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例1-1.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制作“液體密度計”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下:【明確問題】經小組討論后,確定制作的密度計不僅能測出液體的密度,還需考慮精確度和外形美觀度,于是,制定下面的評價量表:評價維度 5分 3分 1分刻度 標注正確,清晰美觀 標注正確,較清晰美觀 標注錯誤精確度 g/cm 0.05-0.1 g/cm g/cm【方案設計】經小組討論后,依據評價標準,設計如下方案:①將彈簧秤調零,首先測出空塑料杯受到的重力為,并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右側位置標注刻度0。②在杯中裝滿水,用彈簧測力測出其受到的重力為,并在指針所指位置右側標注刻度1。③在杯中裝滿待測液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此時指針所指刻度即為液體的密度ρ液。【實踐操作】根據上述方案,同學們用彈簧測力計和塑料杯,制作出液體密度計,并測出空塑料杯的為0.4牛,裝滿水后的為3.4牛,在刻度盤的相應位置標注上刻度(如圖)。【成果展示】測試其精確度,操作如下:先在空杯中裝滿密度為0.8g/cm的酒精,再用該密度計測量,若此時指針指示的重力為2.5牛,請你結合圖片,通過計算,參照評價量表中的要求,給該密度計評一個合理的分值。【迭代改進】為了增加該液體密度計的精度,請你提出一條建議:例1-2.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例1-3.小明經歷制取、鑒定、評價等過程,可將普通白酒制成消毒酒精,具體如下:【制取】如圖甲所示,通過加熱電器加熱,使普通白酒瓶中的酒精(酒精沸點為78℃)產生大量酒精蒸氣,酒精蒸氣經長塑料管,在A杯中得到高濃度白酒。【鑒定】如圖乙所示,將液體密度計放入A杯中測出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結合查閱資料鑒定是否為消毒酒精。【查閱資料】①普通白酒和消毒酒精都由酒精和水組成,前者酒精濃度低,后者酒精濃度高。②白酒濃度為70-75%屬于消毒酒精,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如表所示。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表濃度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密度(克/厘米3) 0.872 0.870 0.868 0.865 0.863 0.860 0.858 0.856 0.853 0.851【評價】若不是消毒酒精,采取相應的措施。(1)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 。(2)用電子天平測得液體密度計的質量是10克,則在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3)某次實驗測得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將其轉變為消毒酒精。寫出一種可行的措施并說明理由。例2-1.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半圓形滑軌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其圓心O處放置一小平面鏡,紅色激光筆A可以沿滑軌自由滑動,發射的激光始終對準圓心O點:L形支架上激光筆B發出綠色激光,該激光垂直于平面鏡射入圓心O點。(1)實驗中激光筆B發出的綠色激光用于模擬 (選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或“法線”);(2)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不到激光的傳播路徑。請你提供一種能將光路顯示出來的措施: ;(3)光路顯示出來后,小科從半圓形滑軌的側面某一位置觀察。發現所有光束剛好重合,經多次改變紅色激光的入射角度均能出現這種現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例2-2.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填字母)。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A與B都需要(2)實驗乙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例2-3.如圖所示,這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裝置。(1)小明先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固定凸透鏡的位置,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處,移動光屏直至出現最清晰的像,記錄物距、像距、像的性質。(3)改變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實驗次數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質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1 18.0 6.9 倒立 縮小 實像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實像3 7.0 17.7 倒立 放大 實像4 4.0 / 正立 放大 虛像分析數據可知: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cm。(4)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5)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后,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斷小明佩戴的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例2-4.小科在項目化“制作凸透鏡”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鏡的相關知識。(1)制作凸透鏡:用剪刀在塑料礦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樣大小的兩塊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間裝滿水,用熱熔膠封閉連接處。然后測焦距,方法為 ;(2)評估檢測:“制作凸透鏡”的評價量規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結構完整與美觀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觀 不漏水,無手柄,美觀 ?(3)小文測出此凸透鏡的焦距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有一組實驗是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成像特點: ;(4)將蠟燭換成“F”形的LED。燈x光屏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的一個優點: 。例3-1.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象如圖所示;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②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疑例3-2.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某科學實驗小組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1)實驗時,小車每次從斜面 (選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從而保證小車滑行至水平面時的 相同;(2)小車在鋪有毛巾的木板、鋪有棉布的木板和木板上分別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用DIS傳感器采集得到小車在3次實驗中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在木板上滑行的是圖像 (填序號);(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試根據上述實驗現象,推理并在圖丙中畫出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圖像。例4.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小明將杠桿置于支架上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移動平衡螺母至杠桿水平;(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3)如圖丙所示,為改變力的方向,小紅在杠桿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大”“變小”或“不變”);(4)小明和小紅交流:①如圖丁,用木棒作為秤桿,用細線系一個20g的鉤碼作為秤砣,把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B點掛粗繩作為提紐,則 點相當于支點;移動細線的位置,直到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刻度值為 g。②在秤盤中逐一添加50g的砝碼,移動細線的位置,當桿秤水平平衡時,記錄細線的位置、標記相應的質量,再測出細線距離B點的長度(如表),根據表中數據,應將250g的刻度值標記在距離B點 cm處。托盤中砝碼總質量/g 50 100 150 200距離B點的長度/cm 6 11 16 21③為了增大桿秤的最大測量值,你的方法是: (寫一種即可)。例5-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電流/A電阻/Ω【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例5-2.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的電阻值,小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實驗次數 1 2 3U/V 1.5 2.0 2.5I/A 0.14 0.19 0.23R/Ω 10.7 10.5 10.9(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未完成的電路補充完整。 ;(2)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上表是小科記錄的實驗數據,則電阻R的阻值是 Ω;(4)小舟利用相同的器材測量電阻R的阻值,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U-I圖像如圖乙所示。則符合小舟設計的電路圖是______。A. B. C.例5-3.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其中為待測電阻,R為電阻箱,S為單刀雙擲開關,為定值電阻,某同學用該電路進行實驗,主要步驟有:A.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為I;B.讀出電阻箱的示數R;C.把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D.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1)上述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只需填寫序號);(2)步驟A中電阻箱調節好后示數如圖乙所示,若已知的阻值為10Ω,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 Ω;(3)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思想方法可稱為 。例6-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電流/A電阻/Ω【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例6-2.小科進行了如下電學實驗。(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小燈泡不亮,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___;A.短路 B.開路 C.實際功率太小(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 的關系;(4)下表是小科測得的數據,據表中數據判斷,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下圖中__________;實驗次數 電壓U(V) 電流I(A)1 2.5 0082 2.0 0.103 1.5 0.144 1.0 0.18A. B.C. D.例6-3.小明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定值)、待測小燈泡(標有“0.25A”字樣)、電流表、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開關及導線若干。小燈的額定功率估計為0.9瓦左右,該同學正確連接電路,實驗步驟正確。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剛閉合開關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2伏和0.2安,由此可求出電源電壓 V;(2)在實驗過程中,燈泡突然熄滅,經分析:可能是燈泡斷路,也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小明通過觀察 (填“電壓表”或“電流表”),初步判斷出燈泡斷路;(3)更換相同規格的燈泡后,小明繼續實驗:他邊思考邊實驗,同時對電路進行調整,直至小燈正常發光。此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為時,電壓表示數如圖所示,請根據相關信息,求出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 W;(4)小明將滑片P從阻值最大處移到阻值最小處(燈泡未燒壞),測定并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燈泡的I-U圖像(如圖a),任取圖像中一點構成矩形(如圖b中陰影部分),則矩形面積表示的科學含義是 。例6-4.小華和小紅兩位同學各自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實驗中所用器材規格均相同,小燈標有“”字樣,電源電壓為6伏且保持不變,他們各自按電路圖連接電路。(1)小華同學實驗步驟正確,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但電流表示數為,接下來他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到小燈始終不亮,電流表示數會變化、但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且只發生在小燈L或滑動變阻器R上,電路故障是 。(2)小華實驗時,其部分實驗數據和現象記錄如下表.實驗次數 電壓表示數 電流表示數 燈泡亮度1 1 0.1 較暗2 3.8 正常發光3 4 0.36 強烈發光由于小華粗心大意,沒有記錄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示數,于是他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燈泡電阻:,再計算出燈泡兩端電壓為時的功率:。請你幫他判斷,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3)小紅按電路圖正確接線,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較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會產生較大誤差,經思考小紅將電路略做改動依然完成了實驗,他的改動是: 。然后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 V時,小燈泡正常發光,若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可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例6-5.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電流表的量程應選 A;(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3)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 (填“A”或“B”)端;(4)小葉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圖甲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5)小向同學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等于 Ω;(6)小勇同學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例1-1.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制作“液體密度計”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下:【明確問題】經小組討論后,確定制作的密度計不僅能測出液體的密度,還需考慮精確度和外形美觀度,于是,制定下面的評價量表:評價維度 5分 3分 1分刻度 標注正確,清晰美觀 標注正確,較清晰美觀 標注錯誤精確度 g/cm 0.05-0.1 g/cm g/cm【方案設計】經小組討論后,依據評價標準,設計如下方案:①將彈簧秤調零,首先測出空塑料杯受到的重力為,并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右側位置標注刻度0。②在杯中裝滿水,用彈簧測力測出其受到的重力為,并在指針所指位置右側標注刻度1。③在杯中裝滿待測液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此時指針所指刻度即為液體的密度ρ液。【實踐操作】根據上述方案,同學們用彈簧測力計和塑料杯,制作出液體密度計,并測出空塑料杯的為0.4牛,裝滿水后的為3.4牛,在刻度盤的相應位置標注上刻度(如圖)。【成果展示】測試其精確度,操作如下:先在空杯中裝滿密度為0.8g/cm的酒精,再用該密度計測量,若此時指針指示的重力為2.5牛,請你結合圖片,通過計算,參照評價量表中的要求,給該密度計評一個合理的分值。【迭代改進】為了增加該液體密度計的精度,請你提出一條建議:【答案】 0.1g/cm 換用更大的空塑料杯;換用分度值更小的彈簧測力計;減小指針與外殼間的摩擦等【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詳解】Nm故裝滿酒精后精確度分析g/cm【迭代改進】換用更大的空塑料杯;換用分度值更小的彈簧測力計;減小指針與外殼間的摩擦等。例1-2.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答案】(1)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 (2)先不變后變小 (3)200mL【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詳解】(1)潛水艇在水下時受到的浮力是一定的,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或下沉的,故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減小自身的重力,實現上浮。(2)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露出水面之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所以整個過程中其浮力變化情況是先不變后變小。(3)在水中懸浮時潛水艇受到的浮力和總重力相等,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材料的總質量為0.5kg,則材料的總重力為因該潛水器材料的總重力小于懸浮時的浮力,所以需在水艙內注水,則需注入水的重力為需注入水的體積為假設注射器抽出多少氣體就有多少體積的水進入水艙,則注射器的體積應大于等于150mL,因此應選200mL的注射器。例1-3.小明經歷制取、鑒定、評價等過程,可將普通白酒制成消毒酒精,具體如下:【制取】如圖甲所示,通過加熱電器加熱,使普通白酒瓶中的酒精(酒精沸點為78℃)產生大量酒精蒸氣,酒精蒸氣經長塑料管,在A杯中得到高濃度白酒。【鑒定】如圖乙所示,將液體密度計放入A杯中測出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結合查閱資料鑒定是否為消毒酒精。【查閱資料】①普通白酒和消毒酒精都由酒精和水組成,前者酒精濃度低,后者酒精濃度高。②白酒濃度為70-75%屬于消毒酒精,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如表所示。白酒濃度與密度的關系表濃度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密度(克/厘米3) 0.872 0.870 0.868 0.865 0.863 0.860 0.858 0.856 0.853 0.851【評價】若不是消毒酒精,采取相應的措施。(1)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 。(2)用電子天平測得液體密度計的質量是10克,則在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3)某次實驗測得高濃度白酒的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將其轉變為消毒酒精。寫出一種可行的措施并說明理由。【答案】(1)冷卻 (2)0.1N(3)加適量的水或蒸發適量的酒精。由表可知,白酒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對應的濃度是大于75%,加水(或蒸發酒精)可以減低濃度【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詳解】(1)A杯中高濃度白酒是汽化后又液化形成的,所以圖甲中“長塑料管”的作用是冷卻,使氣體更容易液化。(2)液體密度計處于漂浮狀態,由二力平衡可知,圖乙中液體密度計受到的浮力F浮=G=mg=10×10-3kg×10N/kg=0.1N(3)由表可知,白酒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密度為0.823克/厘米3對應的濃度是大于75%,加水(或蒸發酒精)可以減低濃度。例2-1.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半圓形滑軌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其圓心O處放置一小平面鏡,紅色激光筆A可以沿滑軌自由滑動,發射的激光始終對準圓心O點:L形支架上激光筆B發出綠色激光,該激光垂直于平面鏡射入圓心O點。(1)實驗中激光筆B發出的綠色激光用于模擬 (選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或“法線”);(2)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不到激光的傳播路徑。請你提供一種能將光路顯示出來的措施: ;(3)光路顯示出來后,小科從半圓形滑軌的側面某一位置觀察。發現所有光束剛好重合,經多次改變紅色激光的入射角度均能出現這種現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法線 (2)見解析 (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詳解】(1)法線與平面鏡是垂直的,且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之間,因此激光筆B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可以顯示法線的位置。(2)先用加濕器使某透明容器內充滿霧氣,將實驗裝置放到這個充滿霧氣的透明容器內,這樣能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3)當我們觀察到入射紅光、入射綠光和反射紅光看起來重合時(即只能觀察到一條光線時),可根據光的傳播路徑來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例2-2.甲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乙圖是用蠟燭和燒瓶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 ,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 )(填字母)。A.從玻璃板后觀察蠟燭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A與B都需要(2)實驗乙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 實像(填像的性質)。(3)實驗中,不改變蠟燭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燒瓶分別都豎直向上移,則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答: 。【答案】(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B (2)放大(3)甲成像位置不變,乙成像位置向上移【知識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詳解】(1)[1]平面鏡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確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過關系,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看到蠟燭的像,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選B。(2)由圖乙圖知道,u<v,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知道,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實像。(3)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若實驗中豎直向上移動玻璃板,則像的位置不改變;根據過光心的位置光的傳播方向不變知道,凸透鏡豎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會上移。例2-3.如圖所示,這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裝置。(1)小明先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固定凸透鏡的位置,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處,移動光屏直至出現最清晰的像,記錄物距、像距、像的性質。(3)改變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實驗次數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質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1 18.0 6.9 倒立 縮小 實像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實像3 7.0 17.7 倒立 放大 實像4 4.0 / 正立 放大 虛像分析數據可知: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cm。(4)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5)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后,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斷小明佩戴的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答案】 5.0 可逆 遠視【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詳解】(3)[1]當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表格可知u=v=2f=10.0cm可得焦距f=5.0cm(4)[2]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也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3]只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變小了,也就是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因此這只眼鏡是凸透鏡,也叫遠視眼鏡。例2-4.小科在項目化“制作凸透鏡”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鏡的相關知識。(1)制作凸透鏡:用剪刀在塑料礦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樣大小的兩塊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間裝滿水,用熱熔膠封閉連接處。然后測焦距,方法為 ;(2)評估檢測:“制作凸透鏡”的評價量規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結構完整與美觀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觀 不漏水,無手柄,美觀 ?(3)小文測出此凸透鏡的焦距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有一組實驗是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成像特點: ;(4)將蠟燭換成“F”形的LED。燈x光屏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的一個優點: 。【答案】(1)見解析(2)漏水、無手柄、不美觀(3)倒立縮小的實像(4)判斷物像的方向【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詳解】(1)一般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是: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用白紙在另一側接收光線。調整透鏡與紙的距離,使紙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測量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2)作品等級分三個等級,最差的等級應該是三個指標都未完成,即漏水、無手柄、不美觀。(3)由圖知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類似于照相機,因此為倒立縮小的實像。(4)用“F”形的LED燈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斷物像的方向。例3-1.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象如圖所示;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②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疑【答案】 速度 越遠或越大 不需要 甲 沒有說明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哪種狀態 B【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牛頓第一定律【詳解】(1)[1]每次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小車不變、斜面的狀況不變,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2]由三次實驗可以看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長,速度減小的越慢。(2)[3]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4]屬于推理的是甲圖,讓小球從斜面的左端自由滾下,如果小球不受阻力,每次它都能滾上與起始時同樣的高度,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3)[5]笛卡爾的觀點只總結出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沒有說明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哪種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4)[6]A.科學定律不一定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來驗證,故A不符合題意;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得出的,故B符合題意;C.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觀點,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故C不符合題意;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觀點也可以質疑,質疑求證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3-2.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某科學實驗小組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1)實驗時,小車每次從斜面 (選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從而保證小車滑行至水平面時的 相同;(2)小車在鋪有毛巾的木板、鋪有棉布的木板和木板上分別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用DIS傳感器采集得到小車在3次實驗中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在木板上滑行的是圖像 (填序號);(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試根據上述實驗現象,推理并在圖丙中畫出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圖像。【答案】(1) 同一 速度 (2)③(3)【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詳解】(1)[1][2]實驗中運用控制變量法,使小車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則小車到達斜面底端即水平面的初始端的速度相同。(2)由于木板上最光滑,小車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減小的最慢,運動的距離越遠,因此圖像③是在木板上運動的圖像。(3)若小車受到的水平阻力減小為0,小車不受阻力,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即速度隨時間不發生改變,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如圖所示:例4.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小明將杠桿置于支架上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移動平衡螺母至杠桿水平;(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3)如圖丙所示,為改變力的方向,小紅在杠桿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大”“變小”或“不變”);(4)小明和小紅交流:①如圖丁,用木棒作為秤桿,用細線系一個20g的鉤碼作為秤砣,把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B點掛粗繩作為提紐,則 點相當于支點;移動細線的位置,直到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刻度值為 g。②在秤盤中逐一添加50g的砝碼,移動細線的位置,當桿秤水平平衡時,記錄細線的位置、標記相應的質量,再測出細線距離B點的長度(如表),根據表中數據,應將250g的刻度值標記在距離B點 cm處。托盤中砝碼總質量/g 50 100 150 200距離B點的長度/cm 6 11 16 21③為了增大桿秤的最大測量值,你的方法是: (寫一種即可)。【答案】(1)左端 (2)4 (3)變大(4) B 0 26 見解析【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詳解】(1)由圖甲可知,杠桿左端上翹,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2)假設一個鉤碼重G,杠桿一個大格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2G×4L=nG×2L解得n=4。(3)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過程中,動力臂變短,而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示數將變大。(4)①[1][2]秤桿相當于一個杠桿,秤砣和秤盤對秤桿的力會使秤桿繞B點轉動,即B點相當于支點;秤盤中未放物體時,調節秤砣位置使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的質量刻度值為0g。②[3]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物gL物=m砣gL砣即m物L物=m砣L砣在L物和m砣一定時,秤砣移動的距離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由圖表中數據可知,物體質量每增加50g,秤砣距離B的距離就增加5cm,故250g的刻度值應標記在距離B點26cm處。③[4]若要增大測量范圍,即可稱量的物重G增大,在左邊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的值增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應相應的增大,那么方法有:①秤砣的質量不變,加大右邊力臂的長度,那么可將B點向左移動一些;②右邊力臂不變,增加秤砣的質量;③秤砣的質量和力臂的長度同時增大。例5-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電流/A電阻/Ω【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答案】(1)0.3(2)防止電陽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其他條件一定時,燈絲兩端電壓增大,電阻不變(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詳解】(1)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例5-2.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的電阻值,小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實驗次數 1 2 3U/V 1.5 2.0 2.5I/A 0.14 0.19 0.23R/Ω 10.7 10.5 10.9(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未完成的電路補充完整。 ;(2)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上表是小科記錄的實驗數據,則電阻R的阻值是 Ω;(4)小舟利用相同的器材測量電阻R的阻值,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U-I圖像如圖乙所示。則符合小舟設計的電路圖是______。A. B. C.【答案】(1)(2)滑動變阻器短路(3)10.7(4)B【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詳解】(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滑動變阻器遵循“一上一下”的連接原則,電壓表測定值電阻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補充的電路如下圖所示:(2)串聯電路中,閉合開關,電流表有示數,說明電路是通路,且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它們的示數都不變,則可能是變阻器短路,相當于導線,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較大的示數。(3)據表格數據可得電阻R的阻值為(4)據圖可知,當電流變大時,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由可知,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會變大,電源電壓不變,則變阻器兩端電壓變小,因此圖中為變阻器兩端電壓和電流的變化圖像,說明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電壓,故B符合題意。例5-3.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其中為待測電阻,R為電阻箱,S為單刀雙擲開關,為定值電阻,某同學用該電路進行實驗,主要步驟有:A.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為I;B.讀出電阻箱的示數R;C.把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D.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1)上述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只需填寫序號);(2)步驟A中電阻箱調節好后示數如圖乙所示,若已知的阻值為10Ω,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 Ω;(3)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思想方法可稱為 。【答案】(1)DCAB (2)47 (3)等效替代法【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詳解】(1)實驗中利用電阻箱來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因此應先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的阻值調至最大,將開關S接a點,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接下來把開關S接b點,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仍為I,將此時電阻箱上的阻值讀出,即為未知電阻的阻值,因此合理順序是DCAB。(2)乙圖中電阻箱的阻值為則待測電阻的阻值為47Ω。(3)實驗中利用電阻箱來代替未知電阻,因此運動了等效替代法。例6-1.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電流/A電阻/Ω【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1)0.3(2)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其他條件一定時,燈絲兩端電壓增大,電阻不變(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詳解】(1)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例6-2.小科進行了如下電學實驗。(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小燈泡不亮,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___;A.短路 B.開路 C.實際功率太小(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 的關系;(4)下表是小科測得的數據,據表中數據判斷,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下圖中__________;實驗次數 電壓U(V) 電流I(A)1 2.5 0082 2.0 0.103 1.5 0.144 1.0 0.18A. B.C. D.【答案】(1)C(2)0.4(3)電流與電阻(4)C【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歐姆定律的應用【詳解】(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電壓表和電流表均有示數,電路為通路,小燈泡不亮,可能是小燈泡實際功率太小,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選C。(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2V,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2A,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3)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更換成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并移動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始終保持不變,記錄每次的電流值和電阻值。據此推測,該實驗是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4)A和D選項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示數不變,本實驗中,當電路的電流變大時,根據U=IR知道,電阻的電壓變大,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變阻器的電壓變小,據表中數據判斷電壓表并聯在變阻器兩端了,小科連接的實驗電路是如圖中C。例6-3.小明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定值)、待測小燈泡(標有“0.25A”字樣)、電流表、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開關及導線若干。小燈的額定功率估計為0.9瓦左右,該同學正確連接電路,實驗步驟正確。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剛閉合開關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2伏和0.2安,由此可求出電源電壓 V;(2)在實驗過程中,燈泡突然熄滅,經分析:可能是燈泡斷路,也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小明通過觀察 (填“電壓表”或“電流表”),初步判斷出燈泡斷路;(3)更換相同規格的燈泡后,小明繼續實驗:他邊思考邊實驗,同時對電路進行調整,直至小燈正常發光。此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為時,電壓表示數如圖所示,請根據相關信息,求出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 W;(4)小明將滑片P從阻值最大處移到阻值最小處(燈泡未燒壞),測定并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燈泡的I-U圖像(如圖a),任取圖像中一點構成矩形(如圖b中陰影部分),則矩形面積表示的科學含義是 。【答案】(1)6(2)電壓表(3)0.625(4)滑動變阻器的功率【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詳解】(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實驗剛閉合開關時,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最大,燈泡兩端電壓為2V,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2A,變阻器兩端電壓為電源電壓(2)無論燈泡斷路還是變阻器斷路,電流表均無示數,當燈泡斷路時,電壓表串聯接入電路,測電源電壓,電壓表有示數;當滑動變阻器斷路,電路無通路,電壓表的示數為0,因此可以通過電壓表判斷故障原因。(3)電壓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圖中電壓表的讀數為2.5V,小燈的額定電功率為(4)圖中橫坐標表示電壓,陰影部分寬即電壓為,縱坐標表示電流,陰影部分長即電流為I,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等于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乘積,由知,故矩形面積表示的物理含義是滑動變阻器的功率。例6-4.小華和小紅兩位同學各自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實驗中所用器材規格均相同,小燈標有“”字樣,電源電壓為6伏且保持不變,他們各自按電路圖連接電路。(1)小華同學實驗步驟正確,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但電流表示數為,接下來他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到小燈始終不亮,電流表示數會變化、但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且只發生在小燈L或滑動變阻器R上,電路故障是 。(2)小華實驗時,其部分實驗數據和現象記錄如下表.實驗次數 電壓表示數 電流表示數 燈泡亮度1 1 0.1 較暗2 3.8 正常發光3 4 0.36 強烈發光由于小華粗心大意,沒有記錄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示數,于是他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燈泡電阻:,再計算出燈泡兩端電壓為時的功率:。請你幫他判斷,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3)小紅按電路圖正確接線,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較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會產生較大誤差,經思考小紅將電路略做改動依然完成了實驗,他的改動是: 。然后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 V時,小燈泡正常發光,若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可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答案】(1)小燈泡短路(2)小于(3) 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 2.2 0.836【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電功率計算式的應用【詳解】(1)小燈泡不發光說明燈泡短路或燈泡斷路或滑動變阻器斷路,電流表的示數為0.3A,說明燈泡不可能斷路、滑動變阻器不可能斷路,故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小燈泡短路。(2)燈泡電阻受溫度影響,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燈泡正常發光時的溫度比測第一組數據時的溫度高,電阻阻值大于10Ω,由可知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小于1.444W。(3)[1][2]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電壓表并聯在燈泡的兩端,電壓表選擇0~15V,但偏轉角度太小、且指針未對準刻度線,誤差較大;當燈泡正常發光時,燈泡和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V,要使燈泡電壓為3.8V,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6V-3.8V=2.2V故電壓表選0~3V的量程,然后與滑動變阻器并聯。[3]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R滑=10Ω電路中的電流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例6-5.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電流表的量程應選 A;(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3)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 (填“A”或“B”)端;(4)小葉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圖甲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5)小向同學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等于 Ω;(6)小勇同學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答案】(1) 斷開 0~0.6(2)(3)A(4) 2.3 B(5) 0.5 12.5(6)燈泡斷路【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電路的動態分析【詳解】(1)[1]為防止電路連接過程中出現錯誤而損壞電路元件,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2]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則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約為,故應選擇0~0.6A量程。(2)根據實驗要求,電流表應串聯在電路中測量電流,量程應選擇0~0.6A,連接如圖所示(3)為防止電流過大而損壞電路,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接入最大阻值,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A端。(4)[1][2]如圖所示,電壓表接入的量程為0~3V,分度值為0.1V,讀數為2.3V,小于燈泡的額定電壓,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的規律,要使燈泡兩端電壓增加到2.5V,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5)[1][2]根據圖像可知,當燈泡正常發光時兩端電壓為2.5V,電流為0.2A,則燈泡的額定功率為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6)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流表無示數,表明電路中可能存在斷路,電壓表有示數,表明電壓表到電源兩極為通路,故斷路可能發生在燈泡處,即可能為燈泡斷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實驗探究題(物理模塊)(原卷版).docx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實驗探究題(物理模塊)(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