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8光的折射反射 透鏡成像規(guī)律-2025年中考科學【熱點·重點·難點】專練(浙江通用)(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8光的折射反射 透鏡成像規(guī)律-2025年中考科學【熱點·重點·難點】專練(浙江通用)(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8 光的折射反射 透鏡成像規(guī)律
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傳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鏡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題中,這些知識點往往是考查的重點。
命題形式。一是通過實際應用問題來考査學生對光的折射、反射、透鏡的理解,比如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分析一些光學現(xiàn)象,比如解釋眼鏡的矯正原理等;三是通過實驗操作來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透鏡成像規(guī)律等。2024年中考并未考察,2025中考需要多注意。
★重難點01: 光的反射現(xiàn)象與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2、現(xiàn)象:湖中“倒影”、平面鏡成像、我們能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等。
3、反射光路圖
一點 入射點 O
三線 入射光線 AO
法線 ON
反射光線 OB
兩角 入射角 入射光線 AO 跟法線 ON 的夾角α
反射角 反射光線 OB 跟法線 ON 的夾角 β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平面鏡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
(2)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著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用紅色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兩次。
(4)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5)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數(shù)據(jù)說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實驗解讀
①硬紙板的作用:a、顯示光路b、證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②在E、F共面的情況下,F(xiàn)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
③實驗時為了顯示光路,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利用了漫反射。
④同學們能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具體的操作是: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觀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⑥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是為了證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⑦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
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的普遍規(guī)律,正確的做法是改變?nèi)肷浣嵌?,多次實驗?br/>⑨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光將沿圖中OA的方向射出,說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眼睛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發(fā)生了漫反射。
(2)路邊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引起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凸面鏡和凹面鏡
凸面鏡 凹面鏡
對光的作用 發(fā)散 會聚
圖示
應用 汽車反光鏡 太陽灶
二、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白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
(2)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3)將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
(5)將蠟燭和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表中。
(6)分析與論證:
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實驗解讀
①本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目的是為了使像更清晰。
②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尋找并確定像的位置。
③本實驗應該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因為厚玻璃板可能形成兩個像。
④透過玻璃板觀察到的像比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⑤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⑥觀察不到蠟燭A的像或蠟燭B無法與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⑦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該位置放光屏(白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⑧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⑨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2)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和平面鏡垂直
(4)正立等大的虛像(注意:像與物左右相反)
(5)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1.(2023·溫州)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xiàn)象
【解析】【分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蠟燭成的像與蠟燭關于平面鏡對稱。②水平向左移動鏡子,④為水平向右移動鏡子,此時鏡子所在的那個平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蠟燭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故B、D不合題意;
要使像移動到燒杯的位置,就要增大像距。根據(jù)“物像等距”可知,此時要增大蠟燭到鏡面的距離,故C正確,A錯誤。
故選C。
2.(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br/>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答案】D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jù)兩個表面的手感不同判斷;
(2)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集中在某個范圍內(nèi);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fā)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根據(jù)光的折射的知識判斷。
【解答】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為平滑面,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則這個面是平滑面 ,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肯定比較粗糙,應該是磨砂面,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無論朝向眼睛的一面為平滑面還是粗糙面,穿過玻璃后的折射光線都是雜亂無章的,因此無法看到遠處的物體,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重難點02: 光的折射現(xiàn)象與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現(xiàn)象:筷子“折斷”、河水變淺、海市蜃樓、彩虹等。
3、折射光路圖
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玻璃) 光從水(玻璃)進入空氣
圖示
特征 折射光線偏向法線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線遠離法線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聯(lián)系 光的可逆性
4、折射現(xiàn)象的解釋:如岸上看到水中的魚是虛像,位置比實際高一些。
1.(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
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
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
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jù)光的直線傳播和折射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硬幣反射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被杯子的側(cè)壁擋住,沒有到達眼睛,故①錯誤,②正確;
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幣反射的光從水面射入空氣時發(fā)生折射,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是成在實際位置上方硬幣的虛像,故③錯誤,④正確。
那么正確的是②④。
故選D。
2.(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nèi)肷浣嵌?,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
(1)經(jīng)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ㄟx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guī)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規(guī)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jīng)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
【答案】(1)底面BC
(2)會聚
(3)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1、圖2、圖3,分析紅光通過三棱鏡后的偏折規(guī)律;
(2)根據(jù)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解答;
(3)根據(jù)三棱鏡的特點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jù)圖1、圖2、圖3可知,經(jīng)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底面BC方向偏折。
(2)根據(jù)圖4可知,凸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將底部重合在一起,根據(jù)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下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上偏折,其實就是所有的光線都向主軸偏折,即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3)①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會被分解為七種顏色的色光,這就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②凹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頂角重合在一起,根據(jù)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上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下偏折,其實就是使光線遠離主軸,即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那么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為: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重難點03: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一、透鏡
1、凸透鏡和凹透鏡
特點 圖示 對光的作用 圖示
凸透鏡 中間厚 邊緣薄 會聚作用
凹透鏡 中間薄 邊緣厚 發(fā)散作用
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過焦點 成等大的像時,u=v=2f
圖示 光屏上成等大的像或清晰的像
焦距 10cm 15cm
(2)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使像在光屏中央。
(3)實驗結論(重難點)
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點 應用
u>2f f<v<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測焦距
fu=f 不成像
u重要規(guī)律 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4)拓展
①用不透明的紙擋住凸透鏡上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亮度減弱。
②物體越靠近焦點,像越大。
③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來越高。
1.(2022·紹興)如圖,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墻上出現(xiàn)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墻上所成的燭焰像是虛像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大小不變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能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
【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規(guī)律分析判斷。
【解答】A.墻相當于光屏,能夠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實像,故A錯誤;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時被阻擋而形成的照不到的黑色區(qū)域,故B錯誤;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變小,故C錯誤;
D.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將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值交換時,光屏上依然呈現(xiàn)清晰的實像,只是像的大小改變,故D正確。
故選D。
5.(2021·臺州)“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下列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br/>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分析判斷。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1.(2025·濱江模擬)杭州沿江燈光秀是杭州標志性景觀之一。如圖筆直光束交相舞動,錢塘江面亦是光影盛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錢塘江水中看到燈光秀的倒影,是折射形成的虛像
B.我們看到空中紅色的光束,這就是紅外線
C.燈光秀筆直的光束形成的原因跟樹蔭下的光斑成因一致
D.取下近視眼鏡,美景變模糊了,是因為成像在視網(wǎng)膜后面
【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1題圖) (2題圖)
2.(2025·寧波模擬)如圖所示,一只水鳥站在清澈淺水灘中覓食,其蹼足已浸入水中。下列現(xiàn)象由光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形成的是( ?。?br/>A.黑影的形成 B.倒影的形成
C.看到水中的蹼足 D.各個角度能看到水鳥
【答案】B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據(jù)圖片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黑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黑色區(qū)域,故A不合題意;
水鳥發(fā)出的光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從而形成倒影,故B符合題意;
看到水中的蹼足,是光從水中射入空氣發(fā)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題意;
從各個角度看到水鳥,是因為光在水鳥表面發(fā)生漫反射,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3.(2025·衢州模擬)美麗衢城,美不勝收。下列四個情境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A.樹的影子 B.水中倒影 C.樹下光斑 D.七色彩虹
【答案】B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虛像。
【解答】A、樹的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錯誤;
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確;
C、樹下光斑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錯誤;
D、七色彩虹的原理是光的散射,屬于光的折射,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4·鄞州模擬) 如圖所示,M是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鏡子的長度為L,鏡子下端離地面的距離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甲、乙兩人站在鏡前,甲的身高為 乙的身高為 且假設兩個人的眼睛都在頭的頂部。已知甲與乙之間、甲與鏡子之間的距離相等,且兩個人略為錯開,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鏡中的像。為了使甲能夠看到鏡子中乙的全身像,鏡子長度L 的最小值為 (  )
A.0.3m B.0.5m C.0.6m D.1m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xiàn)象
【解析】【分析】 本題為平面鏡成像問題,人眼能看到完整的像應讓兩端的光線經(jīng)反射后進入眼睛;再由作圖法找出能看到全身像的l長度的最小值.
【解答】 采用物像對應(虛線a'b'是乙ab的像)和邊緣光線(c是甲的眼睛,aoc與bo'c是邊緣光如線)作出甲能看到乙的像的光路圖所示,則oo'為甲能看到鏡中乙的全身像所需的最小鏡面。在三角形ca'b'中根據(jù)相似性可得,oo'是ab的三分之一,即L=。
故選C。
5.(2025·杭州模擬)某校開展“投影燈的設計和制作”活動,如圖甲為投影燈結構,包括光源、透明圖標、凸透鏡,通過凸透鏡將透明圖標上的圖案呈現(xiàn)在地面上。由于圖標本身不發(fā)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圖標上。圖乙為圖標所成的像,則圖標的放置方式為(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實像與虛像;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5題圖) (6題圖)
6.(2025·嘉興模擬)小科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蠟燭、凸透鏡、光屏調(diào)節(jié)到如圖位置,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放映電影就是利用該原理
B.呈現(xiàn)的是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C.若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所成的像變大
D.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所成的像變小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像距大于兩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兩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大于兩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解答】AB、圖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凸透鏡兩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放映電影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B錯誤;
C、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像距、物距和所成的像的性質(zhì)不變,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光屏像會變模糊,故C錯誤;
D、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物距變大,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所成的像會變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5·臨平模擬)2025年亞冬會“以冰點火”,將冰打磨成一定形狀,使之能匯聚太陽之光,采集亞冬之火。則冰的作用應該與哪個光學元件的作用相同(  )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凸面鏡 D.平面鏡
【答案】A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需要明確不同光學元件對光線的作用,根據(jù)冰能匯聚太陽光這一特性,判斷其與哪種光學元件作用相同。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平面鏡主要是反射光線,不改變光線的會聚或發(fā)散性質(zhì)。
【解答】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線會聚于一點,冰能匯聚太陽光采集火種,作用與凸透鏡相同,故 A 正確。
B、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不能匯聚太陽光,故 B 錯誤。
C、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無法將太陽光匯聚,故 C 錯誤。
D、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使光線會聚,故 D 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5·溫州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當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分別處于如圖位置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清晰、倒立、縮小的像。若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相互對調(diào),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像的性質(zhì)是(  )
A.正立、縮小 B.倒立、縮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放大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2f,像距v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之間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光路是可逆的,當物距與像距互換時,成像情況也會相應變化。
【解答】A、凸透鏡成實像時,像都是倒立的,不存在正立的實像,所以 A 錯誤。
B、初始狀態(tài)蠟燭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實像?;Q位置后,蠟燭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不再成倒立、縮小實像,所以 B 錯誤。
C、凸透鏡成實像時為倒立的像,不會成正立、放大實像,所以 C 錯誤。
D、根據(jù)光路可逆原理,將蠟燭與光屏位置互換后,蠟燭處于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之間 ,光屏處于二倍焦距2f以外,此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 D 正確。
故答案為:D
9.(2025·嘉興模擬)將平行光射向某一個光學元件,光路如圖所示。該元件是( ?。?br/>A.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反光鏡
【答案】B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透鏡的光路圖
10.(2025·溫州模擬)如圖是眼睛看遠處物體的成像光路圖,下列儀器中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潛望鏡 B.放大鏡 C.照相機 D.投影儀
【答案】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由圖可知,物體距離凸透鏡距離遠,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距離凸透鏡距離近,像是倒立、縮小的,由凸透鏡成像特點可知,該成像特點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分析判斷。
【解答】A、潛望鏡是利用平面鏡成像和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題意;
B、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B不符合題意;
C、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故C符合題意;
D、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2025·麗水模擬)杭州宇樹科技研發(fā)的H1“福兮”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央視春晚上“走紅”。這場表演堪稱科技與傳統(tǒng)的完美碰撞。
(1)宇樹機器人表面通過添加細鋁粉形成啞光涂層,形成凹凸微結構,使視覺傳感器更精準捕捉機器人的形狀和紋理,其原因是光在機器人表面發(fā)生了   反射
(2)若機器人手持的手絹為200克,將此手絹舉高1米需克服手絹的重力做功   焦。
(3)機器人指尖貼仿生微溝槽(模擬指紋)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絹的成功率。
【答案】(1)漫
(2)2
(3)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發(fā)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但是反射較弱;
(2)根據(jù)W=Gh計算克服手絹重力做功的大??;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1)宇樹機器人表面通過添加細鋁粉形成啞光涂層,形成凹凸微結構,使視覺傳感器更精準捕捉機器人的形狀和紋理,其原因是光在機器人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
(2)克服手絹的重力做功W=Gh=0.2kg×10N/kg×1m=2J;
(3)機器人指尖貼仿生微溝槽(模擬指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絹的成功率。
12.(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沖日”和“月全食”相伴發(fā)生,是難得一見的自然現(xiàn)象。
(1) “火星沖日”時火星、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火星與太陽形成“此升彼落” (相對于地球)的奇觀。下列能反映“火星沖日”現(xiàn)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位置關系的是   。
(2)這次“火星沖日”還伴隨著月全食,除中國外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區(qū)均能看到。當天的月相是   。
(3)發(fā)生月全食現(xiàn)象時,我們能看到夜空中的“紅月亮”,這是因為陽光中的紅光能通過地球大氣層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達月球表面造成的。
【答案】(1)A
(2)滿月
(3)折射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用;陰歷與月相的關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1)根據(jù)火星與太陽形成“此升彼落“現(xiàn)象,可知地球在太陽和火星之間。
(2)月食出現(xiàn)在十五、十六,當天的月相是滿月。
(3)光經(jīng)過不同介質(zhì)或同種不均勻介質(zhì)時發(fā)生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
【解答】(1)由“火星沖日”時火星、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火星與太陽形成“此升彼落“可知,地球應在太陽和火星之間。
故答案為:A。
(2)月全食的成因是月球進入了地球的陰影區(qū),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當天的月相為滿月。
(3)月全食發(fā)生時,雖然地球擋住了太陽,但由于地球大氣層的存在,光經(jīng)過不均勻介質(zhì)時發(fā)生折射,有部分紅光折射到月球表面,出現(xiàn)了“紅月亮”。
13.(2025·拱墅模擬)如圖甲所示是裝在高處的廣告投影燈,可在地面上投射出廣告圖標,其內(nèi)部結構如圖乙所示。
(1)人們看到的廣告圖標是廣告片通過凸透鏡在地面上成的   (選填“虛像”或“實像”)。
(2)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地面上的廣告圖標是因為光在地面發(fā)生   (選填“漫”或“鏡面”)反射。
(3)要使地面上的廣告圖標變得更大,可進行的操作是   。
【答案】(1)實像
(2)漫
(3)適當減小廣告片與凸透鏡距離并適當增加投影燈到地面距離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14.(2025·臺州模擬)如圖所示的“夢想成真”是投影燈中圖片在地上所成的像。當圖片處于凸透鏡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地面上所成像的性質(zhì)為倒立、   的實像。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見粗糙地面上的像,這是因為光發(fā)生了   (填光的反射類型)。
【答案】放大;漫反射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物距f(2)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是平行光入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漫反射是平行光入射到粗糙表面,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要根據(jù)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像這一現(xiàn)象判斷光的反射類型。
【解答】當圖片處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
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見粗糙地面上的像,是因為光在粗糙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不同方向進入人眼。
(14題圖) (15題圖)
15.(2025九下·蕭山模擬)學??萍脊?jié)上,小高演示了“蠟燭嫁接”實驗,他將兩根大小一樣僅顏色不同的蠟燭點燃(左邊白色、右邊紫色),放置在空玻璃杯的后方,如圖甲。給玻璃杯加滿水后,同學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蠟燭呈現(xiàn)出如圖乙所示的“錯位嫁接”現(xiàn)象。
(1)加滿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所起作用與下列____(填字母)相似。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凸面鏡
(2)看到的水中“錯位”蠟燭是   (填“實像”或“虛像”)。
【答案】(1)A
(2)實像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 (1)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凸透鏡;
(2)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解答】 (1)加滿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故選A;
(2)蠟燭呈現(xiàn)出如圖乙所示的“錯位嫁接”現(xiàn)象,即成的像是倒立的,那么這屬于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
16.(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進行如下操作:
(1)如圖甲所示,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先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立在紙上,用筆順著玻璃板下沿畫一條直線,目的是為了確定   的位置。
(2)如圖乙所示,把蠟燭1點燃豎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2,將蠟燭2豎立在玻璃板后并來回移動,直至蠟燭2與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運用了   的科學方法。
(3)如圖丙所示,記錄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線連接A與B,C與D,E與F。分析圖線后可得出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還可得出的結論是   。
(4)小敏將蠟燭換成F發(fā)光體繼續(xù)實驗是為了直觀的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   。
【答案】(1)玻璃板(或平面鏡)
(2)等效替代(法)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對稱性的發(fā)光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xiàn)象
【解析】【分析】(1)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更好的測量像距。
(2)使用蠟燭2代替蠟燭1,這樣的研究方法稱為轉(zhuǎn)換法。
(3)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物距等于像距。
(4)使用左右不對稱的光源,目的是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
【解答】(1)在紙上畫直線的目的是標注平面鏡的位置,便于后續(xù)測量物距和像距。
(2)用與蠟燭1完全相同的蠟燭2代替蠟燭1與像進行大小比對,屬于等效替代法。
(3)測量的分別是物距和像距,由圖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4)F左右不對稱,可用于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否具有對稱性。
17.(2025·嘉興模擬)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ㄌ钭帜福?。
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
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è)
C.A與B都需要
(2)實驗乙調(diào)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zhì))。
(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
【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B
(2)放大
(3)甲成像位置不變,乙成像位置向上移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xiàn)象
18.(2025·富陽模擬) 在科技展覽會上,一款名為“智靈號”的智能機器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款機器人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技術于一體,展現(xiàn)了人類科技的最新成果。請你根據(jù)所學的初中科學知識,回答以下關于“智靈號”的問題。
(1)“智靈號”機器人的視覺系統(tǒng)采用了高清攝像頭,能夠清晰地識別物體的顏色和形狀。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利用的成像原理是   。
(2)“智靈號”機器人的外殼采用了高強度的鋁合金材料。鋁合金適合用于機器人的外殼優(yōu)點是   。(答出一點)
(3)“智靈號”機器人使用鋰電池作為動力源。已知該電池的部分參數(shù)如表所示。如圖所示的兩個充電器,一個標注“輸出5V 600mA”,另一個標注“輸出5V 4A”;其中有一個是快速充電器,假設充電效率為90%,選用快速充電器將上述電池從20%充滿需要多少 min。(寫出計算過程)
電池名稱 鋰離子電池
電壓 3.7V
容量 4500mA·h
(4)鋰電池的使用需要考慮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要及時回收和處理。鋰電池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是   .(答出一點即可)
【答案】(1)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寫出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成縮小的實像;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均給分)
(2)鋁合金密度比較小,等體積時質(zhì)量?。?(鋁合金有氧化物保護膜,不容易被氧化;硬度大)等(答出一點,合理即可)
(3)W=UIt=3.7V4.5A3600S=59940J
W充=W/η=59940J/0.9=66600J
t=W/P=W/(UI)=(66600J0.8)/(5V4A)=2664S=44.4min
(4)鋰電池中含有有毒化學物質(zhì),會污染土壤和水體。(答出一點,合理即可)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新型金屬材料
【解析】【分析】(1)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攝像機的原理。
(2)鋁合金密度小,體積一定時,可以減輕機器人的質(zhì)量。
(3)利用所給參數(shù)計算電池儲存的能量,結合機械效率計算所消耗的電能,再根據(jù)功率計算時間。
(4)鋰電池中含有有毒物質(zhì),沒有妥善處理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解答】(1)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大于兩倍焦距。
(2)鋁合金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不易被氧化,且鋁合金的密度小,機器人的質(zhì)量輕。
(4)鋰電池中含有重金屬離子等有毒物質(zhì),會造成水體、土壤污染。
19.(2025·鄞州模擬)如圖甲所示為某智能鏡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鏡中內(nèi)嵌一塊帶攝像頭的顯示屏、檢測用戶是否靠近鏡子的傳感器和智能模塊等。
(1)根據(jù)顯示屏上提供的選項,用戶通過分析并作出判斷的神經(jīng)結構屬于反射弧中的  ?。?br/>(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其原理如圖乙所示,則該像的特點有   ;
(3)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閉合,內(nèi)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tǒng)被喚醒后閉合,智能模塊啟動,用戶開始體驗智能化生活。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該智能鏡子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神經(jīng)中樞;倒立縮小實像;B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串、并聯(lián)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1)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參與反射的神經(jīng)結構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效應器。
(2)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解答;
(3)用電器相互影響為串聯(lián),不相互影響為并聯(lián)。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電器,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用戶通過分析并作出判斷的神經(jīng)結構屬于反射弧中的神經(jīng)中樞。
(2)攝像頭相當于照相機,則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3)根據(jù)題意可知,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內(nèi)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tǒng)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這說明智能模塊與燈泡互不影響,是并聯(lián)的,且開關S1在干路中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智能模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2025·溫州模擬)某學校在校園內(nèi)建造一個如圖甲所示的生態(tài)景觀水池。為了檢測水池底部是否有滲水現(xiàn)象,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設計如圖乙所示的檢測方法。(注:檢測過程中水分蒸發(fā)及溫度引起的體積變化均忽略不計)
(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角度分析,生態(tài)景觀水池中的植物浮萍屬于   。
(2)如圖乙,往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上表面裝有平面鏡的泡沫塊漂浮于水面,在水池側(cè)壁水面位置標記標準線。位置固定的激光筆發(fā)出的光束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在水平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亮斑。若水池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則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已知圖乙中泡沫塊的質(zhì)量為10克、體積為200厘米3,為了確保檢測過程中平面鏡處于水面之上而不浸入水中,求平面鏡的最大質(zhì)量。(注:清水的密度取1.0克/厘米3)
【答案】(1)生產(chǎn)者
(2)光屏上的光斑向右移動
(3)漂浮時,
克/厘米 厘米 克
平面鏡的最大質(zhì)量m鏡=200克-10克=190克
【知識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光的反射;浮力大小的計算
【解析】【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zhì)和能量。生產(chǎn)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把無機物轉(zhuǎn)化為有機物。浮萍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以屬于生產(chǎn)者。
(2)當水池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時,水池內(nèi)水面下降,泡沫塊也隨之下降。由于入射光線方向不變,而平面鏡位置下降,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會向右移動,所以光屏上的光斑會向右移動。
(3)分析: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當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這里泡沫塊和平面鏡整體漂浮,先算出整體最大重力對應的最大質(zhì)量,再減去泡沫塊質(zhì)量,就可得到平面鏡的最大質(zhì)量。
【解答】(1)浮萍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以屬于生產(chǎn)者。
(2)當水池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時,水池內(nèi)水面下降,泡沫塊也隨之下降。由于入射光線方向不變,而平面鏡位置下降,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會向右移動,所以光屏上的光斑會向右移動。
(3)漂浮時,
克/厘米 厘米 克
平面鏡的最大質(zhì)量m鏡=200克-10克=190克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8 光的折射反射 透鏡成像規(guī)律
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傳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鏡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題中,這些知識點往往是考查的重點。
命題形式。一是通過實際應用問題來考査學生對光的折射、反射、透鏡的理解,比如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分析一些光學現(xiàn)象,比如解釋眼鏡的矯正原理等;三是通過實驗操作來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透鏡成像規(guī)律等。2024年中考并未考察,2025中考需要多注意。
★重難點01: 光的反射現(xiàn)象與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2、現(xiàn)象:湖中“倒影”、平面鏡成像、我們能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等。
3、反射光路圖
一點 入射點 O
三線 入射光線
法線
反射光線
兩角 入射角
反射角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平面鏡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
(2)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著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用紅色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兩次。
(4)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 。
(5)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數(shù)據(jù)說明 。
*實驗解讀
①硬紙板的作用:a、顯示光路b、 。
②在E、F共面的情況下,F(xiàn)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
③實驗時為了顯示光路,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利用了 。
④同學們能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具體的操作是: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觀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⑥將F板繞ON前后轉(zhuǎn)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是為了證明 。
⑦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
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的普遍規(guī)律,正確的做法是 。
⑨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光將沿圖中OA的方向射出,說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眼睛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發(fā)生了漫反射。
(2)路邊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引起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凸面鏡和凹面鏡
凸面鏡 凹面鏡
對光的作用 發(fā)散 會聚
圖示
應用 汽車反光鏡 太陽灶
二、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白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
(2)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3)將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
(5)將蠟燭和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表中。
(6)分析與論證:
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實驗解讀
①本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目的是 。
②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尋找并確定像的位置。
③本實驗應該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因為 。
④透過玻璃板觀察到的像比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⑤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 。
⑥觀察不到蠟燭A的像或蠟燭B無法與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⑦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該位置放光屏(白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⑧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 。
⑨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 。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2)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和平面鏡垂直
(4)正立等大的虛像(注意:像與物左右相反)
(5)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1.(2023·溫州)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重難點02: 光的折射現(xiàn)象與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現(xiàn)象:筷子“折斷”、河水變淺、海市蜃樓、彩虹等。
3、折射光路圖
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玻璃) 光從水(玻璃)進入空氣
圖示
特征 折射光線偏向法線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線遠離法線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聯(lián)系
4、折射現(xiàn)象的解釋:如岸上看到水中的魚是虛像,位置比實際高一些。
1.(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
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
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
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nèi)肷浣嵌?,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
(1)經(jīng)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選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guī)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規(guī)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jīng)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
★重難點03: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一、透鏡
1、凸透鏡和凹透鏡
特點 圖示 對光的作用 圖示
凸透鏡 中間厚 邊緣薄 會聚作用
凹透鏡 中間薄 邊緣厚 發(fā)散作用
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過焦點 成等大的像時,u=v=2f
圖示 光屏上成等大的像或清晰的像
焦距 10cm 15cm
(2)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3)實驗結論(重難點)
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點 應用
u>2f f<v<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測焦距
fu=f 不成像
u重要規(guī)律 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4)拓展
①用不透明的紙擋住凸透鏡上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亮度減弱。
②物體越靠近焦點,像越大。
③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來越高。
1.(2022·紹興)如圖,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墻上出現(xiàn)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墻上所成的燭焰像是虛像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大小不變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能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
5.(2021·臺州)“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下列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br/>A. B.
C. D.
1.(2025·濱江模擬)杭州沿江燈光秀是杭州標志性景觀之一。如圖筆直光束交相舞動,錢塘江面亦是光影盛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錢塘江水中看到燈光秀的倒影,是折射形成的虛像
B.我們看到空中紅色的光束,這就是紅外線
C.燈光秀筆直的光束形成的原因跟樹蔭下的光斑成因一致
D.取下近視眼鏡,美景變模糊了,是因為成像在視網(wǎng)膜后面
(1題圖) (2題圖)
2.(2025·寧波模擬)如圖所示,一只水鳥站在清澈淺水灘中覓食,其蹼足已浸入水中。下列現(xiàn)象由光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形成的是(  )
A.黑影的形成 B.倒影的形成
C.看到水中的蹼足 D.各個角度能看到水鳥
3.(2025·衢州模擬)美麗衢城,美不勝收。下列四個情境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A.樹的影子 B.水中倒影 C.樹下光斑 D.七色彩虹
4.(2024·鄞州模擬) 如圖所示,M是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鏡子的長度為L,鏡子下端離地面的距離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甲、乙兩人站在鏡前,甲的身高為 乙的身高為 且假設兩個人的眼睛都在頭的頂部。已知甲與乙之間、甲與鏡子之間的距離相等,且兩個人略為錯開,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鏡中的像。為了使甲能夠看到鏡子中乙的全身像,鏡子長度L 的最小值為 (  )
A.0.3m B.0.5m C.0.6m D.1m
5.(2025·杭州模擬)某校開展“投影燈的設計和制作”活動,如圖甲為投影燈結構,包括光源、透明圖標、凸透鏡,通過凸透鏡將透明圖標上的圖案呈現(xiàn)在地面上。由于圖標本身不發(fā)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圖標上。圖乙為圖標所成的像,則圖標的放置方式為(  )
A. B. C. D.
(5題圖) (6題圖)
6.(2025·嘉興模擬)小科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蠟燭、凸透鏡、光屏調(diào)節(jié)到如圖位置,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放映電影就是利用該原理
B.呈現(xiàn)的是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C.若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所成的像變大
D.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所成的像變小
7.(2025·臨平模擬)2025年亞冬會“以冰點火”,將冰打磨成一定形狀,使之能匯聚太陽之光,采集亞冬之火。則冰的作用應該與哪個光學元件的作用相同(  )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凸面鏡 D.平面鏡
8.(2025·溫州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當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分別處于如圖位置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清晰、倒立、縮小的像。若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相互對調(diào),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像的性質(zhì)是(  )
A.正立、縮小 B.倒立、縮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放大
9.(2025·嘉興模擬)將平行光射向某一個光學元件,光路如圖所示。該元件是( ?。?br/>A.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反光鏡
10.(2025·溫州模擬)如圖是眼睛看遠處物體的成像光路圖,下列儀器中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潛望鏡 B.放大鏡 C.照相機 D.投影儀
11.(2025·麗水模擬)杭州宇樹科技研發(fā)的H1“福兮”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央視春晚上“走紅”。這場表演堪稱科技與傳統(tǒng)的完美碰撞。
(1)宇樹機器人表面通過添加細鋁粉形成啞光涂層,形成凹凸微結構,使視覺傳感器更精準捕捉機器人的形狀和紋理,其原因是光在機器人表面發(fā)生了   反射
(2)若機器人手持的手絹為200克,將此手絹舉高1米需克服手絹的重力做功   焦。
(3)機器人指尖貼仿生微溝槽(模擬指紋)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絹的成功率。
12.(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沖日”和“月全食”相伴發(fā)生,是難得一見的自然現(xiàn)象。
(1) “火星沖日”時火星、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火星與太陽形成“此升彼落” (相對于地球)的奇觀。下列能反映“火星沖日”現(xiàn)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位置關系的是   。
(2)這次“火星沖日”還伴隨著月全食,除中國外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區(qū)均能看到。當天的月相是   。
(3)發(fā)生月全食現(xiàn)象時,我們能看到夜空中的“紅月亮”,這是因為陽光中的紅光能通過地球大氣層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達月球表面造成的。
13.(2025·拱墅模擬)如圖甲所示是裝在高處的廣告投影燈,可在地面上投射出廣告圖標,其內(nèi)部結構如圖乙所示。
(1)人們看到的廣告圖標是廣告片通過凸透鏡在地面上成的   (選填“虛像”或“實像”)。
(2)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地面上的廣告圖標是因為光在地面發(fā)生   (選填“漫”或“鏡面”)反射。
(3)要使地面上的廣告圖標變得更大,可進行的操作是   。
14.(2025·臺州模擬)如圖所示的“夢想成真”是投影燈中圖片在地上所成的像。當圖片處于凸透鏡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地面上所成像的性質(zhì)為倒立、   的實像。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見粗糙地面上的像,這是因為光發(fā)生了   (填光的反射類型)。
(14題圖) (15題圖)
15.(2025九下·蕭山模擬)學??萍脊?jié)上,小高演示了“蠟燭嫁接”實驗,他將兩根大小一樣僅顏色不同的蠟燭點燃(左邊白色、右邊紫色),放置在空玻璃杯的后方,如圖甲。給玻璃杯加滿水后,同學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蠟燭呈現(xiàn)出如圖乙所示的“錯位嫁接”現(xiàn)象。
(1)加滿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所起作用與下列____(填字母)相似。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凸面鏡
(2)看到的水中“錯位”蠟燭是   (填“實像”或“虛像”)。
16.(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進行如下操作:
(1)如圖甲所示,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先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立在紙上,用筆順著玻璃板下沿畫一條直線,目的是為了確定   的位置。
(2)如圖乙所示,把蠟燭1點燃豎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2,將蠟燭2豎立在玻璃板后并來回移動,直至蠟燭2與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運用了   的科學方法。
(3)如圖丙所示,記錄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線連接A與B,C與D,E與F。分析圖線后可得出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還可得出的結論是   。
(4)小敏將蠟燭換成F發(fā)光體繼續(xù)實驗是為了直觀的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   。
17.(2025·嘉興模擬)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填字母)。
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
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è)
C.A與B都需要
(2)實驗乙調(diào)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zhì))。
(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
18.(2025·富陽模擬) 在科技展覽會上,一款名為“智靈號”的智能機器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款機器人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技術于一體,展現(xiàn)了人類科技的最新成果。請你根據(jù)所學的初中科學知識,回答以下關于“智靈號”的問題。
(1)“智靈號”機器人的視覺系統(tǒng)采用了高清攝像頭,能夠清晰地識別物體的顏色和形狀。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利用的成像原理是   。
(2)“智靈號”機器人的外殼采用了高強度的鋁合金材料。鋁合金適合用于機器人的外殼優(yōu)點是   。(答出一點)
(3)“智靈號”機器人使用鋰電池作為動力源。已知該電池的部分參數(shù)如表所示。如圖所示的兩個充電器,一個標注“輸出5V 600mA”,另一個標注“輸出5V 4A”;其中有一個是快速充電器,假設充電效率為90%,選用快速充電器將上述電池從20%充滿需要多少 min。(寫出計算過程)
電池名稱 鋰離子電池
電壓 3.7V
容量 4500mA·h
(4)鋰電池的使用需要考慮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要及時回收和處理。鋰電池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是   .(答出一點即可)
19.(2025·鄞州模擬)如圖甲所示為某智能鏡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鏡中內(nèi)嵌一塊帶攝像頭的顯示屏、檢測用戶是否靠近鏡子的傳感器和智能模塊等。
(1)根據(jù)顯示屏上提供的選項,用戶通過分析并作出判斷的神經(jīng)結構屬于反射弧中的   ;
(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其原理如圖乙所示,則該像的特點有  ??;
(3)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閉合,內(nèi)部燈泡L工作。圖像識別系統(tǒng)被喚醒后閉合,智能模塊啟動,用戶開始體驗智能化生活。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該智能鏡子要求的是   。
A. B. C. D.
20.(2025·溫州模擬)某學校在校園內(nèi)建造一個如圖甲所示的生態(tài)景觀水池。為了檢測水池底部是否有滲水現(xiàn)象,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設計如圖乙所示的檢測方法。(注:檢測過程中水分蒸發(fā)及溫度引起的體積變化均忽略不計)
(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角度分析,生態(tài)景觀水池中的植物浮萍屬于   。
(2)如圖乙,往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上表面裝有平面鏡的泡沫塊漂浮于水面,在水池側(cè)壁水面位置標記標準線。位置固定的激光筆發(fā)出的光束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在水平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亮斑。若水池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則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已知圖乙中泡沫塊的質(zhì)量為10克、體積為200厘米3,為了確保檢測過程中平面鏡處于水面之上而不浸入水中,求平面鏡的最大質(zhì)量。(注:清水的密度取1.0克/厘米3)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天门市| 偏关县| 静宁县| 丹凤县| 从化市| 新竹市| 宕昌县| 新营市| 宽甸| 台中县| 恩施市| 老河口市| 营口市| 东城区| 永福县| 兴城市| 德江县| 桦甸市| 荥经县| 汾西县| 石棉县| 湖南省| 安化县| 湾仔区| 嘉祥县| 班戈县| 正安县| 乡城县| 蒲城县| 屏边| 姚安县| 大渡口区| 灵山县| 丰顺县| 湖口县| 锦州市| 德昌县| 宁国市| 惠来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