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2(解答版)(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B D C A B A B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炳靈寺石窟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在這里,游客既能欣賞古印度犍陀羅藝術余暉,又能目睹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的“秀骨清像”。這說明古代甘肅(B)A.繼承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并發揚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C.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進入中國的最初樣貌2.下面四幅圖是某校歷史社團研究性學習的一組材料,最符合他們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C)A.中央集權的加強 B.農業生產的進步C.商業貿易的發展 D.文學藝術的繁榮3.康熙帝在《中秋日聞海上捷音》中寫道:“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這里的“捷音”是指(D)A.《尼布楚條約》簽訂 B.東南沿海倭患解除C.平定噶爾丹叛亂 D.臺灣歸入清朝版圖4.《大公報》載文說:“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中……(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B)A.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B.抗日戰爭爆發C.辛亥革命 D.解放戰爭的勝利5.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報紙。《申報》除了刊登國內外重要新聞、通訊,發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還涉及教育消息、商業新聞、科學周刊、通俗講座、醫學周刊、讀者顧問、圖畫周刊等內容。材料說明了《申報》(D)A.存在時間長 B.內容真實可靠C.為政府服務 D.覆蓋領域廣泛6.1953—1957年,中國工業增長率為18%,其中鋼產量增長率為31.7%。這期間,中國工業及鋼產量迅速增長主要得益于(C)A.“一五”計劃的實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躍進”運動的推廣 D.人民公社的成立7.在參觀展覽時,小朱同學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區率先實行全新的經濟管理體制,并第一次按照國際慣例引進外商和外資。這里還誕生了許多突破舊思想束縛、催人開拓奮進的新口號,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段文字反映了(A)A.改革開放探索 B.“一國兩制”實踐C.科教興國推進 D.“一帶一路”建設8.“在帝國的統治下,地中海地區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貿易的發展,帝國在2世紀進入黃金時期。”材料中的“帝國”是(B)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9.1991年美國經濟走出谷底之后,持續繁榮了10年。其中1993年增長了3%,1994年增長了4%。這一時期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主要原因是(A)A.“新經濟”的推動 B.馬歇爾計劃的援助C.“歐共體”的成立 D.羅斯福新政的實施10.2024年4月9日,中國第二十七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全體官兵被授予聯合國“和平勛章”,這是聯合國表彰維和人員的最高榮譽。這一表彰源于聯合國的首要宗旨是(B)A.解決貿易爭端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C.促進亞太合作 D.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1題6分,第12題8分,第13題8分,共22分)1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時,創立進士科,確立了新的選官制度,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材料二 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大幅度增加進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嚴格規定考試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應試人為了功名,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1)材料一中,“新的選官制度”正式確立是在哪位皇帝時期?(1分)確立:隋煬帝。(1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時期政策特點是什么?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政策特點:重文輕武。(1分)科技成就: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每點1分,共2分)(3)明朝的科舉考試采取什么方式選拔官員?這種方式造成了怎樣的負面影響?(2分)選拔方式:八股取士。(1分)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1分)12.(8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919年以前,中國的近代化歷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全面啟動,并逐步展開。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迎來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開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摘編自秦志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貫穿“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紅線》材料三 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關鍵在于實干。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迎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更加美好的新時代。——摘編自陶乾章《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路徑選擇》(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近代化在器物與思想文化領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2分)器物:洋務運動。(1分)文化:新文化運動。(1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開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分)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分)歷史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中的第二個目標的內容。綜上所述,你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內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主要因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等。(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13.(8分)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縮影,貨幣的演變反映了時代的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幣成為主要貨幣,各諸侯國自行鑄幣,其標準、形狀、價值不一。秦朝時期,廢除六國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兩宋時期,出現紙幣“交子”“會子”。材料二 西方由“黃金熱”掀起的殖民探險,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來自東方的富庶。歐洲商品成本高,在東方市場沒有競爭力,當時唯一能進入東方市場的商品就是金銀,由此激發了歐洲占有美洲金銀的欲望。歐洲占有美洲白銀,換取亞洲的商品。——摘編自[德]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有助于擴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而且有利于促進國際貨幣平衡、促進國際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穩定,充分展示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軟實力以及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的突出作用。——摘編自屈滿學《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助力金融強國建設》(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貨幣演變的規律。(3分)規律:從地方鑄幣發展到中央統一鑄幣;從形狀各異發展到形狀統一;從金屬貨幣發展到紙質貨幣等。(每點1分,共3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由‘黃金熱’掀起的殖民探險”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分析這一事件的影響。(3分)歷史事件:新航路的開辟。(1分)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將為當今世界展現怎樣的愿景。(2分)愿景: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三、探究題(共8分)14.(8分)根據圖示,從中任選三處地點,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足跡”這一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自擬題目,明確列出三個“足跡”,表述成文,敘述完整,史實準確)【示例】題目: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分)足跡一:上海。1921年7月23日,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黨的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建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足跡二: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足跡三:延安。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開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總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6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2(解答版)(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B D C A B A B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炳靈寺石窟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在這里,游客既能欣賞古印度犍陀羅藝術余暉,又能目睹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的“秀骨清像”。這說明古代甘肅(B)A.繼承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并發揚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C.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進入中國的最初樣貌2.下面四幅圖是某校歷史社團研究性學習的一組材料,最符合他們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C)A.中央集權的加強 B.農業生產的進步C.商業貿易的發展 D.文學藝術的繁榮3.康熙帝在《中秋日聞海上捷音》中寫道:“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這里的“捷音”是指(D)A.《尼布楚條約》簽訂 B.東南沿海倭患解除C.平定噶爾丹叛亂 D.臺灣歸入清朝版圖4.《大公報》載文說:“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中……(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B)A.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B.抗日戰爭爆發C.辛亥革命 D.解放戰爭的勝利5.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報紙。《申報》除了刊登國內外重要新聞、通訊,發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還涉及教育消息、商業新聞、科學周刊、通俗講座、醫學周刊、讀者顧問、圖畫周刊等內容。材料說明了《申報》(D)A.存在時間長 B.內容真實可靠C.為政府服務 D.覆蓋領域廣泛6.1953—1957年,中國工業增長率為18%,其中鋼產量增長率為31.7%。這期間,中國工業及鋼產量迅速增長主要得益于(C)A.“一五”計劃的實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躍進”運動的推廣 D.人民公社的成立7.在參觀展覽時,小朱同學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區率先實行全新的經濟管理體制,并第一次按照國際慣例引進外商和外資。這里還誕生了許多突破舊思想束縛、催人開拓奮進的新口號,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段文字反映了(A)A.改革開放探索 B.“一國兩制”實踐C.科教興國推進 D.“一帶一路”建設8.“在帝國的統治下,地中海地區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貿易的發展,帝國在2世紀進入黃金時期。”材料中的“帝國”是(B)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9.1991年美國經濟走出谷底之后,持續繁榮了10年。其中1993年增長了3%,1994年增長了4%。這一時期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主要原因是(A)A.“新經濟”的推動 B.馬歇爾計劃的援助C.“歐共體”的成立 D.羅斯福新政的實施10.2024年4月9日,中國第二十七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全體官兵被授予聯合國“和平勛章”,這是聯合國表彰維和人員的最高榮譽。這一表彰源于聯合國的首要宗旨是(B)A.解決貿易爭端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C.促進亞太合作 D.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1題6分,第12題8分,第13題8分,共22分)1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時,創立進士科,確立了新的選官制度,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材料二 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大幅度增加進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嚴格規定考試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應試人為了功名,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1)材料一中,“新的選官制度”正式確立是在哪位皇帝時期?(1分)確立:隋煬帝。(1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時期政策特點是什么?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政策特點:重文輕武。(1分)科技成就: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每點1分,共2分)(3)明朝的科舉考試采取什么方式選拔官員?這種方式造成了怎樣的負面影響?(2分)選拔方式:八股取士。(1分)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1分)12.(8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919年以前,中國的近代化歷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全面啟動,并逐步展開。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迎來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開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摘編自秦志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貫穿“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紅線》材料三 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關鍵在于實干。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迎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更加美好的新時代。——摘編自陶乾章《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路徑選擇》(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近代化在器物與思想文化領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2分)器物:洋務運動。(1分)文化:新文化運動。(1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開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分)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分)歷史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中的第二個目標的內容。綜上所述,你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內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主要因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等。(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13.(8分)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縮影,貨幣的演變反映了時代的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幣成為主要貨幣,各諸侯國自行鑄幣,其標準、形狀、價值不一。秦朝時期,廢除六國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兩宋時期,出現紙幣“交子”“會子”。材料二 西方由“黃金熱”掀起的殖民探險,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來自東方的富庶。歐洲商品成本高,在東方市場沒有競爭力,當時唯一能進入東方市場的商品就是金銀,由此激發了歐洲占有美洲金銀的欲望。歐洲占有美洲白銀,換取亞洲的商品。——摘編自[德]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有助于擴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而且有利于促進國際貨幣平衡、促進國際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穩定,充分展示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軟實力以及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的突出作用。——摘編自屈滿學《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助力金融強國建設》(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貨幣演變的規律。(3分)規律:從地方鑄幣發展到中央統一鑄幣;從形狀各異發展到形狀統一;從金屬貨幣發展到紙質貨幣等。(每點1分,共3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由‘黃金熱’掀起的殖民探險”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分析這一事件的影響。(3分)歷史事件:新航路的開辟。(1分)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將為當今世界展現怎樣的愿景。(2分)愿景: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三、探究題(共8分)14.(8分)根據圖示,從中任選三處地點,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足跡”這一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自擬題目,明確列出三個“足跡”,表述成文,敘述完整,史實準確)【示例】題目: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分)足跡一:上海。1921年7月23日,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黨的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建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足跡二: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足跡三:延安。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開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總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6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2(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2(解答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