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編版)專題07 辨析題1.(23-24三年級下·浙江湖州·期末)下圖中小朋友的做法對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2.(23-24三年級下·江蘇泰州·期末)五一節期間,張小明同學和媽媽去海底世界游玩,沒有買票,趁著人多混了進去。張小明還說,他是在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你覺得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張小明同學應該怎么做?3.(23-24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放學時,張華看見以為老爺爺拄著拐杖上了車,趕緊起立說:“老爺爺,您請坐!”張華的做法對嗎?為什么?4.(23-24三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美術課,李心看到張紅沒拿彩筆,就對她說:“用我的吧。”李心的做法對嗎?為什么?5.(23-24三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圖中趙樂的行為對嗎,你想對他說什么?6.(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學校要舉辦手工作品競賽。婷婷對自己做的花籃不滿意,便拿媽媽的作品去參賽。婷婷這樣做對嗎?為什么?7.(23-24三年級下·黑龍江哈爾濱·期末)當你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發現綠色信號燈還沒亮起,但是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你是選擇馬上過馬路,還是選擇等一等?請你說一說你的這樣做的理由?8.(23-24三年級下·遼寧沈陽·期末)如果在一個有信號燈和斑馬線的十字路口,行人通行的綠色信號燈還沒亮,馬路上輛車都沒有,你是選擇立即過馬路,還是選擇等一等? 為什么?我的做法和理由做法:理由:9.(23-24三年級下·遼寧朝陽·期末)六·一兒童節,老師帶同學們去郊游時,小紅發現小明隨手扔垃圾,就上前去阻止。小明卻說:“這有清潔工,他們會收拾的”。你認為小明說的對嗎?如果是你怎樣處理手中的垃圾?10.(23-24三年級下·安徽阜陽·期末)有同學相伴的生活處處有快樂。(1)小新生病了,吐了一地臟物,有的同學皺著眉頭捂著鼻子,有的同學急忙躲開,連聲說:“好惡心!”他們的做法對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2)小強腳受傷了,走路不方便。午飯時,小明說:“你走路真費勁,我看著就難受,我去幫你買飯吧。”小明的做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11.(23-24三年級下·浙江溫州·期末)有了現代運輸方式,就可以不要傳統運輸方式了。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12.(23-24三年級下·江西南昌·期末)仔細閱讀下列兩則材料,材料中的郭某鵬和徐德曉都對別人說了 謊話,你認為兩人的“謊言”是否有區別?說說你的看法。材料一:河南青年郭某鵬故意瞞報自己的行蹤3月1日,河南青年郭某鵬輾轉乘坐6趟國際航班去意大利看球。 之后,3月7日從北京乘坐火車返回鄭州,回來后隱瞞出境情況正常上 班,3月11日被確診為河南省首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導致上百 人被隔離,現已被立案調查。郭某鵬打破了河南省保持多日的無新增 病例的記錄,使復工復產工作再次延遲,也給全國防疫防控工作帶來 了較大影響。材料二:臨沂女護士徐德曉瞞著父母前往武漢一線戰“疫”徐德曉,臨沂市腫瘤醫院內二科護士長,2月9日接到醫院緊急通 知后,踏上了馳援湖北,抗擊疫情的征程。“別告訴爸媽,在家照顧 好兒子,我報名了。”臨行前,她僅簡單在電話里和丈夫交待了幾句。“作為一名逆行者來到武漢更深切體會到醫生的責任與使命,能夠與 那么多白衣戰士在疫情的核心區并肩而戰,我感到十分光榮和自豪。我們一定堅守陣地,頑強阻擊疫情。”徐德曉說。13.(23-24三年級下·貴州六盤水·期末)下圖中張敏同學的做法對嗎?你想對她說些什么?14.(23-24三年級下·河北邢臺·期中)王浩在接力賽中不小心摔倒了,結果班級接力成績排在了年級最后一名,大家都埋怨他。你覺得班上的同學這樣做對嗎?為什么?15.(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張敏忘記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課代表催作業時,她謊稱作業已完成,忘帶了。她的做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16.(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飛機的速度最快,輪船的速度太慢了。我們要發展交通,就要慢慢淘汰輪船。這種觀點對嗎?說說你的理由。17.(23-24三年級下·黑龍江鶴崗·期末)李東不小心把同學的本子弄濕了,雖然對方并不知道是他弄的 ,他還是主動向對方道了歉。你贊成李東的做法嗎?為什么?18.(23-24三年級下·貴州黔西·期中)小紅和媽媽沒有買票,跟著人群混進了動物園,媽媽卻說節約是一種美德。運用你所學的知識,說說對這種行為是否正確?為什么?19.(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材料:星期天,媽媽在家曬被子,聽見滴滴答答的聲音,“沒有下雨啊!”媽媽說。伸出頭一看,原來是樓上的阿姨把濕淋淋的拖把擱在陽臺上,滴下的臟水把我家的被子淋濕了。媽媽很生氣,朝樓上大聲吵起來。(1)晾被子事件中,樓上阿姨和我的媽媽兩個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對?樓上阿姨不該 。我的媽媽不該 。(2)遇到這樣的矛盾,應該如何處理?。20.(23-24三年級下·新疆喀什·期末)閱讀材料,運用所學,回答問題。情景: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李旭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你看那個人走了,我們也走吧。”(1)你認為李旭說的對嗎?為什么?(2)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請說說你的想法?21.(23-24三年級下·陜西榆林·期末)電話如今已經成為我們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通信方式之一,下圖是小華的爸爸在打電話時的場景,請你對他的通信過程作出評析。22.(22-23三年級下·黑龍江哈爾濱·期末)當馬路上沒有車時,我們可以闖紅燈嗎?為什么?23.(23-24三年級下·浙江寧波·期末)如果在一個有信號燈和斑馬線的十字路口,行人通過的綠色信號燈還沒亮,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你是選擇立即過馬路,還是選擇等一等?為什么?24.(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周末華華和小伙伴一起去踢球。踢完球,他發現球場邊的指示牌壞了,但是又不確定是不是被自己踢壞的,于是就趁沒有人看到馬上離開了球場。你覺得華華的做法對嗎?為什么?25.(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明明說:“現代交通工具與時俱進,傳統的交通工具可以全部淘汰了。”明明的說法對嗎?舉例說一說你的看法。26.(23-24三年級下·湖南張家界·期末)情景一:李東不小心把同學的本子弄濕了,雖然對方并不知道是他弄的,他還是主動向對方道了歉。情景二:張敏忘記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課代表催交作業時,她謊稱作業已完成,忘記帶了。你贊成以上兩位同學的做法嗎?為什么?你認為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體現了一個人的誠實品質?請例舉一例。27.(23-24三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下圖中這個人的行為對嗎?為什么?28.(23-24三年級下·河北衡水·期末)小明在家里偷偷拿爸爸的手機,看爸爸的手機短信,小明的做法對嗎?為什么?29.(23-24三年級下·湖北襄陽·期末)王智腳受傷了,行動不方便,中午去食堂吃飯,班上沒有一位同學主動幫助他。你認為同學們的做法對嗎?為什么?30.(23-24三年級下·山西陽泉·期末)生活中有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下面這幅圖反映了“中國式過馬路”情形。根據所學知識,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完成以下問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你認為這些人的做法對嗎?為什么?你會怎么做呢?這些人的做法是 ,因為 。換作是我,我會 。31.(23-24三年級下·河南開封·期末)小偉去鄰居家玩,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悄悄帶回家。小偉這樣做對嗎?這樣做會造成什么后果?32.(23-24三年級下·河南焦作·期末)小健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發現綠色信號燈還沒亮起,但是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他選擇馬上過馬路,他的做法對嗎?為什么?請你說一說你的做法和理由?33.(23-24三年級下·湖北襄陽·期末)當你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發現綠色信號燈還沒亮起,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但看見有人過馬路,你是選擇跟他們一樣,還是選擇等一等,為什么?請說說你的做法和理由。34.(23-24三年級下·貴州貴陽·期末)情景材料一: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仔細觀察下列圖文,回答問題。(1))如果你是小明和小華,你會接受小軍和小李的幫助嗎?為什么?( )(2)幫助他人是一門學問。圖1中,正確幫助他人的對話應該是:小軍:( )。小明:( )。35.(23-24三年級下·遼寧盤錦·期末)如果遇到下面情況,你會怎樣做?(1)從商店買東西回家后,發現售貨員多找了幾元錢,我會 。(2)不小心打碎了親戚家的花瓶,我會 。36.(23-24三年級下·湖南郴州·期末)這是一幅幾名未成年學生(不滿16周歲)騎坐電動車的圖,你認為他們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至少答四點)37.(23-24三年級下·湖南長沙·期末)六一兒童節,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游玩,她們趁著人多沒有買票就混進去了。媽媽說,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能省就省。你認為這種行為對嗎?為什么?38.(23-24三年級下·山西大同·期末)爺爺得了重病,為了不影響他的心情,避免病情加重,芳芳和爸爸決定隱瞞爺爺,并安慰他說,他的病會很快好起來。芳芳和爸爸的說法對嗎?說說你的想法。39.(23-24三年級下·江蘇宿遷·期末)你和同學約好了去圖書館,快到約定時間了,可你還在路上,面前是一個有信號燈和斑馬線的十字路口,行人通行的綠色信號燈還沒亮,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此時,你是選擇立即過馬路還是選擇等一等?為什么?40.(23-24三年級下·河南開封·期末)有人說“要想富,先修路”,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參考答案1.不對。紅燈亮起應該禁止通行,等綠燈亮了再過馬路。他們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很危險。2.不正確。張小明同學和媽媽的做法沒有做到誠信,也沒有遵守規則,更不是在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他們應該講誠信,買好票后再進去。【解析】本題旨在考查理解能力。學生首先要對材料中的觀點對錯進行明確表態,然后根據教材所學的關于誠信、自覺遵守規則等知識,回答出張小明同學應該怎么做才是遵守規則即可。3.張華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尊重幫助老人是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做的。【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張華的做法是對的。理由可以從幫助老人的角度進行闡述。4.李心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同學之間應該相互幫助。【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辨析的能力。李心的做法是對的,可以從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的角度進行闡述。5.趙樂的行為不對,買票要排隊按順序購票,我們要做文明守紀的好少年。【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找了行為不對,理由可以從遵守排隊秩序、做文明好少年等角度進行闡述。6.婷婷做得不對。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婷婷因為虛榮,拿了媽媽的作品去參賽,這是不誠實的做法。【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闡述婷婷做法不對。理由可以從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拿媽媽作品參賽屬于不誠實行為等角度進行闡述。7.等一等。生活中處處有規則,交通有交通規則,所以我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等到綠燈亮了再通過。【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闡述自己觀點,等一等。理由可以從遵守交通規則角度進行闡述。8.我的做法和理由做法:我會等一等理由:因為遵守交通規則,人人有責,我們要有規則意識,過馬路要走人行道,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我們根據題目中“行人通行綠色信號燈還沒亮”的描述,結合交通法規知識可知,我們的做法應當是“等一等”。而“等一等”的理由我們可以從交通法規“紅燈停綠燈行”的角度進行闡釋。言之有理即可。9.不對在郊游過程中,我會隨身攜帶垃圾,直到找到合適的垃圾桶再扔掉。如果郊游地點垃圾桶較少,我會準備一個小垃圾袋,將垃圾裝入袋中,待離開時帶走扔到合適的地方。【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描述闡述能力小明的說法是不對的。雖然有清潔工負責打掃衛生,但這不能成為隨手扔垃圾的理由。學生應該從不隨手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或是自行準備垃圾袋等角度回答即可。10.(1)同學的做法錯誤,我會尊重小華,換位思考,關心和幫助小華。(2)小明的做法錯誤。我們在關心和幫助他人時,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以友善與熱誠的態度幫助他們,可以說:“要不我給你捎回來吧。”【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首先明確他們的做法不對,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可以從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等方面進行闡述,最后表明自己的態度即可。(2)首先明確小明的做法不對,理由可以從關心和幫助他人時需要尊重他人隱私的角度進行闡述。11.示例:不對,雖然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主要選擇現代的交通輸方式,但在一些特殊地區如東北林海,江南水鄉等地方傳統交通方式仍發揮重要的作用。【解析】我國地形復雜,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運輸方式,在我國某些地區,由于生產水平不高,依然還存在著傳統的交通方式,它們在當地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12.兩人的“謊言”是有區別的;材料一郭某鵬的謊言是惡意的,目的是欺騙人,并且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材料二徐德曉的“謊言”是善意的,目的是為了父母好,不讓父母擔心自己。自己去武漢抗疫一線救治病人,她是值得尊敬的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3.不對,我向對她說:我們應該主動承認自己沒有做作業,不應該撒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4.不對,班級同學之間應該相互幫助,而不是埋怨,應該去安慰王浩。【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5.不對,我們應該誠實守信,應該主動承認自己沒有做作業。【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6.不對,輪船適合海上航行,而且停靠方便,飛機雖然速度快,但是受到場地和天氣限制。【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7.贊成,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雖然對方并不知道是自己弄的,但是要誠實,所以道歉是對的。【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18.這種行為不正確。因為買票需要排隊,不排隊是不守規則、不文明的表現,并不是勤儉節約。【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資料顯示,這種行為不正確。原因可以從不守規則的角度闡述。19.把濕淋淋的拖把擱在陽臺上,讓臟水滴下 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和樓上阿姨吵架 媽媽應該和樓上阿姨好好溝通,指出阿姨的錯誤,和平解決爭端。【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樓上阿姨不該把濕淋淋的拖把擱在陽臺上,讓臟水滴下;我的媽媽不該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和樓上阿姨吵架。(2)遇到這樣的矛盾,正確處理的方法可以從有效溝通、鄰里和睦的角度闡述。20.(1)不對。因為生活處處有規則,別人不遵守規則,我們自己心中要有規則,自覺遵守規則。(2)我會自覺遵守規則,等綠燈亮起,再通過路口。生活中的規則需要大家自覺遵守,如果大家都不守規則,就亂了。我還會提醒大家也要遵守規則,給他們講不守規則的危害。【解析】本題旨在考查理解和辨析能力。生活中處處有規則,每種規則都有它的作用。關于設問(1),學生根據課本知識,首先就李旭的說法是否正確進行明確表態,然后對其所表示的態度從原因、意義或價值等角度進行分析,說明理由即可;關于設問(2),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答在遇到材料中的這種情況時,自己會怎么做,然后從守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21.我們在享受通信帶來的便利時,應注意通信禮儀和道德規范,文明地接打電話。小華的爸爸在打電話時使用了禮貌的稱呼語和問候語,他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解析】本題旨在考查理解能力。學生根據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從材料中解讀信息,從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規范的角度,對小華的爸的通信過程作出評析,言之有理即可。22.不能;馬路的時候,我們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即使馬路沒車時也不能闖紅燈,以防意外發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從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作答即可。23.我會選擇等一等。因為綠色信號燈還沒有亮,即使是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行人也不可以通過,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選擇等一等的觀點,原因從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作答即可。24.不對。華華這樣做是不對的,這不是誠實的做法,做了錯事不敢承認,也就失去了改錯的機會。即使不是自己弄壞的指示牌,也應該積極坦誠地向有關人員說明,滿腹責任感才更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華華的做法不對,原因從勇于承擔責任、誠信做人等方面作答即可。25.不對,雖然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主要選擇現代的交通輸方式,但是在一些地區,至今仍然沿用著傳統的交通方式。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交通方式產生一定影響。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很多地方有當地獨特的交通方式,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比如北方的馬拉爬犁,南方的竹筏等。【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明明的書法不對,然后從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交通的需求不同等方面寫出不能淘汰傳統交通工具的看法即可。26.贊成李東的做法,因為李東是個誠實、敢于承認錯誤的好孩子;不贊成張敏的做法,因為張敏說謊了,不誠實;不虛榮、實話實說;事例:老師表揚鄧彬板報畫得好。鄧彬說:“這是陳明明畫的,我只是涂了顏色。【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贊成李東、不贊成張敏的做法,然后從誠實、敢于承擔錯誤等方面寫出原因,并舉例生活中誠實守信品質的行為以及寫出相對應的案例即可。27.這個人的行為不對。考試作弊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即使考出了好成績也是自欺欺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28.不對,因為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護的,我們不僅要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規范,還需要遵守通信中的法律、法規。所以小明在家里偷偷拿爸爸的手機,看爸爸的手機短信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尊重爸爸的隱私,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規范。【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小明的做法不對,然后從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護、尊重隱私等方面寫出原因即可。29.不對;因為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能漠不關心,應該主動詢問王智需不需要幫助他從食堂帶飯回來,或者攙扶他一起去食堂吃飯。【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同學們的做法不對,然后從同學相伴、不能忽視同學以及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等方面寫出原因即可。30.不對的 他們違反了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等綠燈亮了再過,并勸說他們不能隨大流。【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資料中人們的做法不對,理由可以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角度闡述;我的做法可以從遵守交通規則和對他人勸告的角度闡述。31.不對,這樣做不利于構建文明、和諧的鄰里關系,會失去鄰里對自己的信任,影響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回答不對,后果從影響鄰里關系和失去信任的角度闡述。32.他的做法是錯誤的,應該等綠燈亮的時候再通過馬路。因為如果綠色信號燈還沒有亮起,就過馬路,這是闖紅燈的行為,是違反規則的。并且這個時候馬路上沒有車,并不代表在過馬路的時候路上也沒有車,如果在過馬路的時候突然行駛過來一輛車,會非常危險,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因此,還是選擇等綠色信號燈亮起的時候再過馬路。【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小健的做法不對。做法和理由可以從遵守交通規則的角度闡述。33.我會選擇等一等。因為綠色信號燈還沒有亮,即使是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行人也不可以通過,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選擇等一等的觀點,原因從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作答即可。34.如果我是小明和小華,不會接受小軍和小李的幫助。因為他們是沒有考慮被幫助者的心理,沒有尊重被幫助者。 小明,我來幫你拿吧。 好的,謝謝你。【解析】(1)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不接受。理由可以從尊重、平等的角度闡述;(2)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描述闡述能力。小軍說的話可以從真誠、尊重的角度闡述;小明說的話可以從感恩的角度闡述。35.把錢還給售貨員阿姨,不是自己的錢不能要 主動承認是自己打碎的,向鄰居道歉,并讓媽媽買個新花瓶賠給鄰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圍繞誠信寫出正確的做法即可,如從商店買東西回家后,發現售貨員多找了幾元錢,我會把錢還給售貨員阿姨,不是自己的錢不能要;不小心打碎了親戚家的花瓶,我會主動承認是自己打碎的,向鄰居道歉,并讓媽媽買個新花瓶賠給鄰居。36.不正確;因為未成年學生不能騎坐電動車;騎坐電動車要戴頭盔;并且只能搭乘一名12歲以下兒童;不能超載。【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他們的做法不對,然后從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超載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37.不對,進動物園應該買票,不可以不買票就混進去,這是欺騙他人的行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這種行為不對,然后從不守規則、不誠信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38.芳芳和爸爸的謊言是正確的。因為他們的謊言是善意的,是為了爺爺身體恢復而說的。【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謊言的區別可以從“說謊”的動機和后果去考慮,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39.選擇等一等;因為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自覺做到紅燈停,綠燈行。【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材料顯示,應該選擇等一等。理由可以從遵守交通規則的角度闡述。40.這句話有道理。理由是:修好路以后,可以將本地的東西運送出去獲取收入,也可以將外邊的東西運入本地,滿足本地的需要,使這里的生產和生活都獲得變化。【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交通發展理解能力。學生根據課本知識,結合家鄉實際,首先回答“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是否有道理,然后從發展交通的重要性的角度,說明理由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