特征。美好集體的特征?1、有共同的愿景。2、有良好的氛圍。3、民主、公正。4、充滿關懷與關愛。4、善于合作。4、充滿活力。(2024七下·嵊州期末)2024年3月,安徽一位14歲男生張某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于是,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累計金額一萬八千元。據此回答下列小題。10.上述案例反映了未成年人( )A.自控能力很強 B.抗誘惑能力強C.身心尚未成熟 D.完全獨立自主11.對此,男生張某的家長應該( )A.自認倒霉,下不為例 B.滿足孩子,繼續打賞C.毆打主播,強制還錢 D.尋求幫助,投訴舉報【答案】10.C11.D【知識點】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依法辦事【解析】【點評】本題考查未成年人自身發展的特點、學會依法辦事。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重點)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在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10.A表述錯誤: 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體現的是未成年人自控力很弱;B表述錯誤: 張某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體現的是未成年人抗誘惑能力弱;C表述正確:張某受到某一主播多次不良誘導,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這體現了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D表述錯誤:“完全”表述過于絕對,未成年人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故答案為:C。11.A表述錯誤:自認倒霉會縱容不良行為;B表述錯誤: 滿足孩子,繼續打賞,是縱容孩子的行為,不能解決問題;C表述錯誤:毆打主播會產生新的違法行為;D表述正確:張某隱瞞家長私自向該主播進行多次打賞,累計金額一萬八千元,這時候家長應該尋求幫助,投訴舉報。故答案為:D。12.(2024七下·嵊州期末)七年級學生小鐘最近遇到了一些煩心事,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小鐘解決煩惱。(1)根據兩幅漫畫,指出小鐘產生了怎樣的情緒,他應該如何調節情緒?(2)面對漫畫②中的煩心事,請你以小鐘爸爸的視角,運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知識,對小鐘進行開導。【答案】(1)悲傷。可以通過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調節情緒。(2)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小鐘應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處理好沖突。【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情緒的調節;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解析】【分析】(1)小問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情緒的類型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小鐘考試失敗、遇到了集體與個人的沖突→產生了悲傷的情緒。小問2: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周六班級有集體活動,自己要練琴→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點評】考查情緒的類型、調節情緒的方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注意夯實基礎知識 :注重整理和記憶政治基礎知識,可以將基礎知識整理成筆記框架,方便記背。同時,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復習,如朗讀、背誦或做題等。 (1)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情緒的類型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小鐘考試失敗、遇到了集體與個人的沖突→產生了悲傷的情緒。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周六班級有集體活動,自己要練琴→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3.(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班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為主題,制作了宣傳展板,要你參與完成。《條例》概況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簡稱《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 條文摘錄 第二十六 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 典型案例 12歲的王某因妒忌同桌李某的成績,故意在微博上造謠李某考試作弊。致使李某遭受非議,患上輕度心理疾病。李某父母向法院起訴,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1)根據“《條例》概況”,指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所具有的法律特征。(2)結合展板的內容,簡要說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如何體現出法律作用的。(3)請根據展板內容和所學知識,寫一段展板結束語。(提示:從意義和做法兩個角度思考)【答案】(1)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這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這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也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保護著我們的生活,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①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②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鍵詞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可鏈接法律的規范作用;關鍵詞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可鏈接法律的保護作用。(3)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有關知識,從意義和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點評】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注意在答題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材料內容,避免脫離材料空談理論。同時,要注意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答案。(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條例》)由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鍵詞②:《條例》直面當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可鏈接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等作出規定→可鏈接法律的規范作用;關鍵詞②:法院根據《條例》等法律,判決王某侵犯李某名譽權,應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可鏈接法律的保護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有關知識,從意義和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完善我國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通過網絡保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筑起網絡保護傘,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需要網絡平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還需要未成年人自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