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實驗探究題(物理模塊)(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實驗探究題(物理模塊)(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例1-1.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制作“液體密度計”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下:
【明確問題】經小組討論后,確定制作的密度計不僅能測出液體的密度,還需考慮精確度和外形美觀度,于是,制定下面的評價量表:
評價維度 5分 3分 1分
刻度 標注正確,清晰美觀 標注正確,較清晰美觀 標注錯誤
精確度 g/cm 0.05-0.1 g/cm g/cm
【方案設計】經小組討論后,依據評價標準,設計如下方案:
①將彈簧秤調零,首先測出空塑料杯受到的重力為,并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右側位置標注刻度0。
②在杯中裝滿水,用彈簧測力測出其受到的重力為,并在指針所指位置右側標注刻度1。
③在杯中裝滿待測液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此時指針所指刻度即為液體的密度ρ液。
【實踐操作】根據上述方案,同學們用彈簧測力計和塑料杯,制作出液體密度計,并測出空塑料杯的為0.4牛,裝滿水后的為3.4牛,在刻度盤的相應位置標注上刻度(如圖)。
【成果展示】測試其精確度,操作如下:
先在空杯中裝滿密度為0.8g/cm的酒精,再用該密度計測量,若此時指針指示的重力為2.5牛,請你結合圖片,通過計算,參照評價量表中的要求,給該密度計評一個合理的分值。
【迭代改進】為了增加該液體密度計的精度,請你提出一條建議:
例1-2.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
(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
例1-3.小明經歷制取、鑒定、評價等過程,可將普通白酒制成消毒酒精,具體如下:
【制取】如圖甲所示,通過加熱電器加熱,使普通白酒瓶中的酒精(酒精沸點為78℃)產生大量酒精蒸氣,酒精蒸氣經長塑料管,在A杯中得到高濃度白酒。
【鑒定】如圖乙所示,將液體密度計放入A杯中測出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結合查閱資料鑒定是否為消毒酒精。
【查閱資料】
①普通白酒和消毒酒精都由酒精和水組成,前者酒精濃度低,后者酒精濃度高。
②白酒濃度為70-75%屬于消毒酒精,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如表所示。
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表
濃度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密度(克/厘米3) 0.872 0.870 0.868 0.865 0.863 0.860 0.858 0.856 0.853 0.851
【評價】若不是消毒酒精,采取相應的措施。
(1)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 。
(2)用電子天平測得液體密度計的質量是10克,則在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某次實驗測得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將其轉變為消毒酒精。寫出一種可行的措施并說明理由。
例2-1.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半圓形滑軌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其圓心O處放置一小平面鏡,紅色激光筆A可以沿滑軌自由滑動,發射的激光始終對準圓心O點:L形支架上激光筆B發出綠色激光,該激光垂直于平面鏡射入圓心O點。
(1)實驗中激光筆B發出的綠色激光用于模擬 (選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或“法線”);
(2)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不到激光的傳播路徑。請你提供一種能將光路顯示出來的措施: ;
(3)光路顯示出來后,小科從半圓形滑軌的側面某一位置觀察。發現所有光束剛好重合,經多次改變紅色激光的入射角度均能出現這種現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例2-2.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填字母)。
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
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
C.A與B都需要
(2)實驗乙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
(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
例2-3.如圖所示,這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裝置。
(1)小明先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固定凸透鏡的位置,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處,移動光屏直至出現最清晰的像,記錄物距、像距、像的性質。
(3)改變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實驗次數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質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
1 18.0 6.9 倒立 縮小 實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實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實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虛像
分析數據可知: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cm。
(4)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5)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后,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斷小明佩戴的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例2-4.小科在項目化“制作凸透鏡”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鏡的相關知識。
(1)制作凸透鏡:用剪刀在塑料礦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樣大小的兩塊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間裝滿水,用熱熔膠封閉連接處。然后測焦距,方法為 ;
(2)評估檢測:“制作凸透鏡”的評價量規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結構完整與美觀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觀 不漏水,無手柄,美觀 ?
(3)小文測出此凸透鏡的焦距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有一組實驗是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成像特點: ;
(4)將蠟燭換成“F”形的LED。燈x光屏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的一個優點: 。
例3-1.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象如圖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
②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
(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疑
例3-2.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某科學實驗小組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
(1)實驗時,小車每次從斜面 (選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從而保證小車滑行至水平面時的 相同;
(2)小車在鋪有毛巾的木板、鋪有棉布的木板和木板上分別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用DIS傳感器采集得到小車在3次實驗中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在木板上滑行的是圖像 (填序號);
(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試根據上述實驗現象,推理并在圖丙中畫出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圖像。
例4.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小明將杠桿置于支架上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移動平衡螺母至杠桿水平;
(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為改變力的方向,小紅在杠桿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大”“變小”或“不變”);
(4)小明和小紅交流:
①如圖丁,用木棒作為秤桿,用細線系一個20g的鉤碼作為秤砣,把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B點掛粗繩作為提紐,則 點相當于支點;移動細線的位置,直到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刻度值為 g。
②在秤盤中逐一添加50g的砝碼,移動細線的位置,當桿秤水平平衡時,記錄細線的位置、標記相應的質量,再測出細線距離B點的長度(如表),根據表中數據,應將250g的刻度值標記在距離B點 cm處。
托盤中砝碼總質量/g 50 100 150 200
距離B點的長度/cm 6 11 16 21
③為了增大桿秤的最大測量值,你的方法是: (寫一種即可)。
例5-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
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
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
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
次數 1 2 3 4 5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
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
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
(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安。
(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
(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例5-2.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的電阻值,小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
實驗次數 1 2 3
U/V 1.5 2.0 2.5
I/A 0.14 0.19 0.23
R/Ω 10.7 10.5 10.9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未完成的電路補充完整。 ;
(2)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上表是小科記錄的實驗數據,則電阻R的阻值是 Ω;
(4)小舟利用相同的器材測量電阻R的阻值,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U-I圖像如圖乙所示。則符合小舟設計的電路圖是______。
A. B. C.
例5-3.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其中為待測電阻,R為電阻箱,S為單刀雙擲開關,為定值電阻,某同學用該電路進行實驗,主要步驟有:
A.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為I;
B.讀出電阻箱的示數R;
C.把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
D.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
(1)上述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只需填寫序號);
(2)步驟A中電阻箱調節好后示數如圖乙所示,若已知的阻值為10Ω,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 Ω;
(3)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思想方法可稱為 。
例6-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
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
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
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
次數 1 2 3 4 5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
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
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
(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
(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
(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例6-2.小科進行了如下電學實驗。
(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小燈泡不亮,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___;
A.短路 B.開路 C.實際功率太小
(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
(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 的關系;
(4)下表是小科測得的數據,據表中數據判斷,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下圖中__________;
實驗次數 電壓U(V) 電流I(A)
1 2.5 008
2 2.0 0.10
3 1.5 0.14
4 1.0 0.18
A. B.
C. D.
例6-3.小明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定值)、待測小燈泡(標有“0.25A”字樣)、電流表、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開關及導線若干。小燈的額定功率估計為0.9瓦左右,該同學正確連接電路,實驗步驟正確。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剛閉合開關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2伏和0.2安,由此可求出電源電壓 V;
(2)在實驗過程中,燈泡突然熄滅,經分析:可能是燈泡斷路,也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小明通過觀察 (填“電壓表”或“電流表”),初步判斷出燈泡斷路;
(3)更換相同規格的燈泡后,小明繼續實驗:他邊思考邊實驗,同時對電路進行調整,直至小燈正常發光。此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為時,電壓表示數如圖所示,請根據相關信息,求出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 W;
(4)小明將滑片P從阻值最大處移到阻值最小處(燈泡未燒壞),測定并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燈泡的I-U圖像(如圖a),任取圖像中一點構成矩形(如圖b中陰影部分),則矩形面積表示的科學含義是 。
例6-4.小華和小紅兩位同學各自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實驗中所用器材規格均相同,小燈標有“”字樣,電源電壓為6伏且保持不變,他們各自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1)小華同學實驗步驟正確,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但電流表示數為,接下來他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到小燈始終不亮,電流表示數會變化、但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且只發生在小燈L或滑動變阻器R上,電路故障是 。
(2)小華實驗時,其部分實驗數據和現象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電壓表示數 電流表示數 燈泡亮度
1 1 0.1 較暗
2 3.8 正常發光
3 4 0.36 強烈發光
由于小華粗心大意,沒有記錄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示數,于是他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燈泡電阻:,再計算出燈泡兩端電壓為時的功率:。請你幫他判斷,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紅按電路圖正確接線,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較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會產生較大誤差,經思考小紅將電路略做改動依然完成了實驗,他的改動是: 。然后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 V時,小燈泡正常發光,若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可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
例6-5.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電流表的量程應選 A;
(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
(3)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 (填“A”或“B”)端;
(4)小葉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圖甲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
(5)小向同學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等于 Ω;
(6)小勇同學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例1-1.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制作“液體密度計”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下:
【明確問題】經小組討論后,確定制作的密度計不僅能測出液體的密度,還需考慮精確度和外形美觀度,于是,制定下面的評價量表:
評價維度 5分 3分 1分
刻度 標注正確,清晰美觀 標注正確,較清晰美觀 標注錯誤
精確度 g/cm 0.05-0.1 g/cm g/cm
【方案設計】經小組討論后,依據評價標準,設計如下方案:
①將彈簧秤調零,首先測出空塑料杯受到的重力為,并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右側位置標注刻度0。
②在杯中裝滿水,用彈簧測力測出其受到的重力為,并在指針所指位置右側標注刻度1。
③在杯中裝滿待測液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此時指針所指刻度即為液體的密度ρ液。
【實踐操作】根據上述方案,同學們用彈簧測力計和塑料杯,制作出液體密度計,并測出空塑料杯的為0.4牛,裝滿水后的為3.4牛,在刻度盤的相應位置標注上刻度(如圖)。
【成果展示】測試其精確度,操作如下:
先在空杯中裝滿密度為0.8g/cm的酒精,再用該密度計測量,若此時指針指示的重力為2.5牛,請你結合圖片,通過計算,參照評價量表中的要求,給該密度計評一個合理的分值。
【迭代改進】為了增加該液體密度計的精度,請你提出一條建議:
【答案】 0.1g/cm 換用更大的空塑料杯;換用分度值更小的彈簧測力計;減小指針與外殼間的摩擦等
【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
【詳解】
N
m
故裝滿酒精后
精確度分析
g/cm
【迭代改進】換用更大的空塑料杯;換用分度值更小的彈簧測力計;減小指針與外殼間的摩擦等。
例1-2.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
【答案】(1)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 (2)先不變后變小 (3)200mL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詳解】(1)潛水艇在水下時受到的浮力是一定的,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或下沉的,故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減小自身的重力,實現上浮。
(2)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露出水面之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所以整個過程中其浮力變化情況是先不變后變小。
(3)在水中懸浮時潛水艇受到的浮力和總重力相等,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
材料的總質量為0.5kg,則材料的總重力為
因該潛水器材料的總重力小于懸浮時的浮力,所以需在水艙內注水,則需注入水的重力為
需注入水的體積為
假設注射器抽出多少氣體就有多少體積的水進入水艙,則注射器的體積應大于等于150mL,因此應選200mL的注射器。
例1-3.小明經歷制取、鑒定、評價等過程,可將普通白酒制成消毒酒精,具體如下:
【制取】如圖甲所示,通過加熱電器加熱,使普通白酒瓶中的酒精(酒精沸點為78℃)產生大量酒精蒸氣,酒精蒸氣經長塑料管,在A杯中得到高濃度白酒。
【鑒定】如圖乙所示,將液體密度計放入A杯中測出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結合查閱資料鑒定是否為消毒酒精。
【查閱資料】
①普通白酒和消毒酒精都由酒精和水組成,前者酒精濃度低,后者酒精濃度高。
②白酒濃度為70-75%屬于消毒酒精,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如表所示。
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表
濃度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密度(克/厘米3) 0.872 0.870 0.868 0.865 0.863 0.860 0.858 0.856 0.853 0.851
【評價】若不是消毒酒精,采取相應的措施。
(1)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 。
(2)用電子天平測得液體密度計的質量是10克,則在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某次實驗測得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將其轉變為消毒酒精。寫出一種可行的措施并說明理由。
【答案】(1)冷卻 (2)0.1N
(3)加適量的水或蒸發適量的酒精。由表可知,白酒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對應的濃度是大于75%,加水(或蒸發酒精)可以減低濃度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
【詳解】(1)A杯中高濃度白酒是汽化后又液化形成的,所以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冷卻,使氣體更容易液化。
(2)液體密度計處于漂浮狀態,由二力平衡可知,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
F浮=G=mg=10×10-3kg×10N/kg=0.1N
(3)由表可知,白酒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對應的濃度是大于75%,加水(或蒸發酒精)可以減低濃度。
例2-1.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半圓形滑軌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其圓心O處放置一小平面鏡,紅色激光筆A可以沿滑軌自由滑動,發射的激光始終對準圓心O點:L形支架上激光筆B發出綠色激光,該激光垂直于平面鏡射入圓心O點。
(1)實驗中激光筆B發出的綠色激光用于模擬 (選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或“法線”);
(2)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不到激光的傳播路徑。請你提供一種能將光路顯示出來的措施: ;
(3)光路顯示出來后,小科從半圓形滑軌的側面某一位置觀察。發現所有光束剛好重合,經多次改變紅色激光的入射角度均能出現這種現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法線 (2)見解析 (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詳解】(1)法線與平面鏡是垂直的,且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之間,因此激光筆B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可以顯示法線的位置。
(2)先用加濕器使某透明容器內充滿霧氣,將實驗裝置放到這個充滿霧氣的透明容器內,這樣能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
(3)當我們觀察到入射紅光、入射綠光和反射紅光看起來重合時(即只能觀察到一條光線時),可根據光的傳播路徑來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例2-2.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填字母)。
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
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
C.A與B都需要
(2)實驗乙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
(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
【答案】(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B (2)放大
(3)甲成像位置不變,乙成像位置向上移
【知識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詳解】(1)[1]平面鏡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確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過關系,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看到蠟燭的像,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選B。
(2)由圖乙圖知道,u<v,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知道,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實像。
(3)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若實驗中豎直向上移動玻璃板,則像的位置不改變;根據過光心的位置光的傳播方向不變知道,凸透鏡豎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會上移。
例2-3.如圖所示,這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裝置。
(1)小明先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固定凸透鏡的位置,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處,移動光屏直至出現最清晰的像,記錄物距、像距、像的性質。
(3)改變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實驗次數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質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
1 18.0 6.9 倒立 縮小 實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實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實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虛像
分析數據可知: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cm。
(4)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5)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后,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斷小明佩戴的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答案】 5.0 可逆 遠視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詳解】(3)[1]當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表格可知u=v=2f=10.0cm
可得焦距f=5.0cm
(4)[2]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3]只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變小了,也就是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因此這只眼鏡是凸透鏡,也叫遠視眼鏡。
例2-4.小科在項目化“制作凸透鏡”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鏡的相關知識。
(1)制作凸透鏡:用剪刀在塑料礦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樣大小的兩塊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間裝滿水,用熱熔膠封閉連接處。然后測焦距,方法為 ;
(2)評估檢測:“制作凸透鏡”的評價量規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結構完整與美觀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觀 不漏水,無手柄,美觀 ?
(3)小文測出此凸透鏡的焦距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有一組實驗是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成像特點: ;
(4)將蠟燭換成“F”形的LED。燈x光屏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的一個優點: 。
【答案】(1)見解析
(2)漏水、無手柄、不美觀
(3)倒立縮小的實像
(4)判斷物像的方向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詳解】(1)一般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是: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用白紙在另一側接收光線。調整透鏡與紙的距離,使紙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測量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
(2)作品等級分三個等級,最差的等級應該是三個指標都未完成,即漏水、無手柄、不美觀。
(3)由圖知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類似于照相機,因此為倒立縮小的實像。
(4)用“F”形的LED燈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斷物像的方向。
例3-1.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象如圖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
②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
(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疑
【答案】 速度 越遠或越大 不需要 甲 沒有說明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哪種狀態 B
【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牛頓第一定律
【詳解】(1)[1]每次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小車不變、斜面的狀況不變,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2]由三次實驗可以看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長,速度減小的越慢。
(2)[3]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4]屬于推理的是甲圖,讓小球從斜面的左端自由滾下,如果小球不受阻力,每次它都能滾上與起始時同樣的高度,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
(3)[5]笛卡爾的觀點只總結出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沒有說明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哪種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6]A.科學定律不一定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來驗證,故A不符合題意;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得出的,故B符合題意;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觀點,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故C不符合題意;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也可以質疑,質疑求證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例3-2.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某科學實驗小組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
(1)實驗時,小車每次從斜面 (選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從而保證小車滑行至水平面時的 相同;
(2)小車在鋪有毛巾的木板、鋪有棉布的木板和木板上分別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用DIS傳感器采集得到小車在3次實驗中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在木板上滑行的是圖像 (填序號);
(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試根據上述實驗現象,推理并在圖丙中畫出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圖像。
【答案】(1) 同一 速度 (2)③
(3)
【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詳解】(1)[1][2]實驗中運用控制變量法,使小車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則小車到達斜面底端即水平面的初始端的速度相同。
(2)由于木板上最光滑,小車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減小的最慢,運動的距離越遠,因此圖像③是在木板上運動的圖像。
(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小車不受阻力,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即速度隨時間不發生改變,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如圖所示:
例4.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小明將杠桿置于支架上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移動平衡螺母至杠桿水平;
(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為改變力的方向,小紅在杠桿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大”“變小”或“不變”);
(4)小明和小紅交流:
①如圖丁,用木棒作為秤桿,用細線系一個20g的鉤碼作為秤砣,把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B點掛粗繩作為提紐,則 點相當于支點;移動細線的位置,直到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刻度值為 g。
②在秤盤中逐一添加50g的砝碼,移動細線的位置,當桿秤水平平衡時,記錄細線的位置、標記相應的質量,再測出細線距離B點的長度(如表),根據表中數據,應將250g的刻度值標記在距離B點 cm處。
托盤中砝碼總質量/g 50 100 150 200
距離B點的長度/cm 6 11 16 21
③為了增大桿秤的最大測量值,你的方法是: (寫一種即可)。
【答案】(1)左端 (2)4 (3)變大
(4) B 0 26 見解析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詳解】(1)由圖甲可知,杠桿左端上翹,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假設一個鉤碼重G,杠桿一個大格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2G×4L=nG×2L
解得n=4。
(3)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過程中,動力臂變短,而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示數將變大。
(4)①[1][2]秤桿相當于一個杠桿,秤砣和秤盤對秤桿的力會使秤桿繞B點轉動,即B點相當于支點;秤盤中未放物體時,調節秤砣位置使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的質量刻度值為0g。
②[3]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物gL物=m砣gL砣
即m物L物=m砣L砣
在L物和m砣一定時,秤砣移動的距離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由圖表中數據可知,物體質量每增加50g,秤砣距離B的距離就增加5cm,故250g的刻度值應標記在距離B點26cm處。
③[4]若要增大測量范圍,即可稱量的物重G增大,在左邊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的值增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應相應的增大,那么方法有:①秤砣的質量不變,加大右邊力臂的長度,那么可將B點向左移動一些;
②右邊力臂不變,增加秤砣的質量;
③秤砣的質量和力臂的長度同時增大。
例5-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
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
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
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
次數 1 2 3 4 5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
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
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
(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安。
(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
(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答案】(1)0.3
(2)防止電陽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3)其他條件一定時,燈絲兩端電壓增大,電阻不變
(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詳解】(1)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
(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
例5-2.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的電阻值,小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
實驗次數 1 2 3
U/V 1.5 2.0 2.5
I/A 0.14 0.19 0.23
R/Ω 10.7 10.5 10.9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未完成的電路補充完整。 ;
(2)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上表是小科記錄的實驗數據,則電阻R的阻值是 Ω;
(4)小舟利用相同的器材測量電阻R的阻值,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U-I圖像如圖乙所示。則符合小舟設計的電路圖是______。
A. B. C.
【答案】(1)
(2)滑動變阻器短路
(3)10.7
(4)B
【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
【詳解】(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滑動變阻器遵循“一上一下”的連接原則,電壓表測定值電阻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補充的電路如下圖所示:
(2)串聯電路中,閉合開關,電流表有示數,說明電路是通路,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則可能是變阻器短路,相當于導線,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
(3)據表格數據可得電阻R的阻值為
(4)據圖可知,當電流變大時,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由可知,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會變大,電源電壓不變,則變阻器兩端電壓變小,因此圖中為變阻器兩端電壓和電流的變化圖像,說明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電壓,故B符合題意。
例5-3.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其中為待測電阻,R為電阻箱,S為單刀雙擲開關,為定值電阻,某同學用該電路進行實驗,主要步驟有:
A.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為I;
B.讀出電阻箱的示數R;
C.把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
D.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
(1)上述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只需填寫序號);
(2)步驟A中電阻箱調節好后示數如圖乙所示,若已知的阻值為10Ω,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 Ω;
(3)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思想方法可稱為 。
【答案】(1)DCAB (2)47 (3)等效替代法
【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
【詳解】(1)實驗中利用電阻箱來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因此應先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將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接下來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仍為I,將此時電阻箱上的阻值讀出,即為未知電阻的阻值,因此合理順序是DCAB。
(2)乙圖中電阻箱的阻值為
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47Ω。
(3)實驗中利用電阻箱來代替未知電阻,因此運動了等效替代法。
例6-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
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
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
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
次數 1 2 3 4 5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
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
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
(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
(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
(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答案】(1)0.3
(2)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3)其他條件一定時,燈絲兩端電壓增大,電阻不變
(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詳解】(1)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
(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
(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
例6-2.小科進行了如下電學實驗。
(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小燈泡不亮,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___;
A.短路 B.開路 C.實際功率太小
(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
(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 的關系;
(4)下表是小科測得的數據,據表中數據判斷,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下圖中__________;
實驗次數 電壓U(V) 電流I(A)
1 2.5 008
2 2.0 0.10
3 1.5 0.14
4 1.0 0.18
A. B.
C. D.
【答案】(1)C
(2)0.4
(3)電流與電阻
(4)C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歐姆定律的應用
【詳解】(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電路為通路,小燈泡不亮,可能是小燈泡實際功率太小,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2V,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2A,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4)A和D選項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示數不變,本實驗中,當電路的電流變大時,根據U=IR知道,電阻的電壓變大,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變阻器的電壓變小,據表中數據判斷電壓表并聯在變阻器兩端了,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如圖中C。
例6-3.小明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定值)、待測小燈泡(標有“0.25A”字樣)、電流表、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開關及導線若干。小燈的額定功率估計為0.9瓦左右,該同學正確連接電路,實驗步驟正確。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剛閉合開關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2伏和0.2安,由此可求出電源電壓 V;
(2)在實驗過程中,燈泡突然熄滅,經分析:可能是燈泡斷路,也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小明通過觀察 (填“電壓表”或“電流表”),初步判斷出燈泡斷路;
(3)更換相同規格的燈泡后,小明繼續實驗:他邊思考邊實驗,同時對電路進行調整,直至小燈正常發光。此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為時,電壓表示數如圖所示,請根據相關信息,求出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 W;
(4)小明將滑片P從阻值最大處移到阻值最小處(燈泡未燒壞),測定并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燈泡的I-U圖像(如圖a),任取圖像中一點構成矩形(如圖b中陰影部分),則矩形面積表示的科學含義是 。
【答案】(1)6
(2)電壓表
(3)0.625
(4)滑動變阻器的功率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詳解】(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實驗剛閉合開關時,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最大,燈泡兩端電壓為2V,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2A,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電源電壓
(2)無論燈泡斷路還是變阻器斷路,電流表均無示數,當燈泡斷路時,電壓表串聯接入電路,測電源電壓,電壓表有示數;當滑動變阻器斷路,電路無通路,電壓表的示數為0,因此可以通過電壓表判斷故障原因。
(3)電壓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圖中電壓表的讀數為2.5V,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
(4)圖中橫坐標表示電壓,陰影部分寬即電壓為,縱坐標表示電流,陰影部分長即電流為I,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等于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乘積,由知,故矩形面積表示的物理含義是滑動變阻器的功率。
例6-4.小華和小紅兩位同學各自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實驗中所用器材規格均相同,小燈標有“”字樣,電源電壓為6伏且保持不變,他們各自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1)小華同學實驗步驟正確,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但電流表示數為,接下來他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到小燈始終不亮,電流表示數會變化、但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且只發生在小燈L或滑動變阻器R上,電路故障是 。
(2)小華實驗時,其部分實驗數據和現象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電壓表示數 電流表示數 燈泡亮度
1 1 0.1 較暗
2 3.8 正常發光
3 4 0.36 強烈發光
由于小華粗心大意,沒有記錄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示數,于是他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燈泡電阻:,再計算出燈泡兩端電壓為時的功率:。請你幫他判斷,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紅按電路圖正確接線,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較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會產生較大誤差,經思考小紅將電路略做改動依然完成了實驗,他的改動是: 。然后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 V時,小燈泡正常發光,若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可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
【答案】(1)小燈泡短路
(2)小于
(3) 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 2.2 0.836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電功率計算式的應用
【詳解】(1)小燈泡不發光說明燈泡短路或燈泡斷路或滑動變阻器斷路,電流表的示數為0.3A,說明燈泡不可能斷路、滑動變阻器不可能斷路,故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小燈泡短路。
(2)燈泡電阻受溫度影響,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燈泡正常發光時的溫度比測第一組數據時的溫度高,電阻阻值大于10Ω,由可知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小于1.444W。
(3)[1][2]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電壓表并聯在燈泡的兩端,電壓表選擇0~15V,但偏轉角度太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誤差較大;當燈泡正常發光時,燈泡和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V,要使燈泡電壓為3.8V,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6V-3.8V=2.2V
故電壓表選0~3V的量程,然后與滑動變阻器并聯。
[3]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R滑=10Ω
電路中的電流
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例6-5.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電流表的量程應選 A;
(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
(3)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 (填“A”或“B”)端;
(4)小葉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圖甲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
(5)小向同學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等于 Ω;
(6)小勇同學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
【答案】(1) 斷開 0~0.6
(2)
(3)A
(4) 2.3 B
(5) 0.5 12.5
(6)燈泡斷路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電路的動態分析
【詳解】(1)[1]為防止電路連接過程中出現錯誤而損壞電路元件,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
[2]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則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約為,故應選擇0~0.6A量程。
(2)根據實驗要求,電流表應串聯在電路中測量電流,量程應選擇0~0.6A,連接如圖所示
(3)為防止電流過大而損壞電路,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接入最大阻值,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A端。
(4)[1][2]如圖所示,電壓表接入的量程為0~3V,分度值為0.1V,讀數為2.3V,小于燈泡的額定電壓,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的規律,要使燈泡兩端電壓增加到2.5V,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
(5)[1][2]根據圖像可知,當燈泡正常發光時兩端電壓為2.5V,電流為0.2A,則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
(6)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流表無示數,表明電路中可能存在斷路,電壓表有示數,表明電壓表到電源兩極為通路,故斷路可能發生在燈泡處,即可能為燈泡斷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长海县| 彰武县| 朔州市| 吉木乃县| 禹州市| 昂仁县| 元朗区| 巴彦淖尔市| 北川| 奉贤区| 怀化市| 商水县| 安乡县| 鹿邑县| 林州市| 德清县| 和顺县| 区。| 潮安县| 南昌县| 根河市| 林周县| 六安市| 拜城县| 浮梁县| 大理市| 怀仁县| 通城县| 旬邑县| 邯郸县| 诸暨市| 临邑县| 梅州市| 定安县| 孝昌县| 丹阳市| 曲阳县| 阳信县| 凤翔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