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級部第二學期高考校模擬1歷史 學科I卷一、選擇題共15個,每個小題3分,共45分。1.下表所示內容為《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技類名錄項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特點是遺產項名稱 傳統桑蠶織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 雕版印刷技藝、中國針灸、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A.實用性強 B.技藝先進 C.體系完整 D.注重實驗2.據史書記載:“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事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取辦,無復常準”,進而開始實行實行兩稅法。材料所述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史實是A.均田制開始推行 B.租庸調制的實施C.安史之亂 D.商品經濟的發展3.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對中國歷史階段特征的歸納,錯誤的是A.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多民族政權并立并走向統一C.明清時期-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D.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4.有學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時,也摧毀或動搖了歐洲教皇統治的經濟基礎,尤其是蒙古對被征服地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讓歐洲人開始質疑教會的觀點和主張。關于蒙古西征,下面選項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客觀上加強了文化交流 B.引發了民族遷徙C.客觀上促進了思想解放 D.引發了宗教改革5.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風親自編訂《大誥》,收錄了236個案例(判例),頒之郡縣,規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頌”,強令全體臣民講讀遵守,并將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載于律(《大明律》)”。這些舉措A.有利于法律向社會基層普及 B.以加強中央集權為首要目的C.推動了中華法系的正式確立 D.進一步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6.1901年,美國專使柔克義將《辛丑條約》所列12項要求分為:懲罰性、預防性、賠償性等幾類條款。下列內容中屬于“預防性”條款的是A.向侵華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 B.發生反帝斗爭的地區暫停科舉C.懲治附和與支持義和團的官員 D.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使館界”7.下圖反映的是人民解放軍中原突圍: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7月底,中原地區的人民解放軍順利突圍。這一戰事意味著A.解放軍開始了全面戰略反攻作戰 B.國民黨撕毀協議發動了全面內戰C.國民黨重點進攻解放區戰略失敗 D.解放戰爭即將進入戰略決戰階段8.1956年,毛澤東提出要正確處理各類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工作中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957年又提出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等思想。這表明毛澤東在A.踐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B.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C.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D.強調工作重心的轉移9.公元前3-4世紀,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東等“希臘化世界”購買文獻以充實亞歷山大圖書館;托勒密三世給“世界各地的君主”寫信請求借閱、復制文獻,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尋找和復制文獻。托勒密王朝的這些措施A.推動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 B.導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幾近中斷C.促進了希臘文化中心的轉移 D.加快了文明多元發展格局形成10.1881年6月,自稱先知來的馬赫迪(即伊斯蘭教中的救世主)號召人民起來開展圣戰。同年8月,他領導人民武裝起義首戰告捷后,率軍迅速轉移到西部科爾多凡山區,并以此為基地,迎戰前來討伐的英軍。這反映出A.非洲獨立運動具有本土特色 B.蘇丹資產階級推動社會進步C.英國自身經濟實力大大削弱 D.世界殖民體系遭受沉重打擊11.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分別提出以下口號:“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斗而死”“沒有給面包,就要革命”和“寧愿做自由人死在絞架上,。而不愿過著奴隸生活”,這些口號反映出歐洲工人運動A.提出了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要求 B.受到啟蒙思想和工業革命的影響C.得到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 D.從各國自發斗爭走向了聯合斗爭12.1927年底蘇聯發生糧食收購危機,以斯大林為首的一些領導人認為,原因之一是當時蘇聯落后分散的小農經濟束縛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提供的商品糧供給量呈不斷下降趨勢。這一判斷A.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轉型 B.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C.促使新經濟政策逐步被廢除 D.開創了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13.如圖是20世紀30年代一幅題為《一個威脅德國的小國》的宣傳圖。如圖所示,捷克斯洛伐克的轟炸機可以抵達德國全鏡,而事實上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并沒有這樣的轟炸機。該圖可以用來研究當時A.德國的戰前動員方式 B.地理科學發展的局限C.歐洲戰場的發展態勢 D.捷克的軍事實力狀況14.英國政府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從1937年的25.9%提高到1975年的57.9%;政府雇員從1931年的59.1人,提高到1975年的7212萬人.對此撒切爾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黨信奉自由、自由市場、有限國家、國防強大。”據此推斷,保守黨政府在這一時期主張A.努力提高英國公民福利待遇 B.徹底改變英國社會經濟制度C.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的控制 D.減少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15.2018年G20峰會在阿根廷召開,但近期阿根廷國內市場動蕩不斷,某國際組織對阿根廷表示“強力支持”。該組織發言人稱,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向該國提供之前宣布的17.5億美元承諾資金。提供資金的目的是促進阿根廷基礎設施發展,為國家的可持續性和包容性增長作出貢獻,保護阿根廷國民。試判斷該組織的標志是( )II卷16.(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營造法則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徽州聚落營建的各個層面均不例外。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且以宗族核心建筑為凝聚點,祠堂被放在整個村落最核心位置.在西遞村落中,以本始堂為宗祠,以敬愛堂和常春堂為總支祠,形成總祠一總支祠一支祠一家祠的等級格局,每個支系再以祠堂為核心進行建屋設堂。徽州傳統民居聚落的整體布局中,北房也稱為北堂,一直都是整個族中最尊貴長者居住的地方;長子和次子分別居住在東廂房和西廂房(參見下圖).傳統民居的裝飾,通過喜聞樂見的故事和精美工藝作品相結合。如,不論是在磚雕、木雕或石雕,還是在牌坊和匾額楹聯中,“忠孝節義”題材,在徽州村落中隨處可見。這種徽州傳統民居空間的裝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代表了明清時期徽州藝術創作的巔峰.-摘編自陳金康劉仁義《徽州傳統聚落空間營造中儒家思想價值探析》材料二 16世紀,西式建筑在中國出現,多集中于澳門,主要由傳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紀,由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設計,中國工匠精心修建的圓明園分園-長春園的歐式宮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輝典范。鴉片戰爭后,西式建筑作為工業文明的體現,開始大量傳入中國,給國人巨大的思想沖擊,如康有為見識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齊后,認為西人治國有方,進而摒棄了“西人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紀上半葉、西式.建筑規模進一步擴大,如上海國際飯店高達24層。另外,資政院、教堂、醫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國傳統建筑“城高池深”的特點,體現了某些近代社會的氣息。-摘編自田毅鵬《西式建筑進入中國的滄桑往事》材料三 早在秦漢時期,西方就通過陸路交通,從中國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風景圖案信息來猜想推測中國園林.16世紀末開始,來華傳教士的著作中對中國園林的記錄讓西方全新認知了中國園林,如《張誠日記》認為中國屋宇、花園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對自然的模仿。18世紀,傳教士馬國賢、王致誠分別將《避暑山莊圖詠》《圓明園圖詠》傳到西方,讓西方對中國園林的了解進入到圖像時代.受中國園林藝術影響,英國率先在西方興建了以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為特征的自然風景園。-摘編自李曉丹《17-18世紀中西建筑文化交流》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徽州傳統聚落蘊含的儒家思想特征,并分析其社會影響。(12分)(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式建筑風格東漸和中國園林藝術西傳的不同。(6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歷史啟示。(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 美國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初的棉紡織業部門。當時北部各州率先成為美國的紡織基地。到19世紀50年代,美國北部已經能夠用機器制造,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和大批新型工廠的出現,農村人口涌向城市,1820年美國八千人以上的城市有13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7.2%,到1870年增至663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25%。期間,美國政府不僅吸引大批外國移民來到美國,帶來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全國人口和國內市場明顯擴大,還掀起改善交通運輸的浪潮,包括修筑公路、鐵路和開鑿運河,連接沿海城市,并打開了東、西部的通道,改善了城市之間的交通和貿易。-摘編自趙明杰《淺析美國的工業革命與城市化進程》材料二 如果從萊布尼茨1700年創立的普魯士科學院算起,德國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國的科研體制都會發生根本性變革。1810年柏林大學的建立,1887年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學院升格為大學并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20世紀末以來開展的“卓越戰略”計劃等,都是標志性的事件。1871-1914年,德國在短短的40多年時間里,建立了一個分工明確的科研創新體制。此外,德國科學家和具有憂患意識的科學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摘編自方在慶《持續不間斷地推進科研體制創新》材料三1978年以來中國科研捷報頻傳,中國科學家為這些科研項目的命名富有意蘊(如表)科研項目 名稱 來源或寓意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天問 源于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探月工程 嫦娥 取自古代神話傳說,弘揚傳統文化,表達中國人奔月決心。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 北斗 “復移小凳扶窗立,教識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指路明燈.量子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墨子號 《墨經》中的小孔成像實驗解釋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為量子通信發展奠定基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悟空 悟空傳說家喻戶曉,取義領悟、探索太空,火眼金晴孫悟空如探測衛星,在茫茫太空識別暗物質的蹤影.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 九章 源自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革命的有利條件,概括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勞動力的構成情況。(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德國成為科技強國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一,指出表格中“天問”“嫦娥”“九章”等重大科技成果名稱的主要來源的類別,并簡要分析如此命名中國重大科技成果的意義.(7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 下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有關內容的一場討論.人物 觀點許德珩(九三學社) (新中國)將來要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總綱中應規定這個前途張瀾(中國民主同盟) 我們今天應做的和能夠做的,這個綱領都一一標舉出來了。中國將來應做的,但今日事實上還不能夠做的,這個綱領就暫時保留不說。它沒有高調,它更沒有空想劉少奇(中國共產黨) 我們認為把社會主義的前途寫進去是不妥當的,因要在中國采取相當嚴重的社會主義的步驟,還是相當長久的將來的事情李濟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我們對于人民政協籌備會向大會提出的原草案完全贊同,因為它的基本精神和全部內容正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艱苦奮斗追求實現的目標,更與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完全符合周恩來《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特點》 籌備會討論中,大家認為這個前途是肯定的,毫無疑問的,但應該經過解釋、宣傳特別是實踐來證明給全國人民看。······所以現在暫時不寫出來,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鄭重地看待它結合所學知識,對這場討論后形成的決定進行評述。(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校模擬1歷史參考答案 1-5 ACBCA 6-10 DBCCA 11-15 BCADB16(20分)(1)特征:天人合一;血緣關系為紐帶;等級尊卑關系;教化民眾。(6分,任意三點即可)影響: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維護社會穩定;增強凝聚力;培養民眾的道德品格。(6分,任意三點即可)(2)不同點:1開始時間:東漸主要伴隨新航路開辟而興起;西傳早在秦漢時期已開始。2主體:東漸為殖民商人;西傳是文化人士。3實質:東漸帶有殖民色彩;西傳為純粹的文化交流。4方式:東漸以公共建筑等為媒介;西傳以著作、圖像等為媒介。5觀念:東漸帶有西方新思潮觀念;西傳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6 影響:東漸推動中國建筑近代化;西傳豐富西方建筑理念。(6分,答出符合題意3點即可)(3)啟示:倡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而不同);探求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立足國情,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高文化自信。(2分,答出符合題意2點即可)17.(21分)(1)有利條件: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聯邦制共和制,國內政局穩定;大批外國移民來到美國,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英國工業革命擴展的輻射效應。(4分,答對2點即可)勞動力構成:農村人口;引進歐洲移民;招募華工;利用黑人勞動力。(4分)(2)原因:1注重科研體制創新和變革;2憂患意識成為科研的重要推動力;把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3德國走向統一。(6分,答對3點即可)(3)類別:取自古代文學作品、神話傳說、科技成果。(3分)意義:寄托研究者對中國科研美好未來的愿望;明確項目功能;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導人們關注中國科技發展,促進科學普及。(4分,答對2點即可)18.(14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是否寫入社會主義目標展開討論后,最終決定暫不寫入。(2分)作出這個決定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建立民主統一戰線(或合作),政治協商是形成決議的重要途徑;當時我國的社會性質仍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過渡性和一定的時效性,需要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得滿分4分)這一決議有益于團結各民主黨派達成建國共識,推動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形成;有利于集中精力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為團結各革命力量實現下一階段的社會主義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等等。這一決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務實態度、民主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政策制定必須依據當下的政治經濟現狀,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等等。(每點2分,答對4點即可得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