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編版)專題07 辨析題1.(23-24五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1860年,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將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燒毀。如今的圓明園遺址中到處是斷壁殘垣。有人提議重建圓明園,希望重現昔日皇家園林風采,供人們游覽;也有人主張保留遺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說說你的理由。2.(23-24五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列觀點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網絡是虛擬世界不存在公共生活。3.(23-24五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列觀點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鄰里公約》就是個“緊箍咒”。4.(23-24五年級下·黑龍江哈爾濱·期末)小麗在微信朋友圈里將自己的父母屏蔽了,你認為小麗的做法對嗎?說一說你對此事的看法?5.(23-24五年級下·江西南昌·期末)請你根據下圖中小北的困惑,給他支支招。6.(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你家會召開民主生活會嗎?你贊同這樣的方式嗎?說說你的理由。7.(23-24五年級下·陜西西安·期中)你贊同下圖中人物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8.(23-24五年級下·河南周口·期末)每次家庭聚會的時候,李小東總是拿著手機玩個不停,不與家人交流。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9.(23-24五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麗麗愛亂扔垃圾,有時課間還在教室內大聲喧嘩,去食堂打飯的時候喜歡插隊,同學們都不喜歡和她交往。麗麗卻說:“你們喜不喜歡沒關系,只要我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了,我還可以過得隨心所欲。”麗麗的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10.(23-24五年級下·河北滄州·期末)《朱子家訓》中有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你同意這樣的思想觀念嗎?生活中你怎樣去踐行呢?11.(23-24五年級下·山東濱州·期末)張明說:“家里不讓我自己出去,我的生活大部分在學校和家這兩個地方,所以我不用遵守公共秩序。”你認為張明同學的說法對嗎?如果你是張明,你會怎么做?12.(23-24五年級下·湖南湘西·期末)小明說:“中國夢很遙遠,與我們普通人的關系不大!”小明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13.(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有人說:家風是以前的事情,現代社會不需要再傳承家風了。對此,你有哪些看法?14.(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有人說,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愿服務,其實還是能夠收獲滿滿的。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請簡述理由。15.(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有人說:“街道上行人和車輛都遵守交通規則,人們順暢通行;公園里游客都遵守公共衛生秩序,人們愉快游玩。這說明遵守公共秩序很重要。”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什么?16.(23-24五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曉琴發表自己的觀點:“中國能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改革創新起了關鍵作用。”請你簡要評析曉琴的觀點。17.(23-24五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方陽非常挑食,媽媽為這事兒經常批評他,方陽很生氣,認為媽媽并不愛他。你覺得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18.(23-24五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趙奶奶喜歡安靜的環境。可小區外面的廣場上,每天都有跳廣場舞的人把音響的聲音開到最大。趙奶奶去找跳舞的人交涉,他們卻說:廣場又不是你們家的,跳舞健身是我們的權利,你管得著嗎?你同意跳廣場舞的人的說法嗎?為什么?19.(23-24五年級下·河南南陽·期末)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某小區的居民們制訂了一份《鄰里公約》。一些居民為此展開了激烈討論。你對上面四位居民的觀點認可嗎?請在你支持的觀點后打“√”,不支持的觀點后打“×”。并圍繞其中一個觀點說說你支持或不支持的理由。20.(23-24五年級下·吉林松原·期末)有人認為殘疾人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了,還需要家人的照顧,增加家人和社會的負擔,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說說理由。21.(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小陽說:“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的生活安定幸福,不用弘揚踐行長征精神了。”你覺得小陽的說法對嗎?寫出你的理由。22.(23-24五年級下·吉林長春·期末)下列哪些屬于隨意占有或浪費公共資源、侵犯公共利益的不當行為?請將其對應數字序號填在橫線處。①規范停放共享單車 ②高速路上從車內拋物 ③在車站排隊候車④在消防通道上停車 ⑤在人行道上擺攤售貨 ⑥在閱覽室里安靜看書⑦在公園里大聲喧鬧 ⑧乘坐地鐵吃有氣味食物不當行為( )。23.(23-24五年級下·湖北孝感·期末)感動中國人物之鄧稼先,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1950年鄧稼先取得了美國的博士學位,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秘密研制原子彈,一直奮斗在我國西部荒漠的核試驗基地。在新時代,鄧稼先的精神你覺得有沒有過時?他的身上體現的怎樣的奉獻精神?24.(23-24五年級下·山西大同·期末)看圖判斷。(判斷下列是“√”否“×”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就)第一批解放牌汽車下線( )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實施義務教育( )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25.(23-24五年級下·山西晉中·期末)春節期間,晴朗的天氣吸引了不少市民外出登高,昌源河濕地公園里游人如織,一些販賣簡易吊床的商家直接把吊床綁在小樹上,做吊床出租的生意。有市民為了搶到一個角度較好的“最佳留影點”,不惜爬到景點的巨石或雕像上拍照,一些小孩兒也跟著攀爬到景點的雕像上拍照、玩耍。(1)有人說,商家把吊床直接綁在小樹上,方便了游人。你認為這種做法可取嗎?說說你的理由。(2)有人說:“為了把照片拍得漂亮一點,爬上巨石或雕像是值得的。”你是怎么想的?26.(23-24五年級下·山西忻州·期末)五(1)班組織的“學習和傳承長征精神”的主題班會課上,王梓諾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長征精神已經過時了。你同意她的說法嗎?并說出你的理由。27.(23-24五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每天出門,小明的爺爺總說:“路上看車注意安全。”奶奶老是那句話:“中午在學校好好吃飯。”媽媽經常掛嘴邊的話我都背下來了:“有時間多讀點書,別老玩兒。”小明心想:真煩,這些我都知道了,還用天天說嘛,真嘮叨!小明的想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28.(23-24五年級下·山東濱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春節期間,晴朗的天氣吸引了不少市民外出登高,梧桐山森林公園里游人如織,一些販賣簡易吊床的商家直接把吊床綁在小樹上,利用樹蔭做吊床出租的生意。在寶安鳳凰山,有市民按照"大年初一出門要帶財"的傳統,沿路隨意折樹枝、摘綠葉。在市內景區,有市民為了搶到一個角度較好的"最佳留影點",不惜爬到景點的巨石或雕像上拍照,一些小孩兒也跟著攀爬到景點的雕像上拍照、玩耍。(1)有人說,商家把吊床直接綁在小樹上,方便了游人。你認為這種做法可取嗎?說說你的理由。(2)有人認為既然“大年初一出門要帶財”,那么這時候折樹枝和摘綠葉是可以原諒的。你覺得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3)有人說:“為了把照片拍得漂亮一點,爬上巨石或雕像是值得的。”你是怎么想的?29.(23-24五年級下·福建泉州·期末)小明想去同學家玩,可是媽媽卻問了很多問題,“去哪個同學家?”“和誰一起去?”“什么時候回來?”小明覺得媽媽不相信他,他一點也不自由,真掃興。小明的想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30.(23-24五年級下·湖南株洲·期末)有人說,今天我們處在和平年代,物質富足,生活幸福,對于小學生來說,長征精神沒有繼承和發揚的必要,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你的看法。參考答案1.我贊成保留原貌。理由是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恥辱,從這段屈辱的歷史中,我們每個人應該謹記“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我們青少年也應該感受到身上責任的重大,我們要為了祖國的獨立與強盛而努力學習。【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理由可從以史為鑒、勿忘國恥的角度來進行闡述。2.網上有很多信息都是公開的,很多人可以瀏覽,政府部門還會通過網站發布信息,網友也可以在網上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等。所以說網絡虛擬世界也有公共生活和公共規則。【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理由可以從網絡上很多信息是公開的,很多人可以瀏覽,網友也可以留言發表觀點等角度進行闡述。3.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鄰里公約》是小區的公共秩序單,是小區業主安居樂業的保障。我們自覺遵守,共同維護,才能建設美好的生活家園。所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闡述不贊同,理由可以從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鄰里公約》是小區的公共秩序,是小區業主安居樂業的保障。我們自覺遵守,共同維護,才能建設美好的生活家園等角度進行闡述。4.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屏蔽父母的行為會讓父母傷心,阻隔父母的關心,導致與父母之間溝通不暢。【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闡述自己觀點,做法錯誤。理由可以從該行為會讓父母傷心、阻隔父母關心、導致溝通不順等角度進行闡述。5.首先,停止和媽媽的爭吵:其次,理解媽媽的安排,讀懂媽媽做法的用心良苦;最后,和媽媽說清楚自己的想法,爭取她的理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當學生和家長有不同意見時的處理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與家長的意見不一致。當產生這種矛盾沖突的時候,我們可以認真聆聽家長的想法,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要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嘗試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學生圍繞以上幾點作答,言之有理即可。6.會,贊同,因為每個人都是家里的一員,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召開民主生活會能減少家庭矛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給出對應的原因即可。7.不贊同。理由是每個人的公益力量很微小,但是當每個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積小成大時,就能有效幫助需要幫助的個人和群體,所以我們要堅持“日行一善”,從小事做起,發揮公益的力量。【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不贊同資料中的觀點。理由可以從積少成多、積小成大的角度闡述。8.不正確。因為這種做法會讓家人感受自己備受冷落,并且缺少與家人溝通與交流,無法達成對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李小東的做法不正確。理由可以從影響家人情感交流的角度闡述。9.麗麗說法不對。她的這些行為都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現,她的行為影響了大家的學習與生活。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個人都要養成文明的習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麗麗的說法不對。理由可以從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闡述。10.同意。從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方面去踐行這一思想觀念。【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從勤儉節約等方面作答即可。11.不對;我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不贊同張明的說法,然后從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寫出做法即可。12.觀點是錯誤的。中國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需要中華兒女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小明說法是錯誤的,原因從中國夢是民族夢,也是每個人的夢等方面作答即可。13.這種說法不對。家風雖然是以前的,但優秀家風家訓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們每個人都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做優秀家風家訓的傳承者。【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有哪些看法,首先要說出這種說法不對。其次可以從優秀家風蘊含了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需要繼續傳承等角度進行闡述。14.認同此觀點。因為志愿者服務社會,讓我們收獲很多精神上的財富。比如他人的贊許與認可、自己內心的愉悅與滿足、獲得新的生活經驗與經歷,而且能夠給社會和他人帶去溫暖,讓自我價值得以提升。【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認同此觀點,理由從個人價值的體現和個人自身發展提升等方面作答即可。15.我同意他的說法。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順暢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園里人們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衛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回答是否同意他的說法,然后再結合所學,從良好的公共秩序的作用來闡述理由。16.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理由:①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的關鍵抉擇。 ④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⑤改革開放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解析】本題以改革開放和做自信的中國人等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悉課本,在掌握相關知識點基礎上,分析材料內容,依據題意作答。要言之有理。17.他的想法不對,媽媽讓方陽不挑食也是為了他的身體更健康,家人之間要相互理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方陽的想法不對,然后從父母對我們嘮叨也是愛我們的表現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18.跳廣場舞的人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在行使跳廣場舞的權利的時候,影響了趙奶奶的休息,所以說她們的說法和做法都不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不同意跳廣場舞人的說法,然后從損害趙奶奶利益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19.(1)×(2)×(3)√(4)√第二個觀點不認同:①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維護。②社區中的每個成員既是社區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區秩序的建設者。社區成員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幫助,會讓社區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③讓我們積極參與社區生活建設,為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表達四位居民的觀點是否正確,然后從規則是權益的保障、社區成員既是社區建設的受益者也是建設者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20.不認同這個觀點,理由:殘疾人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我們應當平等地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為他們提供援助和服務。【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說不認同這個觀點,理由從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及全社會都應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角度闡述。21.說法不對。雖然長征已經離我們遠去,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長征精神是不可磨滅的!長征精神是后來人永久的精神食糧!在高科技發達的今天,更應該提倡學習先輩們的長征精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學生首先回答說法不對,然后闡述理由,理由從長征精神是人永久的精神食糧及要學習長征精神的角度闡述。22.②④⑤⑦⑧【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根據題干中的行為判斷其正確與否即可。比如規范停放共享單車,在車站排隊候車、在閱覽室里安靜看書是正確行為,而高速路上從車內拋物、在消防通道上停車、在人行道上擺攤售貨、在公園里大聲喧鬧、乘坐地鐵吃有氣味食物是不當行為,會侵犯他人合法的公共權益。23.我覺得在新時代鄧稼先的精神沒有過時。從他的身上,體現了熱愛祖國、不計名利、艱苦奮斗、老實淳樸、不怕困難、奮不顧身、意志堅強、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刻苦攻關等奉獻精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回答在新時代鄧稼先的精神沒有過時,他身上體現的奉獻精神可以從熱愛祖國、不計名利、艱苦奮斗、老實淳樸、不怕困難、奮不顧身、意志堅強、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刻苦攻關等角度闡述。24.× √ √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判斷是不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就即可,如1956年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的下線,結束了我國不能自行生產汽車的歷史,不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于2010年8月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升級完成,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2006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明確規定,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10月,不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25.(1)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把吊床綁在小樹上供游人使用,時間長了,就會把小樹壓彎,甚至壓斷,小樹毀壞了,以后公園里就不會有大樹了。公園是大家的公共空間,我們要愛護它,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大家的利益。(2)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首先,爬山巨石或雕像是很危險的,一旦摔下來有可能受傷。同時,公園里的巨石或雕像是供大家觀賞的,爬上去拍照,會影響其他人觀賞。而且,經常爬來爬去,會損害雕像,這就損害了人們以后更好地觀賞的權益。所以,爬上巨石或雕像拍照的行為是不對的。【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寫出做法不可取,然后從破壞小樹、損壞公共設施等方面寫出理由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生首先寫出想法不可取,然后從破壞公園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等方面寫出想法即可。26.不同意。長征以其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精神養分,讓革命事業一代代薪火相傳。我想說長征沒有終點,長征依然在路上。【解析】本題考查的重點是長征精神。學生根據課本知識,結合自己對歷史知識的了解,首先就是否同意王梓諾的說法進行明確表態,然后從原因、意義或價值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自己的理由即可。27.小明的想法不對。爺爺、奶奶和媽媽的嘮叨,是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愛,我們應該用心理解和體會。【解析】本題考查的重點是對家人關心的理解能力。學生根據課本知識,結合材料信息,從體會家人的親情的角度,首先就是否同意小明的想法進行明確表態,然后從原因、意義等角度進行分析,說明理由即可。28.(1)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把吊床綁在小樹上供游人使用,時間長了,就會把小樹壓彎,甚至壓斷,小樹毀壞了,以后公園里就不會有大樹了。公園是大家的公共空間,我們要愛護它,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大家的利益。(2)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果大家都折樹枝、摘綠葉,公園里的樹木就會被損害得很嚴重。生活中,好的習俗我們可以傳承,損害公共利益的習俗我們要摒棄。(3)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首先,爬山巨石或雕像是很危險的,一旦摔下來有可能受傷。同時,公園里的巨石或雕像是供大家觀賞的,爬上去拍照,會影響其他人觀賞。而且,經常爬來爬去,會損害雕像,這就損害了人們以后更好地觀賞的權益。所以,爬上巨石或雕像拍照的行為是不對的。【解析】(1)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做法是不可取。理由可以從破壞環境、損害大家利益的角度闡述;(2)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做法是不對的。理由可以從破壞公園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的角度闡述;(3)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說法是不對的。我的想法可以從人身安全、損害大家的利益的角度闡述。29.小明的想法是不對的。媽媽問這些問題是關心他的安全,這些問題包含著媽媽對他的愛。【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父母關愛的理解能力。我們要用心理解和體會,從家人的言談舉止,甚至是批評和教育中感受他們的愛。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及材料信息,首先就小明的想法是否正確進行明確表態,然后回答理由即可。30.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在新時代,我們應該銘記歷史,體會革命先輩的艱苦和付出,珍惜現在幸福生活,從現在起弘揚和傳承長征精神,以積極的態度發奮學習,為長大報效祖國打下堅實基礎。【解析】本題考查的重點是長征精神。學生根據課本知識,首先就材料的說法是否正確進行判斷,然后結合對長征精神的理解及自己的小學生身份,說說應該怎樣學習和傳承長征精神,合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