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調研試卷(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四年級道德與法治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得分一、單選題。 (每題2分,共20分)1.正規商品的外包裝上一般( )。A.都有生產日期 B.沒有廠名廠址 C.沒有使用說明2.下列關于網購要注意的問題說法不正確的是( )。A.要貨比三家 B.要參考顧客評價 C.不用看銷售量3.當你去買水果時,應該( )。A.隨意品嘗 B.輕拿輕放 C.用手亂捏4.下列行為中,( )屬于合理消費。A.買東西不知節制,超過預算 B.不僅沒有儲蓄,還可能到處借錢C.飲食適量,按需就餐5.下列想法正確的是( )。A.不浪費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B.這些我自己花錢買的,浪費點和別人沒什么關系C.稍微浪費一點沒關系,太節儉了別人會笑話我的6.屬于合理購物的行為的是( )。A.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就買B.不管有沒有多大作用,想買就買C.買東西要有節制7.( )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A.農業 B.工業 C.商業8.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 )定為法定的勞動節。A.4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9.下列想法正確的是( )。A.我爸媽掙錢容易,所以我可以隨便花B.爸媽掙錢就是為了讓我花,我不用節省C.書包破了補一補還能用,但會被別人笑話D.爸媽掙錢不容易,還是節省著花吧10.下列哪件事不是校園里的矛盾沖突( )。A.在圖書室里,陳飛和李勇爭搶一本漫畫書時,把書撕破了B.在操場上,由于王強奔跑過快,一腳踩壞了張峰的陀螺,兩個人為此打了起來C.哥哥和弟弟在家玩玩具時爭吵了起來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每粒米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大地對莊稼的養育,也要感謝種田人付出的辛勤勞動。 ( )2.我們餐桌上的玉米來自漁業。 ( )3.“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沒有什么區別。( )4.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 )5.服務員為給我們提供服務時,爸爸媽媽和我常給他們一個微笑道一聲謝謝。 ( )6.生產工具的改進,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7.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沒有聯系。 ( )8.因為發展需要一些農田被用來蓋房子,建工廠,只要對家鄉建設發展有幫助,這些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 )9.不守時是不守信的表現,也是對別人的不尊敬。 ( )10.買商品“貨比三家”太麻煩,貴點便宜點差不了多少。( )三、認真填空。(30分)1.民間文學、 、 、民間美術和 等都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各地有許多著名的民間藝術。2.每個地方都有 的風俗,這些風俗和我們的生活 。3.學會克制,根據實際需求合理消費,是擁有 的重要條件。4.我國的漁業分為 和 兩類。5.各行各業的 給人們提供了不同的服務,才使這個社會 地運轉起來。6.對別人說話算數,會 ,對自己說話算數就只能靠 了。7.在校內受到欺負可以請 主持公道,也可以向 請求保護。8.民間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民間藝人的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5分)1.將下列節日與其對應的節日風俗連線。(10分)除夕 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飲菊花酒元宵節 進行傳統賽馬與表演活動清明節 用紅紙剪成蝙蝠、麋鹿、白鶴和喜鵲,貼在門窗上重陽節 祭奠逝去的親人、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藏歷新年 觀燈展、猜燈謎、吃湯圓2.“十二生肖”是我們熟悉的風俗之一,請你根據提示寫一寫。 (5分)(1)我的生肖是: 。(1分)(2)與我的生肖有關的故事、傳說有: 。 (4分)五、綜合分析題。(15 分)1.在生活中,我們不僅會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會遇到被他人欺負的情況。如果你在校外受到欺負,你會怎么做 (7分)2.家鄉在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面對問題我們不能回避。請寫出你發現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建議。(8分)雄縣、安新縣、容城縣答案一、1. A 2. C 3. B 4. C 5. A 6. C 7. A 8. B 9. D10. C二、1.√ 2.× 3.× 4.√ 5.√ 6.√ 7.× 8.×9.√ 10.×三、1.民間音樂 民間舞蹈 民間手工藝 2.獨特 密切相關3.健康生活 4.淡水漁業 海洋漁業 5.勞動者 有序6.有人監督 自覺 7.同學 老師 8.聰明才智四、1.除夕——用紅紙剪成蝙蝠、麋鹿、白鶴和喜鵲,貼在門窗上元宵節——觀燈展、猜燈謎、吃湯圓清明節——祭奠逝去的親人、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重陽節———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飲菊花酒藏歷新年——進行傳統賽馬與表演活動2.自己寫一寫。五、1.①要保持冷靜,不要害怕。②觀察周圍的環境,尋找脫身的方法。③向路過的大人或附近的居民求助。④可以先妥協,但要記住對方的特征,以便事后報警。發現的問題:家鄉環境被破壞,垃圾成堆,水源、大氣被污染。建議:探索生態發展模式,垃圾集中分類處理,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環保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